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700000008

第8章

从面前什么也带不走。

十七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

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

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

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

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

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

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二七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无穷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整体。

[鉴赏]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沉思的智慧之诗。作为该诗集的开篇之诗,他努力地探求着死亡的意义与价值,他把死亡纳入生命的过程,并将其视为生命最辉煌的顶点。

在(一)这首诗歌里,死亡成了现存的一种预设,人应达观地承负起这一生命的必然处境。“我们准备深深地领受”“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死亡的不确定性告诫人们它随时成为可能,只有“准备”之人,才能担当起这种重负。像那些小昆虫一样,它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孕育了新的生命,“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而维护了整体或他人的生命。生命被死亡终结,但却丰饶美丽,达到了辉煌,生与死这一对矛盾在这样的境界中获得了统一,人类对死亡的支配就在努力求得生存中获得了实现。生命超越了死亡,获得了永生;死亡也成了人类生存的一种高峰性体验,是生命的顶点与极致。

(四)借鼠曲草抒写了一种平凡又高贵纯白的生命追求和人生态度。诗中的鼠曲草,“躲避着一切名称”,拒绝“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体现了她在世俗中的清醒和自律。她没有激昂壮阔的人生但是却能坚守着内存的高贵和纯白,“你一从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不辜负高贵和洁白”;并在对自身生命的坚守中,体观了一种永恒的魅力:“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而且,鼠曲草被赋予一种叛逆的气质:“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这种静默里的抗拒体现了生命形式的另一种尊严和高贵。可以说,鼠曲草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诗中,诗人与鼠曲草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起初,诗人是个在远距离上的对鼠曲草虔敬的膜拜者,“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后来,在对鼠曲草的感悟中,诗人生命中默默地完成了一次神圣的洗礼,遂成为这种生命和人生形式的践行者: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正是在诗人与鼠曲草的对话中,鼠曲草的审美意义才被放大。而诗人灵魂的高贵纯洁也得以显现。这里,既有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有着关乎人类共同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在战乱年代诗人的深沉而独特的情思。

感性体验和抽象体悟的结合,是本篇的基本手法,哲理思绪因感性形象而亲切自然,感性形象也因理性体悟而灵动深刻。在结构上,本诗短小整饬。采用西方传统的十四行诗,但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验。语言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明快质朴,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和外在形式的和谐。总之,冯至的诗在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创作民族新诗的实验和探索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十五)这首诗中,诗人将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来审视其最根本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在不断追求与拥有、放弃与失去中存在,其最终是归于虚无,但人应勇敢地面对这种虚无。

诗人首先从驮马驮来远方货物,水从“不知名的远处”“冲来一些泥沙”,喻示人生的历程在不断的追求与努力中,但这种过程是“随时占有”与“随时又放弃”的统一。获得与失去、追求与放弃并无绝对界限,二者辩证统一。一切都在流变中,就如鸟儿“管领太空”而又“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我们真正的“实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却是“从远方什么也带不来,从面前什么也带不走”。生命的价值是“虚无”,是“徒劳”。面对这种人生的实在,人应该勇敢地予以担负和承受,这就是生命的过程。在这种“虚无”的“实在”中,没有消极与绝望,有的是坚忍与沉实、澄明与旷达。

在(十七)这首诗中,诗人借助“路”这一象征性的意象,深入地探讨了。“沟通”与“交流”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因“原野”里的小路是由“无名行人的步履”踏出“引起,联想到”心灵的原野里的“小路”,由此隐喻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冯至的存在观中,人的本原性的孤独处境永远不可改变,而在其现实性上它不是孤立封闭的个体。其客观外在的“存在”离不开群体先在的开拓与努力;其主体内在层面上的“存在”也有着先验的心灵积淀与精神贯注。交流与沟通是人存在的一种必要。这种心灵之“路”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使生命充实,而且让个体与群体、生者与死者、自我与他人融为一体,相承相联。“纪念”他人,这样生存之“路”就不会“荒芜”,才能让整个人类的生存走向深层,获得维系。人只有在与其他的实存的“精神交往中才能达到他本然的自我”。

(二七)这首诗作为冯至《十四行集》的最后一首,被普遍认为是其艺术原则与美学追求的一种诗意表白。

面对“泛滥无形”的水,“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于是在变无限为有限,化无形为有形中,取水人把住了些原来无法把握的“泛滥无形的水”。与此类似,“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草木的荣谢”、“奔向远方的心意”

这些不定无形、流动变化的事物都得到了一些保留。面对广袤无限的世界与无限丰富的思想,诗人想把握它而借助的诗歌,就如取水人的“瓶”,秋风里的“风旗”,去将那些“把不住的实体”

进行“定形”与“雕塑”。虽然无法超越有限与无穷、具体与抽象、质实与空灵、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但诗人只能在执著的追求中,渴望其诗在有限向无限、个别向无穷、时间向空间的超越中,把住一些“把不住的实体”。

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十四,十,二四选自《草莽集》,开明书店1927年版

[鉴赏]

朱湘(1904~1933),安徽太湖人,现代著名诗人,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等。

鲁迅称早逝的才子诗人朱湘为“中国的济慈”。朱湘的诗以“形式的完美”、“文字的典则”和“东方的静美”(沈从文语)而成为中国早期现代格律诗的典范。

诗画乐在此诗里是统一的。首先,全诗先后展示了“溪间采莲图”、“溪头采藕图”和“溪中采蓬图”,勾画出江南人民采莲生活的幸福场面,诗画交融。其次,此诗的诗乐也是交融的。朱湘擅长“化用古诗中长短句的音节”,所以在这里采用了词曲式格律,每节韵式均为AABACCCDE,押“人辰韵”,这种先重后轻的韵律传达出了采莲舟划行时随波上下的那种情韵。这韵律令人想起了“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而且诗中“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又可以在苏轼的《调啸词》里找到历史的回响。

朱湘说:“天下没有崭新的材料,只有崭新的方法”。而这种崭新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在新诗创作中注重情与景、物与我的统一,并从音韵与节奏(用韵严格、韵要与诗的情趣相协调)、用字(新颖和规范)、诗体建构(独立、匀配、紧凑和整齐)等方面将新诗的形体美和音乐美展示出来。

总之,《采莲曲》,在情境上,完美地为中国新诗提供了一幅精美的“江南采莲图”;而在诗艺上,复活了中国旧诗词的新血液。使新诗与词曲在音乐之河里碰撞并灿发出诱人的光彩。

(杨四平)

雨景……………………………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鉴赏]

雨中的景象,在古今往来的诗人笔下写尽了,但在朱湘笔下却有了新的意境。诗以种种关于雨的新鲜意象和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诗人对自然美广泛的兴味与追求,用隐蔽而又鲜明的多彩的意象表达出来了。诗中既写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展现的种种美的景象,也写出了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出现的令人向往期待的美。寂静的云气中飘来的二声“清脆的鸟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笔下融成一片诗情美,充满了韵色与姿态。

《雨景》是朱湘《草莽集》中惟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细膩含蓄,纯净清新。朱湘的写景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不同,他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而是单纯而满怀惊异地描绘自然之美,显示了一个沉醉于大自然中的纯粹诗人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诗歌的调子轻快,同时也显示了“句的均齐”。

(黄晓娟)

弃妇……………………………李金发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比短墙之角,

如荒野狂风恕号;

战栗了无数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容谷里。

我的衰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水泻在悬崖,

然后随经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员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上于海啸这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呤,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这衬饰。

[鉴赏]

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早期象征派诗人。

《弃妇》是现代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它是对人被抛弃的命运和存在的基本现实之揭示。弃妇,有三个所指:一指被命运、乃至被死亡抛弃的妇女;一指广义的被生活所抛弃的人;一指诗人的自况。统而言之,弃妇具有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意义,是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相结合的产物。

首节,象征地写弃妇希求通过客观的努力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阻隔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但由于黑暗力量很强大且无孔不入,使得弃妇的努力变得无济于事。它们攻破了弃妇所设的阻隔,照样强劲地突入弃妇的生活世界。这就使得弃妇像被暴风雪紧裹着的不知所终的牧人那样,战栗恐惧不已!

第二节,写弃妇在对现实绝望后,试图乞求于上帝,想从上帝那里获得些许安慰。显然,凭“一根草”是靠不住的;上帝与现实同构同谋,并不关心弃妇的不幸;所以,诗人说,弃妇的哀戚只有同命相怜的“游蜂”或流水关心着或随“红叶”流向远方。其实,这一切都是弃妇一厢情愿的想像,而现实并不会因为弃妇的主观意愿而有所改变,反而会变本加厉。这就是第三节所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弃妇越想摆脱不幸,不幸就越加深。这就是“隐忧堆积”和“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所暗示的意思。进一步说,就连“游鸦”也载不走弃妇的隐痛;而到海边去聆听船歌就更是遥不可及的妄想了。

末节写弃妇在愈来愈深重的不幸中,加速了衰老,面对死亡,欲哭无泪,乃至无需眼泪这种装饰性的东西来告别现世。因为,不幸的生,已无任何可以留恋之处;它并不见得比死更能温暖些。诗人是在以死之温暖来反讽生之冰凉。所以,李金发在《有感》里说:“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在《死》里又说: “死!如同晴春般美丽/……/呵,无须恐怖痛哭,/他终久温暖我们”。

有人说,李金发的诗,整体好像可以理解而局部就不知所云了。我想,人们对李金发诗歌的隔膜,不但表现在审美习惯上,

而且更主要表现在思想深度认识上。

有感……………………………李金发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鉴赏]

《有感》抒发的是对生命现象及人生的一种感悟。在诗人看来,生命是极其短暂的,犹如深秋的一片红叶“残血”溅在我们的脚上,甚至只是那么一瞬间,“是死神唇边的笑”。这种人生不但苦短,而且凄凉、阴冷,生命既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奢望与追求呢?不如及时行乐,在“半死的月下”,“载歌载舞”,“抚慰所爱的去”,在酒色的享乐中消磨人生,在感官的刺激与情爱的怀抱里寻求满足。显然作者在宣扬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观,只不过是换着方式反复着古已有之的悲观绝望的老调:人生苦短,当用酒色来慰安。然而作者的内心并不是没有矛盾的,他认为人生应当享乐,但又觉得它毫无价值,于是可悲,于是又感到“羞怯与愤怒”。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现象及人生的焦灼与无奈。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鉴赏]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28年与闻一多创办《新月》,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集》(1932)。

同类推荐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死城漫游指南

    死城漫游指南

    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绝对亢奋

    绝对亢奋

    邓刚的作品,一向以特殊的幽默语言、特殊的生活层面和特殊的观察眼光,引起评论家的称道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部《绝对亢奋》,同样是让人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感和思考的快乐。作品跨越六十、七十、八十年代,描写了包括工人、苦力、煤黑子、木匠、知青、盲流、海碰子等众多奇特的人物形象,通过从都市底层的蛮野世界求生挣扎爬出来的陈立世、刘剑飞、母老虎、邵凡、姐夫和林晓洁等人的命运,展开了读者似乎熟悉又陌生的广大生存面,写出了他们在为起码生存的艰辛拼搏中,灵与肉、同情与嫉妒、仁慈与冷酷、真诚与狡诈、爱悦与情欲的交战扭殴,揭示了今天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的来源以及他们 戾变和成熟的历史,写出了社会普通人的善良美好的内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出身矿山世家的韩风在清早听到了自家矿山发生灾难的消息,父亲葬身在矿山之中,而死难矿工的家属受到有心人的挑唆而前来闹事。在混乱中一些杀手打伤了韩风,老管家福伯竟然暴露出雄厚的实力,带着韩风远遁千里……
  • 嫡妃盛世

    嫡妃盛世

    她灵魂出窍,成为异世丞相府不受宠的嫡女黎清末,她本丑陋的阴阳脸,蠢笨的脑袋,她是盛传的全能废材大小姐。当她再次睁开美眸时,废物?一夜间突破二级橙色斗气,你能吗?我有魔兽火麒麟为兽,神兽冰魄银狐为宠,你有吗?丑陋蠢笨?你能让天下第一美男死心塌地只爱你一人吗?欺我废物,让你试试生不如死的滋味,欺我蠢笨,让你试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受。逆天?不,我只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若天阻我,那我便逆了这天!
  • 宫锁琳琅

    宫锁琳琅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舞者,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三百年前的大清朝。在这里,她会有怎样的奇遇和经历?一样的清穿文,不一样的清穿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诛天道

    剑诛天道

    他是修仙界中唯一的剑修者,他一生都在修炼剑仙之道!临死前,他只留下一句震撼世人的话语:“我的剑仙之道,从未有过逃跑,我要让这剑,只有锋芒。”当他再次睁开眼眸,世界全变了!他重修剑仙之道,剑诛天道,意碎苍穹,成就剑仙之境!
  • 梦想的轮回世界

    梦想的轮回世界

    本书不同于一般网游,完全没有女主角————很惊讶吧!更奇特的是也没有男主角————那写的谁啊?本书主角不男不女,汗~!————是灵魂体啦-_-!抛弃普通网游必定受现实影响的元素,这里就是现实。
  • 奇物怪事(走进科学)

    奇物怪事(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潜能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开发的大脑智慧能力。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孩子都能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能力。潜能开发必须从小做起,因为孩子的大脑具有非常强的可逆性。儿童期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宝宝的大脑活动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宝宝不仅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思维也最敏捷、最活跃,因而这个时期最适合对孩子的大脑潜能进行开发。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从这个角度看,向中原大地瞭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站在长城线外,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你会发觉,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