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追求极致
智者把所有的美德归纳为中庸之道。极端的正确就会走向错误。橘子汁液被挤干后,只会留下苦涩。即使在享受乐趣之时,也不可以追求极致。过多地使用才智注定会思维枯竭。挤牛奶时超过限度,挤出来的恐怕只能是血。
——《智慧书》
每一个人在心中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当一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酷体会得越深时,他对完美的追求就会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这种追求一旦破灭,也会使人充满绝望。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的总有瑕疵,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使它更完美一些。智者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
人生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只有放弃一部分,我们才会得到另外一部分;只有放弃某种我们凭“惯性”而固守着的东西,才会得到另一些真正有益于人生的东西。
要适应一种生活,就必然要放弃某些观念和欲望。放弃得当,我们才会解脱种种有形或无形的羁绊,打破种种思想上和行动中的禁锢,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更快更好地进入“适应”的角色。
有一只木车轮因为被砍下了一角而伤心郁闷,它下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于是离开家开始了长途跋涉。不完整的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认识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并与草叶间的小虫攀谈;当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适。终于有一天,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于是马上将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轮子忽然发现,自己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也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留在了路边,自个儿走了。
所以,有时失也是得,得即是失。当我们有所失落的时候,生活才更加完整。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许多苦恼的根源来自人们心中的一个误解:必须做到尽善尽美,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当人们踏上追寻完美的不归之路时,生活便渐渐变成了专门为他们捕捉过失的陷阱。所以,我们总是因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愧疚与担心,担心爱我们的人会因此对我们感到失望,结果却适得其反。
人们当然要为其既定的目标积极努力,但无论怎样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块无瑕的玉,环境的变化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谁又能时时刻刻应付自如?精神分析学家戴维·柏恩斯在他的书中提到过一位著名律师的故事。这名大律师非常担心在办案时犯错误,因为他害怕会因此失去同事们对他的尊敬。当他无法摆脱和控制这种情绪而向同事们讲出来后,令他惊异的是,无论他是否做错做对,同事们都和他更亲近了,因为他们将他当做普通人看待。
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也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审美也都不一样。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在每个人心中有着不同的天平,所以,我们就更无需事事追求完美,追求让每个人都满意,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情,为此伤神是极其没必要的。
只有努力塑造平常心,才能达到精神世界的完整。这样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自我能力的局限,勇敢地去实现梦想,不因失败而气馁。由此我们便可触摸到平日所无法感知的那种完整了。生活不像游戏里的拼字小蜜蜂,无论已经拼对了多少个,只要错了一个就会被取消游戏资格。生活更像一个NBA赛季,即使最优秀的队伍也会输掉一些场次,而实力最弱的队也会打出自己绝妙的高潮,大家的目标就是争取赢的场次多于输的场次。过失与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接受它,我们就会在生活的轨道上自由地“滚动”,并懂得欣赏生活。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拒绝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拒绝,这是人生的一大法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自己不想牵涉到某些事情中,应该如何去拒绝。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并不重要,但是它们却在消耗着我们宝贵的时间。许多人总是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还不如不做。明慎之道,不仅要做到不管他人的闲事,还应做到不让别人干涉你。不要过分的依赖他人,这样你就会失去自我。对于朋友,不能提出过度的要求,所求的帮助不能超过他们愿意给予的。事情做得过了头,就会变成危害,人际交往中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懂得适可而止,你就会受到他人的青睐与尊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礼有节,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它将使你受益无穷。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选择最好的东西,永远不要辜负自己的高雅品位。
——《智慧书》
语言是一种艺术,拒绝则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语言艺术。生活中不可能遇不到拒绝别人的时候,如果因为自己的直言拒绝而与他人产生隔阂,甚至招来对方仇视和敌意,将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之中。每个人的意志都是不相同的,品位也有所不同,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所以委婉的拒绝,是保护自己和不伤他人的最好方法
安娜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她。安娜陪着姑妈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安娜身上只有50块钱,这已是她所能拿出来招待姑妈的全部资金,她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安娜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两个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安娜意见时,安娜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她的心里七上八下,衣袋中仅有的50元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安娜的不安,她不停地夸赞着可口的饭菜,安娜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安娜走来。安娜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安娜说:“安娜,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认为受人请托,倘若拒绝,面子上过不去,若不拒绝又实在无能为力。如此一来,只好勉强答应,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徒增烦恼。
事实上,那些碍于面子不敢说“不”的人其实是自己意志不坚。他们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而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万幸,就像安娜那样,姑妈只是想考验她、教育她。若是换成朋友真想让安娜请客,那就会发生不愉快的情形,甚至产生怨恨、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得不偿失。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时,只要我们说出一个“不”字,也许就能轻松、坦然了,但有些人就感觉这个“不”一字千金,憋足了劲也说不出口,结果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要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不”。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当然随意说“不”的人也可能是轻率而怕负责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在慎重考虑以后,权衡利弊以后的断然否决。敢于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勇气,顾虑太多。
敢于说“不”是一种人格魅力,能给自己树立一个硬朗的形象。敢于说“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的表现。
以退让开始,以胜利收场
在开始时退让一步,最终你会以胜利收场,这是一个可以帮助你实现心愿的谋略。即使是关于生死的事情,基督教的牧师们也会向人们推荐这条神圣的妙计。这种掩饰会用明显的好处去掌控他人的意志,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你先表现出是在为别人的事做准备,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如果没有掩饰,绝对不能前行,尤其是在涉及有风险的事情时,更应如此。有些人喜欢张口就说“不”,对这类人你必须小心防范,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觉得说“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则箴言与上文第十三条箴言意思相近,它包含着最精妙、最细微的处世技巧。
——《智慧书》
人生,就好像是一个圆,向前走和向后走同样能够达到效果。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退”不是屈服、软弱,而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退可改变现况、转危为安。退,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略,更是高标准做事的必然要求。
以退求进是高明的处世哲学,因为只有退后才能跳得更高,只有收拳才能出拳有力,只有退一步才能进两步。
人生在世,无需处处争强好胜,无需时时针锋相对,处处和人硬来,适时、适度的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它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最适当的时候做出最明智的退让之举。
汤姆是一名博士生,由于他有个显赫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却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录用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最低身份”去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