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43

第43章 人生篇——活着究竟为什么(14)

从“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阮籍并非济世之才。这句话很有些徒逞意气的味道,历史上做大事的英雄或君主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大家看看曹氏父子的诗文、唐宗宋祖以及后来开创时代的人物就知道了。而他蔑视的那些人,都是在乱中闯出一番天下的,靠的是自己的努力。阮籍所处同样是乱世,却无所作为,是有他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的。当然这不能苛求他,所谓“才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说,阮籍是一个很有良心的文人、狂士,逐鹿中原恐怕非他所能。这世界上的事非常有趣,你做了隐士、狂生,就不能再做英雄了,至多做做“山中丞相”罢了。

八、《海盗报》事件

所谓“《海盗报》事件”是指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同《海盗报》进行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对克尔凯郭尔的晚年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哲学史上非常著名。

《海盗报》是由青年诗人哥尔德施米特创办的一家周刊。就其政治倾向来说,《海盗报》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用嘲笑和讽刺的方法抨击专制保守和落后的社会现象,但刊物的格调不高,经常利用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揭发个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尽管如此,这份周刊在一般公众中仍很受欢迎,发行量相当大。哥尔德施米特在该刊上发表了一篇赞扬克尔凯郭尔的文章,却引起后者极度不满。克尔凯郭尔认为《海盗报》是专门迎合低级趣味的刊物,受到它的赞扬实无异于对自己的莫大侮辱,于是他公开在报上发表文章尖锐地批评和揭露《海盗报》,由此引发了该报的全面反击。差不多在1846年整整一年内,《海盗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攻击克尔凯郭尔的文字,对他的为人极尽揶揄讥讽之能事,甚至就他的生理缺陷、服饰、家产、生活习惯等大做文章,并配以漫画。那时漫画还是颇为新鲜的东西,上了漫画也就成为公众的笑料。这深深地伤害了克尔凯郭尔的自尊心,甚至他在街上也成为顽童们奚落嘲弄的对象。他原先以为在笔战中会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无情的现实却使他极度失望。他不仅没有获得人们的同情,反而感到人们因他受嘲弄而幸灾乐祸。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愿与人来往,性情也更孤僻了,当他每天上街进行例行的散步时,唯一“忠实的朋友”就是他随身携带的一把雨伞。

这个事件让本来就孤僻的克尔凯郭尔的心理更加扭曲。他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活。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反抗丹麦的国家教会。当他带着《快报》杂志最后一期去付印时昏倒在街头,随即被送进医院。他拒绝官方教会牧师的圣餐,怀着强烈的基督信仰,于数周后去世,年仅42岁。

克尔凯郭尔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是一种极端强调个人体验和个人自由的哲学。正因如此,克尔凯郭尔强烈反对把个体和集体联系起来,反对把人看做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他有一句名言:假如我战死之后拥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个人”几个字就行了。意思是说,群众无非是一个抽象名词,并非真实的存在。群众外表上是庞然大物,囊括了一切人,实际上它排除了个人的一切独特性、个性,因而它无比空虚。每一个人都有两只手,而群众则没有手。群众所做的事实际上都是由个人去完成。离开了个人,群众就不能存在。而个人如果被当做群众的一分子,就会失去个人本来所具有的东西,失去自由和独立作出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失去责任感,这样个人就会成为非真实的存在。他说:“群众就其概念本身来说是虚妄的,因为它使个人死不悔悟和不负责任,或者至少是削弱了他的责任感,把它降为零。”

可是,抛弃了集体,人又是什么呢?克尔凯郭尔就像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站在无边的荒野上,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你的价值何以体现?你又要求谁来认可你呢?所以,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中,弥漫着一种悲观主义情绪,孤独成了唯一的精神体验。但是,他生活在人群中,是逃不掉的。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海盗报》事件”,当全世界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的时候,他终于变态了、扭曲了。

其实,不只克尔凯郭尔,那些孤军奋战、抛弃集体探寻人生意义的人无不面临着这样的危机和挑战,他们在山谷中发出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结果,克尔凯郭尔抑郁而终;而我们所熟悉的另一位哲人尼采则疯了,我们在佩服他们的真性情和真勇气的同时,难道不为人类生存的处境感到无奈吗?

出世的逍遥

中国的立轴中堂之类的绘画和瓷器上的图样,向来有两种流行题材:一种是合家欢,上面画着女人、小孩正在游玩闲坐;另外一种则为闲散快乐图,如渔翁、樵夫或幽隐文人,悠闲地坐在松荫之下。前者描绘的是儿孙绕膝之乐,后者描绘的则是寄情山水之趣。

一、许由拒位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政事,后来还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许由的严词拒绝。《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其中的细节:尧当时已到垂暮之年,就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便说:“你好比天上的日月,我好比人间的灯火。既然日月已经出来,还要让灯火来照明,不是很困难吗?请允许我把治理天下的位置让给你吧!”许由回答说:“天下已被你治理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我来代替你呢?难道我就为了得到一个虚名吗?”

接下来,许由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我就好比一个小鸟在林中筑巢,只要占据一个树枝就够了,那么大的天下交给我,我要它干什么呢?

仔细想一想,确实如此。人生有限,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呢?能占多大的面积呢?人往床上一躺,你睡觉的地方也就这么大,不管你住的是300平方米的豪宅,还是1000平方米的别墅,你实际需要的空间跟别人都是一样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远远地逃到箕山隐居起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后来,许由把帝尧传位的事情告诉他的朋友,朋友用双手紧紧地把耳朵捂住,又急忙到颖水边去冲洗。恰巧一位农夫牵牛来到河边,便在上游水面为牛饮水。那位朋友很生气,埋怨他不该做这等不尊重人的事。农夫问:“你为什么要洗耳朵呢?”朋友回答:“我听到了朋友说当官的事,怕弄脏了耳朵,故来清洗一下。”农夫说:“如果我的牛在下游饮水,你洗过耳朵流下的水不是把牛嘴弄脏了吗?”朋友顿觉理亏,无言以对。

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许由“重义轻利行显明”。

在《庄子》中,还有一个与“许由拒位”相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庄子和惠施之间。

据说,庄子有一次去钓鱼,他已经钓了一桶鱼了,好友惠施来看他。惠施那时候在魏国做了大官,很威风,他自己坐了一辆车,后面还有一个车队,一行浩浩荡荡。庄子一看到惠施这样子,只做了一件事:把一桶鱼全倒进河里,就剩了一条回家去了,不理惠施。

庄子这么做,其实是在讽刺惠施的夸张炫耀行为。人根本就不需要坐十几辆车,但人在社会中却养成了一种占有的心态。一个人占有的越多,似乎就表明越成功。而事实上,正如庄子自己做的那样,人占有那么多是没有必要的。一条鱼就够吃了,何必要一桶?庄子觉得人要摆脱这种占有的心态,就需要回归自然,摆脱外在的诱惑和负累,随意自然地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庄子看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推销其政治主张,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当官不自在,自在不当官,闲云野鹤,周游四海,寄托山水,才能有真正的逍遥和自在。所以,楚威王给庄子送来高官厚禄,让他当官,他只是一笑置之。在他看来,入仕就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一种束缚自由的社会枷锁。与其在俯仰进退、尔虞我诈中获取功名利禄,还不如像一条小鱼那样默默无闻而又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正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身,可以尽年。”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去追求那些根本无法追求到的东西,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去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至也。”这些不可能改变的事情,你若想去控制和追求,势必会造成痛苦。尤其像儒家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是失德,势必会将人带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

这正是道家的手法。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都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消解问题,从而将那些把人生带入歧途的困惑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吹得无影无踪,暴露出人生的底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看似无为无求,其实已经得到了全部。在这里,道家不是教人如何去得,也不是教人如何去不失,而是化解得与失的界限和区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达到庄子所说的“安时以处顺”“乘物以游心”的境界。

二、虚己以游世

《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市南宜僚拜见鲁侯,鲁侯正面带忧色。市南宜僚说:“国君面呈忧色,为什么呢?”鲁侯说:“我学习先王治国的办法,承继先君的事业;我敬仰鬼神尊重贤能,身体力行,没有短暂的止息,可是仍不能免除祸患,我因为这个缘故而忧虑。”

市南宜僚说:“你消除忧患的办法太浅薄了!皮毛丰厚的大狐和斑斑花纹的豹子,栖息于深山老林,潜伏于岩穴山洞,这是静心;夜里行动,白天居息,这是警惕;即使饥渴也隐形潜踪,还要远离各种足迹到江湖上觅求食物,这又是稳定;然而还是不能免于罗网和机关的灾祸。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罪过呢?是它们自身的皮毛给它们带来灾祸。如今的鲁国不就是为你鲁君带来灾祸的皮毛吗?我希望你能剖空身形舍弃皮毛,荡涤心智摈除欲念,进而逍遥于没有人迹的原野。遥远的南方有个城邑,名字叫做建德之国。那里的人民纯厚而又质朴,很少有私欲;知道耕作而不知道储备,给予别人什么从不希图酬报;不明白义的归宿,不懂得礼的去向;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竟能各自行于大道;他们生时自得而乐,他们死时安然而葬。我希望国君你也能舍去国政捐弃世俗,从而跟大道相辅而行。”

鲁侯说:“那里道路遥远而又艰险,又有江河山岭阻隔,我没有可用的船和车,怎么办呢?”市南宜僚说:“国君不要容颜高傲,不要墨守滞留,便可以此作为你的车子。”鲁侯说:“那里道路幽暗遥远而又无人居住,我跟谁是邻居?没有粮,没有食物,怎么到达?”

市南宜僚说:“减少你的耗费,节制你的欲念,虽然没有粮食也是充足的。你渡过江河浮游大海,一眼望去看不到海岸,越向前行便越发不知道它的穷尽。送行的人都从河岸边回去,你也就从此离得越来越远了!所以说统治他人的人必定受劳累,受制于别人的人必定会忧心。而唐尧从不役使他人,也从不受制于人。我希望能减除你的劳累,除去你的忧患,而使你能够独自跟大道一块儿遨游于太虚的王国。并合两条船来渡河,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心地最褊狭、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会发怒;倘若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那就会人人大声呼喊喝斥来船后退;呼喊一次没有回应,呼喊第二次也没有回应,于是呼喊第三次,那就必定会骂声不绝。刚才不发脾气而现在发起怒来,那是因为刚才船是空的而今却有人在船上。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告诉我们让心灵保持空虚的状态,看待任何事就能有“明白心”,不受私心所左右。人心容易受蒙蔽就如这故事中那只船上的人,假如被一艘空船碰到,再焦急的人也不至于生气,但假如对方船上有人,那就可能引起冲突了。将“船”比做“人”,将船上的人比做人心中主观固执的私念。内心充满私念的人,处在人挤人的社会中,到处都可能会与人冲突以致招祸。以道为心,使心灵纯白空虚,即如所谓“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就能到达庄子渴望的一个没有私欲的境地,到那人便不会受到伤害了。

三、无何有之乡

庄子认为,一个人应当突破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种种“身外之物”的束缚,使自己的精神作无挂无碍、无我无物的“逍遥”之游。庄子的“逍遥游”所游之处在哪里呢?在所谓的“六极”之外、“尘垢”之外、“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但这些不过是想象中的虚静世界。由此可见,庄子的“逍遥游”其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局限性,摆脱名缰利索、道德是非、逻辑理智束缚的一种优游自在、悠然自得的心境。故庄子的“逍遥游”也叫做“游心”,它不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的逍遥。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庄子讲的那个大鹏鸟的故事: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遮盖天空的云气。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海。那南海,就是个天然的大地。

故事中所提及的的“北海”“南海”“天池”都不是人迹所能到达的地方,其旷远非世人的肉眼所能窥见,要以心灵之眼去体察才行。这就要求人们需超越有形的空间与感官认识的限制才行。

庄子借“鲲化鹏”以突破物质世界中种种形与相的限制,将它们从经验世界中抽离出来。并运用文学的想象力,展开一个广袤无穷的宇宙。在这新开始的广大宇宙中,赋予你绝对的自由,可纵横驰骋于其间,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

俗语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是形容鱼和鸟的自由,但毕竟是相对的、有限度的。因为鱼、鸟的行动范围,不可能越出于海、天之外,也就是说它们是受制于海、天的。因此庄子所创造的巨鲲大鹏,意在破除有形海空的限制,以突破此封闭的空间系统。

鲲“化而为鸟(鹏)”,仅是形状的变化,而质和量是未变的。这里的“化”,乃是朝着理想世界迈进的一个过程、一个方向。

“怒而飞”,意指来到人间世,奋力拓展。“怒”含有振作之意。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龙血鼎

    龙血鼎

    吾本凡人,奈何天意弄人;为掌命运,踏入飘渺仙途。破苍穹,寻仙缘,掀起浩瀚风云!极限道,修本源,吾当逆天成神!蛟化龙,掌混沌,我自武动乾坤!
  • 青梅煮马

    青梅煮马

    中考那年,肖剑曾经问过我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说,咱俩有没有可能发展发展?”我淡定的回答他:“你不用担心,这么掉价的事我还是有分寸的。”肖剑听了甚慰,逐摸了摸我的脑袋,夸我是个明事理的好同志。高考那年,肖剑又问了我一个更加深奥的问题:“你说,两个B血型的人生出的小孩会不会是2B血型的?”我继续淡定的回答他:“你不如实践出真知。”肖剑听了若有所思,逐转身将我扑倒。我勒个去,我又不是B型的,扑个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她穿越时空,获得倾世容颜,却注定被卷入帝位争夺的阴谋。她情窦初开,却发现最爱之人竟是自己的兄长。霸道自负的洛沉佑对她不屑一顾,却逐渐被她的善良和孤傲吸引。她以为沉冷邪魅的訾祁穆会是自己的良人,可她的信任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江山与美人,是亘古不变的选题。最后的最后,她终于感叹,或许,作茧自缚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如果遇见印枫轩是她犯得第一个错,那么碰上訾祁穆就是第二个。曾经山盟海誓何其温暖,但终究只是让她兑现最初那一句:“若是你负我,我定会亲手毁了你的江山。”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四年前,女扮男装的独孤小九救了亡命公子的宋玉,二人相识生情。走时宋玉送给阿九一枚非同寻常的凤头钗,作为婚约之物。两年前,卫国公主国破家亡跳崖,落入川息江,崖头留下一枚凤头钗。*南风卷帘,柳絮翻飞,而许诺为我别上凤头钗的意中人,始终未见。*最遥远的距离,我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若说无情,君又为谁辗转不眠。若说无心,又是谁为卿纵身跃下。*你来了,轻易穿过我的心房,我为你放弃一片城。人生若只如初见。偶相遇,浅相识,深相思,终难忘……【轻寒公子】完结文《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