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智慧,将知识资本化
力量是指有组织且巧妙地运用的知识。
——《思考致富》
知识是创富的基础,也是创富的手段。但是否有了知识的人都会发财呢?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且,并不是任何形态的知识都可以“兑现”成财富的。
人类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知识,另一类是专门知识。普通知识,不论其数量和种类有多少,对于聚敛金钱,是很少能派上用场的。它是基本的、积聚性的,是在大学各科系所有的,几乎是所有文明社会都知道的。
知识本身不会吸引金钱,更不会去攫取权力,除非我们懂得运用我们的智慧,通过一个实际的行动方案,我们才能达到目的。知识本身只是一种“潜力”,我们必须懂得运用自身的组织与计划,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行为,才能将这种潜在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使它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与权力,同时还有荣誉。绝大部分的教育系统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不懂得教他们的学生将知识组织化、实用化,成为专门知识。
真正有才能、能成功的人,是那些有专门知识的人,他们能把自己智慧的灵光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追求中将普通知识升华为自己的专门知识,从而达到成功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信息产业化的今天,专门知识已成为这个社会中最直接、最有力的帮助。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富翁大都是知识大亨,但知识大亨却不见得都是富翁,二者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如果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知识就能发财,持有多少知识就能立即兑换成多少财富,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我们说知识能创造财富,但不是笼统地指一般的知识,也不是指存在于人的大脑或书本上的那种知识,而是指资本化以后的知识,而如何将知识资本化,是决定知识能否转化为财富的关键。过去许多人皓首穷经、学富五车,却终生一贫如洗,原因就在于没有将掌握的知识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
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可以说是广大知识分子的通病。他们尽管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富于创造,但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或者耻于将智慧与知识转化成金钱,于是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只能像被埋没的宝藏一样,一钱不值;或者为别人偶然得到,钱让别人赚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的富有与他本身拥有的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
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能将自己的知识资本化,并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他可以财源滚滚;相反,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如果无法将自己的知识资本化,他就永远富不起来。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仅有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资本化。谁能勇敢地将自己的知识与智慧推向市场,转化成产品,谁就能成为新一代富翁。
通过“充电”保持思维的灵动
各行各业中成功的人,永不会停止吸取和其目标、生意或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
——《思考致富》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会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很显然是因为意识不到进取的问题。真正积极向上的人,会生怕自己的智慧变得粗糙和鄙陋,为了让自己更加趋于完美,就会不断以文化和知识来充实自己。
人为什么要让自己知识含量越来越多呢?这是时代所决定。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而人们眼前所知是有限的,单凭曾经从学校里学来的东西,很快就会落后于社会发展。
一个人的智力增长也是处于这种状态。只有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才能保持思维的灵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屡有创新。
系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为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他的赚钱秘诀何在?系山英太郎回答道:“不断学习是制胜的法宝。”
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信念,碰到不懂的事情总是拼命去寻求解答。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研究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开始学习电脑,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发表他个人对时事问题的看法。即使已近老迈之年,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的事物,热心了解未知的领域。
正是凭借不断学习新东西,系山英太郎使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浪尖上。通过学习超越以往的表现,人们才能得到不断发展的机遇。没有人能够大言不惭地说,他始终拥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人即使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不仅如此,单单只通晓一门学问,往往会让人的性格和行为变得有所偏颇。必须要见多识广,不断为自己充实其他种类的知识,才能更适应现代的多元社会。
在摩托罗拉,有一所摩托罗拉大学。根据有关规定,凡公司员工,不论职位高低,无一例外地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培训。现在,这所大学已颇具规模,每年提供的课程多达170门,可以满足员工“充电”的需要。
一名成功的人无论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包括学习、从业和休闲,任何时候都会把不断学习当成自己的重要习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知识对于社会而言是有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自认还有几分聪明,可却还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充电”的重要性,便是在自断发展之途。
想象力是不可抗拒的创造力量
想象力其实就像一个工厂,人类的所有计划,都是在这里创造出来的。
——《思考致富》
在我们的生活里,想象力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比我们所了解的还要超出十倍、百倍。
我们能不能完成艰困的任务,并不是仅决定于一般人所相信的意志力,而是决定于想象力。
“创造性地想象”并不只限于诗人、哲学家或发明家才有,我们在每一个行动里皆可发现它。
一个人的反应、感觉和行动,永远遵循着他对自身与环境的想象而进行。这是心灵的一种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因素。
我们对自身的看法或心理意象,要是变得不合实际,对环境的反应也会随之变得不恰当。我们的行动与感觉,并不依照事情实际上的样子而产生,是依照心理认为它们是什么样子而产生。对自己、自身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你有某种心理意象,你也根据 “自认为”的意象去行动,而不是根据实际的现实行动。
明白了我们的行动、感觉与举止,是自我意象与信仰所产生的结果,要获得技能、成功和幸福,必须经由个人心理的门槛。利用心理想象,可使我们“培养”新的优点与态度,其他任何方法都行不通。
神经系统无法分辨实际的体验与生动想象的体验,所以,我们的优点与态度,除了使用心理想象来加以“培养”外,别无他法。
假如我们在心底想象着,我们正在使用某种方式做事情,这几乎等于实际上在做着事情。因为,心理的练习可帮助我们,使做事的技巧臻于完美。所以,你不要勉强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行事,也不要害怕可能会遭遇某些差错。你只要轻松下来,不要想用一切力量去行事,而只在心底想着你达到的那个目标,然后让你的心中意象来办事。
想象欲得的结果,可逐渐使你利用“积极的思考”,但你不可因此抛弃了努力与工作,而要把力量用在完成任务之路,也要避免同时想到其他事情而引起无谓的心理矛盾。
成功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不是个成功的人,而且也认为成功对自己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说不定早已灰心丧气了。其实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想不想去获得它而已。因为你早已经放弃想要成功,所以机会就弃你而去。
如果你想成功的话,首先必须希望成功。有人可能会反对说:“生活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光靠想事情不会顺利达成。”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想象的力量并非如此微弱,它是能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说想象就是力量呢?因为,想象是存在着的力量,是一种最奇妙而且活动着的力量,也是存在于宇宙之中最不可抗拒的力量。潜在意识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东西。它包括存在于各人心中的个人潜在意识和共同潜在意识。个人潜在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但共同潜在意识是什么呢?
它就是拥有力量的广大无边之心。当我们想象时,就会对心灵深处发生作用,这时候从心底就会引发反作用,从而产生外在的复杂的效应。这种作用当然是无限大的。
所以当人的想象在心灵深处作用时,就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想象可以靠着心底的作用,使事情的结局如己所愿,运势被打开。
这样,最后自己的梦想就会成真。也就是说,想象并不是抽象的东西,也不是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东西。
雄心壮志加上小心谨慎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人生好比是爬山,你必须有到达山顶的雄心壮志,否则永远无法爬到顶端。如果只是埋头往上爬,不管横阻在前的岩石,也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你感觉不满,环顾左右前后,就能看出许多可能发展的事物来。这些可能性起初似乎是一些模糊的臆想。
因此,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志向,便必须训练善用你的想象能力。如果你有梦想,即便不能实现,也还是有其价值的,因为此种梦想可使你看到许多可能的机会,是别人所未见到的。
机会青睐有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
——《思考致富》
一个成功者应该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事事处处留心,观察每一个意外的机遇。要知道,“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时刻准备的人,给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就是一例,他的成功秘诀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的叛逆者。”
维勒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的皮鞋场,只有十几个雇工。他很清楚自己的工场规模小,要挣到大钱是很困难的。资本少,规模小,人力资源又不够,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维勒在皮鞋款式上下了许多功夫。他想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就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条新的出路。
他召集工场的十几个工人开了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并要求他们各尽所能设计新款鞋样。维勒还特设了一个奖励办法:凡设计出的样式被公司采用者,可得到1000美元的奖励;若是通过改良被采用的,奖励500美元;即使没被采用,但别具匠心的仍可获得100美元。
维勒的这一想法果然奏效,没过多久,被采用的3款鞋样便试行生产了,当然这3名设计者也分别得到了应得的1000美元的奖励。
第一批生产出的产品,被送往各大城市进行推销,顾客都很欣赏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这些皮鞋在很短时间内便被抢购一空。
两个星期后,维勒的工场便收到了2700多份订单,这使得工人们必须加班加点。维勒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已在原来的规模上,扩充成18间规模庞大的工场了。
然而,这又促使了新的危机的产生,当皮鞋工场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供不应求了。其他的工场都出重资挽留住自己的工人,即使维勒提高工资也难以把工人从其他工场拉过来。没有工人,工场将难以维持,这是最令维勒头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订单,但若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不上货,那么他将赔偿巨额的违约金。于是他召集18家皮鞋工场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坚信,众人协力,定能把问题解决。
维勒把没有工人的难题告知大家,并宣布了创新有奖的办法。会场陷入了寂静,人们都在埋头苦想。过了片刻,一个不起眼的毛头小伙举起了右手,在维勒应允后,他站起来发言:“罗宾先生,没有工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造皮鞋。”维勒还未表态,底下就有人嘲讽说:“小子,用什么机器造鞋呀?你能给我们造台这样的机器吗?”那小工听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
这时维勒却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后挽着他的手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声向大家宣布:“诸位,这个孩子说得很对,虽然他还造不出这种机器,但这个想法很重要,很有用处。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问题肯定会很快解决的。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把思维局限于一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创新。现在,我宣布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奖金。”
通过4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维勒的皮鞋工场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了
最终,罗宾·维勒成为美国商业界的一大奇才。
罗宾·维勒的成功告诉我们: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甚至与工作毫无关系的现象,时刻准备放下手头最重要的任务,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去关注、分析、研究,当创意出现的时候,你就可能抓住那个机会。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年)
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