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6100000044

第44章 论放贷

许多人都曾经巧妙地说过咒骂放贷者的话。他们说,人类应给上帝的贡献是每人的收入的十分之一,而现在这上帝应得的一部分竟被魔鬼给占了,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他们还说,放贷的人乃是最大的破坏安息日的人,因为他的犁耙是每个安息日都在工作的。又说放贷的人就是维吉尔所说的雄蜂。他们把那些雄蜂(一群偷懒的东西)从蜂房中驱逐出去了。又说放贷的人把人类自失乐园以后的第一条戒律给破坏了。这第一条戒律就是“你将汗流满面然后得食”,而放贷的人却是“借他人面上的汗而得食”的。又说放贷的人应该戴姜黄色的帽子,因为他们变成犹太人了。又说钱生钱是有悖天道的,诸如此类。而我只能这么说,放贷是“因为人心太硬而始蒙上帝允许的一种事情”。因为既然借与贷是免不了的,而且人的心肠是硬得不肯白借钱给人的,那么放贷的事情便非准许不可了。又有些人也曾经关于银行及财产呈报和其他的办法作过多疑而巧妙的建议,但是很少有关于放贷这件事说过有用的话。把放贷的利与害列举在我们眼前,以便我们酌量采择其利,并且小心办理,以便我们在走向改良之途的时候不要遇见比现在更坏的事情,这样做是最好的。

放贷的害处:第一种它使商人的数目减少。因为要是没有放贷这种懒惰生意,金钱是不会静止不动的;反之,大部分的金钱将被用在商业上,而商业乃是国家的财富的“静脉”。第二种放贷使商人性质变劣。因为一个农人假如他住在一个租价很大的田地上,他就不能够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土地;同样地,假如一个商人不得不靠高利贷的话,他就不能好好地进行他的生意。第三种害处是附属于上述的两种害处的,那就是帝王或国家的税收减少,税收原是随着贸易而涨落的。第四种害处是放贷把一国的财富都聚集在少数人手上。因为放贷的人是稳赚而别的生意人是不能稳赚的,所以到这场戏快结束的时候大多数的钱都进了放贷为生的人的箱子里了。然而,一个国家总是在财富分配得最为平均的时候最为兴盛。第五种害处是放贷之举把土地的价值贬低了。因为金钱的用处,主要是在做生意或购置田产,而放贷却把这两种事业都劫持了。第六种害处是放贷让一切的工业、改良以及新的发明都遭受挫折和压抑,因为假如没有放贷这种行当的阻挠的话,上述的种种事业自会有金钱活动的。最后的第七种害处是放贷是蠹害许多人的财产的东西,而这种行为经过了相当时间之后是会引起一种共同的贫乏。

而另外,放贷也有其好处:第一种好处是,无论放贷之举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么地阻挠商业,在另外方面它却是助长商业的。因为商业的最大部分是由年轻的商人靠着借有利息的债而经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放贷的人把他的钱收回或者不放出去,马上就会发生商业上的巨大停滞。第二种好处是,要没有这样容易的用利息借债的办法,人们的需要将使他们骤然陷于没落。因为他们将不得不被迫卖掉他们赖以为生的资产(无论是田产或货物),而且卖得的价值远不及这些资产的真正价值。所以,放贷的行为固然是蠹蚀这些人,但是若没有放贷的行为,则坏的市面将把他们整个吞噬了。至于抵押或典当之举,那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不是人们不肯无利息地收受抵押和典当,如果他们肯这样做,他们必定会眼睛专注在没收那些资产上面的。记得有一位乡下的狠心富翁,他常说,“鬼把这种放贷的举动拿去才好,它使得我们不能够没收抵押的产业和证券”。最后的第三种好处是,设想能有不带利息的一般借贷乃是虚妄的,并且如果借贷之事一受拘束,将发生的不便之处其数目之多是不能想象的。因此要废止放贷业的话是空话。所有的国家都有过这种生意的,不过只是种类与利率的不同罢了。所以这种意见只好送到乌托邦里去了。

现在谈一谈如何改良并管理放贷活动,如何可以避免它的害处而保持它的益处。从放贷业的利害相权看来,有两件事是应当调和的:一件是,放贷业的牙齿应当磨得钝一点,使它不至于咬人咬得太厉害;另一件是,应当留一个门户,可以鼓励有钱的人放贷给商家,以便商业能够继续并活动。这件事情除非你创立两种大小不同的放贷,这是办不到的。因为,假如你把放贷业全减到一个低利率上去,这种办法对一般的借债者将要容易一点而商人将不容易找到钱了,并且我们也应当注意,商品交易的事业因为获利最厚,所以能担负高利贷,而别的事业则不如此。

要把上述的两种目的都达到,其方法要有两种利率:一种是自由而且公开的。另一种是受统治的,唯有某种人并且在某种商业地域才可以得到允许的。因此第一,应当使普通放贷的利率减到百分之五,这种利率应当公布为自由的通行的利率,并且国家应当担承这种利率不加以罪。这个办法可使借贷之举免于停止或枯竭,也可以便利国内无数的借款人。并且,这个办法在大体上将提高田地的价值,因为以十六年交清买款为期买来的地一年之中可以产生百分之六或稍高的利息,而这种放贷的利率则只能产生百分之五的利息。以同样的理由,这种办法也将鼓励并刺激工业和有益的改良,因为许多人将宁愿投资于这些事业而不愿收百分之五的利益,尤其是收惯了较高的利息的人更要如此。第二,应该让一部分人得到允许,可以用较高的利率放贷给知名的商人。这种事并且还得有如下的预防。这种利率,即在那些商人的方面,也应该比他从前惯付的利率较为轻一点,因为由这种方法,所有的借款人都可以得到一点便利,无论他是商人还是任何人。放贷的人不可是银行或公司,而每个人都应当是他自己的钱的主人。这并不是我完全憎恶银行,而是因为他们为了某种嫌疑的缘故很难受一般人的信任。国家为了所发的允许证应当使放贷人负责缴纳一笔小捐税,其余的利益则应当归之于放贷的人,因为假如这种捐税的数目很小的话,它是绝不会使放贷的人灰心的。举例来说,那原先收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九的利息的人,是宁可降到百分之八而不肯放弃他的放贷事业、撇下拿得稳的利益跑去求冒险的利益的。这些持有允许证的放贷者其数目可以不必限定,不过他们营业的地点却应当限于某几个商业的城市,因为这样他们就不能掩饰圈中他人的钱财:持有特许证可以放百分之九的利率的债的人,就不会把那一般流行的百分之五的利率的钱吸收尽了,因为没有人肯把钱放到远处或放在不相识的人的手里。如果有人反对说,以前放贷的事业不过是在某种地方受容忍,而我的办法差不多要使它成为合法的营业了。我的回答是,用公开承认的办法补救放贷的害处,要比默认其存在而任其横行的要好。

同类推荐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热门推荐
  • 巫神纪

    巫神纪

    当历史变成传说当传说变成神话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恒的照耀大地,永远不会熄灭记住,曾经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昂首挺立在天地之间,好像擎天之柱,从没有对任何人弯腰屈膝他们手握风雷,他们脚踏龙蛇,他们拳裂大地,他们掌碎星辰;他们是我们的先祖,他们和我们有同源的血脉,他们行走在大地时自称为巫,他们破碎虚空后是为巫神!
  • 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

    【已出版上市】丫鬟阿梨,单纯却执着于对少爷杨劼的爱恋。在她的帮助下,杨劼几经坎坷,踏上寻亲之路。而命运多舛的阿梨遭遇晟阳王裴元皓,成为名霸一时的红妓。错综复杂的情感交往中,一个更大的秘密渐渐浮出了水面。红颜绝色,谁舍谁收?爱的丝线断了,牵住各自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随着杨劼真正身世的揭开,一直受皇帝控制的裴元皓对权欲也日益膨胀。阿梨不愿成为两个人争夺天下的挡箭牌,她会选择怎么做?隐藏极深的静心师太从中又会扮演何种角色?诡谲多变的刀风剑雨下,又一场政变寂灭。她与他们的命运如梨花飘落,瓣瓣无声。阿梨恍然明白,原来爱是沧海遗珠,前面的路不能回头。
  • 迷人小王妃

    迷人小王妃

    苍龙国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沸腾了京都的大街小巷,车马簇簇、人潮如织。今夜,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无云。仰望天际,繁星似锦;俯瞰大地,灯火璀璨。火红的喜庆灯笼迎风招展,四溢的茶香扑鼻而来,欢声笑语中尽显盛世之都的无比魅力。据说,每年的元宵灯会都能迎来身份尊贵的皇子公主们大驾,所以愈发地激起万千俊男美女们走上街头,期望能与贵胄公子们有一次擦肩而过的缘分。小巷的尽头,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已结局,放心入坑』公司倒闭,爸爸病逝,为保住公司上万员工的饭碗,她甘愿做他的女人。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娶他姐姐,她痛不欲生,他心情大好。五年后,为了好友婚礼,她回到了Z城,下飞机就碰到了他!兜兜转转,依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一一“要么,嫁我……”“我已婚!”“那么,孩子归我。”“你无耻!”她一句话,他展现了无耻的功力,与当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直到最后,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消失于他为救她,负伤沉入海底那一瞬间……
  • 凤凰玄女

    凤凰玄女

    “借来的,总是要还的。”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的三世的情劫,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们的宿怨。再相逢,一桩桩,一件件,爱、恨、情、仇的纠结。到底是一念执着,还是命运如此?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帝重生

    青帝重生

    青帝讨论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青帝重生,搅动风云,他能号令百花,他能掌控四时,是为五方天帝之一。青帝陨落,灵魂残片转世重生,终于被刺激而转劫归来,领悟灵魂本源中的力量,这一世,他立志斩天灭地,培养霸气豪情,争取成为一位合格君王。一代帝王,掌控时间和空间,号令百花,役使百草,琴棋书画是本能,杀伐果断为基础,这一世,要不走寻常路,风流潇洒霸人间。青帝重生,种田养花,植树造林,圈地放牧,所有跟植物有关的,都能操控,草木盛,牛羊肥,科学种田,勤劳致富。掌控时间空间,可以透过时间长河,看到过去未来,这让他可以学到大量技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明代的火器飞天,宋元明清的瓷器,夏商周的青铜器,各个时代精英人物的特长,所有一切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记忆,都可以重现人间。传承五千年文明,打造现代小康生活。青帝重生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
  • 小巫女的绿野仙踪

    小巫女的绿野仙踪

    我是妖精族的小巫女,在天鹅湖边遇到了一位天神,他在去凡间投胎时,我想偷偷跟着去。可是,族长告诉我,妖精投胎成人类是有缺陷的。我问:缺陷?是什么缺陷呢?族长说:因为神明会惩罚不安分的妖精,投胎成为人类的妖精,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也许你投在人间的这一世还没遇上他就会死亡了,但是即便,你于不幸中的万幸寻到了他,可是当你爱上他时,就是你消逝的时候;同样的,当他爱上你时,也是你们离别的时刻。原来妖与神,是有界限的。可是,那又怎么样,如果有来世,我还是打回原形,还是那只妖精族的小巫女,也要继续用那么长,那么长,那么长的生命去爱他。不管前世,今生,来世,或许我注定永远只能是一只小妖精,可是我都会去爱他!努力地去爱!有爱总比没有爱好,即使爱总是短暂——可是,它毕竟是像花儿般绽放了!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