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9300000029

第29章 下工夫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1)

为孩子做行为记录

我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行上下了很大工夫。从卡尔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古今中外的一些有关善行的故事。儿子做了一件好事,我就立刻夸奖他:“你做得真好!”有时候,我还会当着妻子和亲朋的面夸奖小卡尔说:“卡尔,今天,你做的这件事真好。”当然,我不会过分夸奖儿子,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我也不会到处张扬孩子的善行,而只告诉很少的人。

卡尔稍大一些后,我开始教他背诵各种有关道德方面的诗。德国有很多歌颂仁爱、友谊、亲切、大度、勇气和牺牲等方面的诗文,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材料。我始终坚持让孩子接触这些美好的东西。卡尔才几岁的时候,就能熟练背诵那些诗篇了。

我还特意给他做了个“行为录”,把他做的好事都写到本子上,以便鼓励孩子做好事。因为这样的鼓励,卡尔很小就立志要做一辈子好事。在卡尔小时候,他常常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记录在“行为录”中而高兴,并且,他还常翻看那些记录,每当这时,我总能看到儿子小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

和培养孩子其他习惯一样,在培养卡尔做善行方面,我从不让他勉强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是引导他对善行发生兴趣,让他从善行中获得快乐。当然,让孩子理解并记住这些行善的快乐有些难,但也不是做不到。我相信,只要耐心教育,孩子一定能够从做好事和克制自己过程中品味到快乐。

因为有这个“行为录”,所以,卡尔养成了经常反思自己行为的习惯。我想,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对大人很有裨益。

每个人在某段时间,甚至某天,或者某一刻都在做事,也会有很多想法。有的做法、想法是正确的,而有的却是错误的。而人们总能记住好的,容易淡忘坏的,而如果有了“行为录”,那么我们就可以经常翻看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努力让自己的行为朝好的方向发展。一天,吃完晚饭后,卡尔像往常一样翻看“行为录”,翻着翻着,他突然沮丧起来。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以为自己很棒呢!原来我身上有这么多的毛病。”原来,卡尔在“行为录”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顺便解释一下,“行为录”本来只是记录卡尔的好行为的,但我发现只是记录他的好行为会让他骄傲,所以,我又把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也记录了下来。以便他能自我反省。

看到卡尔那么沮丧,我就劝他说:“没关系,那些不好的行为已经都是过去的事了,只要你以后改正过来不就可以了吗?不要沮丧,你‘行为录’上不是还有很多好的行为吗?”

在我的劝说下,卡尔心情逐渐转好。他决心以后再也不犯那些错误了,尽量去做更多好事。

我下工夫培养卡尔做善事,目的是想让孩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我常向卡尔讲有关做坏事会遭到惩罚的故事,还严厉批评了故事中做坏事的人。通过这些反面人物来达到劝诫孩子行善的目的。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我的孩子怎么那么任性?”“他这么小,怎么就那样狠心地伤害小动物?”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无可奈何,只能痛苦地叹息:“唉,早知这样,我不如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这些让人烦恼的问题,让父母们感到心力交瘁,搞得他们非常狼狈,他们常常对教育好自己小精灵缺乏信心,更不知道该怎样纠正孩子身上的坏行为。还有的父母抱怨说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却无法将他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善良,不善解人意,也不听话,也不听劝。我认为,只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孩子的坏毛病一定能够得到纠正。

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要以身作则

柏拉图曾经说过:“没有一个人甘愿成为一个坏人。”我引用这句话,不是要为坏人说话,而是想强调,每个孩子都想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才变坏的。对于这一点,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这不是夸张,而是实实在在的规律。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母亲爱慕虚荣,女儿也会这样。父亲喜欢喝酒,儿子也会这样。父亲品德不好,儿子品德也很差。所以,孩子成为坏人,是父母教育不良导致的。

现在,没有专门机构培养孩子的品德,这个任务就只能由父母来承担。那么,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什么榜样就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成为好人。因为父母离孩子最近,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自然成为了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有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能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能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能收获命运。”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如果父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表率,培养孩子的品德,那么,父母就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前途,这样的父母应该受到尊重。

有很多父母常常惩罚孩子的坏行为,使用惩罚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因为惩罚只能起到暂时的、很小的作用,并不能让孩子明白道理,惩罚只能让孩子暂时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却无法从孩子的心灵深处铲除做坏事的想法。

在教育卡尔的时候,我总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他明白是非善恶,让他真正感受行善的快乐。

有一次,在与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卡尔偷偷拿了小女孩阿尔丽兹的一块糖。我发现后狠狠地训斥了他:“卡尔,你知道你的行为叫什么吗?是偷盗。”

可是,小卡尔年龄太小,他还不知道这种行为多么不好,他还为自己辩解道:“只是拿了一块糖,怎么说是偷盗呢?”

我对他说:“你读了那么多书,难道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盗行为。就偷盗性质本身来说,偷一块糖果和偷一袋金子一样让人可耻。”

一般来说,小孩子还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还无法正确认识某些行为的本质,比如偷盗。他们不会从性质上看,而只是看数量,以为多拿算偷,拿的少就不算偷。这个时候,有必要帮助孩子弄清事情的性质。

卡尔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行为是偷盗,他非常惭愧,脸涨得通红,他立刻找阿尔丽兹道歉,还带了一大包糖果给她。

在儿子成长之路上,我经常这样对他说:“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我还告诉他:“学习能给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能让我们获得上帝的夸奖。”

我为什么要用钱来奖励儿子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关于对他的奖励,我常常是给他钱和写入“行为录”一起使用。

如果儿子学习好,我就每天奖励他一个戈比。如果他学习很好,但做错了事情,他就不能获得一个戈比的奖励。

经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当儿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犯了错误,所以,不要钱了。”这时,我会非常欣慰,想要给他双倍的钱。但是,为了儿子的成长,我还是忍住激动的泪水,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假装平静地对他说:“是吗?爸爸不清楚,那么,你明天一定要做好事啊。”实际上,我这样说的时候,心里很难受,为了表达我对他的爱,我会不由自主地亲吻他。在卡尔太小,还不懂得用钱的时候,我会使用其他奖励办法。他做了好事,我会在他的枕头边悄悄放一块好吃的点心,他发现后,我会告诉他因为他昨天做了好事,所以,这是仙女奖励给他的。如果他做了坏事,我就不给他放点心,然后,告诉他,昨天他做了坏事,所以,仙女没有来。如果他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好,那么,衣服会一直那样放着到第二天,我们也不帮他收拾,并且还决不拿出新衣服给他穿。

通过这样做,儿子会逐渐形成做好事会有好报的印象。

有很多人问我,我为什么要用钱来奖励儿子的学习呢?这是因为我想让卡尔明白“学习能带来现世幸福”的道理,并且通过采用这样一个比较实际的方式,让儿子真切地体会到获得报酬的艰难。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

我非常反对给孩子过多金钱的行为,让孩子很容易地就得到想要的东西特别是金钱,会让他产生依赖别人的习性。

如果一个孩子很容易地就从父母那里获得金钱奖励,那这种后果非常可怕。一方面,他花钱毫不珍惜,胡乱花钱,甚至把钱花在错误的地方。另一方面,因为孩子轻松地就从父母那里获得钱,这会让他产生什么事都很容易做到的错误想法,等到他长大后,就不会去奋斗,甚至会变得懦弱和堕落。

我有一位朋友生活富裕。因为他过分地宠溺自己的孩子,常常给孩子很多钱。他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因为他认为他很有钱,他的儿子就应该过富有的生活。这个孩子叫恩斯特,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卡尔的十倍。

因为父母经常给他很多零用钱,他的父母又没有正确引导他,结果,恩斯特花钱非常大方。在同伴面前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没有拿这些钱去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没有拿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生活富有,有很多坏孩子跟随恩斯特。这些坏孩子讨好他,奉承他,常常说他喜欢的恭维话。恩斯特常常被这些感觉包围着,自己有些飘飘然了。于是,他就拿父母的那些钱随意请他们吃喝,有时还给他们钱。如果那些孩子能拿恩斯特的钱做一些正经事还说得过去,但我想他们不可能那样做的。

恩斯特的大方赢得了那些孩子的“尊重”,他很快就成了那帮坏孩子的头儿。他们听从他的指使,对他唯命是从。此时,恩斯特还以为自己有独特的魅力呢。

在与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恩斯特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于是,当有些孩子不听他的话或与他发生矛盾时,他就会花钱让其他孩子去打他。久而久之,他变得蛮横无理,非常残暴。有一次,一个农夫不小心撞到了他。他就让自己的手下去暴打那个农夫。那些孩子把农夫团团围住,向他扔石头,把他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还威胁农夫不能说出去。

恩斯特还不知道,整天围着他转的那些孩子,不是真的信服他,而只是想从他那里获得好处而已。他们引诱恩斯特赌博,还事先想好伎俩,让他输钱,用各种不耻的手段骗他钱。但是,他根本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还为他们能给他提供新鲜游戏而高兴呢。他从不关心自己是否输钱,因为他父亲总会给他钱。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恩斯特怎么会有好成绩呢。他的乐趣都转移到吃喝玩乐和打击、赌博上去了。对他来说,学习只是做给父亲看的!他没有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也没有体会过学到知识的幸福。他把学习视为无用的东西,因为他一看到书就头疼,而和那帮孩子玩的时候,就感觉自在愉快。不用说,我们也能猜到恩斯特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他很快尝到了苦果。后来他的恶行被他父亲发现了,那个被他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状。他的父亲非常气愤,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

没有了父亲的供给,他瞬间成了一个“穷人”。

在一次赌博中,恩斯特把剩下的钱全都输光了。当他想向其他孩子借钱再赌的时候,那些孩子都没有借给他。他们告诉他,“你现在没有钱了,就不要再玩了。”“我们都听说了,你的父亲以后再也不给你钱了,你拿什么还我?”

恩斯特非常气愤,他没有想到昔日的“好朋友”,突然之间对他如陌生人。他和他们吵起来,最后打了起来。那些孩子把他围住,狠狠地打他。其中有一个孩子还用石头砸破了他的脑袋,而那个孩子正是被打的农夫的儿子。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有多么大的关系。恩斯特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爱学习的孩子,因为他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但他不但没有利用好的环境朝好的方向发展,还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和他那个愚蠢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我曾经向卡尔讲过这件事。儿子当时也非常气愤,还说这样的儿子和这样的父亲都是魔鬼创造出来的。他还向我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使用自己的钱,会拿自己的钱做应该做的事。最后还表示,他非常骄傲能有我这样一位好父亲。

让儿子懂得获取报酬的困难

我让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并努力让他明白应该把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我告诉他,拿钱只是买点心,那钱花得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能把钱更多地花在买书本等学习用具上,那么,这些钱就发挥了长久的作用。我还常提醒他,在圣诞节等节日的时候,如果他能够拿钱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穷人家的孩子买点小礼物,那么,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身份是高是低,但凡周围的人有遭了天灾人祸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我都会带卡尔去看望他们。每当这时,卡尔总会拿自己存下来的零用钱去买东西慰藉受难者。这个时候,我会及时地夸奖他一番:“卡尔,你做得真好,虽然你的礼物很轻,但却像《圣经》中记载的那个寡妇的一个小钱那样有价值。”

耶稣对着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把钱投入银库。已经有很多财主把一些钱投入到里面。不久,有一个贫穷的寡妇走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这个贫穷的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投的更多。因为那些人自己有余钱拿来投。而那个寡妇则是在连养活自己的钱都不足的情况下,把她的那点钱都投了进去。

像这样给卡尔讲《圣经》故事或者其他古今传说以及诗中的语言等来教导卡尔做好事,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我从卡尔小时候起,就让他记住了这些。所以,每次我问儿子:“卡尔,某某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时,他就会立刻明白。

懂得同情和关心他人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为受欢迎的人的问题。如要想让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爱心的人,我们就要从小就培养他。

除了我之外,卡尔的母亲也非常重视对儿子的道德培养,她非常重视儿子行善方面教育。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在儿子还只有两岁多的时候,卡尔的母亲就开始训练他了。训练从让他关心妈妈开始。她教他在妈妈生气的时候给妈妈消气;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关心妈妈,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是经过这样的训练,我和他的母亲终于把儿子成功地培养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让他能够敏锐察觉到别人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在他周围的人都能体会到卡尔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替他人分忧的纯真感情,并因此非常喜欢他。

有一次,我偶然发现卡尔的零花钱突然减少很多,儿子向来用钱非常节俭,并且,花钱的时候,他总会征求我的意见的。所以,我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他钱怎么突然少了,他就告诉了我一个感人的事情。

儿子认识一个农夫的儿子,叫豪斯。

同类推荐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做人处事的细节入手,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50件事,论述了做人处事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 富爸爸家训2

    富爸爸家训2

    最近,美国某州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让父母不仅拥有“慈爱的目光”,更能拥有“长远的眼光”! 本书观点新颖、行文流畅,是极具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手册,或许也能给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带来一次方法与理念的革新,是父母们的首选读物。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乳品中的三聚氰胺、猪肉火腿中的瘦肉精、饮料中的塑化剂……这些危害宝宝健康的食物如何才能避免?《美食天下·第2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教妈妈认识和远离食物不安全因素,给孩子最安全的呵护。
热门推荐
  • 斩断降龙

    斩断降龙

    无意中捡起一颗天雷珠,竟然引发天雷。步入魂界转轮回,降龙异世我来也。星空大阵突然现,月关之刃有因缘。初临异世笑苍天。二度穿越过五年,窈窕少女初长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问题是管理者最好的老师,生产管理就是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紧密结合生产企业的生产案例,从操作层和管理层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管理者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强调了管理者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制造企业科学管理、提升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威武健硕忠勇护主的罗威纳犬

    威武健硕忠勇护主的罗威纳犬

    罗威纳犬外形粗犷、乐于工作、极聪明,有着极强的守卫本领。然而,只有你真正拥有它、关爱它,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从它们身上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

    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高中学生的高考励志书。本书由来自全国各地的9名高考状元独家披露成功心得与经验,北大博士、青少年励志专家和云峰倾囊相授核心教育理念。如果你的内心正充满着恐惧和焦虑,却又不甘就此放弃,请翻开本书的第71页!如果你的数学或英语成绩不好,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请翻开本书的第101 页!如果你正困惑:竞赛、保送、自主招生和高考,哪一条成功的道路更适合自己?请翻开本书的第165页!
  • 万古天帝

    万古天帝

    天界第一战神,却因功高震主,遭挚爱背叛,死于洞房之夜。聂天重生百年之后,再不做殿下之臣!破苍穹,逆乾坤,凌万天,踏万界!开启一场与当世天才争锋角逐的逆天之旅。这一世,我要创造我的世界!这一世,我要成为万古天帝!这一世,我要主宰天界神域!万古天帝交流群:323877994欢迎加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历史有不断重演的惯性,我们今天的处境,也许和从前经历过的遭遇十分雷同。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和人物都改变了,但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却总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不经意恍然大悟:有些道理我们已听过千回百回,但却总是记不住。经验固然可以增长知识,却不一定能减少犯错的次数。了解哪些情况应当避免,哪些原则应该恪守,是我们开创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开始运用这些知识或者道理,并从中受惠以后,这些知识道理,便会成为我们永久的智慧。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它以日记体的形式和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叙写了主人公一年之中的所历、所闻、所见和所感,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蕴人情味的生活事件,把爱和美注入读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