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31

第31章 以佛心修超脱心——参透放下,涅槃新生(1)

超然世外,到处是逍遥我

在这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上,是人使物还是物使人,相差天地。一个人没有金钱,确实寸步难行,但人如果被金钱所役,也寸步难行。人在金钱面前不失理智,不悖人情,这世界片刻为之生动;如果为金钱所累、所役而失去身心平衡,这世界片刻化为牢笼。人能使物,则周围皆是友爱;人被物所役,则周遭尽是仇敌。

假如一个人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来操纵事物,即使成功了不会觉得很高兴,失败了也不会感到很忧伤,因为大地广阔,到处都是我逍遥自在的地方;假如一个人被物役困扰着身心,那么陷入逆境必然会产生怨天尤人的愤恨,处于顺境时又会死抱着所得不放,横生眷恋之心,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生出被纠缠束缚的烦恼。

1993年,59岁的上海桑塔纳集团总裁方宏跳窗自杀。这件事情不仅使人震惊、惋惜,而且使人疑惑。方宏是这家拥有5000多名员工、年产值36亿元,在全国500家外资企业中排名首位的大众汽车公司的领导人物,名利双全为什么还会自杀呢?后经多方证实,方宏死于隐匿性抑郁症。

一位深知方宏性格的朋友说,桑塔纳是方总的命,年年增长的压力使他感叹总裁难当;足球是方总的魂,他创意的“大众足球方案”宣布筹资1000万元,一年过去才落实240万元;妻子是方总的根,93年年初他妻子患了肠癌与多发性子宫肌瘤,须动大手术。

正是“命”、“魂”、“根”的困惑使方总不能再承受生命之重。这位朋友讲的方宏的“命”、“魂”、“根”,除了“根”确实是“根”之外,其余二者均属“物”,不应称为“命”与“魂”。但方宏之死其实与“根”并无直接联系,因为方宏死后,他的妻子仍然活着。一个忠于爱情的人不至于在爱人有病、须动大手术之前猝然逝去。因此方宏的抑郁只能是为物所惑,为物所困,为物所累,为物所役。这个令人痛惜的事例对我们理解为物所役、“顺亦生忧”,确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现实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感到精神疲劳、烦躁、抑郁呢?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在“命”、“魂”、“根”上用心太多。其实就是在功名上的追求太多、太高,这样的人就越膨胀“自我”。人有时候看不清自我,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是最有才华、最棒的。持这种心态遇顺境就觉得幡然如大鹏,把自己看作不可或缺的人、重量级的人,凡事总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必躬亲,费心费力,弄出了毛病;如果遇到逆境,就会牢骚满腹,焦虑不安,觉得全天下人都对不起他,觉得自己成了“大而无用”的人。

“心病还须心药医”。人的各种压力都来缘于社会,心理出现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太注重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如何返归自然,看淡尘世的名利纷争,需要的是一颗超脱的心。

放下心是菩提

显云法师说:“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的苦恼都来自于或‘拿不起’,或‘放不下’,或二者兼有之!于情于事,于权于利,于人于己,皆是如此!”这就是生活中,之所以有的人活得特别轻松,而有的人活得特别累的原因。活得轻松的人是拿得起、放得下,而活得特别累的人是拿得起、放不下。生活中有很多事不得不放弃,也不得不放下,放弃应该放弃的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大致有如下几种活法:拿得起放得下,拿得到放不下,拿不起放得下,拿不起放不下。唯独拿得起又放得下,才能成就最完美的人生。

但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生活中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放在心上。

佛家的智慧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贪图小便宜,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一则故事说,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在人生路上一样,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

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这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泰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得必然有失,有失必然有得。有“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样,一切的荣耀或巅峰状态也都会被抛到身后或烟消云散的。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

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翻开成功人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例子到处都是。

如果你认为人来到世上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就更要重视自己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伟大的、富有创造力的,只有我们常忽略这一点。生活中永远不乏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即便身处绝境,不也正是开辟新天地的大好时机吗?

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只是在浪费生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权力,这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如果此时此地的生活并不快乐,也不成功,何不勇敢地尝试改变,去另辟蹊径呢?

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偏颇,应该毫不犹豫地退回来,另走别的路。

一件事情未成功,不要因此轻视的自己能力。许多人之所以最后没有成功,多半因为小看自己,或者是方向不对。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你应当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应当改弦更张。

固守一处,看不到希望,会使你失去发展的机会,失掉可能的成功。人生并非只有一处辉煌,天涯处处有芳草。站在特定的时点,审时度势,做出你的选择,找到你真正的生活目标。因此,你有时要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重新找回自信心,你会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唯有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注意到生命中许多微妙的层面,拓宽视野,抓住成功的机遇,走向生命的开阔处。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事也一样,拿得起,放得下;做人拿得起,实为可贵;做事拿得起,实为难得;做人放得下,是人生的真谛;做事放得下,是生活的感悟。

生命中伴我们走过的人很多,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真心的朋友;生命中我们遇到的情感特别多,而真正能陪我们走完人生的只有一个人;生命中我们经过的事情也特别多,而适合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一点点,所有我们要学会选择。

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了了生死的人,人到哪里去了?还在生死中啊!注意哦!大家注意听,别会错意,自找麻烦。观自在菩萨这般细说般若观心法门,无不是为了要一切众生真放下、真解脱、真自在。

佛语有云:“放下才能解脱。”困扰我们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杂乱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祛除心中的杂念,就会享受到一种超然。

有些事放不下,是因为心有杂念。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让杂念不能滋生,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

我们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会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所以只要我们坦然去做,就能够保持安静平和。

一天,药山禅师问宗旨:“你去哪儿了?”

宗旨回答:“去游山了!”

药山说:“不离开这间屋子,快说!”

宗旨说:“山上的鸟儿白得像雪,涧底的游鱼游个不停。”

山上鸟儿白似雪,是何等清净纯洁;涧底游鱼游不停,又是何等庸碌烦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人情的执著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禅境。只有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一份清醒,才能以一闲对百忙,以潇洒的姿态应对人生。

有一次,慧忠禅师对众弟子言道:“青藤攀附树枝,爬上了寒松顶端;白云疏淡洁白,出没于天空之中。万事万物本来清闲,只是人们自己在喧闹忙碌。”人不必争名夺利,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搅得朗朗乾坤不太平,搅得自己心中不清闲。应该觉悟本性,摆脱追逐争斗,归于清闲自在。

弘一大师(李叔同)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名誉及利养,愚人所公寓爱乐,能损害善法,如斩人头。”“自古以来,很多人拼命争名夺利,夺取利益时,甚至不择手段,不知道后患无穷,这些人其实是迷惑颠倒的人。”佛语有云:“满库金,满堂玉,何曾免得无常路?”佛语蕴涵着无限禅机,人也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法句经》上有言:“莫贪莫争。”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列子·周穆王篇》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周国有一个姓尹的富翁,在经营产业的过程中,把手下的仆役差遣得从早到晚奔走忙碌,连气也喘不过来。他有一个老役夫,终日辛苦,累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可是一上床,他就梦见自己做了国王,高高在上,处理国家大事,来往于丰盛的宴席和华丽的宫院之中,为所欲为,快乐无比。在他醒了之后,却仍然劳累如故。

有人看他这么辛苦便来安慰他,可他却自有看法:“人生百年,昼夜各半。我白天下苦力,晚上做国王,真是其乐无比,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

姓尹的富翁整天苦心经营,殚精竭虑,也弄得心力交瘁,到了晚上,倒头就呼呼睡去了,他夜夜大梦见自己在当着别人家的佣人,奔走干活,样样都做,弄得不好还要挨骂挨打,真是吃尽了苦头。

姓尹的富翁不堪夜夜梦中的痛苦,便去求教朋友。朋友告诉他说:“你的地位足以荣身,资财也绰绰有余,远远超过了别人。你夜里梦见做人家的仆佣,这是劳苦和安逸彼此往复的理数之常。你想醒时和梦里获得快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姓尹的富翁听了朋友的开导,心里立时大悟,从此宽待仆役,而自己也省却不少劳心的事。不久,他自己果然感到减轻了不少心头的痛苦。

我们尊重并赞成尹富翁强烈的事业心,但他的心灵执著成这个样子,夜夜继续劳苦不息,生活也就毫无快乐、了然无趣了。综观尹富翁人生立场的本质,第一是功利性的,第二是现实性的,他永远不会有闲下来的时候,当然活得很累。所幸后来彻悟,情况才有所改变。

世界上有许多诱惑,金钱、桂冠、权贵,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可叹世间大多数人似乎都不能真正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命,所以活得很辛苦。净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禅宗充分发扬了佛教的解脱说,它要我们当下放下、无分别,凡夫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就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了”。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值得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

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快乐和幸福。

追求内心快乐并不妨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反而是有助益的。假如我们的内心没有安详自在,那么,不管外在的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索然无味;假如我们的内心已然悠然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位,自然会感到快乐。

其实,物质财富并不是佛家弟子需要弃绝的东西,迷惑我们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我们对现象的执著。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大多数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正确,我们的心不安宁,我们生活得矛盾、无奈、很乱、很苦。

《大学》言:“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修身养性为第一要务,“心静胜神医”。做人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多一点自省意识,少一点名利追逐,才能过平安长久处处福的生活。

我们常常去追求高于现实的东西,可是,理想往往与现实相反,渴望得到幸福的人常常越追求越远离幸福,享乐也往往越深入越觉得枯燥无味。为何不回转心念,拿出部分爱心,照顾一下自我的心灵?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红楼一梦,道不尽人间悲欢离合事,搵不尽世人悲金悼玉泪。前世的她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袅娜娉婷,一腔缠绵,还泪、报恩。今生的她是姑苏城中晶莹剔透的女子,风流灵巧,却命途多舛,泪恩既尽,此生何去何从?前世的他,是龙王三太子,千年苦修,百世寂寞,却甘愿为了她,削去仙籍,重堕轮回。今世的他,是尊荣的王爷,俊逸倜傥,不拘一格,却执着的为她披荆斩棘、遮风挡雨。似此深情厚恩,妾将何以还?一曲凄绝的葬花吟,柔肠百折,前世注定的缘,今生如何再续?水木相融,痴痴缠缠,如何执手相伴,笑看红尘?大厦将倾,红楼诸芳,又各自有着怎样的命运?机关算尽的宝钗能否如愿以偿成为贾府的宝二奶奶?探春远嫁番邦的又是因为怎样的阴谋?妙玉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又为何会遁迹空门?"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凤姐被休,垂死托孤。因父母作孽身堕烟花的巧姐儿如何脱身?覆巢之下,面对亲人的哀哀哭诉,独善其身的李纨能否仗义施援?伪善如袭人、刚烈似晴雯又会面对怎样的未来?续貂之作,还原心中的红楼。诗不成诗,词难为词,只抒胸臆尔。…读罢红楼泪阑干,孰解多情?罥烟眉、含露目,花若怜人花亦愁,徒叹息,痴心一片付谁家?潇湘月冷泪恩断,花明柳暗。别过往,续红丝,莫道流水苦无情,从头看,尘埃落定水木缘。————————————————————————————————————推荐竹子的新文~红楼续梦l之水黛情这里的水溶,不是生于优裕环境的天之骄子,而是木秀于林,历经磨难,啖尽人情冷暖,肩负重任的冷情皇子。逆境,绝望、世态炎凉,没有让他倒下,而是让他一次次的浴血重生,让他傲立不倒,更加强大。这里的黛玉,没有异能,没有强大的背景,她只是生于江南水乡,书香世家走出来的清灵脱俗女子。外柔而内刚,聪颖慧黠,坚强独立,走出木石前盟的重重阴霾,更加清晰的看待世态人心,于泥淖中卓然,不染俗尘。三生三世的等待,茫茫人海中相遇,凝眸时,情归处。他是冷傲的王,无情无爱,等待的只是能够点燃他眼眸的清灵。她是世外仙姝,孤芳自赏,希冀的只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何须后宫三千,今生有你,足矣。前路多艰,惟愿与你携手,不离不弃。
  • 机器大战的故事

    机器大战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品牌大师彼得·蒙托亚指出,品牌并不是名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说市场是战场,工作是夺取阵地的话,那么个人品牌则是你在夺取阵地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就是说,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树立。本书教你"朝三暮四"工作的核心,让你品牌打出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皇室公主赖上腹黑恶魔

    皇室公主赖上腹黑恶魔

    她是皇室的公主,善变是她的性格,美貌身手和智慧集于一身的她,谁也想不到她会扮丑并且隐瞒自己的身份去诺樱学院上学,在人山人海中,她扛上了四位帅到没天理的帅锅,好吧,她承认她很衰,但是志气却是有的,她向众人宣布“我一定会让你们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从此,诺樱学院的颜色不再只有黑与白。
  • 追忆往昔

    追忆往昔

    如果我只不过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那么我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那一场雨夜里偶然的出手相救,她收留了失忆的他。迎接她的却是冰冷。**几个月后,当她看到电视上那个令人仰望的晟世总裁权天晟,她知道,他已经忘了她。独自一人怀着爱和思念,她没有等到他的归来。**七年后,有一次不期而遇,她燃起的一点点奢求,还是被彻底的粉碎。不过,还好,她还有他留给她唯一的礼物。她和他的儿子。*****
  •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虽然竞争者很多,但是只要经营有方,经营者依然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从现在开始,投资一家旺铺,是创业者功成名就梦想的开始。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成的,何况是经营一家旺铺,而且许多投资者属于初次创业,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实力。本书正是为这些初次创业,并打算投资一家旺铺的投资者编撰的。 本书作者亦经营私人公司多年,根据个人创业经历、经验、结合多次深入的市场考察,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打造名店旺铺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进行项目选择、投资;如何选择店铺地址;如何进行市场考察;如何为自己打好广告;如何营造关系网;如何实行店铺内部管理等等。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