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创作与生活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文学家,神宗在位时曾当过宰相。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弄权为私,一生为官清廉,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极为简朴,令人称赞,传为美谈。
王安石虽居宰辅,位极人臣,但一向居家清俭,律己甚严。有一次,王安石儿媳家的亲属萧公子来到京城游玩,特地穿着华丽的衣服,兴致勃勃地来到相府拜见王安石。心想,到了相府,少不得美酒盛宴款待。所以,在一阵热情谈话之后,强忍腹中饥饿,也不想离去,想饱餐一顿再走。谁知待落坐之后,才见只上了几盘家常菜。萧公子心想,一定要少吃菜,少喝酒,以为稍后定有山珍美肴端上桌来。不料,王安石却叫人上汤进饼,用饭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公子,在大失所望之余,仅拣挑了一点饼心咽下肚去,便搁筷了。
然而,王安石却从容无难色地把萧公子剥掉的饼边饼皮夹到碗里吃掉了。王安石这一举动,当即使那位年轻骄横的萧公子面红耳赤,惭愧万分,无地自容,匆匆忙忙地离相府而去。
还有一次,王安石在江宁府任职时,他的夫人曾借了官府一张藤床,用着十分舒适。到丈夫卸任时,夫人不想归还给公家。但王安石心里却很在乎这种事,于是心生一计。一天,他从外面进来,没跟夫人打招呼,就穿着鞋子上了床,仰卧良久,一句话没说,爬起来走了。王夫人一见相爷把床给弄污了,不能再用,这才不得已吩咐仆人,把床赶紧还给了公家。
王安石的面貌是不大好看的,颜色很黑,方而且大,耳长过鼻,左右耳根各有黑子三个。他的性格很简率,不事修饰,奉羊,饮食粗恶,衣服垢污。但他夫入吴氏的性格却和他相反,很喜欢清洁,并且饮食方面也非常讲究。这样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彼此相互扶持,相互忍让,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携手走完了人的一生。这多少也给现在的人们些许思考与反思吧。
安石在四十七岁那一年,知制诰的时候,吴夫人买了一个妾给他。王安石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少妇,对他笑靥相迎。不过在笑容之中,微露一些惨淡的颜色和勉强的神气。王安石不觉诧异,因问道:“你是那里来的一位女客?”那女子就回答道:“奴家是夫人特地买来服侍相公的。”安石就问道:“你可曾许配人家,为何会流落于此呢?”女子回答道:“妾的丈夫原是大将军的部下。只因为督运官米,不幸而船沉了,家产全行没收,还不足以低债,就把妾身卖去,以作补偿。”王安石听了,就不由得心生同情,问道:“夫人用多少钱把你买来的呢?”女子道:“九十万钱。”于是安石就派人把她的丈夫叫来,领她回去,仍旧配为夫妇,并且连以前夫人所给的买价也不取回,一并送给他们了。
安石再相罢归金陵以后,在六十六岁那一年的春天,就害了一场大病。在病得吃紧的当儿,有两天不能言语,后来醒的时候,就对夫人道:“夫妇之情不过是偶然姻缘的配合。我死后,卿亦不必伤心相思,只需勉力去做些善行,积些功德,就好了。”夫人就边安慰边劝说他道:“你的病并不要紧,不必作此不祥之言啊。”安石就答道:“生死之事不可预测。我只怕突然有一天不行了,临终之时也不能把话交代清楚,只能带着遗憾走。如今乘此机会,有言在先,交代清楚,万一有一天突然撒手而去,也不至于空留遗憾啊。
生活中的王安石有血有肉,感情丰富。政治上的事,众说纷纭,各为其主各秉其说,暂且撇开不谈。我们只想拨开历史的迷雾,抖落政治的纷扰,还原一个生活中的真性情的王安石,看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安石是一个很随意的人,他酷爱读书,不拘小节,为人坦荡。曾为韩琦器重时,不拘小节的态度已有所展现。后来,王安石身居相位,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毛病依旧没有改掉。即使是锦袍玉带,出入朝堂,也是一副邋遢相。一天,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跳出来,沿着他的胡须往上爬。皇上看见了,偷偷乐,而王安石还蒙在鼓里。退朝时,大臣赶紧告诉他,王安石却风趣的回答道:“这一只虱子啊,高贵至极,不可轻去,它“屡游相须,曾经御览”,说的大臣都哈哈大笑,仿佛真得了扪虱而谈的魏晋风度。”
王安石不仅衣着上不拘小节,而且在饮食方面也很随意,不大讲究。但是旁人却不相信,有人便传言说他最喜欢食獐子的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忽然一天传进夫人的耳朵里了。夫人听了,满腹的疑惑,心想我和他做了多年的夫妻,从来就没有发现过这等稀奇的事。因说道:“相公平常食物,不大选择。看肉肴尽管吃,但不必一定喜欢那一种。哪会只喜欢吃獐子的肉呢?”边说边去问左右执事的人道:“你们从哪里知道相公喜欢吃獐子的肉?”左右答道:“因为看见相公每次吃的时候,只管吃獐子的肉,而不顾及他物,所以知道他是喜欢吃獐子的肉。”又问道:“当相公吃的时候,獐子的肉是放什么地力呢?”回答道:“恰靠近摆调羹和筷子的地方。”夫人说:“到了明天吃饭的时候,你们且把别种菜摆近调羹和筷子的地方。并且把獐子的肉摆在别的方向,且看相公吃的时侯,待要怎样。”众人照样办了。就见安石果然只吃那摆在调羹和筷子旁边的别种菜,而那放在别的方向的獐子的肉,却原样未动。于是众人至此,才恍然大悟道:“相公吃菜非常简率。只拣靠近身边的吃,并非是一定欢喜吃獐子的肉。不过我们看且他只拣獐子的肉吃得那样得狼形,就不免反而误会,以为他之不择饮食,乃是矫情虚伪所致啦!
据说此趣事被仁宗皇帝听说了,于是决定在宫中搞一次现场测验。测验那天,皇帝让大家钓鱼娱乐,并把做成小球的鱼饵摆在了王安石面前的金盘子里。王安石大概不是垂钓迷,没等大家的垂钓战果摆上桌自己便开吃了,而且居然将金盘子里的鱼饵全吞入肚内。谁知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王安石是个伪君子。人在心不在焉之下也许误食一粒鱼饵,但哪会有人把那些鱼饵全部吃完的?”
由此竟造成仁宗皇帝再也不喜欢王安石了。所以苏东坡在他的《辩奸论》中骂:“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可见王安石不修边幅等恶习是众所周知的。
再就是他的清高自大,刚愎自用。其能耐学识方面,同代及后人从无异议,王安石自己也颇为自负:“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答曾子固书》)。
晚年的王安石是孤独和寂寞的。爱子王雱的死让他心灰意冷。下野之后,为了求得心灵的宁静,他几乎皈依了佛教。他两次把家产捐给寺庙,都向皇上详细报告财产的来历和数目。其中一个奏章里更是详尽:“臣相次用所得禄及蒙恩赐雱银置到江宁府上元县荒熟田,元契共纳苗三百四十二石七斗七升八合,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二领,小麦三十三石五斗二升,柴三百二十束,钞二十四贯一百六十二交省,见托蒋山太平兴国寺收岁课,为臣父母及雱营办功德……”对于这样清楚申报财产的大臣,皇上哪会不同意呢?何况,皇上与王安石也是龙虎风云,千载一时,君臣情分不浅。
王安石死后,原本的那些盖棺定论,真的能还原一个生活中真实的王安石吗?而今天,他从私人空间,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或许会说,相信历史最终会还原给我一个公正的评判。
§§§第二节好学不倦
王安石平生好学不倦,读书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早在六七岁的时候,王安石就开始读书了,而且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做到过目不忘。后来,他为了谋求进身之路,将来好干一番事业,更是发愤攻读,不辞辛苦。就在他做了官,地位发生变化以后,这种好读书、好研究学问的习惯和兴趣,也始终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