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800000025

第25章 心 态(8)

自夸必然会煽起竞争。因为一切自夸都要拿他人作比较。这种人也必然喜好吹嘘,而好吹嘘者必不能保守机密。这种人正如一句法国谚语所说:“叫得很响,做得很少。”在事业上是绝不可信任的。

但是在政治中这类人倒可能有用。当需要制造一种虚假声望的时候,他们是很好的吹鼓手。政治上有时需要诺言。比如在外交中,对两个君主夸耀同一敌对者的实力,可以促使他们结成联盟。又如有人对两个互不知底细者吹嘘自己能影响对方,结果巧妙地把自己的地位抬高了。在这些事例中,这种人几乎可以说是白手造就了时势,凭借诺言和吹嘘而获得了力量。

对于军人来说,荣誉心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正如钢铁因磨砺而蜂利一样,荣誉感可以激发斗志。在冒险的事业中,豪言壮语也可以增加胆力,审慎持重之言反而使人泄气,它们是压舱铁而不是船帆,应当被藏于舱底。甚至严肃的学术事业,如果不插上夸耀的羽毛,名望也将难以飞腾起来。所以,“就连写《蔑视虚荣》之书者,也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书皮上”。古代贤哲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等,也都是有夸耀之心的人。虚荣心乃是人生事业的推动力之一。所以以德行本身为目的者,绝没有以德行为猎名之手段者更能获得荣誉。西塞罗、塞涅卡、小普利尼的事业都多少关连着他们的虚荣心,所以他们的努力持久而不懈。虚荣心有如油漆,它不仅使物体显得华丽而且能保护物体本身。

还有人具有一种巧妙的能力,能够使夸耀和虚荣心被掩饰得非常自然,以致使人认为这并非出自虚荣,而是出自他的豪爽和明智。其实一切表现恰当的谦虚、礼让、节制,都可以成为更巧妙的求名自炫之术。比如假使你有一种专擅的特长,那么你就不妨极口称许并不如你的其他人的这种长处。对于这种做法,小普利尼说得好:“你既是在夸奖别人,又是在夸奖自己。如果他的这种优点不如你,那么既然他值得夸奖,当然你就更值得夸奖了。如果他的这种优点强过你,他不值得夸奖,你就更不值得夸奖了。”结论是:尽管他胜过你,你还是要夸奖他。但说到底,自夸自赏是明智者所应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又是馅媚者所奉献的。而这些人都是受虚荣心支配的奴隶。

编者手记

人的品德、性格从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缺陷。有学问、修养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用加强学习的办法来弥补,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具有完美品德的人了。普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被这种不足支配着任意作为,率性行事,所以造成许多过失。

宇宙之浩翰,生命之奥妙,非人所能悉知。故人有所知,也必有所不知;知道得越多,也就越有更大的疑惑。倘若以有限的已知封闭自我,未知的大门也就永远对他关闭。人为什么容易犯错误?一则他只有一知半解,他却自视为全知全能;一则他只从身外找原因,却不从自身找原因。

老子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错误,让谦虚为妄知和改正错误在心中预留天地。因为只有谦虚方能明道,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正如清代诗人申涵光所说:“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谦虚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更显分量。

★忍:处世无奇忍自高

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国家天下,都离不开忍。成大业要忍,谋生存要忍,保平安要忍,解困境要忍。俗话说,人能百忍自无忧。“忍”是人生福祸的关键,也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大者,则必有所忍。”……忍不是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它是人生智慧中不可或缺的,它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修之术。

☆☆君子以惩忿窒欲 孔子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佚名:《易·损卦》

《象辞》中说:山下有湖泽之表象,湖泽渐深而高山愈来愈高,象征着减损;按照这一现象中包含的哲理来做人,君子就应该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的欲望,也就是摒弃格调不高的低级趣味,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

编者手记

普通人都有情感,而且种类很多,《礼记.礼运篇》说有七种,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感不用学习,触境就能发生。既生之后,则必继续发展,如不节制,即能蒙蔽理性,由此引起种种苦恼。七情之中,尤以怒欲予人苦恼最深,所以孔子在周易中说:“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山在地上,泽在地下,山所以能高出于地上,乃因泽能自损,泽自损到地下,使自己成为泽,以所损出之土使山增高,成其为山。这是损卦中的自然现象。孔子以这现象教人从卦学习损己利人的行为,以修养其道德。而损己利人的基本涵养就是惩忿窒欲。颜回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这就是损卦行运之时,“君子以惩忿窒欲”的典范。《尚书》记载周公告戒周成王道:“小人怨恨你,骂你,则自己应当加强修养,不要计较他们。”又说:“不仅仅是不敢动怒。”又道:“还要放宽你的心胸。”

程子曰:“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能不能忍耐愤怒与欲望,便可以判断他有德无德。陈献章曰:“七情之发,惟怒为遽;众怒之加,惟忍为是;如其不忍,倾败立致。”曾国藩说:“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人人都有圣人的天性与明德,但为欲等七情所障,以致沦为凡俗之人,其在世间动辄得咎。惟有学为圣人,具备大智大仁大勇,始得自由自在。学为圣人,并无妙诀,但去忿欲诸情,以明明德,以率其性而已。

损卦所讲的自损,确是人所难为之事,但有损必有益,损是损去七情,益是显明性德,去情显性之后,敞开无际的心灵,永无物质世间的拘束与困惑,这是学易者止于至善之境。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道德经》第二十八

《老子》说:“知道雄强的好处,却守住雌柔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仆役。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会离开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婴儿的状态。知道光明的好处,却守住暗昧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山谷。作为天下的山谷,才可以满足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真朴的状态。”

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弯曲的;最聪明的人,看起来像是笨拙的;最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像是木讷的。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下游。圣人要想治理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就必须把自身放置在人民后面。由此,位居其上,人民却不感觉到沉重;位居其前,人民却感觉不到妨碍。所以,天下人都乐意推戴而不厌烦;因为圣人与民无争,全天下也就没有谁会和他们相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下的大道,是不与人相争反而容易获得胜利,不善于说话的人反而懂得应变,不主动召顺人们反而会主动归顺,坦诚而自然反而会更加懂得谋略。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恒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人在活着的时候,其身体是柔弱和软的,当人死亡以后,其身体也就坚硬僵直了。元气的运化和草木的生长是一样的,当其柔和娇嫩的时候就象征着生存,其枯硬强直的时候则象征着死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真诚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诚。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有智慧的人不炫耀,炫耀的人无智慧。圣人从不积蓄,所思多在替别人着想,自己却愈充实;所有多在给予别人,自己却愈富有。所以,天道在于利益万物而不加伤害,人道在于帮助民众而不争夺。

编者手记

天道滋生一切,也拥有一切,所以上天决不与谁争强,也决不向谁示威。宇宙的规则本来慈悲,凡事必定虑及众生与万物,并且利益众生与万物。修养道德之人,当然要顺应天道,不顺应也就无从修养道德。既然顺应,必不锋芒毕露,杀气逼人。因其内敛、谨慎,又不逞强使气,故不失德与败德。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人的处世都要按道行事,无论是天道和人道都是柔弱谦下,彼此相容而不害的,因此,学道者应该返本还元,避而不争。老子的“不争”思想,是与“道”的“柔弱”的特性相联系的。由于道是“柔弱”的,因而“道”也是谦下而不争的。当然,“道”的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逃避,百事退让。因为,《道德经》还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说的“不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之“争”。老子的处世智慧深刻启迪世人,使世人“知退”、“能柔”,笃信“太强必折,太张必缺”,信奉不争是福,能忍免祸,形成了自居谦下、藏锋深沉的性格。

老子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坚强之所以处于劣势,是它一旦脱颖而出,它就处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遭遇算计;它一旦主动侵犯谁,它就因为恃强凌弱而违天道,势必失德与败德;遭遇算计则当前受损,失德败德则天谴将至,故难保全自身。柔弱之所以处于优势,是它居处卑位而无利可图,谁都无心去打主意;它又柔弱、坚韧,故能化解任何外来的波动与冲击;居外而少受侵犯,侵犯到来又能善解,所以它默默无闻而无坚不摧。

常言道:“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笃名者毁至。”愈是修养道德,愈是能够大忍,愈是没有锋芒。民间有“三不争”、“五不争”之谓,“三不争”是“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五不争”即“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不争,便可无怨无尤,无失无败,其结果是“静能制动”,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张,少取反能多得。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孔子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元·吴亮:《忍经》

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刚硬而容易折断,舌头柔软而得以保存。柔软的最终会战胜刚硬的,弱小的最终会战胜强大的。好斗的人必定会受到伤害,好勇的人必定会导致灭亡。各种行为的根本,以忍让最为重要。”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家弟子:《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的事情不能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孔家弟子:《论语·颜渊》

孔子又说:“忍不住一时的气愤,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危,甚至牵连到自己的亲人,这不是糊涂吗?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家弟子:《论语·八佾》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得事情。如果非要有的话,那也一定要像射箭比赛那样,相互拱手作揖行礼让对方,登台比赛尽全力,赛后不计输赢和起一团相互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家弟子:《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守,从不与人相争。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编者手记

《菜根谭》中说:“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牙齿较之于舌头,自然是坚硬刚强的,可是它们却经不起虫蛀菌噬,常被腐蚀得不堪入目,直至完全脱落,而柔软的舌头虽经酸甜苦辣,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学会隐忍,适时低头,不是简单的逆来顺受,任人摆布,而是那些自我内心充实和无所畏惧者对成就未来伟大的高度自信,主动出击,甚至是经营人生策略的一种最高境界。

世上最柔美的东西莫过于水。云在高处飘,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只有水与世无争,是往低处流的。柔水硬不过砖石瓦块,高不过山峰甚至田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是它谦恭地避让,默默地低头,只管往无人挤占的低洼处流淌。然而,正是凭着这副与世无争的低姿态,水最终成就了自己百川归海的大壮观。

人也是。弯弓是为了射出弩箭,屈肘是为了强力出手,而一时的低头则是为了长久的昂首。当低头时且低头的人,自有一番别样的胸襟、非凡的气度,有双洞察的慧眼,或者有确信谁笑在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的胆略。苏轼《留侯论》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实在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大境界。敢于低头,勇于纳耻的人,不管是屈尊枉驾,还是忍辱含垢,是因为他们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至理,知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常理,透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蕴。

☆☆忍字一字,众妙之门 吕本中

当官以忍为先,忍字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吕氏童蒙训》

当官应以忍为先。一个“忍”字是一切好处的关键所在,当官处理事情,尤其要重视“忍”。如果在保持廉洁勤劳之外,又能忍让,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编者手记

《忍经》上说:“当官不能自我忍耐,一定会失败。做官的人处理事情,不与别人争夺利益,得到的利益常更多;能够首先退一步的,往往能进一百步。不求多得,所得利益,往往超过当初所想要的;现在克制,将来必然有所回报。只有那些不能自我忍耐的,一定会失败,这实际上是不知道利害的不同和聪明、愚笨的区别呀!”又说:“当官的人,首先应当戒除暴怒。事情不能办的时候,应当慎重周详地处理,没有处理不好的。如果首先就发怒,只能害了自己,怎么会害到别人呢?前辈曾经说过:处理任何事时,只怕一个‘待’字,待,就是指周详慎重。如果周详慎重,就会想出办法,别人也就不能中伤你了。”

宋朝的名相富弼就经常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哪一事办不好呢?”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那个人说:“我在骂你!”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发病以后不要延误时间,要马上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千万别紧张,不要动,就地卧倒,越紧张耗氧越多,越动耗氧越多。第二件事,如果你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在舌头下面;如果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毫克~300毫克,这很管用。第三件事,千万要记住,一定别自己去找医生,一定要让医生来救你。
  • 萌婚36计:冷情老婆很大牌

    萌婚36计:冷情老婆很大牌

    【全文完结,放心阅读】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将少不更事的她推入他的怀抱。他狠厉霸道,视人命如粪土,偏偏独宠她一人。“BOSS,夫人跟一个男人在喝咖啡。”他:”去把那家咖啡厅砸了——改开公厕!”“少爷,这是匿名送给少夫人的玫瑰。”他:“家里的宠物猪最爱吃这玩意,丢给它!”“老公,这是我男朋友。”她深情款款挽着别的男人,他掀桌暴怒,“夏流离,你再闹试试看!!”【登陆看文,记得收藏哦~】
  • 节约的都是利润

    节约的都是利润

    在市场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不仅是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中游刃有余;能够为企业节约的员工,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你看不懂

    任何一个想要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领导者,都能从联想的发展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智慧。,联想的成长和发展,本身就像一个谜题一样。但在多年的业界质疑与担忧中,联想从收购蓝色巨人IBM到柳传志复出又复退,在成为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快步前行。联想无愧为国内成功企业的典范,它做大做强到底凭什么?联想曾有过的迷局,也许你也正在或即将面临。本书通过对联想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管理体系的剖析,帮你考察联想的发展历史,研究其持续发展的秘密,了解其成功之道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花开无叶

    花开无叶

    她,为了再和她相见,在佛前苦苦求了五千年的彼岸花…从小不同的经历,从公主到打工小妹的经历……原以为不会相信任何人,却被他感动……无法无天、无拘无束却在爱情面前变得那样的懦弱……支撑起妈妈昂贵的医疗费却无法原谅父亲的残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