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非洲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每天早上羚羊妈妈总是早早的叫起小羚羊说,今天你一定要跑得比最慢的那只狮子还要快,不然的话你就会没命;每天早上狮子妈妈也对早早被叫起来的小狮子说,今天你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那只羚羊还要快,否则,你将没有早餐吃。
让员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美国旅行者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薄豪蒙说:“我总是相信,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危机,你要想办法制造一个危机,因为你需要一个激励点来集中每一个员工的注意力。”
员工除了有被重视、被信任、被尊重的需要,还有猎奇好动、探索的需要。“危机”的出现可满足员工的这一需要,刺激员工试行自己工作的新思路,并且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冒险,满足个人抱负。作为管理者,可适当创造一点儿危机感,给员工提供一些动力。
试想,如果公司的一切都在平稳中进行,任何事情都平淡无奇,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工作自然也就不需要,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了。这时,管理者可适当地运用“危机”手段,将公司“搅拌搅拌”让员工“活”起来。事实上,人们常在承受着“危机”的巨大压力下获得成功。
通用电气公司正是通过这一渠道,有效刺激员工的想象力,得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即使是银行,也因危机的降临而发生变化,不再像殡仪馆似的,人们讲话都要窃窃私语,对管理者来说,银行已充满了创新和机会。
当然,制造一个危机并不是去搅乱企业的现况(哪有这样的傻瓜!),而是去创造一个机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危机激励犹如一个人在森林中被猛兽追赶,他必须以超出平日百倍的速度向前奔跑。对他来说,后面是死的危险,而前方则是生的机会。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在中文里,危机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第一个是危险;第二个是机会。
实践证明,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将促使人们利用他们全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管理者交给他的问题,而且随着其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的提高,给他更多的自信,鞭策他不断地用他的积极性做好工作。所以,管理者若想有效鞭策员工,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好的方式之一是给予他们“危机”,激起他们的勇气。
对于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来说,“危机”的挑战是最强有力的激励力量。他们认为,上司所给予的“危机”是对自己能力的承认和最高的褒奖,让自己英雄有用武之地,而精神倍增。因为,克服“危机”常需要员工有较高的能力和技巧。而对于那些固步自封者,“危机”将提醒他们:原地踏步一定会被击垮、淘汰的。
对企业而言,“危机”是一次疯狂的旅行。说白一点,也就是把管理者的一些想法具体到“让我们试试运气看看结果怎样”。所以,“危机炸弹”也不可一味盲目地投掷,将员工狂轰乱炸。否则,你的一些员工可能会因为浩如烟海的“危机信息”茫然不知所措。须知,“危机”的目标是开发他们的潜能,而不是让他们走入死角。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要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就能激励他们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生存环境可谓是瞬息万变,自身资源状况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发展的道路因此而充满危机。
正因为这样,任正非才会警告员工:“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普拉特才会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 企业老总们对危机的感受是深刻的,但一般员工并不一定就能感受到这些危机,特别是不在市场一线工作的那些员工。很多员工都容易滋生享乐思想,他们认为自己收入稳定,便会高枕无忧,工作热情也会日渐衰退。因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重燃员工的工作激情。同时,这也有助于员工们理解和支持企业管理者所采取的一些无奈之举。
今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异常激烈,各个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呈现出了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原先名气非常大的企业逐渐衰败之季,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却如日中天,光彩耀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竞争其实就是一场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的残酷竞赛。危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意识,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如果你不积极进取,不能认识到当前惨烈的竞争形势,那么你注定要被企业所淘汰。
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企业,也一定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所有的成功企业,都是注重危机意识的企业。比如海尔集团以“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为生存理念,使企业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战略,坚守“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因此做到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激励专家认为,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地树立员工的危机意识:
1. 向员工灌输企业前途危机意识。企业领导要告诉员工,企业已经取得的成绩都只是历史,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要想规避这种危险,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全体员工都努力工作,才能使企业更加强大,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2. 向员工个人灌输他们的个人前途危机。企业的危机和员工的危机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所有员工都要树立“人人自危”的危机意识,无论是公司领导班子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时刻具有危机感。告诉员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如果员工在这方面形成了共识,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 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产品危机。企业领导要让员工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能够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比比皆是,要想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情有独钟,产品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就在于可以提供给顾客的是别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 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自我竞争(技能)、自我淘汰(产品)。
5. 严把质量关,不让次品出厂,从严治企。
6. 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对待每一次客户投诉,不因小失大。
总之,企业唯有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员工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有效激励员工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说服那些充满恐惧的员工获取安全感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最为关键的目标。告诉员工,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就不会有成功,就不会有企业的繁荣,也就没有了工作。
有时就得没事找事
从本质上讲,人都是有惰性的。俗语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逆境逼人,人的进取精神常常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硬逼出来的,人的创造能力也常常是在大敌当前的困境中锻炼出来的。市场是无情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危机”不是一种意外,而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地战胜危机中实现的。
“不时提醒你的员工,企业可能会倒闭,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尽其所能,不至于怠慢企业和工作。” 美国的J.M·巴德维克博士曾这样说。
每个企业都存在环境中,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在竞争的舞台上,面对着众多的风险,有的企业成功了,有的企业却遭到失败,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以破产而告终。
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未必可悲,关键是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不论一个人现在拥有多么伟大的事业,他绝不会不曾遭遇过失败。做事总会遭遇失败,但在每一次的失败中要有所发展,经过无数的体验后,在期间逐渐成长,最后,在自我心中产生某种伟大的信念,才能完成伟大的事迹。最重要的是,当遭遇失败而陷入困境时,要勇敢而坦白地承受失败,并且认清失败的原因。体悟到:‘这是非常难得的经验,最宝贵的教训’。”这说明,危机因素可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不能因为惧怕挫折、困难、失败和危机而痛失企业发展的良机。
所以说,管理者不但要有时刻面对危机的意识,更要善于制造危机感,消除员工的惰性,要让员工不满足于企业现状,通过有效的竞争激励措施把这种危机感所产生的紧张转化成生产力,从而激发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实际上,创造工作中的危机感对企业和员工都不无好处。为什么?太过稳定,一般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稳定,长久以来一直是员工的权利。如果员工认为企业“欠”他们的,没必要靠努力工作获得报酬,他们的效率就会降低。
这不仅对企业造成损失,对个人也许贻害更深。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就不会去学习如何应对变化。那么,当变化不可避免时,他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这恰恰会带来真正的危险。
工作有危机感是好事。毫无危机感的企业必须制造适当的危机感来激励员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离不开这种危机感。事实确实如此,当员工战胜他们面临的挑战时,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对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对企业有所贡献者,是工作稳定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