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00000047

第47章 外篇(下)(12)

庄子说:“这是贫穷,不是困苦。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困苦;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困苦。这就是所谓德生不逢时啊。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当它们碰到楠、梓、豫、章等高大的树木时,攀扯着这些数的枝干,在那里像国王一样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即使是善于射箭的后羿和蓬蒙也同样对它们无可奈何。等落到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尽管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但是内心仍然恐惧不已,这并不是筋骨变得僵硬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它们很不利,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我处在昏君和乱臣的中间,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比干被剖心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啊!”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七天不能生火做饭,左手臂倚靠着枯树,右手敲打着枯树枝,唱起了神农氏时代的歌曲,虽有敲打的器具却没有节奏,有声音却不合音律,听了木枝敲击声和歌曲之声,使人心中感到非常爽快。

颜回恭敬地站着,转过眼来看孔子。孔子怕他因达观过度而张显自己,以至于自大;因受困而过分怜惜自己,以至于感到悲哀,就说:“颜回啊,不受天的损害容易,不受他人的利益就困难了。每一个起始都意味着一个终结,这个道理对人对天都是一样的。现在唱歌的人是谁呢?”

颜回说:“请问什么叫做不受天的损害容易呢?”孔子说:“饥饿、干渴、寒冷、暑热,穷困不通,都是天地自然运行,自然之道变化的必然结果,就是说一切要听从自然的变化啊。做臣下的,不敢违逆君命。遵循作为臣准则的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对待天地自然之道呢!”

颜回又问:“什么叫做不接收他人的利禄则较困难呢?”孔子说:“初被任用办什么事都觉得顺利,爵位和俸禄一齐到来没有穷尽,外物带来的好处,本不属于自己,只不过是我的机遇一时存在于外物。君子不会做劫盗,贤人也不会去偷窃。我若要获取外物的利益,为了什么呢?所以说,鸟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看见不适宜停歇的地方,绝不投出第二次目光,即使掉落了食物,也舍弃不顾而飞走。燕子很害怕人,却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不过只是将它们的巢窠暂寄于人的房舍罢了。”

颜回又问:“什么叫没有哪个起点不是终点?”孔子说:“万物生灭变化无穷而不知如何相互更替,哪里知道它的终点?哪里知道它的起点?持守正道以待其变化就是了。”颜回又问:“什么叫人天同一呢?”孔子说:“人是遵循自然之理产生出来的;天也是遵循自然之理产生出来的。人不能支配天道,这是其本性决定的,圣人安然体悟天道常行不息之性而终其天命。”

【品读庄子】

心不得志才是疲惫

文中,庄子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拖着麻绳绑着的破鞋见魏王,借此批判没有遇到好的世道,没有遇到好的君王,讽刺魏王是个昏君。庄子巧用猿猴随境遇改变而心态迥异的现象作比喻,揭示了昏庸的君王给社会造成混乱和灾难,导致贤能的人无心可用、无计可施。

对庄子而言,像穿粗布破衣、拖着绳绑的破鞋这样贫穷只是外在的,是不必介意的,因为相对于贫穷来说,士人道德不能推行、生不逢时才是真正的内心深处的疲惫,这是最不可忍受的。

庄子的这种疲惫用于今天,可以理解为:受环境影响,会因为得不到充分施展而抑郁。

【原文】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①,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②,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③。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④。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⑤:“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子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我为戮⑥,吾所以不庭也。”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⑦。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⑧:“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注释】

①感:触进。颡(sǎng):额头。②殷:大。③蹇(qiān)裳:提起裤角。躩(jué)步:足而行,生怕惊动鸟儿。④虞人:看管栗园之人。谇(suī):责骂。⑤蔺且(lìn jū):庄子弟子。⑥戮:辱。⑦阳子:阳朱,见《应帝王》篇注。⑧恶:丑。小子:年轻人。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园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的直径有一寸长,碰到了庄子的额头后,就在果树林里休息。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飞远,眼睛大却看不清事物?”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看到一只蝉正在浓密树荫下休息而忘记自身的危险,一只螳螂躲在树叶后伺机捕杀蝉,看见有所得而忘记自身的形体;这只奇异的鹊鸟随之而从中得利,看见了私利而忘记自己的真性。庄周惊叹,“唉!物类本来是相互牵累,二类对立而又相互招致。”丢下弹弓返身跑回去,看管陵园的人以为他偷了东西,在后面追赶责骂。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的主人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长得很丑陋,长得丑陋的却受到店主人的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朱问他其中缘由,年轻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自己很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自己长的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她丑陋。”阳子转对弟子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但却不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品读庄子】

观于浊水迷于清渊

文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里,黄雀被捕捉螳螂的欲望遮住了眼睛,庄子在栗园中游玩时忘记了栗园的规矩,看不见正在捉他的园吏。禅、螳螂和大鸟、庄子一样,都陷入了物欲的迷茫之中。由此可见,物欲对人心的迷惑力量有多大。

因此,庄子告诫人们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根本是什么,牢牢记住自己的本性,不要陷入浊水之中而忘却自己纯洁的清渊。

除此之外,这则故事的另一层意思也告诉人们:

不要只看别人,要懂得反观自己。只有以他人为镜子,时刻反照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心灵和处境,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和保护自己。

螳螂看见蝉遇到灾祸,却没有以此为鉴,看到自己也会遇到灾祸;黄雀知道螳螂要遇到灾祸,也同样没有以此为鉴,看到自己也会有同样的灾祸;庄子看到了螳螂和黄雀要遭受灾祸,没有立刻感受到自己的危险,即使最终悟出了这当中的道理,也没幸免被园吏羞辱。

会唱歌的鸟儿

国王的儿子喜欢养鸟,一次他得了一种病,怎么也医治不好。国王很着急,这时有一个贤人给国王出了个主意,说要使儿子的病体康复,就要将鸟儿放生。国王听了他的话,第二天便打开了鸟笼,放走了所有的鸟儿,却留下一只没放,因为这只鸟儿的歌喉十分婉转嘹亮。人们说:“会唱歌的鸟儿呀,你遭到囚禁都是因为你的歌喉婉转,如果你不放声歌唱谁又会知道你的秘密呢?既已开口,你便承担带来的后果吧!”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才华是一件好事,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不适当的情况下,太过张扬反而会适得其反,落得会唱歌的鸟儿那样悲惨的下场。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有时候,保持从众的状态会为自己省去许多麻烦。如果才华变成一种负担,岂非十分遗憾的事情?

田子方

世上学道的人虽多,却都只能得其糟粕而不能悟其精神。于是,庄子以魏国一个贤人的名字来命名本篇,列举十一则寓言故事,始终围绕一个“真”字,反复指示悟道要诀。

北宋学者王雱于《南华真经新传·田子方》题解中这样评说:“夫真人者,全至乐,达生理,以不材为材,无用为用,而不失真,此魏无择之师如此矣。庄子因作《田子》之篇。”

篇中的十一则寓言故事,看似复杂,各则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强调了自然真性的主旨。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通过田子方与魏文侯的对话,称赞东郭顺子处处循“真”的处世态度。“温伯雪子适齐”,批评“明乎礼而陋乎知人心”的做法,提倡体道无言的无为态度。“颜渊问于仲尼”,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指出“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要得不至于“心死”,就得像“日出于东方而入于西极”那样地“日徂”;所谓“日徂”即每日都随着变化而推移。“孔子见老聃”,借老聃的口表达“至美至乐”的主张,能够“至美至乐”的人就是“至人”;怎样才能“至美至乐”呢?那就得“喜怒哀乐不入胸次”而“游心于物之初”。“庄子见鲁哀公”,说明有其形不一定有其真,有其真也就不一定拘其形。“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指出应当爵禄和死生都“不入于心”。“宋元君将画图”,写画画并非一定要有画画的架势。“文王观于臧”,写臧丈人无为而治的主张。“列御寇为泊昏无人射”,以伯昏无人凝神而射作比喻,说明寂志凝神的重要。“肩吾问于孙叔敖”,写孙叔敖对官爵的得失无动于衷。最后一则寓言“楚王与凡君坐”,写凡国国君对国之存亡无动于衷,说明不能为任何外物所动,善于自持便能虚怀无己。

【原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①。文侯曰:“谿工,子之师耶?”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②;称道数当③,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④,清而容物⑤。物无道⑥,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⑦,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⑧,口钳而不欲言⑨。吾所学者直士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注释】

①数,多次。谿工:人名,魏之赞者。②里人,同乡之人。③称道:讲说大道。数当:常常恰当,合乎道理。④缘:顺,随顺物性。葆真:保持真性不失。⑤清而容物:心性高洁而又能客人容物。⑥物无道:人与事不合于道。正容,端正己之仪态,悟之:使人自悟其失而改之,不加辞色。⑦傥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⑧形解:身体松弛懒散。⑨口钳:嘴巴像被钳住一样,懒于开口讲话。

【译文】

田子方陪坐在魏文侯旁边,多次称赞谿工这个人。文侯说:“谿工是先生的老师吗?”田子方说:“不是,谿工是我的同乡,他的言论见解常常很正确,所以我称赞他。”文侯说:“那你没有老师吗?”子方说:“有。”文侯说:“你的老师是谁呢?”田子方说:“东郭顺子。”文侯说:“那么先生为什么不称赞你的老师呢?”田子方回答:“他为人十分纯朴,相貌跟普通人一样而内心却合于自然,顺应万物而且能保持真性,心境清冷而且能包容外物。外界事物不能符合‘道’,便严肃指出使之醒悟,从而使人的邪念消除。我哪里有资格去称赞我的老师啊?”

田子方出去之后,魏文侯惆怅地整天不说话,召来跟前侍立的近臣,并对他们说:“德行完备的君子,太深不可测了!开始我以为圣智的言论和仁义的品行就算是达到极致了,如今我听说了田子方老师的道学修养,我身体松散不想动,嘴巴像被钳住一样而不愿说话。我所学到的不过都是些皮毛的东西,看来魏国真是我沉重的包袱啊!”

【品读庄子】

人貌而天虚

“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这句是讲田子方的老师为人十分真朴,相貌跟普通人一样而内心却合于自然,顺应外在事物而且能保持固有的真性,心境清虚宁寂而且能包容外物。这些是“真人”的特点。而“人貌而天虚”这样的见解,与内篇《养生主》中的“缘而葆真”大致相同。

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能被老师田子方说的“全德君子”的真性所打动,可见真性力量的强大。庄子以这则寓言点明了悟道的要诀,只在一个“真”字,“纯真”,“平凡”,“自然”,“顺应”,“保持固有的真性情”,“正容”,“身教”,“启悟”,“自动消除邪恶”。在庄子眼中“真”便是“美”,即使只有普通的外貌,葆有纯真、自然也可以成于大道。

如果有人正在为自己普通的外貌抱怨,埋怨外貌不能为工作加分,吸引不来帅男靓女的青睐,不妨思考“人貌而天虚”的道理,拥有一颗纯真的心也是一种美丽。

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她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原文】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①,吾不欲见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②,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③。”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④,其谏我也似子⑤,其道我也似父⑥,是以叹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⑦,亦不可以容声矣。”

【注释】

①陋:浅陋。②蕲(qí):请求。③振:启发,或作救解,救己之失。④若龙若虎:形容动作仪态蕴含不可抵御的威武气势。⑤似子:如同儿子对待父亲,形容宣言规劝时态度之恭顺。⑥道:通“导”,引导、指导。⑦目击而道存:用眼睛一看而知大道存之于身,无须言说。

【译文】

温伯雪子去齐国,中途寄宿在鲁国。鲁国有个人想拜见他,温伯雪子说:“不可以。我听说中原的君子,他们虽然明白礼仪,但是不懂得善解人意,所以我不想见他。”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天蓝得像一页童话

    天蓝得像一页童话

    当署名“米羊”的散文“荣登”当地报纸时,却仿佛来自两个不同世界。家境好,诗文俱佳。米羊品学兼优,米羊俨然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明星。相形之下,林新则如被人遗忘的杂草,疯狂成长,野蛮滋生……父母离异是他心上永远的伤,与继母恶言相向,与同学打架斗殴,在学校旷课迟到,米羊和林新是同龄人,成绩下滑,不可救药。命运将这样两个有天壤之别的少年纠缠到了一起。就在矛盾、抵触、冲突如绷紧的琴弦一触即断之时,新乐章訇然而来……歧路少年重返阳光照耀抑或在阴暗角落默然腐烂?作家以纯净如北方碧空般澄明的文字,讲述两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弥漫着郁郁葱葱的少年情怀,诗意而极富童话般美好的品质,正如本书书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紧急呼救

    紧急呼救

    恐怖的海湾。沉船上有一个神秘的密码,它代表什么?为什么要争夺这条被海水腐蚀成破烂不堪的沉船?小鬼精明们如何潜入沉船破译密码?紧急关头三个“飞龙小队”能力王狂澜吗?本书是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本书会带你经历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
  • 交通常识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无上神魔

    无上神魔

    当他一次意外发现火云戒的秘密时,他慢慢的解开了自己真正身世。读者QQ群:185290843王辰,一个被遗落在人间界的少年。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两更:12:00/20:00][三更:12:00/20:00/00:00]
  • 有山有水有点田

    有山有水有点田

    重生为农家女,爹娘兄长失踪,弟弱妹小,家徒四壁,更有叔伯欺负,举步维艰。摆脱困境,是秦筱雨面对事实后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细弱肩膀扛起一家生存大计,依靠天然的山水田园,小农女也必能织出一幅锦绣画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有人对世界上的那些富豪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这些富豪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继承遗产成为富人的,而95%以上都是通过白手起家的,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鳄摩根、软件业皇帝比尔·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
  •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全文事理结合,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释放忧郁、焦虑,排解烦恼、苦闷,剖析了人们工作、情绪、生活失衡的种种现象,游刃有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掌控工作、情绪、生活的高效方案,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告诉大家如何改变现状,本书从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为广大读者提高工作效率、调控思想情绪、优化生活秩序指明了便捷的通道
  • 错嫁:弃妃翻身记

    错嫁:弃妃翻身记

    一个误会,一场错嫁,她刚穿越,就被名义上的夫君上下其手。她的反抗,换来他更为粗暴的对待。被栽赃,被陷害,入天牢,中剧毒,几度徘徊生死线。靠!当她还是那个逆来顺受的弃妃!虐她,她反虐回去。挑衅她,她恶整回去!当他的残暴渐渐变成恩宠,她的心也日渐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