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600000037

第37章 企业文化(7)

总结2005年的时候,我们是这样的,坚持不懈的解放思想,形成与时俱进的思维,是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坚持审时度势,才能认识机遇,抓住机遇,企业才能有出路。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不断创造更多更大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坚持不懈打造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的永恒追求。坚持党的先进建设,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这是我们这几年在构建和谐企业和建设企业文化当中的一些领域,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在蒸蒸日上,重点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广大职工大练兵,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抢抓实干、不断进取的作风正在形成。

这是我们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情况,供大家参考。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柳传志:联想制定战略和执行中的成败得失

【演讲背景】2006年6月17日柳传志在中欧管理论坛的演讲。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战略与执行,联想体系公司非常重视战略制定,我们早在90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关于想着打还是蒙着打的问题,后来联想又逐步完善了

我们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直把定战略放在管理一个负责核心的位置。今天我想介绍一下以联想集团故事为主线,来谈谈我们制定战略和执行中的成败得失。我先把架构说明一下:联想集团和联想体系是什么关系,中间蓝的写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边是联想集团,再下边是2000年以前,2000年以前没分拆,我又当董事长,又当CEO的时候,联想控股公司和联想集团实际一个董事会和一个管理层。那时候有故事,就是联想集团的故事,上边两个蓝的是两个股东,一个中国科学院占65%股份,一个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占35%的股份,我要讲的故事里边发生在黄的这块,但是黄和蓝的一回事,再看2000年以后,联想就做了一次分拆,分拆以后,我主要跑到中间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在那儿工作,在那儿当总裁,下面有五个黄框,这个通过联想控股下面的子公司,第一个联想集团。第一块联想集团,我在并购IBM以前,我是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后边发生的故事主要指这儿的故事,所以我今天这个案例都跟联想集团有关发生的事情。

我在介绍中没有什么理论,完全讲的具体案例,就是这些故事。把这个案例串起来讲也是头一回,我没有整理的很好。

第一个阶段的故事是在2000年以前,那个时候我当CEO的时候,联想集团的战略是怎么回事。在2000年以前,联想的战略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如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愿景,就是我们到底要向什么地方去,一个战略路线,我们把战略路线的意思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为了到这个地方去,我们干什么。第三部分是当年的计划,当年具体的战术步骤,到底怎么布置,要遵循的粗线条的战略路线。战略路线说做什么,我们下边就做什么,这是2000年以前。

2000年以前,我们有五条战略路线,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对我们确实起到整个公司遵循他做这么一个作用,这五条简单介绍一下,第一条在IT领域里多元化发展,这条对我们有用在哪儿?在IT领域里,我们在那个时候,我在领导那个时候,是既有硬件,也有软件。既做自制产品,又代理分销国外其他公司的产品,在这个领域里边全做的,那是我们历史上逐渐一年年这么形成的,这是我们一条。但是这条里更重要一句话含义是什么?非IT领域里我们坚决不做。因为在90年到2000年之间,有过两次国内的房地产高潮热,还有过证券市场的热潮,我们坚决没有混到里边去,使自己能够非常明确不沾他,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一个成功。我记得中关村的企业,在94年以前,卷到了,凡是做的好的企业,有钱的,卷到房地产里边的几乎非常多,像我们没卷进去的非常少。卷进去的实际在那时候都是吃亏了。这一条我觉得对我们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我们在93年的时候,也想炒把快勺到福州买地,后来我们停下来,研究我们图什么,到底想干吗,把这个研究透了,我们想把这个作为路线,后来凡是这样的事我们都不沾了。

第二条,业务发展以国内为主,就是2000年以前,我这儿应该补充一句话,大家刚才看到我们那个黄块有五个块的时候,我们现在控股下边有房地产公司,如果大家有兴趣,为什么那时候不做,现在要做?到时候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再回答,这个跟这个主题没什么关系。

96、97年的时候,96年是联想危机第一次在中国市场份额占到最大,排到第一。97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排兵布阵到东南亚、香港发展,然后伺机向世界市场进发,到97年夏天的时候,我带一个代表团,联想的管理层代表团到台湾去做访问,访问的时候看到当时台湾的计算机厂家研发能力非常强,生产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全是代工,全是做OEM,详细问为什么?就是他们在岛内没有一个保底的厂,要大品牌面向世界非常困难,他们就放弃做品牌的念头。主要在岛内做代工,当时宏基有大品牌的努力,但是当时那批宏基主要是失败的情况多,台湾企业基本都做OEM,这件事给我非常大的启发,我们在台湾日月潭临时开一次战略研讨会,决定我们干脆甭出去了,台湾没有岛内保底市场,迫不得已做加工,我们在中国有非常大的保底市场,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实际世界上其他地区的PC增长量远没有中国快,我们不必向海外去,于是把兵力收缩回来,这件事其实做的非常对。所以很快我们在96年的时候,中国排第一的时候,市场份额占7%左右,后来收缩回来以后,到2000年前后已经排到28%、29%了,这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路线。

第三条路线所谓“贸工技”的路线,这个根据我们具体情况制定的,我们在84年办的联想,当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了20万,后来从来没有追加过资金,那时候我们一不懂管理,当时没有学,也没有钱,做研发基本的钱也没有,也没有风险投资公司,这种情况下怎么发展?我们当时选择的路等于先给外国公司做代理,给他们做代理的时候,向他们学习管理,学习什么是市场,什么是营销,什么是服务,等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积累了资金,从那儿以后,到了90年,89年的时候,我们在香港办了我们第一个工厂,所谓贸工技有了这个继续以后。为什么要到香港办自己的工厂呢?因为在当时中国完全计划经济,我们想做,有了市场的门路以后,想自己做生产,国家不给我批文,因为当时计划部门,工业部的领导说,咱们国家有这么多生产线,何必再加你们这个,谁知道你们一定能做成呢。于是没有批给我们,没有生产批文。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又带了30万港币和香港两家公司合资成立香港联想,在香港联想办起了我们自己的生产加工能力。当时主要是生产主机板。到90年以后,国内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国考察,看到我们真的在世界上有这么大的份额,这才给我们生产指标,所以我们又打回来在国内建了联想品牌的机器。所以,贸工技对我们是很适用的做法。至于现在很多高科技企业,认为根本没必要走这个路,那是很对的,因为现在有风险投资公司,各有各的具体情况,这个完全不能给其他公司做什么有特殊的经验,只是我们自己符合当时的情况。

第四条,我们在当时着重发展了产品技术,这个技术在我们内部研讨的时候就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技术,集成技术,一种就是核心技术,产品技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把个成熟的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集成起来形成产品打出去。我还举例子说明什么是产品技术。

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家庭用的电视机彩电,大多数全都是日本的,到了90年代后半期以后,逐渐地变成了中国电视机厂家的,电视机占主流地位,那是为什么?有很多原因,其中中国电视机厂家突出注意了产品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视机在日本的时候由于日本的国家电网电压比较稳定,所以电视机的电源没有必要花很大的成本精工细作,但是电视机到了中国以后,中国的电网电压不稳定,220V上下波动很大,因此电视机厂家只要在电源方面加强做好以后,电视机立刻波纹没有了。所以这种东西并不难,现成的技术,但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了改动。

拿计算机举例子,当97年、98年互联网盛行的时候,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买了计算机以后,想要上网的话要插一块卡,然后要装一套软件,然后要到电信机关登记这才能上网,而买了联想的千禧电脑,按一个键就可以上网,因为我们把卡和软件装好了,到电信机关登记登完了,买了就可以上脑。这有什么特殊技术?没有,但是就这一下,那年我们整个中国市场份额扩大了9%。现在我们每次推出的技术里边一键恢复,系统乱了按一个键就可以恢复,这个当然有一定难度,这个都对市场非常适用。电脑行业利润确实是越来越薄,在94年前后的时候,毛利率达到22%左右,到了96、97年以后就直线下降,现在我们国内竞争对手同行大概毛利占9%到10%,很低了,但是联想的毛利一直保持在14%到15%,实际就是特别注重产品技术的开发和推动,每用一个新产品总有一个带头的技术,半年以后可能被别人追上来以后我们再开发别的,在这个领域里一直领先。这个产品技术干吗用呢?我们不是只甘心发展产品技术,产品技术扩大了营业额,提高了利润,有了积累,于是我们就把这个钱开始向核心技术方面挺进。现在联想的技术部门有两套,一套是产品开发部,他是放在全系统里,跟销售是一个大体系,由产品经理决定我们研发做什么。另一套在联想研究院,就是为前瞻性的,为核心技术在做积累。最近两年来,联想推出了一个叫闪联,和很多兄弟企业推出一个闪联技术,把电视机、手机,其他的外围设备无限联在一块,不管你是哪个厂家,只要符合我们协议都可以联,国外跟我们抢这个标准,联想花比较大的力量,这都是产品技术存资金的积累。所以产品技术先行,在那个时候对我们是很重要的经验。

第五个,97年以后开始注意资金运作,我们以前因为资金少,除了积累主要是银行贷款,到97年以后,我们注意把这个贷款融资改为扩股融资,这一做以后,注意了以后,联想由当时的30亿的市值发展到今天200多亿的市值,联想集团本身和联想控股母公司,都从中收回了大概有几十个亿,我们把这个股份摊薄以后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个今天不着重讲了。

这五条路线讲的是做什么,不做什么,为联想2000年前的发展定了轨道,事实证明是很成功的。这里边主要的经验教训,主要的经验就是把事想明白了,定下来就要按照这个去做,这个是我们当时的做法。第二件事我想讲的,2000年分拆以后的联想集团,那时候我是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杨元庆是CEO,那时候制定的联想集团路线是多元化的战略路线。这个路线应该讲受到了挫折。2000年开始联想分拆,分拆到杨元庆那部分主要以自制产品为主,当时我们把代理产品和软件分到了神州数码郭为那边去,当时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上大概营业

额在200亿人民币左右,占中国市场28%、29%的市场份额。股东要求联想市场的利润能够持续增长。但实际上已经占了么大的份额以后,再继续增长还是吃力的。这种情况下,战略研究上研究我们到底下面应该怎么做,当时定位的战略路线希望做多元化,这也是IT领域的多元化,做什么呢?就是像网络服务,FM365的网络,还有系统集成软件,还开发了更多的硬件产品,在战略做的时候做的非常详细,什么是当前主要盈利产品,什么是为以后做准备的产品,讲的很细致。但是今天看来做的别不成功,在2003年底的时候,杨元庆组织了联想集团管理层对三年的情况做了复盘,研究了经验教训,主要是为什么不是很成功呢?主要我们在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关于资源的问题,要做这么多事,资源够不够?在执行之中逐渐地显现出来,推动新的业务开展需要的资源肯定有资金了,有人才,还有一向非常重要的东西在他们的意识不是很深刻,我估计大家未必能想到是缺什么。主要缺的是领导人精力的资源。因为杨元庆领导联想集团,当时是联想事业部,在94年到2000年的时候,节节高唱凯歌打胜仗,攻城略地非常的厉害,那一个重要的原因,杨元庆对PC感觉极好,比如选什么型,用什么方式销售,甚至到服务,这些东西感觉非常之好,多次在2000年以前做战略讨论的时候,他认为要定什么指标,下边认为做不到,他坚决按这个做,都做到了,所以下边人对他非常服气。但是分拆以后,情况有了变化,一个是分拆前他实际是一个事业部总经理,分拆以前,他是一个事业部总经理,他专心管业务,分拆以后,他就变成一个公司的CEO,一个完整公司的CEO。这里实际有很多很多跟业务无关的工作,需要耗费他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加了新业务以后,比如网络内容,FM365,里边还有跟证券公司有关的业务等等,他的这个感觉无论如何就不会说只专心做PC那么好,而这个东西不断地会发生矛盾,发生什么矛盾呢?因为在公司的组织架构是矩阵式的管理,有纵向有横向的,你比如说人力资源保持一个横向的平台,他要为做PC的销售,做PC的生产,要做激励方针或者考核的方式,同时要为做系统集成,做网络服务的人,为他们制定考核计划,这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些矛盾产生以后,到谁那儿拍板?在当时的杨元庆还不是很会利用企划办我们特用的,一会儿我会说到这个问题。基本都要由他自己拍板,而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拍板可能也是陌生的,所以要费很大的心思,拍板了以后也未必正确,经常会遇到一些并不见得特别重要的东西,会影响他的精力和时间。而主业呢,我们的PC业务主业频频遭到竞争对手的打拼,主要是戴尔,后方阵地连连失守,都没有时间来调整到底怎么回事,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失败。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成都淘金记

    成都淘金记

    走在人声鼎沸、流光溢彩的大街上,仰望着一座座高大的电脑城,我已经很难想象出磨子桥十年前的样子……看着书中的描写,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喧嚣沸腾……
  • 世界上最伟大的员工精神

    世界上最伟大的员工精神

    《世界上最伟大的员工精神》为职场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套标准,我们可借此标准评判出哪些员工是真正优秀的员工。同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员工精神》还提供了相应的提升方法,企业可以按照这套标准和方法来培养员工,员王则可以以此作为提升自己的最佳参考书。
  •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取其精华,打造一本全新的礼仪书,以实用而规范的解说,我们力求在尊重于原著的基础上。向你展示了魅力的秘密。紧贴生活实际,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一部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全球礼仪手册。书中介绍了包括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及旅行礼仪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为了迎合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详细而实用
  • 职场咖啡糖

    职场咖啡糖

    关于职场的深度解析,全方位自测,教你参透职场人心的100%测试。不做办公室花瓶,不做商海孤舟,不做蛮干没成绩的炮灰,让出入红粉三国演入、“白骨精”群的菜鸟都游刃有余起来。浓缩交际兵法、成功指南、减压手册的。
热门推荐
  • 三世

    三世

    一世痴,一世悔,如果人生再再来一次,是走是停,是爱还是怨?几世沧桑,如梦如烟。唯有某人,是她心底那滴氤氲泪,臂上那颗朱砂爱,眼角那枚美人痣,三生三世难为情。一世只恨为同性,一世不及解深情,这一生换她,倾心以待,以命相护,这一生,每一步都想靠近,每一刻都在远离,他却天涯路远,恨不相逢。那一刻他舍身入魔。终不能靠近,可惜路太远,只是心不堪。她又该何去何从呢?纵不可相守,那就随你去吧,背对着全世界,也要给你的,一个微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跨越时空的爱恋:废后得宠

    跨越时空的爱恋:废后得宠

    林青青同学意外坠马,竟然穿成了一朝废后,不就是一个皇后吗,她不稀罕!她要做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米虫!她要活色生香地调戏美男!哦!NO!她不要和顺治玩亲亲!什么?他胆敢接乌云珠入宫!这还没完,他竟然和乌云珠夜夜狂欢!好你个顺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穿回现代当明星去!呃!怎么顺治的影子总在她眼前晃呀晃,晃得她忧心忡忡......好吧!她当他已改过自新,在穿越之门开启的时刻重新穿越回去......
  • 妖后苏妲己

    妖后苏妲己

    我,苏小梨居然被一只老鼠吓死,醒来居然沾染了老鼠气息,变成了一只宠物狐狸,真是欲哭无泪,虾米?连哭的力气都米,她居然是……传闻中的狐狸精苏妲己,哦~,卖糕的,有米有天理!
  • 机关

    机关

    本书收作者《一位公务员的风流案》、《官道》、《夏日机关》、《无法潇洒》、《机关军人》、《乐园》、《父亲和他的警卫员》7篇中短篇小说。
  • 战神戮

    战神戮

    而它真名副其实吗?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身为天选者的他在这个世界又能走上多远?那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让我们试目以待......,穿越?三国?神话?科幻?哦,不,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一个除了繁衍下一代就只剩下战争的世界!在那里有着我们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然而我们却只能在梦里才可能见到这似乎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传说中的战神试炼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风尘录

    风尘录

    看人间冷暖,识世态炎凉,将自己的感悟一点一滴的通过文字去抒发出来。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