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00000037

第37章 外篇(下)(2)

以世俗的学问来修治本性,以求复归本初,用世俗的思想来节制情欲,以求获得明达,这类人是可蒙蔽之人。古时修道的人,以恬淡涵养智慧,智慧生出而不用,这叫以智慧涵养恬静。智慧与恬静相互涵养,而和顺就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德,中和之性;道,自然之理。德行宏大深远,无所不容,就叫做仁;道无所不顺,就叫做义。义理彰明因而物类相亲,就叫做忠;心中淳厚朴实而且返归本真,就叫做乐;诚信显著、容仪得体而且合于一定礼仪的节度和表征,就叫做礼。礼乐偏执一方而又多方有失,那么天下定然大乱了。持守正道的人收敛自己的德行,德行也就不会冒犯他人,德行冒犯他人则万物必将失却自己的本性。

古时候的人,在混沌鸿蒙、淳风未散的环境中生活,跟整个外部世界混为一体,而且人们彼此都恬淡无为、互不交往。正是这个时候,阴阳调和空静,鬼神也不会干扰,四季的变化顺应时节,万物全不会受伤害,各种有生命的东西都能尽享天年,人们即使有智慧,却无用武之地,这就叫做完美纯一的状态。在那个时代,无为而自成,还常与自然之道相合。

等到后来道德衰退,到燧人氏、伏牺氏治理天下时,只能顺民之心而不能达到与自然的绝对同一。道德进一步衰落,到神农氏、黄帝治理天下时,只能够让世道安定却不能顺应民心。道德又再衰落下去,到了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便大兴治理和教化的风尚,淳厚质朴之风受到干扰与破坏,背离大道而为,寡有德行而行,这之后也就舍弃了本性而顺从于各自的私心。人们彼此间都相互知道和了解,也就不足以使天下得到安定,然后又贴附上浮华的文饰,增加了众多的俗学。文辞泯灭了纯朴的天性,博学毒害了恬淡的心灵,人们开始迷乱起来,再也无法保持自然的性情,恢复到本来的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丧失了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也抛弃了社会。道和世人彼此相互丧失,有道之人怎么能立足于人世间,人世间又怎么能从自然之道得到振兴呢?道没有办法在人世间兴起,人世间也没有办法依靠天道而振兴,即使圣人不躲进深山老林,他们的德行也会隐藏起来。隐居,并不是把自己也隐藏起来。

【品读庄子】

以知养恬穷乐无忧

本章节提出“以恬养知”的主张,认为遵从世俗必定不能“复其初”,只有自养而又敛藏,才能不“失其性”。

文中庄子缅怀远古混沌鸿蒙、淳风未散的时代,批评现世人越来越不懂得修养性情,随着时代的推移,世风日下,德行逐渐衰退,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连圣人的德性也被世风蒙蔽。由此,庄子提出人要自我端正行为,向远古的人学习,做到以知养恬,穷乐无忧。

西绪弗斯情结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天神西绪弗斯因触犯天条被宙斯罚到人间受苦,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推一块石头上山,但是,每当他辛苦了一天将石头推上山顶后,它都会重新滚落下去。这就意味着,西绪弗斯将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品尝苦难的滋味。

可是,西绪弗斯并不就此认输,他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推着石头上山,并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我完成了我的责任,不管它是否滚落,我已经心安理得。”

西绪弗斯在这样的思想下获得了内心的平静,推石上山的工作似乎也并不显得枯燥和劳累。后来,宙斯无法,只得把他放回了天庭。

这个古老的故事常被用来隐喻人类永恒的悲剧命运,然而我们发现,悲剧的表面下其实掩藏着幸福的光环。西绪弗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苦难,如果他是人类的象征,那么这也正是人类精神的高贵之所在。

在苦难中收获幸福,直到有一天我们彻底地离开它!

【原文】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①,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②,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③,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④。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注释】

①轩冕:高官厚禄。②傥来:偶然来到。③圉:通“御”,抵杭,抵档。④荒:丢失,消亡。

【译文】

古时候所谓的隐士,他们并不是为了隐藏自己而不愿现身,也不是因为缄默不言而不愿发表看法,也不是因为深藏才智而不愿有所发挥,是因为时遇和命运乖妄、背谬啊。当时遇和命运顺应自然而通行于天下,就会返归混沌纯一之境而不显露踪迹。当时遇不顺、命途多舛而穷困于天下,就固守根本、持守宁寂至极之性而静心等待:这就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古时候善于保存自身的人,不需要辩论来修饰自己的智慧,不用智巧使天下人困窘,不用心智使德行受到困扰,巍然自持地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环境而返归本性与真情,又何须一定得去做些什么呢!大道广荡本不是小有所成的人能够遵循,大德周遍万物本不是小有所知的人能够鉴识。小有所知会伤害德行,小有所成会伤害大道。所以说,端正自己也就可以了。为自然天性的保全而感到高兴,就可以说是得志了。

古时候所说的自得自适的人,不是指高官厚禄地位尊显,说的是出自本然的快意而没有必要再添加什么罢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快意自适,是指高官厚禄地位显赫。荣华富贵在身,并不出自本然,犹如外物偶然到来,是临时寄托的东西。外物寄托,它们到来不必加以阻挡,它们离去也不必加以劝止。所以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恣意放纵,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身处富贵荣华与穷困贫乏,其间的快意相同,因而没有忧愁罢了。如今寄托之物离去便觉不能快意,由此观之,即使真正有过快意也未尝不是迷乱了真性。所以说,万追求物欲而丧失自我,为趋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做本末倒置之人。

【品读庄子】

敲响“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警钟

在庄子看来,古代修道人的境界是远远高于当下的世俗之人的。即使都一样追求“得志”,古代修道人所追求的“得志”是指获得真正的心灵上的自在安适,当下世俗之人的“得志”,则是指获得高官厚禄,实现物欲的满足。而这种物欲即使得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的。从古至今,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就更是担心会有一天失去所有,而那些利用各种手段才获得高官厚禄的人,更是终日惶恐,心神不安。

欲望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改变,只要人心里还有欲望,它便会一直存在下去。当今又有多少人还在继续执迷不悟呢?从早到晚为升官发财着急上火,争得头破血流。庄子的“缮性”,提醒我们要时时修养性情,给淳朴自然的本真多留下一点空间,这在充满诱惑、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当欲望来袭,不妨想想古人的教诲,防微杜渐,至少不会有一天真的沦落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地步。

我无欲而民自朴

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次柳氏旧闻》,记载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唐肃宗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进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有一盘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见手上都是油污,便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脸,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饼送到嘴边,有滋有味地把饼吃掉了。这时唐玄宗转怒为喜,对太子说:“人就应该这样……,唐玄宗贵为天子,却能爱惜粮食,是很不容易的。当他看到太子以面饼擦手时,就很恼火,以为太子是在糟蹋粮食;当又看到太子从容地将擦过手的面饼吃掉时,又转怒为喜,认为太子和自己一样,能“以贱为本”。

这也是个看中物质的例子,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过来,“君子爱财,也要省之有道”,唐玄宗就是这样的。君主勤俭,百姓生活就可以相对宽松。《管子》里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即指粮仓库房充实,自然知道礼节;吃穿不愁,自然懂得荣辱。礼让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条件下形成,而衣食无着则会产生争心,礼让很难站得住脚。在上者简朴,在下者就会效仿,这样老百姓才能过得舒适,国家也能长治久安。正如《老子》里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秋水

本篇运用《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旨在要人去伪存真,顺应自然,不为追求名位、富贵等而伤害天然本性。

此篇开始,是河伯和北海若的七次对答,篇幅将近两千字。开篇说河伯欣然自喜,以及望洋向若而叹,自称见笑于大方之家,十分精彩。然后承接《逍遥游》篇“小大之辨”的话题,讲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的道理。紧接着又否定数量上的大小差别,由万物的“量”讨论到万物的“质”。最后由讨论万物进而阐述天道,天道涵括万物、超越万物,所谓“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同时道又遍在于万物,因循万物,所谓“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由此而切入《齐物论》篇曾讨论的“齐物”主题。文中譬喻、说理交错,韵文、散文间杂,令人目不暇接。

次序上,虽然《秋水》篇排在外篇的中间,但是地位很高,深受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的评价。

清代林云铭说:“是篇大意,自内篇《齐物论》脱化出来,立解创辟,既踞绝顶山巅,运词变化,复擅天然神斧,此千古有数文字,开后人无数法门。”朱文熊先生说:“此篇论大小贵贱处,似从《齐物论》篇来,然曰‘无以人灭天’,见道之至大者仍在无为,则亦《大宗师》之旨。”又说:“此篇为庄子极得意文字。”

本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认识主体的人无法穷尽的,因而形成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庄子“以道现之”的宏观视野,使认识不再拘泥于一隅之知,而是将人的认识引向无穷相对的广大领域。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①,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②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③,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④,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⑤,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⑥?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

①两涘(sì):两岸。②野语:俗语。③鼃(wā):通“蛙”。④虚:通“墟”。居住的巢穴。⑤尾闾:大海的出水口。⑥稊(tì):一种草,果实像小米。

【注释】

秋天雨水及时降下,河流水位暴涨,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水势非常洪大,隔着黄河两岸以及洲渚,连牛和马都分辨不出来。于是河神欢欣鼓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自己所有了。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朝东边一看,一眼望不到尽头。河神这才改变刚才欣喜若狂的脸色,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语,说‘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不太相信;如今我看到你是这样的高深莫测,使我相信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啊。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那可真是糟糕啊,我肯定会永远受到得道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不能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不能和乡下的读书人谈论大道,是因为礼教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才认识到自己的短浅与不足,这样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加以计算的。可是我从未因此而感到自满,因为我知道我的形体来自天地,并且摒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以避让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言谈显示渊博,他们这样夸耀自己,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欣喜若狂的样子吗?”

【品读庄子】

不要自以为大

本节中河伯本来自以为大,见到北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有多么渺小。不过他只知道自己与北海相比是渺小的,只是由此改变了自满自足的观点,并没有理解到大小无穷、任何东西都没有资格自大的道理。

北海若首先讲了自己之大,大到万川归之不见满、底缝泻漏不见虚、旱涝无常它有常、四季变化终如一的程度。之后讲大而不大的道理,那是因为还有比它更大的天地,还有产生出它的阴阳之气。天地虽大,但却不是最大,因为环宇之内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大小也都是相对的,大上有大无极限,小下有小无穷尽。正因为如此,再大的东西也不能自大,再小的东西也无须自卑。不要被狭小的认识所局限,只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增长见识,就能不断地获得进步。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鬼的圈套

    魔鬼的圈套

    “你,我要定了!”俊邪无比的红发男子,狂佞地甩下无耻宣言。他,帝国第二顺位继承人——雷恩斯。费雷蒙。他,狂妄无耻,是最大传媒帝国的幕后总裁,传言他跟旗下公司的所有当红女艺人都有一腿。他是女人们疯狂追逐的流行帝王,是贵族们即爱又恨的风流太子,更是她连依依最最最最…最讨厌憎恨的男人。“上次画花你的爱车,我的确很后悔!”冰冷的刀刃,紧帖男人的脖子时,他依然笑得冷森又邪气,“我也很后悔!”“这次我绝不会再手软!”“这次我也绝不会嘴软,”刀刃被截住,男人突然笑得像孩童般纯粹。…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他是个疯狂的男人,她却是个闷骚小女人。明明深爱,却不敢开口;明明相思,却不敢拥抱;明明不舍,却狠心抛弃。了解他越多,心陷落得越快,当她警告自己时,一切已不能回头。这一季,他的未婚妻不再是当红女星或超级名模,是名正言顺的贵族公主。她用尽力量,用尽生命,甚至放开了父母的仇恨,最终只得到他一句“我要的不是你的心!”为了贵族利益,她只能看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远…★本书性格:在享受好男人的同时,将征服坏男人进行到底!★★本书风格:狠狠虐,甜甜爱,很痴情,很火爆,很惊险,很壮观!★
  • 休夫皇后

    休夫皇后

    朱家三小姐,貌丑无才,二八年华,无人问津。一道懿旨,她被狡猾的太后阴了一招,成了中宫之主。于是,当今极品妖孽帝王,就开始了他与丑女皇后的斗智、斗勇、斗野蛮、斗无耻的高端较量!那,这会是人类最原始的搏力之战,还是智慧之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现代神人

    现代神人

    ,在突破了异界神界的结界来到仙界。使他在仙界成了无人敢管的逍遥仙,突破禁地获得了混沌神的传承,在异界经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成了异界的神,来到在神界受到众神的排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个小小的星球守护神,用自己在异界获得的不同的仙元力大战群仙,一次意外使他有了强壮的身体一次事故使他来到异界,过上了逍遥的生活
  • 情虐王妃

    情虐王妃

    【半价文】良宵美景日,洞房花烛夜,原本一对郎情妾意的新人却引发一场惊变,原因是新娘没有落红~~~原来自己的王妃早已给自己戴了绿帽,卫七愤怒之下,一纸休书,让她离去。青青震惊,原来他已经忘记了从前的点点滴滴,含泪接过休书,却并不放弃挽回他的感情,甘愿为奴为婢,从此揭开了凄惨的婚后生活。新婚三日,他留恋青楼,三日后,带回一青楼女子纳为侍妾。青青黯然之余,并不灰心,依然柔情以对,但却并非事事委屈自己,于是展开了一连串逗笑的事件。一杯忘情水,让他彻底忘记了往昔的种种……药到底是谁下,因何而下,随着剧情的展开,终将一一知晓。直到三年后,她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已经恢复记忆,却仍旧残酷对她,终于绝望,逼他重新喝下忘情水,从此恩断义绝,独自离开。岂料他却猛追不放,不顾她的冷眼绝情,执意追随在她的身边,祈求重新得到她的心,而她的心早已坚硬如铁,寒冷如冰,心中的那扇门再也不会为他打开。更何况,她的身边众多美男环绕,而她则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一个势力非凡的商界女老板……┈━═┈━═┈━═┈━═┈━═★他,凌啸天,天启国的太子,被指为赐婚使者,亲自送自己心爱的女人出嫁,亲眼所见她的悲惨遭遇,悔恨常在心底盘旋。他,江湖人称鬼医毒书生,一腔热血只为她撒,却只恨苍天无眼,让他们的相遇迟了一步。亲手把她交付与她心爱人的手中,在她伤心绝望中默默守候三年,不知他的温情能否感化她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汗死,花雨不会写简介,亲们先将就看着,随着剧情的发展,再慢慢更改简介吧。┈━═┈━═┈━═┈━═┈━═★本文是免费小说【恋上冷酷小弟】的后续,没看过冷酷小弟的欢迎点击查看。推荐花雨其他作品:【娘子别改嫁】前夫说:“娘子……”她:“滚,别叫我娘子,我已经休了你!即便我再做娘子,也不是你的娘子!”前夫:“娘子别改嫁,再嫁也要嫁我……”前情夫:“你等我一个月,我马上离婚,然后娶你!”她:“迟了,我已经嫁人了。”前情夫:“是哪个男人,站出来我看看!”前夫腾地站在他的面前,单指微弹,前情夫的衣服上便被穿了一个洞,“看见了吗,就是我!”前情夫一个哆嗦,咬牙:“你就是把我全身上下打成马蜂窝,我也不会放手!”前夫:“凭什么?”前情夫:“就凭她是我情妇!”前夫嗤笑:“我还是她前夫呢!”一场属于两个前男人之间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到底花落谁家,敬请期待【娘子别改嫁】
  • 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在德国企业里,无论是高层的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员工,他们都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事,“好”的意义在德国人的字典里比原来的好更加深了一层,他们不仅仅要完成工作,而且在完成工作后要先自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核对,决不放松。对于德国人来说,90%的完美并不表示完成了工作,他们甚至会为了达到另外10%的完美付出和90%的完美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仅是德国人务实作风的冰山一角而已。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帝后谋

    帝后谋

    三年前,南泱下嫁给草包美人四皇子,助他登基,其后却垂帘执政,毒害亲夫,天下唏嘘——真狠!三年后,南后被废,第一权贵之门南家举家流放,皇帝亲手弑妻,她却死而复生,天下又唏嘘——你妹!我们的宗旨是:像开挂一样虐小三,顺带和皇帝来场说谈就谈的婚后恋爱。
  • “妃”你不可

    “妃”你不可

    虽然“永远”只有剪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的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二消散,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底,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