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根在他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 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
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很好地为人处世,甚至连自己的饭碗都保不住。为人处世已经成为人的一项生存技能。
古人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能够避免无意义的为难与纠缠?保持低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有的人天生性格倔犟,能折不能弯。跟你过几招他干,照顾你几拳他敢,要他服软不行。他们的口号就是:文打官司武打架,软的硬的全不怕。
其实,这种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怕,他也有一样怕的东西,怕什么呢?怕敬。你看《水浒传》里的霹雳火秦明,杀他的脑袋他也不服软,可是宋江往地上一跪,口称将军,自称罪囚,吓得他立马滚在地上叫哥哥,当了朝廷的“叛徒”。
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聪明的人,不会先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大卫?史华兹初创罗兰奴真服装公司时,因为没多少钱,聘不起服装设计师,只能生产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华兹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销成衣。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你的衣服是三流设计师设计的,也许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
史华兹见他一语说中要害,顿时来了兴趣,便坐下来,同他攀谈起来。原来,此人名叫杜敏夫,是位服装设计师,曾在三家服装公司打工。由于老板没眼光,对他的设计总是不满意,他干不多久就只好走人。后来,他一气之下,索性不搞设计,做起了服装生意。
史华兹相信杜敏夫是一个好设计师,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谁知杜敏夫竟大叫起来:“宁可饿死,也不做服装设计师。”史华兹只得暂时作罢。
后来,史华兹一次又一次地拜访杜敏夫,终于使他接受了邀请。尽管杜敏夫脾气古怪,很不易相处,但史华兹却以包容之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后来,杜敏夫设计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时装,帮助公司一举打开了市场。
现在,罗兰奴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
闻名全球的时代华纳公司创始人罗斯,年轻时曾在一家殡仪馆任总裁,后来才投资娱乐业,并收购了多家电影、唱片及艺术公司。作为一个外行,要经营一份专业性极强的事业,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能够运用内行代他经营,所以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
罗斯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将各种人才网罗到华纳旗下。即使暂时用不上,他也要请进来,这个部门不行,就调到另一部门,而且绝不轻易解雇人。
有一次,罗斯收购了大西洋唱片公司,并希望该公司总裁厄地根继续担任原职。厄地根听说罗斯出身于殡仪业,顿生轻视之心,打算挂冠而去。罗斯求贤心切,他特地邀请厄地根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访厄地根。厄地根以为罗斯是个大老粗,用法语对朋友说:“我不可能与这些人共事!”罗斯也学过法语,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回敬道:“我将保证你拥有现在的一切权力。”
罗斯的诚意终于使厄地根改变主意,决定留在华纳效力。
还有一次,罗斯收购了美国电视传播公司。他亲自拜访该公司原总裁史丹,劝他留任。罗斯打听到,史丹有一个关于有线电视的全新计划,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至今引为憾事。于是,他对史丹说:“请你以你的想象力来告诉我,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所有的有线电视系统并实现你的梦想,大致需要多少资金?”
史丹一闻此言,立即决定加盟华纳。日后,史丹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为华纳的有线电视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大部分人都怕别人敬,不怕别人贬低。正像有些人说的:怕表扬,不怕批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因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难的,马马虎虎对付却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拣容易的做,马马虎虎对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过你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地往好里做。
所以,在生活中,为了让对方的表现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敬着点,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否则,他的表现可能像你所说的一样糟糕。
做人智慧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你尊敬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尊敬你。无形之中,你就已经占据了一个主动的位置。
克己忍让,彰显自己的心胸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即将出版的时候,他接到来自好朋友华莱士的一封信,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一篇论文做个审定。达尔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后觉得异常为难,因为这个文稿的研究结论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实在是太接近了。两人有着多年的交情,而这两部稿子无论是谁先发表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谊,一边是倾注了20多年心血的稿子,达尔文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劝达尔文,赶紧把自己的书出了。但是达尔文却不愿争夺名利,便打算把自己的书稿毁了。后来华莱士知道了这件事,深受感动,坚决阻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最终这部有名的稿子才得以问世。
此事一经传出,大家纷纷为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大度所赞叹,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也因此名声大噪。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便是无休止的争斗。老子的哲学“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智慧并不能为人轻易领悟,争强好胜之心也就成了人际矛盾产生的根源。如果人人都像达尔文和华莱士一样有颗大度包容之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若人们都能学会以不争之心来看待事物,对人处处忍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少有挫折。
宽容待人,这是一种境界。宽容并非一种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一种力求与人为善的待人处事态度。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善于制怒控愠。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
歌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也不是个人做事原则的背叛,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方案。
常言道:“佛面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能如此豁达,我们为何不群起效法呢?
佛能,人也应该能!
做人智慧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最高的复仇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正如有人所说:“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施惠于人,无须张扬
某先生给我们讲过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被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侠郭靖。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说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为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此时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有所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做人智慧
做好事要低调。有的人做好事是为了回报,这样的话做好事的动机就不纯,他自然要大肆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或者目的是让对方欠自己人情。对这样的人,人们自然不想“知恩图报”。
以恕己之心恕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多年的精华。在人际关系方面,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所以,要以诚挚、宽容的胸襟尽量原谅别人的过错,由此,你可能会得到终生的信任和感激;反之,将别人的过错记恨在心,只会陷入关系紧张、破裂的恶性循环,最后还可能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战役拉开序幕,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将军大败。林肯高兴极了,他意识到只要大败李将军的军队,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前线的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但是,米地将军违背了林肯的命令,他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军队越过波多络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极端失望之余,他坐下来给米地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内心的极端不满。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走一事不会深感不安。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而且,只要他被俘虏,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势必延续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抓住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络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期盼你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我实在深感遗憾。”
信写完了,但林肯没有急于寄出去,他望着窗外思绪万千:“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葛底斯堡,像米地一样看到很多人流血,听到许多伤病哀嚎,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地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地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会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
于是,林肯把信搁到一边,惨痛的经验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林肯的做法值得借鉴,当看到别人“犯错”时,我们就要这样做:
首先,告诉自己,“未必如此”。别人的做法也许未必是错误的,或者,也许自己还没有理解别人的真实用意。每个人对别人的判断都会受到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完全公正,武断地得出结论很容易引起误会冲突。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所有事实。
其次,如果你确定对方犯了错,就告诉自己,“人难免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应当设法宽恕对方的过错,这样才能将谈话或工作推进下去,也可以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再次,如果你为此烦恼甚至动怒,那就问问自己,值得为了别人的过失而付出让自己不快乐的代价吗?
做人智慧
人们总是期望朋友做事的结果能够符合自己的期望,但是对于朋友做事的过程却少有关心。如果你能多考虑朋友做事时的困难,你就不会对他过于苛求了。
有容,德乃大
气度,包括一个人的雅量、容量与气量。修养气度的方法,在于戒除忌妒、怨恨之心,对人能容忍、宽恕。如此,自己便能心胸开阔、不计得失。自古英雄豪杰、圣贤志士更是如此。陶觉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很多只是因为气度太小而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失败。”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不论高贵如领导者,低贱如乞丐者,都有“逆鳞”存在。关键在于领导如何对待别人触犯“逆鳞”的行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气量的大小。
裴遐是晋代地方长官,他与东平将军周馥是十分要好的朋发。有一次,裴遐到周馥家中做客,周馥立即吩咐下人沏茶。落座不久,裴遐和人下起围棋来。周馥的家人前来敬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棋盘上,所以,他将递过来的酒搁在一旁,没有及时喝下去。这可气坏了周馥,他有意地用力推了裴遐一下,裴遐一个没注意,硬生生地从椅子上跌下来倒在地上。随后,裴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仍旧回到座位上继续下棋,举止不变,神态安详,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王衍后来问裴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反应,裴遐回答说:“因为当时我很糊涂。”
晋人谢万曾经和同僚蔡系争抢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弄得他帽子和头巾都掉了。谢万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回到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我本来就没有考虑你的脸。”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气量大。
“大人不计小人过。”领导者要时时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别人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技巧。可是有的领导在这些方面就做得有些过火,显得刻薄寡恩,没有容人之量。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扯起反秦大旗后,陈胜被义军推举为张楚王,设都在陈县。陈胜未起义之前,在家乡耕田种地,给地主当雇工,结交了不少穷苦朋友。那时,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有说有笑。自陈胜称王后,这些穷朋友陆续到陈县来找他。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陈胜十分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并让他们坐自己的辇车一同回宫。走进宫殿,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总算长了见识,他们东摸摸墙壁,西动动帷幕,都异口同声地说:“陈胜,你做了大王,真了不起,好气派!”接着,大家都随便起来,谈的话题都是陈胜种田当雇工的旧事。这时,有人附在陈胜耳边说:“这班穷鬼愚昧无知,狗胆包天,竟然侮辱大王。”陈胜本就不高兴,现在听了谗言,更加生气,一怒之下将这些过去在一起吃喝谈笑的朋友处以极刑。这之后,由于陈胜缺少容人之量,许多老友纷纷退去,注定他最后无法成功。
《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做人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容得下几个小人,耐得住几桩逆事,过后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有如咀嚼橄榄,虽然当时觉得酸涩,在回味时则满口清凉。范仲淹曾经在宋代担任过副宰相,心地仁厚。他曾说:“我一生所学唯‘忠恕’二字,但受用无穷,以至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从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子弟们说:“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都会变得十分聪明;哪怕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都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境界的。
做人智慧
宽厚,不一定表现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和冒犯上,而更多地表现为待人的一种质朴、正直、善良、理解、谅解的态度。人有过失,特别是有伤于自己,而自己能容忍,给以原谅,这是一种“德”。
率先认错,改变对方立场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使用率先认错这个技巧,赢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艺术品主顾的好印象。
“精确,一丝不苟,是绘制商业广告和出版物的最重要的品质。”华伦先生事后说,“有些艺术编辑要求他们所交下来的任务立刻完成,在这种情形下,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我知道,某一位艺术组长总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总觉得倒足胃口,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因为他攻击我的方法。最近我交了一篇加急的稿件给他,他打电话给我,要我立刻到他办公室去。他说是出了问题,当我到办公室之后,正如我所料——麻烦来了。他满怀敌意,高兴有了挑剔我的机会。他恶意地责备我一大堆——这正好是我运用所学自我批评的机会。因此我说:‘先生,你的话不错,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画稿这么多年,实在该知道怎么画才对。我觉得惭愧。’
“他立刻开始为我辩护起来。‘是的,你的话并没有错,不过毕竟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
“我打断了他。‘任何错误,’我说,‘代价可能都很大,叫人不舒服。’
“他开始插嘴,但我不让他插嘴。我很满意。我在批评自己——我喜欢这样做。
“‘我应该更小心一点才对,’我继续说,‘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该使你满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来。’
“‘不!不!’他反对起来,‘我不想那样麻烦你。’他赞扬我的作品,告诉我只需要稍微修改就行了,又说一点小错误不会花他公司多少钱;毕竟,这只是小错——不值得担心。
“我急切地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结果他邀我同进午餐,分手之前他给了我一张支票,又交给我另一件工作。”
一个人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导致的问题。
艾柏?赫巴是会闹得满城风雨的最具独特风格的作家之一,他那尖酸的笔触经常惹起别人强烈的不满。但是赫巴那少见的为人处世技巧,常常使他将敌人变为朋友。
例如,当一些愤怒的读者写信给他,表示对他的某些文章不以为然,结尾又痛骂他一顿时,赫巴就如此回复:
回想起来,我也不尽然同意自己,我昨天所写的东西,今天就不见得全部满意。我很高兴知道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下回你在附近时,欢迎驾临,我们可以交换意见。遥祝诚意。
赫巴谨上
面对一个这样对待你的人,你还能怎么说呢?
其实华伦和赫巴未必有多大的错误,假如有的话,也是非常小的。但他们那种精神却是可贵的。虽然承认自己有错让你有些难堪,心中总有些勉强,但这样做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顺利,成功的希望更大,带来的结果可能冲淡你认错的沮丧情绪。况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你先承认自己也许错了,别人才可能和你一样宽容大度地认为他有错。这就像拳头出击一样,伸着的拳头要再打人,必须要先收回来方有可能。
做人智慧
承认错误不是没有原则地放弃自我的立场,其实它是种以退为进的沟通手段。当你想结束无谓的争论时,不妨大方地承认错误,让自己的心里更踏实,并且往往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
抛开“面子”,赢得尊敬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为痛心的事,莫过于失去“面子”。所以,生活中,人们要千方百计地保住自己的“面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计较面子,让我们看看一位小提琴家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面子的。
有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都不说话。
每当学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会亲自再将这首曲子演奏一遍,让学生们从聆听中学习自己的拉琴技巧。
他总是说:“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学生时,会要求学生当场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给自己的见面礼,而他也可借机获知学生的琴艺如何,再给予分级。
这天,他收了一位新学生,琴音一起,每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位学生表演得非常好,出神入化的琴声有如天籁。
学生演奏完毕,老师照例拿着琴上前,但是,这一次他却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动。
最后,小提琴家把琴从肩上拿了下来,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满脸笑容地走下台。
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感到诧异,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提琴家说:“你们知道吗?这个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将会是一种误导。”
这时大家都明白了他宽阔的胸襟,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学生,更送给这位小提琴家。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掌握“承认”的技术,而是丧失了“承认”的心情。为什么会失去“承认”的心情,是因为我们都是热爱“面子”的族群。“面子”的重要维护力量是“理”,无论如何,你要显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理亏的。占理了,就有面子;理亏了,就没面子。一承认自己没有达到某种高度,显得理亏,面子上就会十分难堪;把假话说圆了,把亏心事处理得像没事一样,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错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确的事一样,理屈而辞不穷;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壮胆,越是理亏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饶人的架势,以便于消灭“承认”的危险。
当我们不能正确面对面子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已经失去了自己想要维护的面子。
有容乃大,当小提琴家能接受学生更优于他的事实之时,在他身上也正体现出令人赞叹的大师风采。
做人智慧
人最难放下的便是面子。抛开面子不是让人主动示弱,而是彰显人的包容之心。放下了面子,别人就会为你的大度而喝彩。
心胸豁达,有容乃大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我们阅读历史,多少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有器量的人在为人处世上的表现就是豁达大度。
豁达的人,常常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但一旦超出某种限度,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两种反应方式。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不小心差点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为什么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患得患失之心,破了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除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美国总统林肯在组织内阁时,所选任的阁员各有不同的个性:有勇于任事、屡建功勋的军人史坦顿,有严厉的西华德,有冷静善思的蔡斯,有坚定不移的卡梅隆,但林肯却能使各个性格绝对不同的阁员互相合作。正因为林肯有宽宏的度量,能舍己从人,乐于与人为善。尤其是史坦顿,那种倔强的态度,如在常人,几乎不能容忍,唯林肯有过人的心胸,使得他驾驭阁员指挥自如,使每个阁员都能为国效忠。
成功的上司总是豁达大度,决不会因下属的礼貌不周或偶有冒犯而滥用权威。所以作为上司,应该有宽恕下属的大度,这样才更能赢得下属的拥戴。
有一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战英雄乌戴特将军,一名年轻士兵被派替将军斟酒。由于过于紧张,士兵竟将酒淋到将军那光秃秃的头上去了。周围的人顿时都怔住了,那闯祸的士兵则僵直地立正,准备接受将军的责罚。但是,将军没有拍案大怒,他用餐巾抹了抹头,幽默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疗法有效吗?”这样,全场人的紧张气氛在一片笑声中被一扫而光。
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块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每个人身边可能会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这些人的处世方式、待人方式都不相同,这就需要你有宽宏大量的心胸。
做人智慧
雨果曾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但并非每个人的心胸都能像大海一样广阔。相反,人们最欠缺的就是一份豁达大度。如果人的心胸能够包容万物,还有什么能够牵绊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