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父亲带孩子去公园玩,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给孩子买了一些果冻。这时,他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女孩,也坐在那里休息,她妈妈可能是有点事,暂时离开了。他看到小女孩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的孩子吃果冻。于是,他就对他的孩子说:“豆豆,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不好啊?”
“不,我自己要吃。”豆豆不同意。
于是,他继续耐心地对她说:“豆豆,要是爸爸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啊?”
“想。”豆豆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小妹妹吃,等到下次爸爸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豆豆看看他,又看看那位小妹妹,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爱心被认为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宝贵的情感,是所有感情中最高贵、淳朴、最真挚的。但是,正如其他所有的事物一样,爱心的形成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爱心的产生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情操。爱就是学会体贴别人,关心他人。有了这种爱心,并延续下去,青少年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父母的爱、同伴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但我们也应该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爱是相互的、爱是传递的,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你也就得到一份快乐。
爱你身边一切的人
有人说过:“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遵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充满真情的感动,父母的关爱,老师朋友的关心。因此,青少年要学会真诚地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会用一颗至诚博爱之心去生活,去爱身边的人,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温暖、快乐和幸福。
王明因为一时失手而成为了一个犯人,在监狱已经待了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
这天天气特别冷,王明正和其他几个犯人密谋什么,忽然有人喊道:“王明,有人来看你了!”会是谁呢?进探监室一看,王明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开外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麻布口袋。
母子俩对视着,还没等王明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边抹眼泪边说:“明,信我收到了,别怪爸妈狠心,实在是抽不开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说路又远……”这时,指导员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了,热情地说:“大娘,吃口面再谈。”王明妈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劲地擦着:“使不得、使不得。”指导员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着说:“我娘也就您这个岁数了,娘吃儿子一碗面不应该吗?”王明妈不再说话,低下头“呼啦呼啦”吃起来,吃得那个快、那个香啊,好像多少天没吃饭了。
等妈妈吃完了,王明看着她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还没等妈妈回答,指导员冷冷地接过话:“你妈是步行来的,鞋早磨破了。”
“步行?”从家到这儿是一段很远的路,而且很长一段是山路!王明慢慢蹲下身,轻轻抚着那双不成形的脚:“妈,你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
妈妈缩起脚,装作不在意地说:“坐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又干,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指导员擦了擦眼泪,悄悄退了出去。王明低着头问:“爸的身子好些了吗?”
王明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头一抬,妈妈正在擦眼泪,嘴里却说:“沙子迷眼了,你问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让我告诉你,别牵挂他,好好改造。”
王明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也是泣声一片,那是指导员喊来旁观的劳改犯们发出的。
这时,有个狱警进了屋,故作轻松地说:“别哭了,妈妈来看儿子是喜事啊,应该笑才对,让我们看看大娘带了什么好吃的。”他边说边拎起麻袋就倒,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而且个个不同。不用说,这是王明妈妈一路乞讨来的。她窘极了,双手揪着衣角,喃喃地说:“明,别怪妈做这种事,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
王明像没听见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东西,那是——一个骨灰盒!王明呆呆地问:“妈,这是什么?”王明妈神色慌张起来,伸手要抱那个骨灰盒:“没……没什么……”王明发疯般抢了过来,浑身颤抖:“妈,这是什么?!”
王明妈无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头发剧烈地抖动着。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说:“那是……你爸!为了攒钱来看你,他没日没夜地打工,身子给累垮了。临死前,他说他生前没来看你,心里难受,死后一定要我带他来,看你最后一眼……”
王明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号:“爸,我改……”接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个劲儿地用头撞地。“扑通、扑通”,只见探监室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痛哭声响彻天空……
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中有一个离开时才翻然醒悟,而是要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父母。千万别再说父母唠叨,要知道那些唠叨其实是最美的语言,更不要嫌弃自己的父母贫困、无名,不如在他们辛苦操劳时,伸出自己的手,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不仅要爱父母,而且要真诚而自然地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欢娱,也一起承担悲伤、苦恼、烦闷,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不会失去什么,你的“小小世界”反而会因爱而丰富多彩。
懂得把“梨”让给别人
谦让就是在尊重和理解别人的前提下,对对方行为作出的让步。《孔融让梨》中孔融说:“我年纪小所以挑最小的梨子,大的留给哥哥吃。”这句话说明孔融年纪虽小,却懂得谦让、尊重哥哥,同时他也获得了哥哥的尊重。谦让又何尝不是一种真诚呢!
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条小河,河水每天流得很急,有时不停地打着旋涡,一路向远方奔去。
小河的东西两边是两座小山,如果想从东山到达西山,必须经过小河上面的一座独木桥,独木桥很窄,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
有一天,东山上的一只羊很久没有去西山采草莓了,这天它早早地吃过饭,挎着篮子向西山走去。而西山上的羊今天正好想到东山上去采蘑菇,结果两只羊同时上了桥。
它们不知不觉走到了桥中心,一下子碰到了一起,它们抬头一看,都认为是对方挡住了自己的道路,互不相让,谁也走不过去。
东山上的羊见僵持的时间已很长了,而西山的羊仍没有退让的意思,它非常生气,便冷冷地说道:“喂,你到底长眼了没有,没见我要去西山吗?”
“我看是你自己没长眼吧,要不,怎么会挡我住的道呢?”西山的羊毫不示弱,反唇相讥。
斗了几句嘴,两只羊还是互不相让,它们一起往前挤,挤着挤着就开始了一场决斗。
“咔”,两只羊的掎角碰撞在一起,它们的脸都被划伤了,还流了血。
接着,就听见“扑通”一声,两只羊由于拼打得太厉害,一不小心,同时落入河中。
森林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两只羊跌入河里淹死了,很快就被河水冲走了。
看看上面的故事,其实故事中只要有一只羊后退到桥头,等另一只通过后再上桥,那么悲剧就可以避免。青少年要时刻保持谦让的态度,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比如:
(1)不要做什么事情,都先考虑自己,这样容易丢失很多朋友。
(2)在公众场合,更要遵守公共秩序,礼貌谦让,不与别人争抢。
(3)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平等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4)在平时,学会把好东西和大家分享。
(5)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不和别人恶性竞争。
(6)遇到有损自己利益的事,不恼怒,尽最大限度地给予谅解。
互动环节:你是懒惰的人吗
也许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懒惰的人,但是,如果下面这些行为经常在你身上出现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懒惰的人。现在,就请对照一下以下这些行为,让事实说话。
(1)尽管你很希望愉快地同亲人或他人交谈,但你做不到。
(2)你的心情总是不愉快,连自己喜爱做的事也不愿意做。
(3)你对周围的事总是漠不关心,却整天在苦思冥想。
(4)由于焦虑,你的睡眠常常不好。
(5)经常上课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
(6)不能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
(7)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有上面的这些行为,那么,你就必须反思自己了,你也要开始克服这些不好的行为了。
准备一张纸,写上几句激励自己的话。当你又有以上这些想法的时候,就马上大声地念出来,直到发现自己又充满了力量和信心为止。
做一些难度比较小或者是你喜欢做的事,不要看结果如何,而是要看看在这段时间里是否过得充实愉快。
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情,遇到问题,应该冷静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并很好地解决它。
努力一段时间之后,你再来和上面的这些行为对照一下,你将发现这些现象都从你身上消失了,你也可以大声地说,我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