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5

第45章 子路篇第十三(1)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①。”请益。曰:“无倦”

注释

①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②请益:请求增加一些。③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率先去做并且不辞劳苦。”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日‘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张居正注:“先,是倡率的意思。劳,是以身勤劳其事。倦,是厌怠。先劳无倦,不止居官任职者为然,人君之治天下,非躬行不足以率人,非久道不足以成化,尤当于此深加之意也。”

解读

子路问孔子从政的道理,孔子告诉他三大原则:一个是“先”,一个是“劳”,还有一个就是“无倦”。

所谓“先”,就是在为政的原则上做领导人,一切要为人之先,以身作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政做官的人,遇到艰难困苦应该站在最前面,领先承担;而在利益方面也是先谦让别人,自己不要。“劳”也是做领导的基本原则。“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等许多意义。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已坐着享受,遇到困难就让别人上前。孔子说了这两点后,子路要求老师再多告诉他一点。孔子便又说了“无倦”。无倦,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不疲劳,一切要更努力。用我们现代话来说,那就是责任的观念要加重,自己没有“懒得做”的感觉,要持之以恒,乐此不疲。考查历史不难发现,做一个政治上成功的领导人的确很辛苦。因为真正负起责任来,往往就没有私生活,难免有时会厌倦。可见,孔子关于为政的这三点忠告确实十分重要,它们仍然适用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①,赦小过,举贤才。”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即”

注释

①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②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问治理政事。孔子说:“先让主管的人做事,赦免人的小过错,荐举贤良的人才。”仲弓说:“怎么能知道谁是贤才而荐举他呢?”

“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程颐、程颢注:“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日‘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注:“大者于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矣。”

张居正注:“盖秉彝、好德,人心所同,举其所知者于己,而付其所不知者于人,自可无遗贤之患矣,若必自己尽知而尽举之,何其示人之不广耶?即此观之,圣贤用心之大小可见矣。大抵夫子所言,皆为政之大体,虽古先帝王致治之盛,亦不外此。故狱慎罔兼,先有司也;眚灾肆赦,赦小过也;翕受旁招,举贤才也。三者之中,举贤为尤要,能举贤才,则政平讼理。凡先有司,赦小过,皆举之矣,所以说,治天下者在得人,诚君道之首务也。”

解读

仲弓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人厚道,不苟言辞,任劳任怨,心胸宽广。他曾总结出一种“居敬而行简”的管理方法,深得孔子的赞扬。他虽担任季氏总管,仍然虚心向老师求教管理之道,孔子便教了他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也就是分设一些管理岗位,各司其职。当官的不可能事事亲劳,所有重担一肩挑,只有分任于前,才能责成于后。用我们现在的语说,就是要明确责任,分配权力,完善考核制度。这样管理者就可以取得“己不劳而事毕举”的效果了。“赦小过”,就是宽恕小的过失。制定法令制度来管理国家或企业,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法令过于苛刻、制度过于严格、使人动不动就受罚的话,又会出现因为法律太严明而使人无所适从的弊端。所以,制定法令和制度要尽量人性化一点。

“举贤才”,是把有德有才的人选拔到分设的职位,使他们各司其职。举贤才的要领在于识才、辨才。有的领导任人唯亲,只信任、重用身边亲近的人,这样往往会导致朋比结党,风气日坏。有的领导对选人用人很重视也很负责,对贤才的标准定得很高,这个不放心,那个也不满意,只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搞得自己很疲惫不说,还剥夺了下级锻炼的机会。所以,举贤的目的在于把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

13.3子路曰:“卫君哪寺子为政,子将奚⑦先?”子曰:“必也正名擎F!”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④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q叩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⑥,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卫君:丑‘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②奚:什么。③正名:即正名分。④迂:迂腐。⑤阙:同“缺”,存疑的意思。⑥中:得当。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你去治理政事,你先干什么?”孔子说:“一定先正名分!”子路说:“还有这种想法,先生您太迂腐了,哪里需要正名啊?”孔子说:“粗野呀,仲由!君子对他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是不随便发表意见的。名不正,则言语不顺;言语不顺,则办事不成;办事不成,‘则礼乐不能兴举;礼乐不兴举,则刑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先正名而后发言论,言论顺理成章才可实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能有所疏漏才行。”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余皆苟矣。”

朱熹注:“迂,谓远于事情,言非今日之急务也。”

张居正注:“卫君,是出公,名辄。昔卫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出奔于晋。灵公卒,立蒯聩之子辄为君。其后蒯聩欲返国,辄拒而不纳,凡宗庙祭祀,与夫出政施令于国,都只称灵公为父,不认蒯聩,是统嗣不明,名实乖乱甚矣。夫子盖将详示子路以正名之说,故先折其粗心浮气如此。事得其序便是礼。物得其和便是乐。

措,是安置的意思。”

解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在民无揩手足。”孔子的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思想原则不确定,理论解释就紊乱;失去了理论解释,各项举措则不成;各项举措不成,文化事业就难以发达;文化不发达的社会,法律、制度就会混乱;法律、制度一旦混乱,人民群众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因此,领导人确定的思想原则一定要在理论上解释得通,理论上能说通的也能够在实际中得以运用。所以,领导人对自己的理论言谈,决不能随便马虎。

“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他一生忧国忧民,志在救世。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变无道为有道,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在孔子眼里,一切不良的社会后果都是从“名不正则言不顺”

开始的,所以,他把坚持“名正言顺”看成是为政的一件大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真正的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从来不会马马虎虎。做事情一定遵循规章律法,不会胡乱行事;说话也必定经过认真思考,不会随便出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谨于言而慎于行”。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政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预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①圃:菜地,引申为种菜。②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③襁: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请求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走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国君讲究礼仪,老百姓没有敢不恭敬的;国君的行为正当,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国君诚恳信实,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讲实话。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幼小的孩子前来归服,哪里还用得着种庄稼?”

名家注解

朱熹注:“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张居正注:“稼,是稼穑,播种五谷之事。圃,是园圃,种蔬菜之事。小人,是识见狭小之人。昔樊迟以务本力农,乃治生之常道,故请问于孔子,欲学为播种稼穑之事。情,是情实。襁负其子,是以布裹小儿于背,而负之以行也。”又注:

“盖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修身齐家以治国平天下,大人之事也,务农种圃以自食其力,小人之事也。樊迟游于圣门,乃不务学为大人,而留心于农圃之事,何其识见之浅小,而志意之卑陋哉!故夫子以小人责之,盖将勉之以大人之学也。”又注:“樊迟不此之务,币顾请为稼圃,何其陋哉!夫周公陈《无逸》以告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而樊迟请学稼,孔子乃鄙之为小人者。盖人君深居九重,小民疾苦常患不得上闻,故周公倦倦以此为言。若学者所志,当以大人自期,又不宜屑屑于农圃之事,周孔之言,夫各有所当也。”

解读

孔子的教育是仁德教育,政治教育,而不是教授学生生存技艺的职业教育。本章中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在上位的人不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而是为了从政为官,推行仁道。

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有老农老圃去做。而且农业是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天下无道,农业就无法发展。所以改善政治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

在我们这样一个科技发达,人才济济,社会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J"。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俗话说得好,“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分内之事,把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交给懂得的人去办,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田园①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②专对:独立对答。③以:用。

田园孔子说:“背诵《诗经》三百首,交给他治理政事,却不胜任;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酬。《诗经》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毋囡匿盈程颐、程颢注:“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朱熹注:“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

张居正注:“盖穷经必先明理,明理方能适用,若不能明理,不过记问口耳之学而已,何足贵哉!然不止三百篇为然,大凡经书所载,莫非经世之典,修齐治平之理备在其中,读者须逐一体验而推行之,乃为有益。不然则是求多闻而不能建事,学古训而不能有获,虽多而无用矣,善学者,可不知所究心乎?”

解读

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孔子之学都是实学,在孔子看来,一切的学问都是要拿来用的。一切的“文”都是要用来践道的,否则一切学问就都没有意义。

孔子主张读书,但更重视其中的教化作用,而不是读死书。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要求把诗学融人到政治理念中,融人到外交事务的处理当中。如果读《诗》以后,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能从中学会“礼”,那也就不知道该怎么“为政”。这样,读书就毫无意义了。只有融之于心,使学问变成自己内心的一个部分,变成自己灵魂的组成,才会运用自如而没有什么阻碍。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需要书本上的知识,那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人”眺望这个世界,但是我们更需要把书本知识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不读书不行,而尽信书还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将书里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3.6子曰:“其身①正,不令唧1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①身:指为官者本身。②令:发布政令。l注释

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熊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

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D”

译文

张居正注:“令,是教戒。上之导下,以身不以言。若使伦理无不尽,言动无;不谨,淫声美色不以乱其聪明,便嬖谀佞不以惑其心志,则身正矣。由是民皆感化,虽不待教令以驱使之,而自然迁善敏德,无敢有违背者。若其身不正,伦理不l能尽,言动不能谨,声色乱其聪明,便佞惑其心志,则民心不服,虽教令谆切,使之为善,亦有不从者矣。盖上之一身,下所视效,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所以《大学》论齐治均平,皆以修身为本,即是此意。有天下国家者,可不求端于身哉。”;解读

孔子总是强调正人先正己,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为政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其人格影响力会波及其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他们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纵然三令五申,他们也不会服从。;政治即是人治,要求管理者有某种德才,或者是有某种人格魅力。为政者自己l身正,管理国家就没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都身不正,又有什么资袼去教育别人、端正别人呢?所以孔子又说了,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就能像北极星那样众星拱护在它的周围,得到民众的拥护。;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或领导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身体力行,起到好的表率作用,那么即使不下命令,孩子或下属都会愉快地执行并能做好;如果嘴上说的很好,但是自己却不能做到,那样即使你气急败坏,责罚打骂,孩子或下属也不会遵从你的命令。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如果我们是一个领导者,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能够起好的表率作用呢?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时候,是否也该反省一下我们自身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呢?端正自我,才有资格面对别人。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i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好像兄弟一样。”

名家注解i朱熹注:“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张居正注:“鲁乃周公之后,卫乃康叔之后,本是兄弟之国。以今日观之,两国之政,也正是兄弟一般。以鲁,则三家僭窃而公室微;以卫,则不父其父而祢其祖。纪纲同一陵替,法度同一纵弛,何其衰乱之适相类也!盖夫子思拨二国之乱以反之治,而时不我用,力莫能挽,故徒付之慨叹如此。”

解读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腹黑老公

    腹黑老公

    他是席家最被看重最有威信最年轻有为的长子,他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她。她是寄人篱下拼命缩小存在感低调的隐藏真性情的‘可怜虫’,她也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他。可是那天清晨一觉醒来,安落夜怎么也没想到,身边的人居然是他.不对,一定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她装糊涂装无视装没有这回事,打死吃完不认帐。他看着她心虚不自然拼命的躲,眼里意味深长。
  • 女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女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卷三:女王和美男云溪云海怎么处置?童伧桀和女王会不会在一起?靳庆如何追求心目中的小莎?推荐蓝已完结的穿越文:《花心少爷的实习小妾》已入5折特价书库o(∩_∩)o~全本订阅只要三块钱不到,不过一支冰激凌的钱⊙﹏⊙b之前算错了若寒穿越到现代的故事《雏妻制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骗局

    骗局

    一部中国式的《阴谋与爱情》,一部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一部男人版《回家的诱惑》,一部演绎情场与商场的“现形记”。
  • 毒医女魔头

    毒医女魔头

    她是神级强者,却自曝而亡重生在紫眸废材身上,修为尽失,受尽欺凌。废物?妖孽?泥煤,她堂堂将军府嫡女,岂是旁人可以欺负的,她会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何会这般红!灵力?斗气?她灵武双修岂是他人可及!智商?运气?她两世灵魂岂是他人可比!神级强者想杀她,很好,废他丹田,毁他四肢,看他如何嚣张!神兽想与她契约,不错,先打得满地找牙,再看是不是合适!别人炼丹,她制毒,一手银针,一手毒药,打得众人措手不及!血脉激发,生死契约现,这个王霸之气浓厚的男人是谁?炼神丹修神器,驭百兽统万人,素手翻云,脚踏苍穹,无人可挡!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威廉·配第、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弗朗斯瓦·魁奈、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安·杜尔哥、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巴蒂斯特·萨伊、罗伯特·欧文、、卫、李嘉图、让·西斯蒙第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