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3200000018

第18章 西汉兴衰(4)

又如,在统治阶级内部,虽然代表地方割据势力的异姓王早已被消灭,同姓诸侯王的势力也已从根本上削弱,但仍有一些皇室贵族、官僚和豪强地主、大商人势力膨胀,这显然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用什么思想可以规范他们的理念和行为,从而理顺君臣、上下、尊卑的关系呢?

政府对部分农民失去控制,这当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怎样从思想上把农民控制住,使他们成为国家的顺民呢?

再如,在西汉王朝妥协退让政策下,匈奴势力一天天扩大,肆意寇边抢掠,直接关系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用什么思想可以让天下臣民能够忠君爱国、同仇敌忾地与入侵者殊死搏杀呢?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与问题,汉武帝认为,时代需要一整套的上层建筑,也需要有一套广泛的哲学体系,次年改元建元。这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而儒家思想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就是黄老派的政治代表人物窦太后逝世,政治形势在瞬间发生逆转。窦太后给汉武帝配备的权力班子被根本改组,议立明堂时被免职的窦婴、田蚡等重新掌权,汉武帝从此才真正大权在握,也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历来向儒尊儒的田蚡才敢也才能提出绌抑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并推荐文学儒者上百人。过去卫绾没敢挑破的主题,现在由田蚡率先挑破了。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转变国家指导思想的斗争已经从政治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但这一切都是政治上的胜利,并不等于理论上的完成。要巩固政治上的胜利,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条件的支持。儒学理论虽然是当时国家所需要的理论,但要把它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有正当的理由,这就要作出充分的理论论证,而这个工作可不是政治家用权力能够轻易做到的,必须要由思想家来担当。历史在呼唤这样的思想大家。

前134年,年轻的汉武帝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尽管他聪慧通透、涉猎广泛,但是对于统治臣民却毫无经验,更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于是,一心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帝,就再次诏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让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治国之道,以备朝廷咨询任用。

一时间,一百多个读书人聚集到京都长安,都想通过金殿对策,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取得皇帝的赏识,得个一官半职。在这一次对策中,一个名叫董仲舒的博学之士,走进了汉武帝的视线,并脱颖而出。

董仲舒是公羊派《春秋》学的博士,他自幼学习十分刻苦专心,因发愤钻研儒家经典,三年中连自己家的园圃都没有去过一次,史称“三年不窥园”。他甚至连自己经常骑的马,都没有去分辨雌雄,可见董仲舒为经传所吸引,简直到了如痴若愚的程度。由于他不仅对《春秋》很有研究,而且相当深入地掌握了儒学思想的精髓,所以当时人称他为“汉代孔子”。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当汉武帝看到董仲舒的策文时,被那精辟而有光彩的议论所深深吸引,叹为奇文。随即武帝又接连两次召董仲舒上殿策问。董仲舒也对这位年轻皇帝能提出那么多深刻的社会问题而大为惊讶。好在他多年讲学研究,心中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儒家治国的理论。于是,董仲舒一一回答了汉武帝提出的问题。由于三次策问基本内容都是关于天人关系问题,所以,后人称之为“天人三策”。

在这里面,董仲舒阐述了五大关键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从而引起了这位年轻皇帝的重视和赏识,成为这次策问的“举首”。

第一个问题就是新王改制:董仲舒认为一个新的国君登基以后,一定要改变一整套的制度。新王改制主要体现在“改正朔,易服色,前141年,以顺天命而已”。什么是“改正朔”呢?正,就是正月,正月是一年之始;朔,是初一,是一月之首。所谓“改正朔”,通俗地说就是要改变历法。那么,什么叫“易服色”呢?董仲舒说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要改变一下服装颜色,当然,还不光要改服装的颜色,祭祀的时候用的牲口、车马的颜色也要改变。总的来说,就是改变一个王朝的颜色,中国古代都是一个王朝崇尚一种颜色。所以,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要把旧王朝的颜色换成自己这个王朝的颜色,即为易服色。

那么,董仲舒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改变历法和服色呢?这是因为董仲舒提出要改变的仪式过程中间包含了一个对于汉王朝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是否具有合法性。从而也就引出董仲舒所要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君权神授,即“天命”说。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天人感应”说中着重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说,一个人最终成为君主,并非人力所能决定,而是自然如此,是君权神授,是天命所在。因此,君主是天命或天意的执行者,他执掌生杀大权,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发号施令,统治天下,其权力是“天意之所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天意。君主居于上天和人民之间,上天的意思通过君主而贯彻到人间。君主号称为“天子”,上天与天子就如同父亲和儿子,儿子遵从父命,君主服从天命。君主和人民的关系也是一样,天下之人都要服从于君主,这就好比孩子归顺父母。总之,就是要承认君权。因为天意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反过来说,其他的人也想成为君主,但是他不具备这个天意,老天不支持他。所以,不管他怎么折腾,他也最终成不了君主。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董仲舒的这个说法,立即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

由此,又引出了“德主刑辅,重德远刑”的主张,并以“春秋决狱”来匡正律令严峻的弊病,认为人君应当施仁政。董仲舒的“德”主要是指人伦纲常。孔孟认为人间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董仲舒则择其要者改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原先儒家主张的五种德性(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并认为三纲五常可求于天,不能改变。

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根基,大事兴作。与此同时,同时又达到了制衡君主权力这样一个目的。三纲里的父为子纲,使得皇帝(天子)也要“事天以孝道”,皇帝也必须信奉“天人感应”,施行仁政。

接着,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另一个论点——“性情”论。董仲舒指出,命是上天的指令,性是生命的本质属性,情是人的欲望情感。人的性情有仁与不仁,寿命有长有短,都是造物者(陶冶)和社会环境(治乱)作用的结果。天命无法改变,而社会环境却可以改良。国家政治有失,天就出现灾害来谴责人;如不知道自我反省,又出怪异现象来警告他;如果还不知悔改,天才改变成命,使其丧邦失国。

可见,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互相影响。他说,王者将王天下,天必出现一种非人力所能引起的征兆,此即“受命之符”。因此,尧舜行德政其民就仁厚长寿,桀纣行暴政其民就贪鄙夭折。可见人民的好坏善恶全在为君者的所作所为了。

一方面,儒家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权(政权)的合理性做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此依托君权(政权)来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儒家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假上天之威,对皇帝言行提出要求,皇帝必须时刻注意天的喜怒哀乐,按上天的旨意来行事。而天意的解释权则牢牢被儒生抓在手中,这样就实现了儒家对君权的限制和控制。儒家与权力的结盟使得儒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出仕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天人三策所阐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一统天下。古时候的《春秋》学分为三个派别,即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穀梁喜《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比如说,在无为而治思想统治之下,农业生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政府对农民控制得较松,许多农民为逃避赋税而脱离户籍,成为“亡人”。董仲舒所属的公羊派《春秋》学特别重视的就是大一统。

所谓大一统就是把天下的统一看得非常大,看得非常重要。董仲舒宣称大一统之说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加强皇权。

董仲舒认为,“君人者,国之元也”,君主与臣民是干与支、本与末、阳与阴的关系,必须“强干弱枝,大本小末,阳主阴次”。

他说:“臣按照《春秋》的本义,寻求王道的出发点,那就是个正字。作为一个帝王,要上承天意,纠正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任用德教,不要专用刑罚,因为刑罚不可能治理好天下。《春秋》上讲过一元的问题。一是万物之始,元是大。一元就是万物开始于大,只有开始于大,才能正本清源。所以做君主的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汉武帝即皇帝位,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海。四海正,则远近之处莫不统一于正,这样才能实现王道。”

可见,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落到实处就是损抑诸侯,一统于天子,并使四海“来臣”。董仲舒特别强调天下的统一是非常迎合汉武帝的心理的。汉武帝即位之初的汉王朝是一个刚刚经过七国之乱,仍然存在诸侯王割据问题的王朝。汉武帝一生致力的就是要搞中央集权,而董仲舒恰恰给他提供了大一统这么一个理论。这样,汉武帝就可以在大一统的理论之下,公开地搞那一套中央集权了。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汉武帝信任的第二点就是他给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一个理论的依据。

天人三策所阐述的第三个关键问题就是兴太学、举贤良。董仲舒在他的第二道对策中,进一步总结了三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指出秦朝以刑法治天下,赋敛无度,导致因触犯刑律而被处死的人比比皆是,犯奸作乱的人也遍地横生。他认为应以德治天下。为了培养一批德治人才,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作为教化的根本场所。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兴办太学,培养既忠君又善于治民的官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董仲舒把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私家养士风气,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是有所贡献的

同类推荐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热门推荐
  • 开店必读(大全集)

    开店必读(大全集)

    广征博引,汇集了开店的多种经验,为那些创业开店者出席划策,指点迷津。第一部分 开店前想好三件事:资源、行业、观念。第二部分开店三部曲:筹资、选址、装潢。第三部分 管店六件事:采、摆、销、人、财、物。第四部分店员就是生产力——营业口才与导购技巧大全。第五部分 网上开店全攻略。生意做遍,不如开店。开店、管店、店员培训、网上开店全攻略。
  •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一对翠玉耳环,缓缓揭开几对男女错综复杂的身世之谜。一座经久不变的石塔还能不能圆起那一段历经了大半生还绵绵不绝的民国旧梦。娓娓道出民国年间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情节虚构,一个奇异的梦境,请勿模仿
  •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初遇那晚,我与他携手同醉。我指着夜空说:唐楚,我来数星星。你智商差点儿,就数月亮吧!抱着一颗琼瑶的心来对待穿越新生,结果还是金庸了。好吧,既然摆脱不了打杀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助你开疆拓土,忽悠一整片江山!咱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一个活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穿越之绝色倾妃

    穿越之绝色倾妃

    她宋子然,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金色的维也纳音乐厅里,坐着来自各国的音乐奇才和前辈,当宋子然这个东方少女走进大厅的时候,整个大厅一片肃静,这样古典纤雅的少女注定是属于这个舞台的,她终将成为东方最亮丽的一颗明珠,18岁就到达了艺术的巅峰。她冷倾瑶,大燕公主丑疤遮面,暴虐成性,公主宫内每年死伤无数。宫中公公丫鬟盛传,去公主宫内当差,不如直接让奴才了断。一个古典纤雅,东方最亮丽的一颗明珠。一个暴虐成性,荒淫无度,人神共愤。宋子然和冷倾瑶因缘际会重合在一起,用的是宋子然的灵魂,冷倾瑶的躯体,是宋子然的重生还是冷倾瑶的重生?初见夏越天,冷倾瑶的心又有了温度,是老天给我的又一次机会吗?我爱原烈,生生世世,上天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带着前世记忆而来的宋子然,遇见了和前世情人长的一模一样的南丰君主夏越天,最后,是她征服了他,还是他征服了她?广告区:《穿越之寻爱千年》是妹妹子期(夏闪星)和大燕国皇帝冷情风的故事。《穿越之绝色倾妃》是姐姐子然(冷倾瑶)和南丰国皇帝夏越天的故事。妹妹子期篇已经写完,两文为姐妹篇,敬请支持。推荐自己的新文:《庶女棋后》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白玉象棋,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天下无敌……她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她,人称草包美人,天下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庶女,在棋艺精湛的棋王世家中,是个标准的草包,亦是个标准的受气包。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本应该衣食无忧,尽享荣华,不料亲姐姐心生异心,一夜之间,公主变乞丐,以在街头摆残局为生,人称残局皇后。当残局皇后穿越时空进入草包美人的身体,她们的互补达到了极致,她棋艺精湛却满脸刀疤,她倾国倾城却腹中空空。当美貌和才华合并的时候,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统领棋国,且看她如何征服各路美男心……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凤凰涅槃的故事《绝色残后》推荐自己的完结作品:《深宫错影》《穿越之寻爱千年》感谢莫名蔷薇给《穿越之绝色倾妃》做的视频视频地址:&pstyle=1好兴奋啊,第一次有了作品的视频。推荐我的偶像,潇湘四星作者沧海明珠的文文《玉落碧水凝黛情》推荐朋友的文:云千仓:《精灵公主林黛玉》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经络、运动、日常细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脾胃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脾胃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养好脾胃身体才健康。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 溺宠吾家小妻

    溺宠吾家小妻

    推荐梧桐新文《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傲娇系统带你在线种药,吃遍各类药膳,嫁给大美男,走上人生巅峰。 本文纯属宠文,无宫斗。清爽。本文慢热。身为一穿越女,风兮兮从小就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不想被当成妖孽被道士给收拾掉。从小五个哥哥就对自己极端的宠溺,长大了又有了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风兮兮在古代的生活可谓是风生水起。精彩片段一:风兮兮一一看过自己的哥哥,然后有扫视了他们给自己带的东西,实在是有些无语,她是来上学的,不是来郊游的啊。但心里却很开心。精彩片段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因为我想对你好。”“如果我闯祸了,你会不会骂我、打我呢?”“你是我的宝贝,怎么舍得骂你、打你。况且你闯祸了我帮你兜着。你想怎么闯祸都行。”风兮兮无语,宠溺也太过分了吧,都无法无天了。幸亏姐是穿越过来的。
  • 绝色倾城:佣兵倾覆天下

    绝色倾城:佣兵倾覆天下

    她残忍嗜血,冰冷无情,在世人眼里她便是魔,他淡漠无情,如常年冰封的雪山,世人在他眼里不过尘粒。他对她说:“你在,天下无恙,你不在,我便血洗天下,为你陪葬。”她笑:“世人生死与我何干,我只愿与你相望江湖。”那缠绕的发丝,似理不清的结。他与他站在雪山之巅,笑看,乱世繁华。【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