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自强的心理控制术
内心安装罗盘术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野外行走,只要我们身上带有罗盘,就不会迷失方向,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心里装上了罗盘,我们的内心就不迷茫,就不会因迷失了方向而不安和恐惧。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迷宫般的、无法预测也乏人指引的茫茫职场中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断触礁,可是别人却技高一筹地继续航行。安然度过每天的挑战,平安抵达成功的彼岸。为了维持正确的航线,为了不被沿途上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陷阱困住或吞噬,我们需要一个可靠的内部导引系统,一个有用的罗盘,为自己在职场的困境中指引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遗憾的是,太多的人从未抵达终点,因为他们借助了失灵的罗盘来航行。这坏掉的罗盘可能是扭曲了是非感;或是蒙蔽了价值观;或是有了自私自利的意图,无法获得恒久的成功;卓越人士,选择可靠的路线,坚定地向前行进,可以度过周围的危险,安抵终点。
李芳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念书时,她就非常喜欢上化学课和自然课,直到大学化学系毕业。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实验工作有关,这是让她最有归属感,也最能伸展抱负的领域。李芳不仅完成了上级交付的所有工作,还主动加倍做事。
在这个职位做了几年以后,李芳变得不安起来,因为这个职务的挑战性并未随她知识的增长而拓展。由于无法找到适合她的挑战,李芳决定继续深造。在研究所攻读的李芳,学到了一种新的技术,这门新兴的科学令她十分着迷,她写的硕士论文便是以此为题。她发表的论文让她声名大噪,一毕业就接到好几家公司所提供吸引人的工作岗位。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请,因为他们让她有机会应用所学继续进行商业性的研究。李芳很满意这个职务,表现优异且绩效卓越的成就,高层决定将李芳升为实验部门的主管,这是一个收入丰厚、位高权重、肩负重责大任的职位。
李芳在新的角色中负责管理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担负管理工作,包括准备工作日志、指导绩效评估、处理监督事宜、企划等。她花在实验室的时间减少了,留在办公室处理公文、打电话、与人互动的机会却增多了,另外还有冗长的会议,李芳最厌恶的就是开会。她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觉得那时她是多么的生机勃勃,生活中充满挑战,金钱和名望已不足以弥补这个遗憾。
每天都有许多困惑不安的人进出收理治疗的诊疗室,因为他根本拒绝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鱼与熊掌是无法兼得的,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李芳既想要她所热爱的有趣且富挑战的工作,又想要升官、加薪、名望、权势,但她不可能兼得。
我们太庸人自扰,因为我们拒绝面对一个简单的事实: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我们日复一日作茧自缚、陷入苦恼,因为追求一个愿望,却造成另一个愿望无法达成,还拒绝调整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李芳的罗盘就是这样坏掉的,它同时指向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因此让她感到困惑。李芳需要一个仅仅指向单一方向的罗盘,一个值得让她继续前进的方向。
其实,生活中不仅只有李芳一个人有这样的苦恼,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因为心中的“罗盘”已坏掉或是根本就没有罗盘,因此,他们终日里苦恼多多,又无处排遣,便会像李芳一样,彻底地迷失了自己。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心中的“罗盘”就是追求的目标。如果想得到目标太多,当然难以一一实现,如果守着一个目标,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森林里,饥饿的老虎发现了一只兔子,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兔子躲闪不及,一下被老虎逮了个正着。
就在老虎准备咬死兔子,用它来充饥时,一只小鹿刚好从森林里经过。
“就在小鹿是那么的肥胖,抓住它,就足够我美餐一顿了。这只兔子又瘦又小,也就够塞塞我的牙缝而已。”一想到这里,老虎便松开爪子,追赶小鹿去了。
小鹿见敌人追来,便不顾一切地往前猛跑,老虎在后面拼命地追。追了一段时间后,老虎因饥饿,早已体力不支。眼看着小鹿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老虎只好放弃追赶,而返身去寻找刚才那只兔子早已逃得没了踪影。
饥饿的老虎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要想成就事业,在人生的某一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同样的道理。如果心中的罗盘坏掉了,你就会在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又想着另外一个目标,这样的人生怎么会没有烦恼呢?
戒除依赖习惯术
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有时,父母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子女当成是稀世珍宝,把他们供起来,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自己则默默地做着一切。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下一代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家长,不能助长子女的这种依赖习惯,不能让他们养成这种习惯。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很多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少数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这种状况实在让人堪忧。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紧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甚至形成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赖常常困扰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如果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不愿动脑筋,人云亦云,或者赶时髦,盲目从众,那么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一次撑起一片天地的机会。
此外,在学校,我们时常能看到几个学生凑成一帮娱乐嬉戏,这其中一定有一到两个“灵魂”人物,他们的依赖性较小,而其他几个学生的依赖性则较强。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会不知所措。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导致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