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有很多种方法,以身作则、在逆境中培养、知行兼备等是育人的办法,让受教育的人感动,进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也是一种方法。李更生通过不止一次的做法感动了董伯度的母亲,到最终感动董伯度本人,使得董伯度在感动的同时,认识到李更生的真情与执著,受到教育,最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作为领导者,教育下属时,不仅仅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在必要时要以情感之,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活学活用】
崇高的人才能成就伟业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九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
有些政治家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下属。下属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个人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做到以德服人,就不能不强调人格的力量。人格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
中国人重视“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才服人”或“以力服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用自己的高尚宽厚的人格感化对方,使其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这一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管理者的道德感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者的道德越高尚,对于被管理者的感应性也就越大。
彼得·德鲁克主张:“品格是发挥领导力的手段。”德行具有精神、意志和感情的一种性质,它们慢慢地灌输品格的力量和人格的稳定。
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魅力可以掌握人心。一个员工愿意为他的老板或企业竭尽全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板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吸引了他的心,激励他勇往直前。
《道德经》上讲:“君子以厚德载物。”具有优秀品德的老板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力量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但只要你一进入其间,即使他不说一句话,你仍然能感觉到那“看得到的内心深处的力量”。
有魅力的老板才有感召力,有感召力的老板往往有魅力。
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待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那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致。”
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领导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而且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情洋溢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当中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管理工作,须知权力产生的威信常常会因为职位的变化而改变,而因为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威信、敬重、感召力、凝聚力却不会轻易改变。前者属于职务内权威,具有强制性,他不得不服从;后者属于职务外威信,与组织和职务没有关系,他的服从和认可完全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无怨无悔的。前者如同“捆绑夫妻”,面和心不和,口服心不服;后者如同“自由恋爱”,铁了心牵手,上刀山下火海义无反顾,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时候精神感召力的巨大作用远远超越了金钱以及其他利益带给人的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法则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老板要想团结、凝聚所有的成员,就要“注重人格的感化力,以德才能服人,而不是借权威管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信任并敬仰他,企业内部也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领导魅力,以仁德征服人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重,以无私获取追随,是每个管理者提高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必修课。
正所谓: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以力服人”让人被动服从,“以德服人”让人主动跟随
为什么秦、隋二世而亡?为什么汉唐能有天下数百年?
同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什么元代短命而清朝长寿?
原因是:前者行霸道,后者行王道。霸道得天下,瞬间即失;王道得天下,四海皆服。霸道“以力服人”,是靠管理者凭借手中的权力,让人归服的,而并非心服;王道“以德服人”,是靠管理者的道德榜样,人格魅力,让人归服的,那才是心悦诚服。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汉代名将李广,不但是一位骁勇善战、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而且还是一位体贴士卒、廉洁奉公的将军。他历任七次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每次一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即分赏给其部下,同士卒一起吃喝。他家没有多余的财物,也始终不过问家产的事。他带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之时,遇到水源,总是先让士卒喝。如果全部士卒没有饮够,他就决不进水;如果士卒不全部吃饱,他决不进食。再加上他平时对下属和蔼、宽厚、不苛求,所以士卒们都爱戴他,很乐意被他任用。
不少老板在日常管理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强权即公理”。可是我们看到,在强权的管理下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管理者所期待的效果,反而使员工的逆反情绪更为强烈,最后导致人心尽失。
管理者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团队道德水平的提高。
海南航空公司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德服人”的代表。
“三为一德”是海航对管理干部的独特要求,是海航管理者最基本、最核心的自身修养的主要内涵。
“三为”即为人之君,为人之亲,为人之师。“为人之君”指干部要有君王一样的责任和君子一般的风范;“为人之亲”指要像亲人般地善待下级;“为人之师”指的是干部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还要让别人从你那里学到东西。
中国文化中三大传承的核心就是一个“德”字,海航由“三为”而构成的“德”字有四个内涵:诚、善、勤、俭,即诚心待人、善念处事、勤勉工作、节约福报。四条做到,会在“德”字上有所提高,会带来好的发展前景。
孟子有云:“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国家管得很好,善于应用法律来治理国家,那么人民将会惧怕我们;如果我们抛开刑法,好好地教化万众,人民将会爱我们。因此,如果通过法律来管理国家,得到的只是财富;但是通过教化来管理人民,得到的将是民心。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只要搞好团队的价值导向和对员工的价值教化,就可以以一驭百,收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