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6

第46章 子路篇第十三(2)

孔子的这句话应该是赞许鲁、卫两国的政事。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确实很相似。而孔子本人也在鲁卫两国都做过大夫,对这两个国家都比较了解。所以他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13.8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③合④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②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③苟:差不多。④合:足够。

译文

孔子谈论卫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他刚有一点家产时,说:‘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又说:‘差不多完备了。’当他富有时,说:‘差不多已经完美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公子荆,卫大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备也。言其循序而有节,不以欲速尽美累其心。”

张居正注:“公子荆,是卫大夫。居室,是处家。舍,是聚合。完,是齐备。

美,是精美。三个苟字,是聊且粗略的意思。”又注:“大抵人之处世,莫病于贪求,莫贵于知足。然所谓知足者,谓其当下便足,非谓有所期限而止也。若有所期限,则亦不免于求矣。子荆当始有之时,不慕少有;当少有之时,不求富有,随时便足,’无事营求。非其心清欲寡,不以外物累其中者,讵能之乎?故孔子贤之,谓其近于道也。”

解读

孔子赞赏公子荆对财物的态度,这其中包括两点:一是对财富没有过多的欲望,二是容易满足。卫公子荆为卫国的大夫,位高权重,孔子通过述说他善于居家理财,来赞美循序有节,容易知足,不求华美,以讽刺当时奢侈的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统治者能够勤俭、节制,更好地修养自己。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墨子》中有:“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指出并不是没有安定的居所,而是自己没有安定的心,不是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是没有知足的心。知足了然后才会富有,不停地占有财物,即使拥有天下也不觉得富有。《老子》中有:“知足不辱”。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人只有知足才不会被欲望所牵制,不为世间的欲望所累。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

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声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知足常乐是很难修炼成的美德。

13.9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雩毛,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仆:驾车。②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赶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繁多了,又该给他们增加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起来了,再给他们增加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受教育。”

名家注解

朱熹注:“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张居正注:“适字,解作往字。卫,是卫国。冉有,是孔子弟子。仆,是御车。庶,是众多的意思。圣贤一问答之间,而王道之规模、施为之次第,皆具于此,岂非万世之法程哉!”

解读

孔子与冉有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先富后教”。孔子认为,为政的首耍任务就是要使百姓富足,但同时应伴随着道德仁义礼乐忠信的教化。用现在的语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抓并举”,使国家富足,人民知礼行仁。为此,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当今社会,开放搞活市场经济,一切措施意在“富民”;道德规范建设,意在“教民”。没有物质基础,很难谈精神层次的追求。古语说得好:“仓禀实而知礼仪”,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一切的道德都只是虚言。但是,仅仅“富之”就行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富,为了吃饭,那样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一个一点底线都没有,一点道德都没有的社会同样是可怕的。人不仅仅是自然的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当一个个体的利益无限地扩大,最后到了损害整体利益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一种规则来达到互相制约的目的。否则这个种群就必然会灭绝。在互相制约、互相妥协的基础上,用来保证种群利益的相对最大化,而产生的东西,就是道德。二千多年后,我们的举措仍难离孔子“先富后教”、“边富边教”的理论框架,可见孔子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经世致用。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唧百已可也,三年有成。”

圈圈①期月:一周年。

译文

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治理政事,一年差不多见成效,三年便会有成就。”

名家注解

朱熹注:“期月,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辞,言纲纪布也。有成,治功成也。”又注:“《史记》,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

张居正注:“昔孔手怀匡世之志,抱经纶之具,而不得试,故感而叹说:t当今之世,无用我者耳。诚使有人委我以国政而用我焉,虽至于周一年之月而已,将见弊者革,废者兴,纪纲法度渐次就理,皆有可观者矣。若至于三年之久,则化行俗美,礼备乐和,民生以厚,民德以新,而治功成矣。’惜乎不得少试,而使其徒托诸空言也。”

解读

孔子一贯认为,社会衰落混乱的根由是上层执政者没有像周王朝那样推行以德治国的方略。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得到为官从政的机会,一定实行仁政,三年之内便能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所以,他平时鼓励学生要有雄心壮志,努力施行仁政,认为只有那样才能功成名就。并以此鼓励学生心正身正地恒定于明确的事业,按老师所教导的施政方法行事。

“如果有人起用我,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见成效。”这是孔子自信的表觋,也说明他对“仁政”抱有极大的信心。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有君主能够任用我,我会先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让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然后再制定一定的礼制,以此来教导人民,这样卫国一年就会有起色,三年后卫国的强盛就指日可待了。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假设。在那样的时代,孔子的政治理想注定无法实现。这真是圣人的最大遗憾啊113.11子曰:“善人①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注释

①善人:指君子阶层中具有儒家美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便可以去掉残暴,免除刑戮。这话说得确实对呀!”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民醇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

朱熹注:“为邦百年,言相继而久也。胜残,化残暴之人,使不为恶也。去杀,谓民化于善,可以不用刑杀也。盖古有是言,而夫子称之。”

张居正注:“盖凡民之心,有善无恶,其所以放辟邪侈而陷于刑辟者,岂无仁义之良哉?‘惟上之人无以感之耳。善人为政,虽未必德业全备、礼乐修明,只以其一念醇厚之心,积之而化,便可使刑措不用,但须先后相承,迟以岁月耳。若夫圣人之治天下,何待百年,其效亦岂止此而已哉。”

解读

孔子十分认同“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能够去除残暴,免除刑戮了”这个观点。并且他时常以此鼓励学生们,希望他们心怀仁德,有朝一日能出仕为官的话,一定努力推行仁政。

如果君主能够施行善政,即使他本人才能一般,他所治理的百姓也一定会在君主善良的言行教化下慢慢地变得和善起来,甚至那些残暴之徒也会在和善的社会风气中得到洗礼而重新做人。敦厚善良成为一种民风,重刑杀戮这样的酷刑也就没有必要了。‘当然,实行仁政以净化民风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这就需要执政者有恒心,有耐心,至始至终将“仁政”实行到底。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①亓后仁。”

注释

①世: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称王的人兴起,一定经过三十年之后才实行仁政。”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周白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效也。”又注:“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

张居正注:“王者,是圣人受命而兴。以君主天下者,三十年为一世。仁,是教化浃洽。”又注:“可见非王道不足以成至治,非悠久不足以行王道。盖惟唐虞之万邦时雍,成周之宇宙泰和,可以语此愿治者当知所从事矣。”

解读

以仁义之道来治理国家的,我们称之为“仁道”;以武力暴力来治理国家的,我们称之为“霸道”。孔子所说的王者,就是“仁道”的意思。前一章孔子讲,善人以善良的心态和行为来治理乱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百年时间才能使民众渐渐地受到熏陶而被善化,社会才能步人较为理想的盛世局面。本章孔子说称王的人治理乱世,也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仁政的社会。

综合两章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的治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苦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完善的。孔子以此劝导为政者,要戒骄戒躁,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尤其要克制并防范短期执政行为。同时要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勇于甘当社会发展的垫脚石,为后人铺路修桥。也同时告诫读书学礼的君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要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如果将来有机会出仕为官,也要一代代地传承仁政思想,树立起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13.13子曰:“苟①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那么治理政事还有什么难的?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够使别人端正呢?”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从政,是为大夫而从事于政治。孔子说:‘为政所以正人也,而其本在于正身。苟能居仁由义,动遵礼法,先自正其身矣,则上行下效,捷于影响,其于从政而正人也,何难之有?若立身行己,一有未善,不能自正其身,则表仪不端,焉能率下,其如正人何哉?”’

解读

孔子反复强调“正身以为政,正身以治人”的道理。先正自身,再治理他人。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只有自己先做到了身心端正,仁善天下,下属和民众才有可能被善化。但如杲管理者自己都身心不正,狭隘自私,那么必定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正人先正己,表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立身端正。如果仅仅依靠职务所赋予的权力,自我感觉良好,端着架子,硬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发号施令,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领导者唯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来感染下属,才有可能被下属认同和接受。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要从自身做起,做到严于律己,不要沦落到“虽令不从”的地步。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Q池?”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注释

①晏:迟,晚。

译文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这么晚?”冉有说:“有政事。”孔子说:

“那只是一般的事,如果有政事,虽然不用我,我也会知道。”

名家注解

朱熹注:“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夫子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若是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闻,则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征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张居正注:“朝,是鲁大夫季氏私家之朝。晏,是晚。政,是国政。事,是家事。‘以,是用。古者大夫虽致仕,犹得与闻国政。”又注:“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夫子阳为不知而言,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子之意深矣。”

解读

季氏作为大夫,眼里没有国君,独断专权、肆意妄为。冉有在季氏家里做家臣,他为季氏增加税赋搜刮百姓,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孔子多次批评他,并时刻提醒他不要忘本,不要有野心。教训他应该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拿出能力来担负起做家臣的职责,如果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就干脆辞职算了。对于冉有大肆为季氏聚敛财富的行为,孔子召号弟子们“鸣鼓而攻之”。

政指国政,是国家大事的意思。季氏只不过是个大夫,而冉求只是季氏的家臣,他们所谈论的只能是私事,不可能是国家大事。所以,冉求说“有攻”实际上是一种越礼犯上的行为。孔子就纠正他说那不是一国之政,而只是大夫的家事而已。“政”和“事”表面上看仅是一个词义的纠正,但是实际上却涉及到国君安危,反映了季氏欲行篡权的野心。孔子纠正冉求的话,意在遏制季氏膨胀的野心。

公事就要公办,不能把公事当成私事。现代某些有权势的人,同样喜欢将公事私办,他们往往置法律法规和百姓利益于不顾,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搞权钱交易。希望有这样行为的人能认真反省自己,检点自己的行为。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①,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r”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屯艺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邦:指国家。②莫:没有人的意思。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了解了做国君的难处,不就是差不多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我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只是我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假如那话是正确的而没有人违抗,不是很好吗?如果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不几乎是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吗?”

名家注解

朱熹注:“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张居正注:“夫邦之兴亡,非细故也,而皆始于一言。《大学》所谓一人定国,一言偾事,意亦如此。人君审其所以兴,鉴其所以亡,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其社稷矣。”

解读

鲁定公在治理国家上试图走捷径,所以向孔子讨教,提出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和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违抗而感到高兴。只凭统治者一人的言论来作为标准,如果说得不对,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国家治理开始就向着错误的方向走去,最终就要自食恶果。统治者的一个不当的念头或者一句不对的话,都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悲剧。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热门推荐
  • 凤惊九天:休夫会上瘾

    凤惊九天:休夫会上瘾

    (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紫颖枫新文《恶魔总裁的玩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门当道

    邪门当道

    什么?犯罪学院?欺诈师!造假师!盗窃师!伪装师!陷阱师?木槿年转过头,勾起嘴角邪恶一笑,身负血海深仇,气概无双。对着身旁战战兢兢地血族仆人说,他本应是天生的人之骄子,“你今晚要是想喝血,却因故流落人间,被弃乡野。他曾一记长剑,斩杀八头恶龙。他曾力抗两大绝世宗门,挽狂澜于即倒,先给小爷磕一百个响头。”,神魔共惧
  • 幸福像花儿

    幸福像花儿

    自从爷爷去世后,蓝芷若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了。可是老师却偏偏让大家以《幸福》为题目写篇作文。蓝芷若看见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嘴,非常担心他们会因此离婚。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芷若被选为辩手参加“金钱是否能带来幸福”的辩论赛。在准备辩词的过程中,蓝芷若慢慢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异界兽医

    异界兽医

    新书已经上传,书名《莲花宝鉴》书号181086以下是新书内容简介《葵花宝典》大家都熟悉了,《莲花宝鉴》呢?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是《葵花宝典》若未成功,帮你自宫!这才是《莲花宝鉴》,这是一个关于童子功的故事,一个可怜的男人,被人强迫学了一套阴毒的功法,神功大成之前不得近女色,不然《莲花宝鉴》便会‘咔嚓’一声帮他自宫!!至于如何才算成功,这就要靠某位可怜的男人拼命去做善事,行善积德,积攒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仙家愿力。于是,我们的主角誓要拼搏奋斗,做遍天下善事,助尽世间之人。于是,他的仙家愿力每天都多了那么‘一点点’。于是,某个混蛋加三级的家伙,有了个‘天下第一善人’的绰号,就是半夜踹寡妇门,也会被人当作是在做善事的那种…………………………直通车在下面哦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她是未来的神偷夜十三,吃人的从不嘴软,拿人的从不手软。她的青梅竹马洞房花烛,新娘不是她。携款私逃,她撞上有不良嗜好之称的某位爷。第一次见面,赏他一招鬼脚踢。第二次见面,再无施展暴力的机会,成了别人的内定王妃。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小魔头,莫名其妙成为了某位爷的掌中宝。从此,宠妻无下限,她要偷,他送宝,她闯祸,他来挡。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