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5

第45章 子路篇第十三(1)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①。”请益。曰:“无倦”

注释

①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②请益:请求增加一些。③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率先去做并且不辞劳苦。”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日‘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张居正注:“先,是倡率的意思。劳,是以身勤劳其事。倦,是厌怠。先劳无倦,不止居官任职者为然,人君之治天下,非躬行不足以率人,非久道不足以成化,尤当于此深加之意也。”

解读

子路问孔子从政的道理,孔子告诉他三大原则:一个是“先”,一个是“劳”,还有一个就是“无倦”。

所谓“先”,就是在为政的原则上做领导人,一切要为人之先,以身作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政做官的人,遇到艰难困苦应该站在最前面,领先承担;而在利益方面也是先谦让别人,自己不要。“劳”也是做领导的基本原则。“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等许多意义。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已坐着享受,遇到困难就让别人上前。孔子说了这两点后,子路要求老师再多告诉他一点。孔子便又说了“无倦”。无倦,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不疲劳,一切要更努力。用我们现代话来说,那就是责任的观念要加重,自己没有“懒得做”的感觉,要持之以恒,乐此不疲。考查历史不难发现,做一个政治上成功的领导人的确很辛苦。因为真正负起责任来,往往就没有私生活,难免有时会厌倦。可见,孔子关于为政的这三点忠告确实十分重要,它们仍然适用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①,赦小过,举贤才。”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即”

注释

①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②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问治理政事。孔子说:“先让主管的人做事,赦免人的小过错,荐举贤良的人才。”仲弓说:“怎么能知道谁是贤才而荐举他呢?”

“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程颐、程颢注:“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日‘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注:“大者于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矣。”

张居正注:“盖秉彝、好德,人心所同,举其所知者于己,而付其所不知者于人,自可无遗贤之患矣,若必自己尽知而尽举之,何其示人之不广耶?即此观之,圣贤用心之大小可见矣。大抵夫子所言,皆为政之大体,虽古先帝王致治之盛,亦不外此。故狱慎罔兼,先有司也;眚灾肆赦,赦小过也;翕受旁招,举贤才也。三者之中,举贤为尤要,能举贤才,则政平讼理。凡先有司,赦小过,皆举之矣,所以说,治天下者在得人,诚君道之首务也。”

解读

仲弓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人厚道,不苟言辞,任劳任怨,心胸宽广。他曾总结出一种“居敬而行简”的管理方法,深得孔子的赞扬。他虽担任季氏总管,仍然虚心向老师求教管理之道,孔子便教了他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也就是分设一些管理岗位,各司其职。当官的不可能事事亲劳,所有重担一肩挑,只有分任于前,才能责成于后。用我们现在的语说,就是要明确责任,分配权力,完善考核制度。这样管理者就可以取得“己不劳而事毕举”的效果了。“赦小过”,就是宽恕小的过失。制定法令制度来管理国家或企业,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法令过于苛刻、制度过于严格、使人动不动就受罚的话,又会出现因为法律太严明而使人无所适从的弊端。所以,制定法令和制度要尽量人性化一点。

“举贤才”,是把有德有才的人选拔到分设的职位,使他们各司其职。举贤才的要领在于识才、辨才。有的领导任人唯亲,只信任、重用身边亲近的人,这样往往会导致朋比结党,风气日坏。有的领导对选人用人很重视也很负责,对贤才的标准定得很高,这个不放心,那个也不满意,只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搞得自己很疲惫不说,还剥夺了下级锻炼的机会。所以,举贤的目的在于把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

13.3子路曰:“卫君哪寺子为政,子将奚⑦先?”子曰:“必也正名擎F!”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④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q叩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⑥,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卫君:丑‘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②奚:什么。③正名:即正名分。④迂:迂腐。⑤阙:同“缺”,存疑的意思。⑥中:得当。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你去治理政事,你先干什么?”孔子说:“一定先正名分!”子路说:“还有这种想法,先生您太迂腐了,哪里需要正名啊?”孔子说:“粗野呀,仲由!君子对他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是不随便发表意见的。名不正,则言语不顺;言语不顺,则办事不成;办事不成,‘则礼乐不能兴举;礼乐不兴举,则刑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先正名而后发言论,言论顺理成章才可实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能有所疏漏才行。”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余皆苟矣。”

朱熹注:“迂,谓远于事情,言非今日之急务也。”

张居正注:“卫君,是出公,名辄。昔卫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出奔于晋。灵公卒,立蒯聩之子辄为君。其后蒯聩欲返国,辄拒而不纳,凡宗庙祭祀,与夫出政施令于国,都只称灵公为父,不认蒯聩,是统嗣不明,名实乖乱甚矣。夫子盖将详示子路以正名之说,故先折其粗心浮气如此。事得其序便是礼。物得其和便是乐。

措,是安置的意思。”

解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在民无揩手足。”孔子的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思想原则不确定,理论解释就紊乱;失去了理论解释,各项举措则不成;各项举措不成,文化事业就难以发达;文化不发达的社会,法律、制度就会混乱;法律、制度一旦混乱,人民群众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因此,领导人确定的思想原则一定要在理论上解释得通,理论上能说通的也能够在实际中得以运用。所以,领导人对自己的理论言谈,决不能随便马虎。

“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他一生忧国忧民,志在救世。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变无道为有道,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在孔子眼里,一切不良的社会后果都是从“名不正则言不顺”

开始的,所以,他把坚持“名正言顺”看成是为政的一件大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真正的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从来不会马马虎虎。做事情一定遵循规章律法,不会胡乱行事;说话也必定经过认真思考,不会随便出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谨于言而慎于行”。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政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预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①圃:菜地,引申为种菜。②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③襁: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请求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走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国君讲究礼仪,老百姓没有敢不恭敬的;国君的行为正当,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国君诚恳信实,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讲实话。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幼小的孩子前来归服,哪里还用得着种庄稼?”

名家注解

朱熹注:“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张居正注:“稼,是稼穑,播种五谷之事。圃,是园圃,种蔬菜之事。小人,是识见狭小之人。昔樊迟以务本力农,乃治生之常道,故请问于孔子,欲学为播种稼穑之事。情,是情实。襁负其子,是以布裹小儿于背,而负之以行也。”又注:

“盖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修身齐家以治国平天下,大人之事也,务农种圃以自食其力,小人之事也。樊迟游于圣门,乃不务学为大人,而留心于农圃之事,何其识见之浅小,而志意之卑陋哉!故夫子以小人责之,盖将勉之以大人之学也。”又注:“樊迟不此之务,币顾请为稼圃,何其陋哉!夫周公陈《无逸》以告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而樊迟请学稼,孔子乃鄙之为小人者。盖人君深居九重,小民疾苦常患不得上闻,故周公倦倦以此为言。若学者所志,当以大人自期,又不宜屑屑于农圃之事,周孔之言,夫各有所当也。”

解读

孔子的教育是仁德教育,政治教育,而不是教授学生生存技艺的职业教育。本章中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在上位的人不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而是为了从政为官,推行仁道。

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有老农老圃去做。而且农业是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天下无道,农业就无法发展。所以改善政治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

在我们这样一个科技发达,人才济济,社会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J"。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俗话说得好,“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分内之事,把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交给懂得的人去办,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田园①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②专对:独立对答。③以:用。

田园孔子说:“背诵《诗经》三百首,交给他治理政事,却不胜任;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酬。《诗经》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毋囡匿盈程颐、程颢注:“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朱熹注:“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

张居正注:“盖穷经必先明理,明理方能适用,若不能明理,不过记问口耳之学而已,何足贵哉!然不止三百篇为然,大凡经书所载,莫非经世之典,修齐治平之理备在其中,读者须逐一体验而推行之,乃为有益。不然则是求多闻而不能建事,学古训而不能有获,虽多而无用矣,善学者,可不知所究心乎?”

解读

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孔子之学都是实学,在孔子看来,一切的学问都是要拿来用的。一切的“文”都是要用来践道的,否则一切学问就都没有意义。

孔子主张读书,但更重视其中的教化作用,而不是读死书。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要求把诗学融人到政治理念中,融人到外交事务的处理当中。如果读《诗》以后,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能从中学会“礼”,那也就不知道该怎么“为政”。这样,读书就毫无意义了。只有融之于心,使学问变成自己内心的一个部分,变成自己灵魂的组成,才会运用自如而没有什么阻碍。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需要书本上的知识,那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人”眺望这个世界,但是我们更需要把书本知识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不读书不行,而尽信书还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将书里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3.6子曰:“其身①正,不令唧1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①身:指为官者本身。②令:发布政令。l注释

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熊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

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D”

译文

张居正注:“令,是教戒。上之导下,以身不以言。若使伦理无不尽,言动无;不谨,淫声美色不以乱其聪明,便嬖谀佞不以惑其心志,则身正矣。由是民皆感化,虽不待教令以驱使之,而自然迁善敏德,无敢有违背者。若其身不正,伦理不l能尽,言动不能谨,声色乱其聪明,便佞惑其心志,则民心不服,虽教令谆切,使之为善,亦有不从者矣。盖上之一身,下所视效,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所以《大学》论齐治均平,皆以修身为本,即是此意。有天下国家者,可不求端于身哉。”;解读

孔子总是强调正人先正己,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为政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其人格影响力会波及其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他们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纵然三令五申,他们也不会服从。;政治即是人治,要求管理者有某种德才,或者是有某种人格魅力。为政者自己l身正,管理国家就没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都身不正,又有什么资袼去教育别人、端正别人呢?所以孔子又说了,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就能像北极星那样众星拱护在它的周围,得到民众的拥护。;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或领导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身体力行,起到好的表率作用,那么即使不下命令,孩子或下属都会愉快地执行并能做好;如果嘴上说的很好,但是自己却不能做到,那样即使你气急败坏,责罚打骂,孩子或下属也不会遵从你的命令。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如果我们是一个领导者,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能够起好的表率作用呢?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时候,是否也该反省一下我们自身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呢?端正自我,才有资格面对别人。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i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好像兄弟一样。”

名家注解i朱熹注:“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张居正注:“鲁乃周公之后,卫乃康叔之后,本是兄弟之国。以今日观之,两国之政,也正是兄弟一般。以鲁,则三家僭窃而公室微;以卫,则不父其父而祢其祖。纪纲同一陵替,法度同一纵弛,何其衰乱之适相类也!盖夫子思拨二国之乱以反之治,而时不我用,力莫能挽,故徒付之慨叹如此。”

解读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OMG!黑涩会三千金

    OMG!黑涩会三千金

    三个漂亮的黑道千金∶她高贵,她可爱,她调皮,这三个绝世MM是为了完成任务才会到中国的,可是却好死不死的遇见三个爆帅的贵族GG∶他冰冷,她温柔,他邪恶,“校草又怎么样,我们还是人见人爱,车见车撞的大美女呢,你们三个臭小子别以为帅就可以欺负人,就算是上帝、圣母玛利亚,也不敢动我们一根头发,更何况是你们!”,“哪来这么机车的女生呀?,我们三魅力指数破万点的GG会怕你们这三个小丫头,笑得我们肚子都快饿了!”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太古虚实案

    太古虚实案

    我本来只是想买两颗蒜头和一块姜回家炒菜。菜摊大妈找钱后我理所当然地转身离开。可就在转身这一念的时间里,我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大地。眼前只有一个巨人,像翻身的乌龟用四肢支撑着天地。他吃力的不让天地相合,看见意外闯入的我兴高采烈地打招呼:“哎呀终于见到其他东西了,我叫盘古,怎么称呼?”待我真正想通后,手里蒜头和姜不受控制的掉落在地。这穿得……也太早了吧……
  • 绯色暗夜

    绯色暗夜

    【十世轮回】+【异世女强】+【男强女强】=【绯色暗夜】她,云绯夜,阴险狡诈,绝色狂妄,冷酷腹黑,黑道尊称她为暗夜修罗。“她”,云绯夜,生性懦弱,废物体质,花痴黏人,空有一副好皮囊,生于东溪国世袭贵族云家,排行第七,世人称她为“废物七小姐。”当叱咤风云的她穿越到懦弱花痴的她.看她如何在这强者为尊的奥尔斯卡大陆上绽放光芒,展翅翱翔。看男主如何融化她那刻冰冷的心,追逐那飞翔的鸟儿.◇◆◇◆◇绯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她手执一把长剑,向他一步步地慢慢走来,宛如地狱的修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地狱吗?有什么好怕的,我是一个连地狱都不敢要的人,你不知道吗?”她望着那搁在脖子上的剑,向那刀口上撞,眼看就要撞上了,那人却缩了缩,绯夜快速地把早已准备好的小刀一手插入那人的胸口,咧开嘴危险的笑了笑,“地狱欢迎你!”绯夜挽着那人的手,站在奥尔斯卡大陆的顶端,以前发生的一幕幕如同电影般,相遇,相识,相爱。嘴角挑起一丝暖暖的笑,望着身旁那人的侧脸,调皮地吻了上去。◆◇◆◇◆十生十世的守护,只换回你的回眸一笑。★生死不渝的爱情★坚贞不渝的友情★温暖感动的亲情★◆◇◆◇◆本文是绝对极品爽文。不纠结,不虐。然然简介无能,想要看腹黑文的请点,想要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请点,想要看玄幻魔法的请点,想要看穿越文的也点点。如前三章留不住你的脚步,那就请点点右上角红色的叉叉,近来物价上升,鸡蛋就不用砸给然然了~紧随然然的脚步,还你一个美妙的异世之旅。◆◇◆◇◆推荐榜:《妖主太腹黑》《老公,你太无赖》《-蜜爱傻妃-》《特工神尊》《女法师的崛起》《激战女神》《王牌逃妻》《狂尊》《邪破》《魅笑魔主》《紫降异世》《绝色魔尊》《优质妾儿》《妖凤邪皇》——这是倾听给绯色暗夜做得藏头诗:【绯】花一片减风光【色】柔金性瑞四方【暗】香疏影名千古【夜】宿花房春梦香
  • 英文爱藏:爱只有0.01的距离

    英文爱藏:爱只有0.01的距离

    为中英双 语对照版,《爱只有0.01的距离》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 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 和凝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 再配合文章后附加的多功能、全方位巩固题型,更有助于……
  • 前世今生爱相随

    前世今生爱相随

    【本故事纯属虚构】林青青同学意外坠马,竟然穿成了一朝废后,不就是一个皇后吗,她不稀罕!她要做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米虫!她要活色生香地调戏美男!哦!NO!她不要和顺治玩亲亲!什么?他胆敢接乌云珠入宫!这还没完,他竟然和乌云珠夜夜狂欢!好你个顺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穿回现代当明星去!呃!怎么顺治的影子总在她眼前晃呀晃,晃得她忧心忡忡......好吧!她当他已改过自新,在穿越之门开启的时刻重新穿越回去......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双子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双子座

    经历一段“奇幻之旅”,2012年的双子觉得自己似乎无法控制命运,再也不认识自己。有些人像走进一团迷雾中,一直找不到方向,虽然照常地生活,但是心却有点空虚。现在的你已经有了新的位置、新的地方、新的角色,来到2013年,有了全新开始的你,还期待重新回到过去很high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吗?“无法逃避的义务”已经来到,当一堆责任、任务摊在眼前,你得收拾玩心,再也别想逃了。
  • 锁凰宫一世尊宠:紫惑

    锁凰宫一世尊宠:紫惑

    她是一片空白在这个世界醒来,却莫名其妙成了给太子殿下的‘贡品’.....她不知道何时,竟落入那个残暴皇帝虎视眈眈的目光中.....小紫,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我,最恨的人,也是我。我们来打一个赌,我放你走,三年之后你一定会再爱上我,一定会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那个时候,你也会举起剑杀了我……
  • 钻石总裁别缠我

    钻石总裁别缠我

    天光已经放亮,城市在枚儿胡思乱想中不知不觉开始喧闹起来,树上不知名的小鸟也被滴滴的汽车声吓得无影无踪,枚儿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向家所在的小区走去……打开房门,扑鼻的是一股淡淡的绿茶的清香,这是枚儿的味道,她喜欢的味道。这让她感觉这里的一切还是属于她的。看到茶几上放置了一天一夜的手机,枚儿觉察不到的心动了一下,拿起来,屏幕上显示出她和承平相拥而笑的模样,枚儿发觉怎么她笑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