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即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的2009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发布定量的具体减排目标,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1.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中国语境
近百年来,中国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及山地冰川退缩趋势等观测数据,支持了中国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的事实,专家预测中国气候变暖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作为全球问题的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有其独特的中国语境。
(1)中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气候变化已对中国包括农牧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疾病预防与控制、旅游业、电力工业等带来了许多影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中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强,是气候变化的受害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等国情,使中国成为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156
(2)发展低碳经济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是光污染、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之后又一重大环境问题,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更全面地认清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157
2.低碳经济——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宣布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振美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2009年,美国以《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及《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加强了资金投入及制度建设,希冀以低碳经济代替IT产业带动本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除美国外,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国也制定了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前看来,世界各国都将低碳经济视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终方案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抓手。各发达国家都将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作为在下一轮世界经济竞争中赶超他国、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武器,发展低碳经济所涉及的领域广、问题深,被预测为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希望之所在,除了其政治与环境意义外,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价值。158
综上所述,在我国面临着排放空间被严重挤压,高耗能、高消费的发展道路已行不通的环境下,中国必须走一条低碳减排的发展道路。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改变经济结构、转换增长方式的契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选择。
二、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受到各种国内条件的制约,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低碳经济本身也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经济概念,成为包括技术更新、制度创新、文化革新在内的宏大命题。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生产环节的低碳化,也是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因此,必须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置入中国国情与世界环境之中,置入对中国历史与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考量之中,置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角度的视野之下,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发展低碳经济呼唤技术更新
发展低碳经济,归根结底要靠技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该方案认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应当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发达国家应当以技术转移的形式支持中国减排技术的更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是发达国家的义务。发展中国家特别提出,技术转让与技术贸易不能等同,不能给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附加上严格的减排/限排条件。稳定的气候条件作为全球共享的公共物品,发达国家成熟的减排技术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仅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更大的责任,又在现在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领先水平,应当以技术转移的形式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的更新。
(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坚持和加快自主创新
加快自主创新,是促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较为落后,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大规模节能减排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新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大规模应用,促进中国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变。只有坚持和加快自主创新,才能在大规模减排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和加快自主创新,才能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在未来世界的低碳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甚至竞争优势;只有坚持和加快自主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
2.发展低碳经济呼唤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掣肘,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从政策上统筹安排,以制度创新破解这些难题。
(1)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能源政策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能源消费量增加,引起“中国能源威胁论”在世界一部分范围内甚嚣尘上。基于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我国需要创新能源政策,厘清能源发展目标,促进能源节约,保障能源供应,鼓励研发新的能源集约利用与减排技术,加快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关注能源问题,因此,能源政策的创新将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步伐。
(2)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产业政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核电、风电、太阳能、水电、火电等多个能源产业,与汽车、交通、电力、钢铁、化工等诸多产业。产业政策的创新将对低碳减排理念在这些产业的普及和低碳技术在这些产业的应用起到引导作用。如何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需要产业政策创新。
(3)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公民参与政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公民参与将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公民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公民参与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公民参与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应当创新公民参与政策,有效地鼓励、支持、引导公民参与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发挥其应有的、更加重要的作用。
(4)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科技与人才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更新,技术更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寄望于外国的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使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就必须掌握与之相关的核心技术,而这与科技政策与人才政策的创新息息相关。创新科技与人才政策,将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和人才基础。
(5)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其他相关政策
由于低碳经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也几乎涉及了所有领域的公共政策。例如,可以通过消费政策的创新,引导人民建立绿色的消费习惯,从消费侧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金融政策的创新,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低碳经济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生产侧促进碳排放的减少等。
3.发展低碳经济呼唤消费理念革新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它包括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即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高安全,其中低碳消费是其重要环节(这里的消费是指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又是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低碳消费通过现实消费需求引导着低碳生产的方向,同时又通过消费市场上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推动低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消费直接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消费生活方式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当前一些人的高消费观念,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这就要树立低碳消费观念,需要从政府、居民、社会三个方面着手。
(1)政府率先垂范
低碳消费的核心是节约。节约能源资源,自然也就降低了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府做好了,老百姓就会跟着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工作,我们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带头厉行节约,以利于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
(2)居民走出节约消费的认识误区
低碳消费的通俗表达应该就是节约。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最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要增强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首先要走出节约消费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节约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改善人民生活,不仅是指提高消费水平,还包括提高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表现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人居和生存环境、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享有、社会治安状况等各个方面。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只是物质生活的富有,而是适度、实用、舒心的物质生活,以及充实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在衣、食、住、用、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后,物质消费的挥霍和奢侈,对提高生活质量有损而无益。
误区二:消费中的节约与生产发展相对立。
片面强调消费需求对生产的作用,并把消费中的节约同生产发展对立起来,是失之偏颇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紧缺,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消费中注重节约,杜绝浪费,从而促进生产的节约,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误区三:消费节约与否纯属个人偏好问题。
节约消费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对其他人以至整个社会发生影响。从自然资源存量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出发,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的消费活动在一定时空域内应当有所节制和适度,而不能是放纵和无度的。不仅要兼顾当代人的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而且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消费需要的满足,当代人消费的增长要以不影响后代人消费的增长为前提。159
4.社会广泛宣传与发展低碳消费文化
宣传与发展低碳消费文化,首先是政府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要与各宣传媒体结合,广泛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要广泛动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节能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要组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积极搭建节能宣传平台,及时为新闻单位提供节能方面的宣传素材和典型,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教育部门要制订计划,加强指导,在中小学中组织开展国情教育和节约能源教育活动。同时,民间社会组织也要积极推进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并积极实践、热忱推广。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与政策依据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界定了政府、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责任、权利及义务。该法的颁布施行,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律框架,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事件,对于调整我国能源利用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立法机构也在对该法案的修正案进行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