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600000004

第4章 尼采篇 不做“好人”做强者(3)

不过,人生问题的出路才是尼采真正关注的,语言学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能够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古人思想的工具。在这一点上的分歧最终表现在《悲剧的诞生》一文的评论中。对西奥格尼斯残稿的研究不仅带来了语言学的成果,而且尼采开始把这个还属于史前时代的希腊诗人理解为贵族。在西奥格尼斯的著作中有这样一句话:“从高贵的人那里你会学习高贵的东西,如果你混杂在卑微的人们之中,那么你就会失去你所占有的意义。”精神贵族一直是尼采的自诩,他经常以他的波兰贵族的血统自豪。可见,尼采以后全部学说的出发点都是基于他浓厚的贵族主义倾向。

(5)短暂的戎马生涯

1867年9月尼采侥幸通过参军体检,成为一名炮兵部队的志愿兵。单调而枯燥的训练生活并不是尼采最初所设想的那样丰富而有激情。11月,在炮兵部队里已经练习了6个星期的队列和骑术,准备接受军官考核。感觉部队生活并不乏味,可是仍然使他感到孤独。训练中叔本华的照片成为他的精神鼓励。

在这一时期,尼采全力研究德谟克利特,目的是想从他的思想当中找到将人类从宿命论中解救出来的方法。由于柏拉图和基督教神学都攻击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是危险的,这使尼采对他更感兴趣,并把他看作是一位想把人类从对上帝的建议与恐惧中解救出来的革命者,而且是第一位懂得能将科学方法论应用于道德范畴的哲学家。从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中,尼采发现了怀疑主义的价值:“我们用怀疑主义为传统思想掘下了坟墓,而由于怀疑主义带来的这些结果,我们寻找出被隐没了的真理,而且也许会再次发现传统的思想是正确的,尽管它凭着一双泥脚站立着。因此黑格尔主义者会说我们在企图通过否定之否定来说明真理。”

1868年3月,尼采在军事训练时,骑马受伤,胸部肌肉拉伤,当天两度昏迷。卧床10天后,军医为他动了手术。8月,康愈后回到南堡。这次骑马受伤,卧病达五六个月之久。他妹妹日后回忆说:“那次危笃的重病,给哥哥带来莫大的恩赐,在这半年中,他享受着完全自由的生活,不为大学的课程左右,也无需为学业或交际耗费时间。从繁重的军务中解放出来,一心沉潜于自我孤独之境,遂倾全力于哲学问题的思索,这段时期所撰写的文献学论著,也不知不觉带有哲学意味。”

1868年10月15日是尼采24岁生日。尼采退役回莱比锡大学。在莱比锡大学时于语言学会发表演说,获得好评。他努力工作,为使自己将来能在莱比锡大学当上讲师。

(6)任教于巴塞尔

1869年2月,经里奇尔教授的推荐,尼采受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副教授,一年后升为教授。这正是他在大学将要结束时所希望的职务。里奇尔教授的推荐是巴塞尔大学聘任尼采的催化剂。尼采在这所大学里授课和写作,一直呆了10年。27岁写了一部引起语言学大部分同行反对的著作《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关于哲学、美学和文化史方面的作品,内容是研究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他认定生命具有悲剧的性质,但人在悲剧的必然面前要对抗痛苦。后一点是与叔本华思想相异的,也是尼采意志哲学的特点之一。

1879年4月,由于头痛病、眼疾,他被迫辞去教席。按他后来的说法,“我的小册子使德国文化遭到第一次屠戮”,他“创造出来的词汇:文化市侩主义,也已经被保留在语言中,成了这场瘟疫般的思想骚乱的残存者”。这就是他对德国文化的总看法,也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见解。并且,他认为在《不合时宜的考察》和《人性的,太人性的》的两书之间,自己经过了一段危机和蜕皮时期。在这里,除了指他病魔缠身,身体有了危机以外,还指他自己思想上的蜕变,即他告别了叔本华,告别了瓦格纳,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树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辞职之后,他开始了飘泊者的生活。在漂泊的生活中,尼采游历了瑞士、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他在漫游中边养病、边写作。

这时,他正处在四十不惑的前后,各种疾病缠身,但思想成熟了,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几乎涉及到所有领域;对生命的肯定和颂扬,贯穿于所有作品。上帝之死、打倒偶像、对一切价值的重估、价值的转换、权力意志等等,一系列的惊世骇俗的观点,皆是这个时期提出来的。他写了多部作品,如《曙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瞧,这个人》等。平均不到一年拿出一部作品,有的还是大部头著作。尼采过的是飘泊者的生活,并且一年有二百天被病魔缠身,这样的工作量就是对一个有稳定的、舒适的家庭生活的健康人来说,也是够大的了。但是,当时的德国出版商直到1888年底,还没有对他的著作发生特殊兴趣。他绝不是在出版商的催促下写作,更不是为了生活而写作,他有他的目的。他在1888年11月致勃兰兑斯的信中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督教的对手们过去从未想到过的。”

在这段时间当中,尼采的情感生活并非像他的创作一样顺利,情感上遭遇了多次挫折。1882年与鲁·冯·莎罗美的相遇就是其一。莎罗美是位年轻的俄罗斯女性,仰慕尼采而从师于他。在尼采看来,她是理想的弟子和值得去爱的人。尼采立即通过友人保罗·莱向她求婚,结果令尼采失望。在1888年,尼采写了《偶像的黄昏》《瓦格纳事件》《反基督徒》《瞧,这个人》。所有这些作品都显示出他的创作力更加旺盛,在精神崩溃之前他进行着最后的冲刺。在这些具有非凡技巧的作品中,连他的笔调也改变了,清新如同阿尔卑斯山的天空,狂暴又如同愤怒的公牛一样的无法遏制。

这个清晰、强健的头脑的确逐渐开始紊乱了。这发生在1889年1月初,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的住所,看见一个马车夫在抽打他的马,他跑上去抱住马脖子,摔倒在地,等人们将他扶起送回房间,他出现了神经错乱的症状。经医生诊断,他患了精神错乱症和渐进性麻痹症。年仅45岁的尼采被送到德国耶拿大学精神病医院,由其母看护。在病情有所好转时,曾回到南堡家乡住了几个月,当病情恶化之后又住进医院。妹妹伊利莎白垄断了尼采作品的所有出版权。1900年8月25日,尼采与世长辞。

二、时代的产儿抑或弃儿

哲学思考是社会问题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哲学的土壤。哲学家总是与一定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尼采的哲学产生的原因离不开哲学家所在的社会生活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尼采哲学,体现了那个社会人的境遇和人的要求——这就是面对空前的虚无主义,人们应当如何去看待人生。尼采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声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思考,特别是对当时人的生存意义的思考。

1.战争带来的混乱

19世纪初,德国远比欧洲其他国家落后。封建式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使德国分裂为几十个诸侯国。德国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处于萌芽状态,由此而来的资产阶级必然不会像法国的资产阶级那样冲锋陷阵。

尼采生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民族觉醒的时代。在19世纪后期,德意志民族正从痛苦中开始苏醒,而普鲁士王朝也不能在革命之后完全恢复旧秩序。50年代德国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60年代德国首相俾斯麦采取铁血政策,先后与丹麦、奥地利、法国开战,以武力统一德国;70年代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工业革命,赶超英法诸国的经济水平;80年代以后,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

诚然,尼采并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他对“德国高于一切”持批判态度。尼采说:“国家?这是什么?伸长你们的耳朵罢!我将告诉你们:民族是怎样灭亡的。”“国家是冷酷的怪物中之最冷酷者。他冷酷地说谎,这便是从他口里爬出来的狂言:‘我,国家,便是民族。’”他把被崇拜之国家称为“新偶像”,甚至于提出只有在“国家消灭的地方,必要的人才开始存在;必要的人的歌唱,那独一无二的妙曲,才能开始”。他斥责“权势的贪欲”,认为“权力使人愚蠢”,德国精神变得更粗鄙、更浅薄了。

俾斯麦通过邪恶的手段完成了宏大的目标,但是当普鲁士节节胜利的时候,尼采在反思德国文化的生存与出路。“德国文化没有意义、没有实质、没有目标,只不过是所谓的公共舆论。再没有比这更坏的偏见了:以为德国军事胜利乃是教育文化的胜利,或以为这样就比法国文化还要优越。”

2.精神的危机

在这个危机的时代,原有的信仰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在这个社会变动中显得苍白无力。一些人敏锐地感觉到社会存在的危机并且试图寻找着出路。他们发现自文艺复兴以来所树立起来的理性王国也不能给人真正的幸福、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些上一世纪的伟大的词汇并不适合现实的社会。社会现实并没有给人以平等,工业和科学的发展反而使更多的人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基督教的教义不能给人现实的安慰。

马克思早在同一世纪的40年代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繁荣背后的人的异化现象,并且确认,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和私有制。他从中引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试图寻找另一条路。他们诉诸人的内心生活领域,想依靠某种“精神革命”来解决普遍的精神危机。

这三个人出生在不同国家,活动于不同领域,各自独立地得出了某些共同的见解。他们的思想在精神实质上异常一致。尼采在1887年读到陀氏的《地下室手记》法译本,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有陀氏这个人。他描绘自己读此书的感觉道:“一种血统本能直接呼唤出来,我的欣喜超乎寻常。”尼采赞叹陀氏是“深刻的人”,并且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从中学到一点东西的惟一的心理学家,他属于我的生命中最美好的幸运情形。”

3.叔本华和瓦格纳

叔本华的哲学无疑是尼采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尼采在莱比锡大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后者是前者的现实化,正因为瓦格纳的音乐表现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才会让尼采感到着迷和兴奋。

初见《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时,尼采兴奋不已,他甚至认为这本书专为他所写。“回到家后我便靠在沙发上读起了刚刚得到的这本珍贵的书。我开始让那本有力但沉闷的天才之作占据了我的心。书里的每一行都发出了超脱、否定和超然的声音。我看见了一面极为深刻地反映了整个世界、生活和我内心的镜子。”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印度世代相传的一颗钻石。一个英国军官从印度佛寺掠走了这颗宝石,于是,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便传到了英国。此后,这颗该诅咒的宝石夺走了许多它的拥有者的生命。令人生畏的印度人若隐若现的身影,紧追着这颗宝石。
  • 当恶魔公主遇到恶魔王子

    当恶魔公主遇到恶魔王子

    上官凝雪是全球首富的小公主,她是家里的宝贝,上面有三个哥哥,平时父母宠,哥哥疼,每当想到好的整人方法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她的三个哥哥,调皮可爱的恶魔公主,平时以捉弄别人为乐趣,无奈之下被父亲送到了美国接受特训,在美国她和她的三个好友成立了自己的帮派,还瞒着家人有了自己的公司。学成回国之后的上官凝雪在学校遇到了冷酷帅气有着恶魔般霸道的欧阳夜,而上官凝雪却为了一个座位的和冷佳丽结下了恩怨,经过欧阳夜的努力,哥哥的帮助,他们走到了一起。可是就在他们订婚的当天上官凝雪遭到毒手,受伤醒来之后的上官凝雪失去了和欧阳夜在一起的那部分记忆。特教团长的死让上官凝雪对欧阳夜愤怒升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早年的雪

    早年的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绝色倾城:傲世天下

    绝色倾城:傲世天下

    数不尽的妖孽俏男穷追不舍,护花只为花。更甚有花神守望着她。只为她嫣然一笑,幸福一生。
  • 炼狱天使

    炼狱天使

    让人恍然如梦,等待各人的机会是怎样的命运?,出众的容貌,感觉似真似假。这个谜一样的美丽女子从何而来。当一切烟云尽散,不俗的交际手腕,频频流转于当地名流之中。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上海,一个二十出头的丽人,凭借过硬的背景,高学历的水平,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又将牵出怎样动人心魄的光阴往事
  • 壁柜里的爱情

    壁柜里的爱情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