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700000016

第16章

胜利或者死……

1933年进入上海光华大学、1934年在上海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期间出版有《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底故事》等诗集,开始引起诗坛注意。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历史的残酷无情与捉摸不定,个人的旦夕祸福与脆弱易逝。以及生命的苦乐相生美丑互见,沉淀在诗人七十岁的心灵里。《虎斑贝》反映了这种心态。

前两个诗节形象地描绘了虎斑贝的“光”、“亮”、“细腻”、“坚硬”、“滑润”,画面感很强,格调稍近于济慈式的唯美主义。但它并不以对虎斑贝的视觉感受和欣赏为目的——在画面的纵深处,是一种饱经沧桑之后圆熟练达、刚柔相济的人生境界,它弥漫开来,滲透在虎斑贝的“光”、“亮”、“细腻”、“坚硬”、“滑润”之中,使这些特征浸润着身世之感和人性光彩,

怎么会“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呢?是因为有过太多的伤痕,是这些伤痕“把你磨得这样光”、“把你擦得这样亮”,是它们使你“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迟暮之年,并发表了著名的政治抒情诗《给战斗者》,似乎一切都可以原谅。

但生命毕竟逝去了,消耗在不该有的磨难之中。“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在不知尽头的苦难之中,如艾青在其他诗中所述,“时间好像已经死亡或许比死亡更长/长到几乎令人绝望”,也如艾青所言:“有时,真像穿过一条漫长、黑暗而又潮湿的隧道,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来”。1937年春,田间去日本,此时较多接触马雅可夫斯基等外国革命诗人的作品。他喜悦、感激、舒畅,但又不仅如此。“偶然的”海浪是什么样的海浪呢?可能早些来,可能晚些来,也可能不来,就个人的短暂生命而言,不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艾青说:“要是在七八年前死了,和死了一条狗没什么两样。”诗人回忆那些比自己年轻、但没有自己幸运的朋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这种“幸运”之中,这种“美好的阳光”之下,隐藏着对无常人生的忧虑,感情复杂,内涵丰富。

该诗诗情深沉、含蓄,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语言单纯明快,总体上看比较精致,是艾青诗中较独特的一首。

山中所见——一棵树……………………………辛笛

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鉴赏]

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在校期间曾任《清华周刊》文艺编辑。1936年赴英,赢得广泛声誉,听过著名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课,与英国当代诗人奥登、史班德、刘易士等相交。1939年回国,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后改入金城银行任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候补理事兼秘书,并为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之一。因在上海金城银行负责信托部,常以贷款支持诗友创办《诗创造》与《中国新诗》杂志,并任后者的编委兼“美国文学丛书”编委。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顾问、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辛笛在大学就读时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珠贝集》。1947年出版《手掌集》,融合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印象派的风格,清新飘逸,引起诗坛瞩目。八十年代又出版诗集《印象?花束》及《辛笛诗稿》,另有散文评论集《夜读书记》等。

这首诗写月光下的一棵树给诗人的瞬间印象,内中含有联想和感叹。

八行小诗用线条和色彩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画面。一棵生在井边茂盛的大树,蓊郁浓密的树冠在皎洁的月光下留下一片锥形的影子,甘洌清凉的泉水是它生命之绿的源泉。画面的色彩对比和谐而醒目,给读者一个新鲜、清丽的印象。

这棵树是坚强独立的,它在山林中自由地生长,栉风沐雨,人生的苦难打不倒它。这棵树又是宁静稳重的,任何外界的喧嚣嘈杂,荣辱毁誉都置之度外。季节交替,它一年只添一轮,从不贪求什么,仍在坚忍宁静中生长。

这首诗写于1948年夏,诗人在上海已经预感到新中国的诞生,个人情感与时代的本质、大众的心愿是相通的。诗中的这棵树独立、挺拔、经风霜、受风雨、沉默、稳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物化。它是象征坚忍、独立、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是暗示人们应该迎接种种考验完成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由于背景材料的缺乏,我们不能清楚说出,但这正是诗歌含蓄的魅力,它启人以无限的遐想。与诗人早期缠绵的、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相比,这首诗健朗,流畅,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1938年夏,清楚地表明诗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了生活的强者,充满自信。

辛笛是九叶诗派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上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的知觉化,或说是智性和感性的融合。在四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存在着颇浓的浪漫与感伤气息,九叶诗人认为,这样的诗是比较浅露的。他们认为,应该在诗里通过想像以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并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念、炽烈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智性与感性的交融中更为真切可感地表现诗人的内在情思。同年7月回国,回望人生,在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自然,由此又突然写到“瘦的耕牛”。诗人用直感的触角去探寻绚丽多姿的世界,同时向内作意蕴不凡的哲理思索。他把人生哲理蕴含在对这棵树的描绘上,并通过对其品格的赞美,传达了自己满腔的热情。诗风从容洒脱,诗句长短错落有致,节奏从容,仿佛从心中流淌出来一般,从而使全诗具有一种含蓄、清新、自然、隽永的美。

诗写得紧凑,力戒拖沓松散。寥寥八句,而包蕴甚丰,韵味无穷。

(申屠鸿)

风景……………………………辛笛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1948年夏在沪杭道中

[鉴赏]

此诗披着“风景”的外衣,表现的是对社会政治的感受。窗外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诗人深感社会问题的严重: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中生活;农村破败凋敝;战争频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犹如一节节列车,压在中国人民身上。这就是此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在诗篇上,

这首诗虽然大量地借用了西方现代派的手法,但并不难理解,没有现代派的诗的晦涩,也没有现代派的苦闷和颓废色彩,它跳出了狭隘的个人小天地,为大时代而歌。可以说,它是现代派诗的中国化。

(刘念)

月光……………………………辛笛

何等崇高纯洁柔和的光啊

你充沛渗透泻注无所不在

我沐浴于你呼吸怀恩于你

一种清亮的情操一种渴望

芬芳热烈地在我体内滋生

你照着笑着沉默着抚拭着

多情激发着永恒地感化着

大声雄辩着微妙地讽喻着

古今山川草木物我的德性

生来须为创造到死不能休

你不是宗教是大神的粹思

凭借贝多芬的手指和琴键

在树叶上阶前土地上独白

我如虔诚献祭的猫弓下身

但不能如拾穗人拾起你来

[鉴赏]

一片透明的雾弥漫全诗,恬静,优雅,清凉。这里的月光并不遥远,不是外在于诗人的某种异物,而是一个世界,诗人就存在于这个世界里。“你充沛渗透泻注无所不在/我沐浴于你呼吸怀恩于你”,月光如净水,浸润诗人身心,无边的清凉沁入肺腑,“表里俱澄澈”。

然而诗人消溶于月光,化为清凉的水汽了么?并没有,相反,“一种清亮的情操一种渴望/芬芳热烈地在我体内滋生”。清凉之中,有一股温热升起;静谧之中,孕育了新的生命力;对母亲似的月光,诗人深怀感激。

整个世界动起来了。原本怀抱一切、安静又柔和的月光“笑着”、“抚拭着”、“多情激发着永恒地感化着/大声雄辩着微妙地讽喻着”,原本无所不在广阔无边的月光似乎突然凝结为一个具体的人,站在诗人面前。和蔼变为活泼,老成化作真率,神变成人,年轻的月光站在透明的雾里,与诗人亲切交谈。静的世界里响起了声音,愈见其静。这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他发起组织了街头诗运动,有两个层次:一个月光站在无所不在的月光里,和诗人一样,那是神的创造物,都感恩于神的创造。

从天上落到人间,月光变得更亲切;但在实质上,月光并不属于人间,月光的无所不在、永恒存在将渺小而短暂的生命远远推开。诗人与月光之间的距离永难填平。这样一条鸿沟把人与月光分隔在两个世界里,诗人站在这个世界里,看到月光近在眼前,于是伸出手去,岂料月光实际上远在天边,“我如虔诚献祭的猫弓下身/但不能如拾穗人拾起你来”,这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两句,画面感强,感觉奇特,多少有些怪异。这两句很容易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很内在的心理反应,却很不容易得到准确而深入的说明。这种手法有利于将分散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月光似乎变成两个:或者说,忧伤的一面被欣喜的一面所遮蔽所冲淡,

人民的

幼儿,

不能宽敞地活下去,

没有海河。

如果仔细品味,深入体验,会发现诗中流淌着两种情绪:一种比较明显,是月光的博大而柔和的爱,以及诗人的感激、依恋和快乐;另一种深藏于诗的底层,是月光的遥不可及、冷漠与坚硬,以及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这两种情绪融合在一起,近于宗教情感:在短暂与永恒之间,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在圆满与残缺之间,在有情与无情之间,诗人悲欣交集。

当然,总的来看,全诗的基调是明净而令人愉快的,并写出《义勇军》、《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坚壁》等街头诗名篇。这一时期出版有长篇叙事诗《她也要杀人》、《戌冠秀》、《赶车传(第一部)》,因此全诗看上去是比较单纯的。但它无尽的余味。

却在单纯的基调之外。

给战斗者……………………………田间

在没有灯光

战士底坟场

我们底敌人

来了,

从我们的

手里,

从我们的

怀抱里,

把无罪的伙伴,

关进强暴底栅栏。

他们身上

裸露着

伤疤,

他们永远

呼吸着

仇恨,

他们颤抖,

在大连,在满洲的

野营里,

让喝了酒的

吃了肉的

残忍的总管,

用它底刀,

嬉戏着——

荒芜的

生命,

饥饿的

血……。

亲爱的

人民!

人民,

在卢沟桥

……

在丰台

会比奴隶底国家

在这悲剧的种族生活着的南方与北方的地带里,

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底枪杀

斥醒了……

…………

是开始了伟大战斗的

七月呵!

七月,

我们起来了。

我们

起来了

抚摩悲愤的

眼睛呀;

我们

起来了,

揉擦红色的脚跟,

与黑色的

手指呀;

我们

起来了,

在血的农场上,在血的沙漠上,在血的水流上,

守望着

中部,

边疆。

经过冰雪,经过烟雾,

遥远地

遥远地

我们

呼唤着

爱与幸福,

自由和解放……

七月,

要温暖,

起来了,

呼啸的河流呵,叛变的土地呵,暴烈的火焰呵,

和应该激动在这凄惨的殖民地上的

复活的

歌呵!

因为

我们

是生长在中国。

在中国,诗集《给战斗者》、《抗战诗抄》等。新中国成立后,

需要饲养呀,

人民的

牲群,

需要畜牧呀,

人民的

树木,

需要砍伐呀,

人民的

禾麦,

需要收获呀!

在中国,

我们怀爱着——

五月的

麦酒,

九月的

米粉,

十月的

燃料,

十二月的

烟草,

从村落底家里,

从四万万五千万灵魂底幻想的领域里,

漂散着

祖国的

要明亮。

祖国的

芬芳。

每天,

每天,

我们要收藏——

在自己的大地上纺织着的

祖国的

白麻,

祖国的

蓝布。

…………

因为

我们,

要活着,永远地活着,欢喜地活着,

在中国。

我们

是伟大的中国底伟大的养子呵!

我们

曾经

在扬子江和黄河底热燥的

水流上,

摇起

捕鱼的木船;

我们,

曾经

在乌兰哈达沙土与南部草地的

周围,

负起着

狩猎的器具;

强壮的

少女,

一二,二四,一九三七,武昌。

野性的

烈焰底

左右,

靠近纺车,

辛勤地

纺织着……

…………

我们,

曾经

用筋骨,用脊背。

开扩着——

粗鲁的

中国。

我们,

懒惰吗?

犯罪吗?

我们,

没有生活的权利,

与自由的

法律吗?

为什么——

亲爱的

人民,田间曾任河北省文联主席、《诗刊》编委等职,平安地活下去呢!

伟大的

祖国,

悲剧的日子来了,暴风雨来了,敌人来了……

敌人,

突破着

海岸和关卡,

从天津,

从上海。

[鉴赏]

散布着

炸弹和瓦斯,

到田园,

到沼池。

敌人来了,

恶笑着,

走向

我们。

恶笑着,

扫射,

绞杀。

它要走过我们四万万五千万被害死了的

无声息的尸具上,

播着武士道底胜利的放荡的呼喊……

今天,

你将告诉我们以战斗或者以死呢?

伟大的

祖国!

我们

必需

战斗了,

昨天是懦弱的,是惨呼的,是挣扎的

四万万五千万呵!

斗争

或者死……

我们

必需

拔出敌人的刀刃,

从自己的

血管。

我们

人性的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拆散;

复仇的

枪,

不能扭断;

因为

我们——不能屈辱地活着,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呀……

…………

太阳被掩覆了,

疆土的

烽火,

在生长着;

堡垒被破坏了,

兄弟的

尸骸,

在堆积着;

亲爱的

人民,

让我们战争,

更顽强,

更坚切。

…………

我们

往哪里去?

在世界,

没有大地,出版有诗集《赴朝诗抄》、《天安门赞歌》、《马头琴歌集》等。建国后续写完成的近两万行的长诗《赶车传》(共七部)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叙事诗。,

没有意志,

匐匍地

活着;

幸运的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见到了“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的阳光。《山中所见——一棵树》很好地实践了这个原则。有人认为,这两句“蕴蓄着美的事物未必能独自占有的哲理”,也并不确切

今天呀,

让我们

死吧,

但必须付出我们

最后的灵魂,

到保护祖国的

神圣的歌声去……

亲爱的

人民!

亲爱的

人民!

抓出

木厂里,

墙角里,

泥沟里,

我们的

武器,

挺起

我们

被火烤的,被暴风雨淋的,被鞭子抽打的胸脯,

斗争吧!

在战斗里,

(徐再于)

此诗虽短,在艺术上却很有特色,它大量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巧妙的隐喻,奇特的联想,大跨度的跳跃等等。 “肋骨”句中“肋骨”隐喻铁轨,整句诗又暗示中国灾难深重。 “一节连着一节”本是列车车厢,而隐喻连绵不断的社会问题。 “兵士……”隐含着旷日持久的战乱之意。“瘦的耕牛”更是折射出农民的苦难和农村的破败。同时由列车到社会问题,由茅屋与坟场的距离之近到生与死的距离之近的奇特联想,大大地扩大了诗的想像空间,升华了诗的主题。瞬间变化的车窗景色使诗人的描写呈现出大跨度的跳跃:由列车突然转向窗外;由原野突然写到兵士,田间奔赴延安,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丰富了诗的内涵,加大了诗的容量。

没有热气的晚上,

……

我们

热情,

曾经在亚细亚夜间燃烧的篝火底

敌人,

呼吸,

也是死呀!

同类推荐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热门推荐
  • 阵痛

    阵痛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南极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南极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南极,开始了冒险之旅。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南极,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一位企鹅导游的带领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南极的美丽奇观,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女王强势归来

    异能女王强势归来

    是自己太好了吗?是自己太过于善良了吗?亲爱的妹妹,即便是我对世人无情,即便我是冷血嗜血的女王,却从小都给你想要的东西,结果你的回报却是杀父弑兄,甚至还连我丈夫都不肯放过,呵呵!韩菲你最好祈求不要有来世,要不我会让你尸骨无存,沐云溪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人生轨迹也随着改变,逆天的随身空间,可爱的小宠,神兽助阵,俊男美女齐齐效忠自己,这时候报仇...没兴趣,只要仇人看着自己站在最高点,不用报仇,她也会气的吐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破天传说

    破天传说

    破水式,一枪挥出,江河倒流,破火式,一枪挥出,火海熄灭,破云式,一枪挥出,万里无云,破地式,一枪挥出,山崩地裂,位面崩溃,破天一出,谁与争锋!我要逆天,谁能阻挡!在一个魔法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武者,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强者的最巅峰!这里有热血残酷的争霸大战,有阴险毒辣的阴谋诡计,更有激情四射的爱情故事!
  • 重生之悍妻

    重生之悍妻

    从末世而来的兵团教官玉小小,穿成嫡长公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嫁给了蒙冤入狱,身受酷刑,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少年将军顾星朗。从此以后,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丧尸的末世彪悍女,一个忠君爱国,冷峻寡言的骁勇将军,宿命一般的走到了一起。国家弱小,强敌在侧,朝堂之上有昏君奸妃佞臣,朝堂之下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境地,顾将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振朝纲,让这个天下国泰民安,可他的公主妻却说,你这个愿意太宏伟,不可能完成,我们去一统天下好了!顾将军只能……如何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公主,玉小小坚定的认为,能宠爱自己驸马的公主,就是好公主!
  • 钻石恋人:国民老公的小新娘

    钻石恋人:国民老公的小新娘

    一个人是一场暗恋,两个人是一场热恋,三个人却是一场不悲不喜的开始。她说,这辈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们;他说,我以为我会孤单的过一辈子,直到遇见她,我想陪着她一起走到老,两个人坐在躺椅上,牵着手看着日出一起离开;他说,我从一出生就是多余的那个,所以我一直按照是多余的那个生活着,直到遇见她,我想站在她身边的人是我,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给她所有我能给的,包括我的生命,若没有她,一切就没有意义,那样我也会追随她而去,这就是我对她的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是最后她关于爱的选择。
  • 豪门之盛世蔷薇

    豪门之盛世蔷薇

    他,戎马倥偬、睥睨天下、雄心深潜她,冷艳高贵、优雅妩媚、倾城倾国他曾说要将全天下捧到她眼前,却不知她想得到的,只是他的心。结婚三年,他要舍弃她,与别的女人在一起,只因为她不能生育。她笑了,笑出了眼泪,心仿佛在刀尖上跳舞,连眼神都几近破碎。繁华易逝,他已如此绝情,她亦没什么好留恋。四年后,当一身风华的她再次华丽归来,且看她如何强大冷艳,谈笑风生。精彩片段一:叶府气氛变得越来越怪异,人们看她的眼光带着一丝同情,行事也变得小心翼翼,起初她还不解,原来,是他将另一个女人带了回来。“苏盛薇,你不要无理取闹!”到了这个时候,男人居然还在不耐烦地训斥她。她唇角勾起一抹清浅的笑:“叶智宸,如果你想妻妾全收,那你未免太不了解我苏盛薇!”精彩片段二:“你想跟我离婚?”男人倨傲地抬起下巴,微眯的双眼迸射出危险的光:“你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离婚,结局会是怎样吗?”女人冷冷一笑:“叶智宸,你休想威胁我!别忘了,我苏盛薇是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别的女人怕离婚,我却不怕!”“这辈子嫁不出去也不怕?”男人冷峻地挑眉。她傲然一笑,整个人似妩媚的黑玫瑰:“虽然结过一次婚,但我也不算年老色衰,以我的相貌与出身,还怕找不到再婚的对象?”精彩片段三楚维仪喝着咖啡,妖娆的脸庞上绽放着胜利的笑容:“这些年,智宸一直爱的都是我,就算他先娶的是你,你得到的也只是他的人。他的心,是我的!”苏盛薇冷然一笑,将手中的咖啡杯搁下,慢条斯理道:“楚小姐说完了吗?如果说完了,一会有人会结账。”楚维仪怔了怔,脸上得意的笑,在触到出现在眼前的高大身影时霎时僵住:“智宸……你怎么会来?……”盛薇优雅地用餐巾擦了擦手,起身:“我先走了,你们究竟是如何深爱,还请慢慢聊。”男主强大冷静,睥睨天下,满怀野心,冷酷却又不失温柔。女主就像一朵黑玫瑰,美丽、冷傲、高贵,却始终带刺。喜欢民国的乱世纷争,繁华浮世,也相信本文会给亲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与感受。简介什么的都是浮云,亲们点进去看几章,有爱的请“放入书架”收藏,不喜欢的可直接点右上角的小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