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700000021

第21章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1940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后留校执教。1948年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文系学习。1953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四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在外国诗歌翻译方面也有较大成绩。

穆旦的这组诗,以初恋、热恋、宁静、赞歌这样四个乐章(每一乐章两首)的严密结构,抒写和礼赞了人类的爱情,并融铸了自己丰富复杂的爱情体验。

第一首,写初恋时,一方爱得热烈,“我为你点燃” 了我的爱;另一方冷静而理性,爱是“一场火灾”,感情就“相隔如重山”!我在“哭泣” “变灰”中追求又“新生”。第二首,写随时间发展,爱情逐渐成熟,“成长”在“子宫里”。而“另外的你我”却添加着“丰富而且危险”的因素。第三首,写达到“丰富而且危险”的境界,热恋超越了理性的控制。小小的野兽“和青草一样地呼吸”,越过“大理石的理智底殿堂”,发现了“我底惊喜”。第四首,写进入热恋后,互诉着甜蜜的情话,“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不“理智”要“使我们游离”,而我们却“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第五首,进入了转折前的宁静。“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从“树木”和“岩石”那儿引发爱的“永存”的“渴望”。第六首,循上首宁静思绪,进入更深的哲理思考。过分的“相同”最终会“溶为怠倦”,爱需要在“危险的窄路里”探求。它要“秩序”也要“背离”,二者辩证统一。第七首,已进入这首爱情乐章的尾声。此时爱情成熟而坚强,即使遇到“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而爱依然“让我在你的怀里得到安憩”。“安憩”不是依赖,而是“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这是一种各自人格独立而又融为一体的爱情。第八首,是诗的礼赞尾声。正因为你我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于是“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即使到了生命“各自飘落”的“季候”,我们也将和给我们一切的“老根”(自然)“化为平静”,而“赐生”给我们的“爱情”“巨枝永青。”这八首诗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每首之间相互呼应,始终贯穿在八首诗中的主题是既相互矛盾又并存的生和死的力,幸福的允诺和接踵而至的幻灭的力。这是潜藏的一层结构,在表面的另一层的力的结构则是“我”、“你”和“上帝”(或自然、造物主)三种力量的矛盾与亲和,这三种力量出现在诗里经常由他们的化身来代表。

其中爱情的多变、复杂、纠缠,完全是通过它的双层,三条力的结构表达出来的, 一首诗的结构正像一株大树的树干和枝条,那些悬在枝条上的累累果实常常是“意象”,《诗八首》的丰产的果实给它增添不少浓郁的果香,但这还是它的有形结构,那一直跃动在诗中的三种力量才是这诗篇的顽强的生命力,而“上帝”:“火灾”、“重山”、“自然底蜕变程序”、“水流”、“死底子宫”、“我底主”、“黑暗”、“那移动了景物的”、“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一切…… 流露的美”、“恐惧”、“巨树”、“老根”;以及“我” :“哭泣”、“变灰”、“变形的生命”,“他”;和“你”:“眼睛”、“变形的生命”、 “小野兽”、“青草”、“草场”、“殿堂”、“美丽形象 ”、“树叶”。只不过是他们的化身而以。总之,无论是在诗的主题上还是结构上,这都是一首较复杂的诗,诗本身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内涵远远超过了一些长诗,其诗哲学上的深度,也超过了一些很优秀的作品,这便是《诗八首》的成就所在,也是我研究这诗篇的意义所在。

(穆旦)

春……………………………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鉴赏]

《春》写于1942年2月,那时诗人已经从西南联大毕业并留校任教。春天是一个宜于歌唱的季节,中外古今的诗人也往往把春作为抒情的对象,写出了一首首春天的颂歌。这首《春》里“绿色的火焰”这个基本意象,就是诗人于春天“触物生情”或因情感物,为传达自己的情思找到的“客观对应物”。接着而来的,反抗着土地的“花朵”、满园美丽的“欲望”都渲染了春天季节年轻人生命的复苏的渴望。但是自然的欢乐并不等于生命的和谐,跟着而来的,是对主体在蜕变中的欢乐与痛苦矛盾的揭示。“蓝天下”20岁的“紧闭”的“肉体”、“泥土做成的鸟的歌”,这些处处“被点燃,却无处归依”的矛盾中的意象,给读者以有力的暗示与联想,这些暗示和联想,与后面的感叹,已经赤裸的“光、影、声、色”,“痛苦着”等待“新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思想崛起的整体,读者同时也在暗示中完成自己的联想过程,诗人在基本意象与其他意象的连接和推进中,最终达到了诗境扩展和氛围营造的意图。

(向阳)

被围者……………………………穆旦

(一)

这是什么地方?年青的时间

每一秒白热而不能等待,

堕下来成了你不要的形状。

天空的流星和水,那灿烂的

焦燥,到这里就成了今天

一片砂砾。我们终于看见

过去的都已来就范,所有的暂时

相结起来是这平庸的永远。

呵,这是什么地方?不是少年

给我们幻想的,也不是老年

在我们这样容忍又容忍以后

就能采拮的果园。在阴影下

你终于生根,在不情愿里,

终于成形。如果我们能冲出

勇士呵,如果敢于使人们失望,

别让我们拖延在这里相见!

(二)

看,青色的路从这里伸出,

而又回归,那自由广大的面积,

风的横扫,海的跳跃,旋转着

我们的神智:一切的行程

都不过落在这敌意的地方。

在这渺小的一点上:最好的

露着空虚的眼,最快乐的

死去,死去但没有一座桥梁。

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

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

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

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要坏:

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希望

才会来灌注:推倒一切的尊敬!

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

我们翻转,才有新的土地觉醒。

[鉴赏]

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诗艺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穆旦是最能体现“九叶”诗派诗风的诗人。创作于1945年的《被围者》是穆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以怀疑主义的眼光去打量和观照生活,发现社会种种虚假的文明规范和传统的习惯势力已慢慢地扼杀了人们的激情和希望,生命不再有灿烂和生机,精神世界如同“砂砾”和“废墟”一般荒芜。在传统和习惯中安然“就范”的生命自然不会有搏斗的痛苦,也不会有太多精神的沉重和负担,但诗人无法忍受这种“空虚”和“平庸”,于是,他以勇敢的决绝的姿态,喊出“毁坏它,朋友! 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以残缺来对抗虚伪的完满,以破坏来重构生命的辉煌,也正因为诗人用清醒的冷静的眼光去逼视现实,他因此才有了清醒者面对现实矛盾的痛苦和在痛苦中燃起的希望。

诗歌中的“圆”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理想,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和谐的审美观。诗人以现代性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观念对传统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在创作特色上,穆旦对人生的关照,既非表层生活苦难的简单描摹,也非单纯内在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是透过生活表层,经过理性提炼,直逼生活内核的人生体验的深刻表现,在语言上,喜欢用平常白话而又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和具体化。

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穆旦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

北方的田野是枯干的,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了村庄,

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

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

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

他想什么?他做什么?

在这亲切的,为吱哑的轮子压死的路上。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

木格的窗纸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

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

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

从屋顶传过屋顶,风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

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火熄了么?红的炭火拨灭了么?一个声音说,

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灰烬的遗留。

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锄头,牛轭,石磨,大车,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鉴赏]

该诗写于1941年2月,此时正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刻。在这个苦难的岁月里,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诗人都无法漠视时代和人民的苦难。作为“中国最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之一,穆旦对于艺术个性的追求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艺术的执著并没有妨碍他对民族与人民的关注。相反,它更进一步深化了穆旦的思索,促使诗人将个体的哲思玄想与现实关怀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主义的独特方式去感受苦难,用敏锐的哲思去深化现实,穿透时空的遮蔽与情感的迷幕,直视历史的本质和真实。《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正是这样的一篇作品。它写苦难但不直呈苦难,在对北方原野冬夜景象的白描中烘托出暗淡的情调、压抑的氛围,超越对苦难的表层渲染而力求把握整个民族的精神层面,正视现实,展望未来,追问历史。不是呐喊和呼告,没有意识形态的浸漫,哲思玄想从现实的苦难中生发出来,传达出的悲哀也就格外凝重,格外纯净。

诗人首先描绘一幅凝滞、衰败、困窘的北方原野的冬夜图,这正是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狂风肆虐,田野枯干,牲口憩息,河水冰冻,四寂无声,“岁月尽竭”,仿佛一切生命都在这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静止、停顿,北方的原野传来了死亡的气息。但终于“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出了灯光,为枯竭的原野带来一丝生机。这灯光能否点燃中华民族的生命之火?能否映照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厚重的、多纹的脸”——这是一个平凡的老农的形象,也是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的象征。\道路已被“吱哑的轮子压死”,显然这是一条行走多年的老路,亲切但陈旧,是历史之路,也是现实生存之路。老农沿着这条道路走着,“他想什么?他做什么?”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提出了疑问。

紧接着这疑问,诗人开始思考民族的未来。“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安眠”包含着沉默、麻木、一成不变。“谁家的儿郎吓哭了”,这哭声是孩子的反抗,仿佛生命的火光,反衬出父辈的沉默。但诗人并不旨给读者以希望,他近乎冷酷地指出“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未来也许只是重复现在。孩童的哭声“从屋顶传过屋顶”,哭声的传递拓展了空间,屋顶相连的空间下,生命在无声地流逝。流动的时间与拓展了的空间相互渗透暗示出生命现象的更深层次的悲怆。哭声“从屋顶传过屋顶”,这一意象的第二次出现又引发了现实状态与心理渴望的交战。诗人也无力承受如此沉痛的悲剧结局,只能喃喃自慰:“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火熄了么?红的炭火拨灭了么?”这“火”是生命之火,也是人类文明之火。诗人扪心自问,由正视现实、展望未来,转入对历史(过去)的追问。

然而历史并没有给未来以希望:祖先已经睡去、故事已经讲完、留下来的只是“灰烬”,只是“没有安慰的梦”。最终诗人在现实中寻找到希望:“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构成了中国农村的生活主体。有生活就有希望。苦难的中国人民“静静”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在这静默中,诗人看到了一种微弱的然而生生不息的坚忍和忍耐,这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

(段美乔)

憎恨……………………………绿原

不问群花是怎样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

不问月光是怎样敲着我的窗,

不问风和野火是怎样向远夜唱起歌……

好久好久,

这日子

没有诗。

不是没有诗呵,

是诗人的竖琴

被谁敲碎在桥边,

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

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

没有晚祷!

愈不流泪的,

愈不需要十字架;

血流得愈多,

颜色愈是深沉的。

不是要写诗,

要写一部革命史啊。

1941年

[鉴赏](肖峰)

绿原(1922—?)原名刘仁甫,曾用名周树藩,湖北黄服陂人。1938年起在恩施一所中学就读。1940年在中国兴业公司钢铁部当练习生,并开始诗歌创作 ,1941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1944年后相继在岳池,重庆等地中学任英语教员。1947在武汉美商德土古石油公司任职 。1949年任《长江日报》文艺组副组长,1953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处组长。1955年受胡风错案株连。1962年恢复工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绎所任职,1974年到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名誉,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这首诗是七月派诗人绿原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当时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内忧外患,灾难深重。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

三个“不问”句写的是诗人在那样残酷的年代里没有闲心雅致去关注那些所谓诗意,因此,“好久好久/这日子/没有诗”。同时又指出不是生活中没有诗,而是诗情和诗意都被这社会给窒息和掐灭了。“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诗人向社会的蝗虫——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发出了战斗的宣言。这宣言里没有“晚祷”,也“不需要十字架”,因为没有上帝,也没有救世主,和平的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诗人明白只有流血战斗,才会换来革命的胜利,血流得愈多,颜色愈是深沉。“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这体现了作者积极的战斗精神和高度的革命意志,以及改写历史的雄心壮志。

此诗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积极的战斗精神反映了七月诗派革命现实主义的诗歌主张。它将主观与客观、历史的东西与个人的东西、社会的责任与个人的使命统一融合在一起,为人民而呼,为大时代而歌。

(肖峰)

重读《圣经》……………………………绿原

——“牛棚”诗抄第n篇儿时我认识一位基督徒,

他送给我一本小小的“福音”,

劝我用刚认识的生字读它:

读着读着,可以望见天堂的门。

青年时期又认识一位诗人,

他案头摆着一部厚厚的《圣经》,

说是里面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但确不乏文学艺术最好的味精。

我一生不相信任何宗教,

也不擅长有滋味的诗文。

惭愧从没认真读过一遍,

尽管赶时髦,手头也有它一本。

不幸“贯索犯文昌”:又一次沉沦,

沉沦,沉沦到了人生的底层。

所有书稿一古脑儿被查抄,

单漏下那本异端的《圣经》。

常常是夜深人静,倍感凄清,

辗转反侧,好梦难成,

于是披衣下床,摊开禁书,

点起了公元初年的一盏油灯。

不是对譬喻和词藻有所偏好,

也不是要把命运的奥秘探寻,

纯粹是为了排遣愁绪:一下子

忘乎所以,仿佛变成了但丁。

里面见不到什么灵光和奇迹,

只见蠕动着一个个的活人。

论世道,和我们的今天几乎相仿,

论人品(唉!)未必不及今天的我们。

我敬重为人民立法的摩西,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也许,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因为我感到。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倾城修罗

    倾城修罗

    这是一个魔法与仙术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说的世界。人说当朝的六皇子很受帝王的宠爱,人说六皇子相貌平凡,人说六皇子平庸之极,又有人说六皇子貌若仙童,也有人说六皇子绝世奇才,还有人说……传说很多,却没有人知道他们口中的六皇子是她而不是他!皇甫清墨(姬浩)一个总在杀人时微笑的顶级女杀手。皇甫清音——皇甫清墨的大皇兄,温润如玉,俊美如斯皇甫流云——皇甫清墨的父亲,冷酷无情霸气天成夜无双——皇甫清墨的侍卫,对皇甫清墨忠心耿耿…故事开始在姬浩穿越后“我是你的父皇,来,皇儿叫声父皇来听听。”皇甫清墨(姬浩)沉默的吃着面前的点心,无视之“你就是六皇弟吗?我是你大皇兄,以后我来照顾你好吗。”皇甫清墨把玩着手中的被附上吸音能力的守护石,无视之…“…”皇甫清墨将手中的一把灵剑递给夜无双,微笑,“以后你叫夜无双,为我而活。”男配增加中…依然的温馨,不一样的玄幻。本文女强……收藏与票票是最大的支持,谢谢~★☆★☆★☆★☆★☆★☆★☆★☆★☆蓝自己的小圈子:http://m.pgsk.com花界★☆★☆★☆★☆★☆★☆★☆★☆★☆推荐自己的新文《重生之嫡庶不分》链接:她有一个秘密,不,或者说她有两个秘密。一.她是穿越的,在这个身体十岁的时候穿越过来的。二.她有一个神奇的空间,里面有山有水还有许多的吃的,她很喜欢。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是一个淡定的人,别人欺负到她头上了她都能平静的看着。这样的她原本在那样的豪门大族里应该是没有存在感的,但是奈何她的身份过于尴尬。身为嫡女的她因为母亲身为主母,无错却被休弃不忿而死,而亦她成了庶女。她淡定,她从容,可是就是有人看她不顺眼!主母欺她,姐妹欺她,父亲亦欺她!唯有兄长处处护着她。可是现在,兄长的前程要被耽误了,于是某女奋起了!“老虎不发威你当咱是病猫吗?”本文种田+随身空间推荐友友的文:断掌王爷柔水妃——碟恋花红尘醉挽柔情——西子姐姐的古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碧凌波
  • 白公馆

    白公馆

    《白公馆》通过1931年-1939年间白公馆袍哥老大白行之家庭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真实地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社会图景和市井沧桑。20世纪30年代的重庆,可谓冒险家的乐园,灯红酒绿的三不管地带崛起不少英雄好汉,袍哥帮会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于是,刀光剑影中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英雄美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演绎出一个个令人回肠荡气、肝肠寸断的人间活剧。最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人投奔了光明,走向了延安;有的人则在亲情与大义面前凸显出了人性的光芒。
  • 群蜂飞舞

    群蜂飞舞

    本书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群蜂飞舞》为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精选集。 《群蜂飞舞》分中篇小说和散文二部分,内容包括《行刑人尔依》、《阿古顿巴》、《槐花》、《老房子》、《群蜂飞舞》、《声音》、《血脉》、《野人》、《鱼》、《月光下的银匠》等。
  • 武神血脉

    武神血脉

    少年李叶,偶得太古血祖之神瞳,融合成自身神级血脉,从此鲤鱼跃龙门,彗星般崛起!修武道巅峰,踏上成神之路,笑傲苍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拐个王爷去私奔

    拐个王爷去私奔

    都是那个臭何青,居然和老姐联手摆了她一道,害她堂堂云府四小姐居然要趁夜逃家。呃……她才不会说是自己私心想跑出来玩的可是……好像不是冤家不聚头,为什么跑到哪里都会看到他那张酷酷的脸呢?只是……王爷?他——荷叶山庄少庄主,暗夜部的领导人,还是王爷??天,还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原来一切的江湖风云后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当所有尘埃落定……封王?封妃?可是人家不想做王妃呢,那么——拐个王爷玩玩私奔貌似不错哦~~~---------------------------------------------------------------------------------此文是霓裳羽衣舞系列的其中一部。欲知云家大小姐云霓如何降服“仁心圣手”琴子寒,请看《云霓》欲知云家失散女儿云舞的故事,请看《美人相公》------------------------------------------------------------------------------------------------------------------------------------------------------2008新年力作,圣诞巨献!绝对大坑,欢迎大家陪我一起跳。-----------------------------------------------------------------------------------------------------------------------------------------幽琬尽量保证最少一日一更,请大家支持!鞠躬,谢过~~~~~===============================推荐几本好书。好友春日晨光的《千年祸害——问情》夜恋凝的《四大世家》笑阳的《给宝宝找个爹》闲听冷雨的《悍妇当道》霜非晚的《红颜独以魅天下》(强悍的文文,偶写不出来)寒香雪的《梦菱传》(香雪郡主的哦,哇咔咔!)都是很努力的作者,很好的作品,文笔也很好,绝对值得一看。请大家移步支持。强烈推荐挚友风间灵月的《月笼寒天水》她的文文几乎都是完结的,而且都是公众文,很棒的哦!大家想看免费好书的可以去看,绝对物超所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地理探谜

    地理探谜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 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 深入浅出, 生动可读, 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能够加深思考, 启迪智慧, 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 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 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你不可不知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该跟着别人走,不应只是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人民的生活总体来看算得上比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