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不得不离开北大校长的位置和喧闹的政坛,住进自己在京城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阻纷扰于红尘之外,而不阻浩气于千秋之外。这种意志力的结局,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的大声惊叹、大把热泪。这是他的对手做梦也没想到的,也是他的家人、友人难以置信的。他的价值,一半在于他发掘的人口理论,一半在于他渊淳岳峙、独立茫茫的耿直人格。
3.荣辱一身皆因直
坚持原则是耿真性格的一大特征,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原则、律令和皇权的冲突是可想而知的。秉性直率的人往往缺乏通变,导致做人的失败,汉朝明将周亚夫的一生便是如此。
公元前158年,凶奴骑兵分两路入侵,前锋直逼太原郡,周亚夫受命屯兵细柳。汉文帝为了慎重起见,亲自到西军和北军去视察,所到之处,无不倾营出动,候迎天子。文帝看到这种情景,深为忧虑,真不知一旦匈奴袭来,他们如何对敌。但等到了周亚夫军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汉文帝的车驾到了细柳营,只见军吏士卒都手拿利刃、身披铠甲,机弩上也搭着箭枝。天子的先行官来到宫门,立刻被军士挡住,无法进去,便对守营门的军吏说:“天子即将驾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却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有天子的诏命,将军曾经严肃告诫过。”过了一会,天子的车驾到了,但军吏仍不开门,文帝无法,只好派人拿着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说:“天子要亲自劳军。”周亚夫这才传命打开营门。
守门的军吏又对天子的随从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任何人的车马都不能奔驰,违命者斩。”于是,天子只得让人按着马缰绳慢慢地前行。等到了营内,周亚夫也并未跪拜迎接,他身穿盔甲,对文帝长揖道:“臣甲胄在身,不能下拜,请以军中之礼相见。”汉文帝终于被周亚夫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他起身扶着车前的横木,改变了原来严肃的面容,并派人向周亚夫称谢说:“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慰劳完毕,天子的车马离开大营。这是《史记》中对当时发生的情景真实的描述。
而在当时,不少大臣都为周亚夫捏一把汗,虽然都知道他治军严格,但此举不免有轻视皇上之嫌,汉文帝也明白周亚夫为国为君,从国事的大局出发,但也在内心隐隐感到他做得过分,觉得皇帝的尊严还是受到损伤,自己的虚荣心多少受到了一点刺激。
幸好汉文帝是一位明君,他虽对周亚夫有隐隐的不快之感,但因他能克制自己,能从国家大事考虑,还不至于表现出来,甚至在临死的时候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道:“如果将来国家发生了急难,特别是有人叛乱时,周亚夫可以委以重任。”
就像汉文帝意料的那样,汉景帝既位不久,发生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想起了文帝的临终遗言,便封周亚夫为太尉之职,前去平叛。生性刚直的周亚夫既没有高呼万岁圣明,也没有拒绝汉景帝的安排,让汉景帝觉得周亚夫过于傲慢,可能看不起他这个新皇帝,一片诚心得了个不冷不热的对待,不满的种子由此种下了。
周亚夫果然不负所托,他明谋善断屡出奇兵,不到三个月,就大功告成。
由于平乱有功,在汉景帝前文七年,周亚夫被任命为函相。由于周亚夫一直以武为生,又生性耿直,只认道理,不通人情世故,因此不善调和逢迎,四处树敌。
首先是汉景帝的同胞弟弟梁王刘武和周亚夫结下了梁子。在周亚夫主持平叛七国之乱时,他把主力部队开到河南一带,而吴、楚联军正在猛力攻打梁王刘武的人马,当时,梁王向汉景帝求援,景帝让周亚夫驰援,可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锋头正健,不如先避其锋芒而谋后动,只派骑兵阻断了联军的粮道,迫其有后顾之忧,只得返过头来找汉军主力作战,而周亚夫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一举攻破了吴、楚联军的防线,大败其主力而获全胜,但此举使梁王大为不满。
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终使梁王怨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都会寻找一切可以挫伤周亚夫的机会。时间一长,假话也成真话,何况梁王只是对事实的理解不合实际而已。
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因其母栗姬逐渐失宠,景帝就想废掉太子,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废长立幼一般是不允许的。周亚夫初登相位,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混乱。周亚夫秉性直爽,不懂劝谏艺术,为此事与景帝发生了争执。后来景帝说废立太子是家事,不需外人插手,周亚夫这才无奈罢休。周亚夫的劝谏不仅未能说服景帝,反而使景帝觉得他太过张狂,太蔑视皇帝,因而深为恼怒。
公元前147年,即汉景帝中元三年,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封外戚为侯是违反祖制的,为此,景帝找周亚夫商讨此事,果然,秉性耿直的周亚夫以高祖皇帝刘邦的“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来回击汉景帝,只因周亚夫据之有典,言之有故,让景帝也没有理由发火,以一国之尊,在下属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景帝对周亚夫的成见更深了。周亚夫此举不仅失宠于景帝,又得罪了王信,梁王和王信来往很密切,又都视周亚夫为仇人,皇帝身边两位最有影响力的人,联手内外夹攻,一起来构陷周亚夫。
此事过后不久,匈奴部酋有六人来降,汉景帝认为这是他文治武功的结果,心中大为高兴,便决定将这几人封为列侯,但其中一人是汉朝叛将的后人,周亚夫认为他的先人背汉而降匈奴,如今他又背匈奴而归汉,是反复小人,不可封为列侯,景帝认为从大局出发,便断然拒绝周亚夫的建议,将六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屡屡碰壁,心结难开,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是帝依允。
由于周亚夫乃一代名将,也颇有名望,汉景帝对他心存猜忌,经常以各种方法试探周亚夫。
一天,汉景帝以赐食为名,召周亚夫进宫,想摸一下他的底,周亚夫虽已免官,尚居都中,见召即到。周亚夫趋入宫中,见景帝兀自独坐在那里,行了拜谒之礼,景帝跟他随便说了几句话,就命摆席。
景帝让周亚夫一起吃饭,周亚夫也不好推辞。只是席间并无他人,只有一君一臣,周亚夫就感到有些慌恐,等他到了席前,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一只酒杯,并无筷子,菜肴又只是一整块大肉,无法进食。周亚夫觉得这是景帝在戏弄他,忍不住地就想发火。转头看见了主席官,便对他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景帝的嘱咐,装聋作哑,站着不动。
耿直的周亚夫并没有多想,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是景帝的计谋。这时景帝忽然插话道:“这还未满君意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被迫起座下跪,脱下帽子谢罪。
几天之后,突然有人来通知周亚夫,说有人把他告了,让他入廷对质,周亚夫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妙,他的大限已经来了。果然,对周亚夫心存忌恨的汉景帝,以一件小事诬周亚夫谋反,情知百口莫辩的周亚夫,只好长叹一口气,就此罢休。汉景帝派人把周亚夫押到大理寺审讯,查来查去事情没有真正的原委,但汉景帝一心要置周亚夫以死地,大理寺卿虽无话可说,但又知皇上欲置其于死地,必须找个借口,于是发出了石破天惊之判词:“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谋反,也想死了以后在地下谋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周亚夫被关入狱中后,他五日不食,绝食而死。一代名将竟落此下场。过于耿直,过于坚持原则而不需时度势,察颜观色,就必然会触动他人心中的痛处,造成彼此间的尴尬。这样的人很难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4.直言敢谏,行正义改邪恶
自古敢谏必敢犯,这种性格的人不多,他们都正直无私。古今第一谏臣,魏征可算其一,如果说魏征敢谏是他遇上了英明之主唐太宗,那比干谏纣又当怎论呢?后者明知所侍之君昏庸残暴也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