做一个聪明的钓鱼者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到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个个性根本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独享钓鱼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欣然同意。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了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不过我们更赞赏的是那位热心高手的聪明的决定,这个想法堪称一种绝佳的创意思维。我们知道,想要有创意,就要有意识地在联想上逆“常规”而思,反“熟路”而行,独辟蹊径,异想天开,把相距甚远、相似甚差、以至“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新奇的,出其不意的联想。那为孤僻的高手怎么能想得到教别人反而能得到更多的鱼呢?通常,对联想的初选是由人的直觉完成的。那些好的创意一闪现,常常令人心头一“热”、一阵惊喜、一种朦胧的新奇感,这就意味着被直觉“相中”了。一项新的创意成功以后,应当不失时机地总结经验,迅速地灵巧地向其他创意方向转移或移植,以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扩大创意成果。这种横向转移,本质上也是一种联想。忽略了就会坐失良机。拉链的发明就是很好的例子。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吉特逊发明的拉链,用在鞋上。后来欧加制成了自动拉链生产机,拉链可以大量生产,但无销路,欧加破产。后来一个服装店店主看到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儿价廉物美,便想它有没有其他用途呢,比如在钱包上用它一定很安全又方便。由于在功能上的这个新创意,拉链一时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货。后来,他又把拉链缝在海军制服上,结果该店主发了大财。1921年美国富善公司首先在夹克上用拉链,称为“Zipper”夹克,一时流行全美,它由一个小企业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公司。1930年法国一时装设计师在妇女睡衣上采用拉链,也获得了巨额利润。
会动脑筋的人才能出彩
一个城里男孩凯尼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凯尼,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驴死了。”凯尼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农民说:“不行,我不能把钱还给你,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凯尼说:“OK,那么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农民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干嘛?”凯尼说:“我可以用那头死驴作为幸运抽奖的奖品。”农民叫了起来:“你不可能把一头死驴作为抽奖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凯尼回答:“别担心,看我的。我不告诉任何人这头驴是死的就行了。”一个月以后,农民遇到了凯尼,农民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凯尼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块钱,就这样我赚了998块钱。”农民:“哇!那群人没有把你打死!?”凯尼骄傲地回答:“只有一个人会来打我,就是那个中奖的。所以我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他就没事了!”许多年后,长大了的凯尼成为了安然公司的总裁。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创新就是要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这样的突破常规的例子数不胜数。暑假前,16岁的佛瑞迪对父亲说:“我要找个工作,这样我整个夏季就不用伸手向你要钱了。”不久佛瑞迪便在广告上找到适合他专长的工作。第二天上午8点钟,他按要求来到纽约第42街的报考地点,可那时已有20位求职者排在队伍的前面,他是第21位。怎样才能引起主考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沉思良久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把纸折得整整齐齐交给秘书小姐,恭敬地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非常重要!”“好啊,先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上的字后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结果,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任何决定。”最后,佛瑞迪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份工作。很显然,这是佛瑞迪善于思考产生的效果。佛瑞迪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把握住机会,并妥善地解决问题,成功离不开睿智的创意。
很多事情因为懒惰所以不可能
新加坡有个大型海鲜企业——海鲜市场和餐馆。它的广告牌只有一句话:“海里游的,这儿都有。”大到鲸鱼身上的每一可食部位,小到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富有营养的浮游生物,应有尽有。至于龙虾、鲍鱼、梅花参等更是常品,随时可以买到。广告牌所说的似乎不太可能。怎样才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呢,那就是去惰性,不惜重金,不吝时间与精力,到世界各渔业公司组织货源。一次,一位客人要吃新加坡活的壳鱼,海鲜公司闻讯立即行动,派人用特殊鱼网到特定海域打捞,鱼网出水前一刹那,用特殊吸管连鱼带水一起装入一个特殊容器,专车送到机场,等待的专机立即起飞。在飞机上,还要保证适当温度的海水、适量的氧气供应。到达目的地,又有专车抢运,保证客人得以尝鲜。许多事情没有解决之道,其实是被胆怯束缚,赶走了胆怯,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种高压水挖藕技术,就是由离奇联想而创意出来的:有一伙人在池塘挖藕,突然有个人无意中放了个响屁,连忙向旁边的人说声“请原谅”,表示歉意。那人半开玩笑地说:“这种响屁朝池塘底放上三两个,那泥里的藕都恐怕要吓得蹦出来了。”不料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有心者便突然闪现了一个想法:用导管反把压缩空气输送到池底再喷放出去会怎样呢?或许就能把藕挖出来……迅即实验,只有气泡而挖不出藕。他想:“需要更强大的冲力。”再用水管对水加高压,就大获成功,不但挖出了藕,而且藕还被高压水冲洗得干干净净。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挖藕效率。一项挖藕新技术获得了普及。“放屁挖藕”,纯属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经过离奇的联想,却产生了一项挖藕技术的新创意。创意思维确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物!同一件事,因为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任何事物都可以与思维联想起来。那个发明挖藕新技术的人,可以“肯定”地说,他早就对人工挖藕的改革有想法了。酒铝罐常被人当作废品弃掉,但一位美国老人却利用小铝罐轻而有浮力的特点来制船,收集了大量的啤酒罐制作了独具一格的游船。啤酒罐和游船之间的联想跨度大、想法妙,由于独辟蹊径,成了世界电视新闻。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一个与风险拼搏的一生,除非不干事业,干事业则必有风险。松下幸之助发迹之前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学徒。他不屈服于命运,将小小的客厅改为作坊,把积攒的全部家当97美元全部用来制造电器插座。几次试验的失败,竟把老本全部用光。松下又把结婚时购置的衣物送入当铺,终于渡过难关,发明出第一项新产品——双插座接合器,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如果松下当初胆怯了,不敢冒倾家荡产之险,就不可能有20年以后的松下公司。开拓必须要承担风险,有果决的勇气方能拼搏人生。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你努力去做,反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从创新的角度看,你的工作风险较大;从竞争的角度看,你的工作反而风险较小,因为无人与你竞争。在发明创造和市场营销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正是在上述各例中起作用的因素——未预料性。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你不妨试试。
不要让一些东西蒙蔽你的眼睛
两个15岁的学生找到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老师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先洗澡了呢?”“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道。“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再次问道:“如此看来,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到底谁洗澡了呢?”“那看来就是两个人都洗了。”两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不对,两个人都没洗。”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在古希腊,还有一更妙的诡辩是这样的: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这同样是实践上错,逻辑上对。对于诡辩怎么看,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实践角度去评价它,总是根据事实去说它是错的,这种评价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那些古老诡辩家的意图。那些诡辩家自己也知道这些诡辩在实践上是错误的,他们也并不真的想否认事实,谁也没有这么傻,真正傻的是那些认为诡辩家是犯傻的人。那些人傻就傻在不去想一想诡辩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实,“实践上错,逻辑上对”这一结果是为了说明,思想的情况和事实的情况是不同的,思想中的真理和事实上的真理是不同的真理,这两种真理分别有着不同的用处。例如,逻辑定理与事实就常常不一致。有一条逻辑定理说的是“随便一句假话都能推出任何一句话”,这听上去十分荒唐。结果真的有人就要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证明从“2+2=5”推出“罗素是教皇”。深邃无比的罗素做出了如下的证明:假定2+2=5;等式的两边各减去2,得出2=3;易位得3=2;两边各减去1,得出2=1;教皇与罗素是两个人,但既然2=1,教皇与罗素就是1个人,所以罗素是教皇。这个结论,有人说是笑话,如果是这样,应当说是一个很深刻的笑话。由此,我们可以悟出,思考和分析问题,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理论和实际并不是一回事。逻辑推理往往会误导你的思维,蒙蔽你的眼睛。思想和事实是两回事,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要让生命放任自流
“我们来做个小测验。”专家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头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答道:“满了。”专家一笑,从桌子下取出一桶更小的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的间隙。他问:“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专家说:“很好!”他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们大声说:“没满。”专家点点头,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已经把工作、学习安排得多么紧凑,如果你再加把劲,还可以干更多的事!”“不。”专家说,“那还不是他的寓意所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学识、梦想?或是和我一样,传道、授业、解惑?切切记着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就会终生错过了。”先放进“大石块”,就如同ABC分类工作法,先做重要的事情。大石块中放入沙子、水,就如同统筹工作方法。事情总是有个轻重缓急,所以今天我们提倡想问题一定要讲究条理性,相应地,我们做事要讲究计划性。不管我们的智商如何,我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理想慢慢消失在电视里。但我们往往是从来不抽出时间去实现梦想,学习语言,或建造航船。我们最好的时光像影子一样溜走,而我们却慵懒地看着时光流逝。对自己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有一个明确概念的人寥寥无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花在计划年度休假的时间可能多于花在对我们的生命作出计划的时间。我们往往让生命放任自流,而生命的放任自流会让我们感到震惊。计划是我们赞同但很少付诸实施的事情之一,然而这对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的问题是什么,你必须作出计划解决问题,而且生活中的多数情况可以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想通过考试,问题就是如何确保能够通过这次考试。……那些对学习作出计划安排的人在考试中会获得更大成功。如果你希望事业成功,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取得事业成功。……那些对自己的事业作出计划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成功的机会。这可以归结为对我们的时间作出计划。那些对时间作出计划的人在一切方面都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事情要一件件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