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30

第30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9)

康德强调,这4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筑在人类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理性在本性上总是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陷入二律背反。康德还认为,在实践理性和判断力中同样存在二律背反。在道德领域里,康德认为道德的普遍法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感性经验,否则就没有客观有效性,于是在人的身上必然发生幸福和德行的二律背反,二者只有在“至善”中得到解决。在美学领域里,康德提出兴趣和概念的二律背反,目的在于揭示美在本质上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什么是分析判断?什么是综合判断?

康德在其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主要解答的问题就是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在康德看来,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可能的,科学发展的历程足以证明这一点。关键是如何可能。康德认为,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以逻辑判断的形式出现的。根据判断中主项和谓项的关系,他把判断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两类。

所谓分析判断,是指谓项的内容本已包含在主项概念中的判断,如“黄金是黄色的”,“三角形是有三个角的”。分析判断同时又是先天判断,因为这类判断不需要任何经验就能作出。康德指出,分析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知识。因为这类判断实际上是把包含在主项中的一部分内容独立出来以说明主项,使主项的含义更清楚,而并没有给主项增加任何新内容。

所谓综合判断,是指谓项的内容是从外面加到主项上去的判断,如“一切物体都是有重量的”。综合判断又是后天判断,因为这类判断必需依靠经验才能作出。这类判断给我们增加了新知识,因为这类判断的谓项原先不在主项概念中,而是通过经验加到主项上去的,所以给主项概念增加了新内容。但是,这类判断却没有普遍必然性。

康德认为,真正的知识应当是既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又增加了新内容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逻辑形式只能是“先天综合判断”。所谓先天综合判断,是指谓项不是从主项分析出来的,但又必然地和主项联结着的判断,也就是既增加了新内容,又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判断,例如“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有其原因”,就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

●善良意志指什么?

“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康德认为,幸福主义主张道德即幸福,是只讲效果不讲动机;禁欲主义否认人的感性欲望,把道德和幸福对立起来,只讲动机不讲效果;二者都是片面的。在他看来,道德和幸福不能也不应该是对立的,但二者的结合也不能像幸福主义那样,即把道德等同于幸福。康德的主张是,道德和幸福、动机和效果应该是统一的,但统一的基础或前提应是纯洁的道德动机。

那么,什么样的动机才是道德的呢?康德认为,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能够按照原则即按照规律而行动。按原则或规律而行动,是人的意志的表现,亦即人的行为的动机。康德认为,只有出自好的动机的行为,即出自“善良意志”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所谓“善良意志”,即出自善良本身的意志,即彻底摆脱感性欲望的束缚,不受任何社会的或情感上好恶和利害的干扰,完全服从先天道德规律的意志。康德认为,意志固有的属性是品质,如果品质不好,意志就是不善良的,动机就是不纯的,由此产生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譬如,一个人为了沽名钓誉而慷慨济贫,他的这一行为就不是道德的。康德指出,“善良意志”之所以善或好,“并不是因为它起作用或者有效果,也不是由于它适于达到某个预期的目的,而只是因为它的愿望好,它本身就好;单就它本身看,就比哪一种能够通过它满足某一爱好、甚至全部爱好的东西都要贵重得多,简直无法相比”。因此,“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善,是一个本身就包含全部价值的东西,即使它不能带来丝毫的功利或效果,它也仍“像一颗宝珠似的独自闪闪发光”。

●谁提出了绝对精神?其含义是什么?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何谓异化?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为了便于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异化”,我们可以引用一段我国当代作家殷谦在《棒喝时代》中的一段话。文中是这么说的:“现在的很多人,就是被上述的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我们无奈地顺从它的摆布,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或者说我们没有自由拒绝它的奴役。这种力量如此任性,如此强大,它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就将强人变成弱人,好人变成坏人,把英雄变成小人。见义勇为几乎成了傻瓜和弱智的代名词。生活中很多人都成了这种无稽之谈的受害者。因此受凌辱、受伤害的深刻记忆,直到今天仍然折磨着那些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好人的心灵。”

●意识形态指什么?

意识形态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国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出现的。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模型。基础指社会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比如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对马克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超结构,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的超结构便取决于什么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着从本质疏离的群体和可产生的错误意识,例如商品崇拜。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对于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卢卡奇形容此为统冶阶级阶级意识的投影,而葛兰西则用文化霸权理论来解释何以工人阶级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利益会有错误概念。

●什么是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的哲学里,共产主义范畴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绝不是一个具体社会制度的安排。对于这个概念,你理解得越具体,描述得越清楚,距离共产主义也就越远。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把“共产主义”当成了一个在现实中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来追求的,结果造成了“大跃进”的悲剧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荒诞做法。事实上,马克思在1844年《巴黎手稿》中有过明确论述,共产主义完全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是人类历史最后的完成和终结。这是一个绝对的、无缺陷的概念。有人提出“共产主义之后我们怎样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共产主义就是最后,何谓“共产主义之后”?这就像去追问“无限之外还有什么”一样荒谬,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及“自由王国”时说,“这个自由王国永远处在物质生产领域这一必然王国的彼岸,”显然是一个超验的概念。而在马克思那里,自由王国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对马克思这个超验的目标作了经验的解读,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乌托邦”悲剧,犯了“共产主义幼稚病”的错误。

正因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共产主义”时,都表现得非常谨慎和冷静: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恩格斯也说:“对共产主义的蓝图,我们越是制得详尽周密,就愈陷入纯粹的幻想。”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只是一个无限开放的概念,它绝不可能在经验层面上完成从而成为时间意义上的终结。

★现代·后现代

●谁提出了生存意志?含义是什么?

“生存意志”这个概念是由叔本华所创,并在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有完整、系统的阐述。在叔本华看来,生存意志就是求得生存的意志。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为个体的生存,“男女”是为种族的生存。“生”是芸芸众生所具有的最本质、最原始的力量,人作为“兽”的意义也在于此。

在叔本华看来,生存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是世界的内在蕴含和根本方面;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一切现象都是意志的客观化,即表象。同时他也认为人生在本质上是痛苦的、悲惨的,因为生存意志根本无法得到真正满足,人只能追求到暂时的满足,满足后又会厌倦,而“追求”和“厌倦”都是痛苦的,这种思想奠定了叔氏悲观主义的基调。所以叔本华倡导扼杀生存意志,要克己,要禁欲,以达到能够感知“自在之物”的无上境界(其实他自己也说这是不可能的)。该概念的提出与新一代哲学家批判纯粹理性的思想相符。其与尼采的权力意志构成了影响巨大的唯意志论。

●权力意志的含义是什么?其与生存意志的关系怎样?

权力意志,是尼采改造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而得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是不彻底的,同时指明我们所处的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权力意志。他还指出,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但不是生存意志,而是权力意志。“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它哉。”所谓的权力意志,按照尼采所赋予它的内在意义,就是“贪得无厌地要求显示权力,或者,作为创造性的本能来运用、行使权力,等等”。

尼采意义上的“权力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它在量上是不变的,它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但它不是僵死不动的,它像河流,奔腾不息,像海洋,汹涌潮湃。在它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事事物物被创造出来,复又被消灭,世界就这样不断推陈出新,幻化不已。在叔本华那里,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标仅仅在于求生存,尼采则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说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决不会满足于这种要求,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须追求力量的强大,竭力占据优势。难道没有强大的力量,不占据优势,能够统治、征服、战胜他物而生存下来吗?!当尼采把生存意志本来就包含着的意义揭示出来,并加以强调时,他就把生存意志叫做“权力意志”了。当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强大(权力扩张)、追求优势说成生命意志的本质特征,并肯定、倡扬生物的这种特征,在这样的权力意志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哲学体系时,他的哲学就与叔本华那种主张否定生存意志的消极悲观的哲学区别开来了。尼采的哲学是一种具有积极外表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疯狂色彩的哲学。

●什么是酒神精神?什么是日神精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这两个术语解释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这两个在希腊悲剧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原则与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相关联。日神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在希腊悲剧的表演中,合唱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孤立的阿波罗式的个人,成为整个欢乐的酒神群体的一部分。这个群体赞美生活,接受生命的反复无常。希腊悲剧达到两种气质的平衡。通过这种调和作用,希腊悲剧使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格外与众不同。尼采往往用这个典范来衡量后来文明的不充分成就。

尼采说,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风风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质性渴望,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清清爽爽走向内心的精神性追求,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

●超人的定义是什么?

“超人”是由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首先提出的概念。该书中关于超人最直接的定义是:“人应该是被超越的东西。你们做了什么来超越他呢?一切生物至今都创造了超越自己的东西:你们要做这大潮中的落潮,宁可回到动物那里去,也不愿超越人类?对人类来说,猿猴是什么?一个笑柄或是一个痛苦的耻辱。对超人来说,人也一样:一个笑柄或是一个痛苦的耻辱。你们虽然完成了由虫到人的进化,你们身上许多东西仍然是虫。你们曾经是猿猴,现在人比任何一只猿猴更是猿猴。但是你们当中的最聪明者,也不过是植物与幽灵的矛盾体与共同体。但是我吩咐你们变成植物还是幽灵?瞧,我叫你们超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应是大地的意义。”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老的爱琴海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诞生于口头传说,在一代代人的口头流传中不断被完善,后来才被整理、加工并记录下来。《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关于神的故事,另一部分讲述的是深受推崇的古希腊英雄人物的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影响着后来的希腊文学,不仅如此,对整个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故事》还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它描述了人类社会初期,古希腊人在爱琴海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全世界只想你来爱我

    全世界只想你来爱我

    职场大龄剩女和小鲜肉明星的浪漫爱情故事。他是人见人爱的“都市小王子”,她是对爱懵懂的白领御姐。她是他生命中的白月光,明暗之处非黑即白;他是她眼里心里最亮的一颗星,除了他,她的人生只是一场将就。他们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兜兜转转,在爱情的路上亦步亦趋亦彷徨。恋爱未爱,将始未始。“我知道这个时间不对,可我不知道错过这个时间,你还在不在这里。”“小正太,我们之间还差一场真正的恋爱。”
  • 重生好孕妻

    重生好孕妻

    上辈子,她命如薄纸,父母重男轻女,上有三个姐姐,下有小弟,十五岁因亲弟弟之故溺水而亡。游荡百年后,她因机缘得以重生,这一次,命运没有重演,她嫁给了一个传闻不详的男人。这个男人对她极好,她的幸福人生也由此起航……
  •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如今,理财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和价值? 大部分人在谈到理财的时候都是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这只是理财带来的表面效应,人们对理财带给我们的益处和价值还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发展迎来“理财时代”,理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理财二字似乎还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是低风险的,而投资或投机都是高风险的,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浓烈的投机氛围之下,理财二字几乎与金融投资或投机同义。本书即花费大量笔墨给大家描绘了投资理财的种种方式方法,希冀每个小细节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 遍地黄金

    遍地黄金

    在命运嬗变的撕裂与疼痛中,他们再一次上演人生壮歌 。演绎凄美与永恒的爱情故事 ,他们用生命铸就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他们是背负共和国前行的中坚和脊梁,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采金工人……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研究军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阀是什么?如果按字面释义,军阀的“阀”有点近乎于日常我们所用的“霸”字,因为无论是什么角色的人,只要后缀以这个倒晦的“阀”字,就会变得霸气冲天。军阀可以理解为依仗武力无法无天的人。如果我们还想深究一下“军阀”一词的政治内涵,那么不用花多少气力就会发现两个为众多有关军阀伪定义所公认的要素,一是专恃武力,二是割据地方,英语“军阀”一词WARLORD恰到好处地显示了这两个要素(WAR,指军事、战争,LORD意为土地),无论是西方学者“凡是依军事实力主宰一个地区的人”(谢里登)的定义,还是国内的权威性概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辞海),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