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3

第43章 颜渊篇第十二(2)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君子既应该具备良好的内在品德,又应该用恰到好处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凡事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搞虚假的形式主义;同样也不能只重内容而忽视形式,死板呆滞,毫无创意。做人也一样,要内外兼修,表里一致,切不可外表华丽而内在空虚,也要避免一肚子墨水却找不到表现的途径。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t?百姓不足,君孰与足t?”

注释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译文

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费用不足,该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

“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鲁哀公说:“现在抽取十分之二,我还怕不足,怎么还能实行彻法呢?”有若回答说:“百姓富足,您怎么能不富足?

百姓不富足,您怎么能富足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张居正注:“有若此言,深得君民一体之意,人主诚宜加念者,然足民固所以足国,而足国之道,则在节用而已。能节,则薄取自见其有余;不节,则厚敛且见其不足矣。然则孔子节用爱人一言,岂非治天下者之龟鉴哉!”

解读

鲁哀公执政时期,有一年收成不好,国家的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十分忧虑,便向有若征求解决方法。有若建议他实行彻法,减少税收。这个方法使鲁哀公备感诧异,表示抽取十分之二的税都唯恐不够用,怎么还能再缩减税收呢?有若讲解道,国家降低税率,就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从而激励他们积极生产,这样一来百姓富足了就不必再担心国家财政收支不够用了。而如果加重百姓的税负,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衰弱,这样国家又怎么会富强起来呢?这段对话表现了有若的重民思想,也体现了民富则国强的道理。

治理国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老百姓生活富足了,就意味着国家强盛发达了;如果百姓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么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得到更充分更自由的发展,是统治者巩固政权的积极措施。

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⑦。子曰:“主忠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①崇德:指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惑:迷惑,不分是非。③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马上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这就是迷惑了。《诗经》说‘这确实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

朱熹注:“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

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

张居正注:“崇,是日有增加的意思。行道而有得于心,叫作德。辨,是辨别。惑,是心有所蔽。忠,是尽心而不欺。信,是诚实而无伪。徙,是迁。义,是理之所当为者。”

解读

子张请教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认为能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忠信”指为人诚恳,对工作尽心尽力,并且能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而忠信又要符合仁义的规范。

“崇德”与“辨惑”是因果相关的,只有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辨别是非迷惑。如果没有高尚的仁德,就容易感情用事,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我有利的我就喜欢,对我不利的我就讨厌,这样不分是非善恶就是最大的迷惑啊!所以,想要提高辨别迷惑的能力,就要先踏踏实实地修养品德。

12.11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①齐景公:名杵臼,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互公元前490年在位。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名家注解

朱熹注:“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

张居正注:“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则君不君、臣不臣矣。

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则父不父、子不子矣。故夫子告之如此,所以深儆之也。

景公知善夫子之言如此,亦可谓本心之暂明矣。然卒以继嗣不定,启陈氏篡弑之祸,岂非悦而不绎,吾未如之何者欤?”

解读

春秋时期的社会动乱,礼制受到严重威胁,等级制度也遭到破坏,弑君杀父的事情经常发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就告诉他治理国家要恢复等级秩序,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规定。也就是说,治理国家首先要注意名分,不同等级不同辈分的人各司其职,各定其位。齐景公听了后,十分赞赏,从孔子的回答中他认识到了君臣父子如果不能定位,即使国家富强,粮食充足也没有他吃的份。

君臣父子各就其位,也是在告诫今天的我们,人人都要安分守己,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平安和谐,正常发展。

12.12子曰:“片言旺叮以折狱②者,其由也与即”子路无宿诺④。

注释

①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词,即片面之词,古时也叫“单辞”。②折狱:

狱,案件。折狱即断案。③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④宿诺:宿,久。宿诺指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译文

孔子说:“凭单方面的言辞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就是仲由吧?”子路承诺的事从不隔夜。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

张居正注:“盖仲由为人忠信明决,惟其有忠信之心,故人不忍欺;惟其有明决之才,故人不能欺,此所以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门人因夫子之言,遂记之说:子路平日为人,最有信行,若受人之托,已应承了,则必急于践其言,曾未有迟留经宿而不行者。其为人忠信如此,则其所以取信于人者,正由其养之有素也。夫子称之,岂无自哉。”

解读

子路正直诚实而又卓有才干,他平时特别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马上去办,从不拖拖拉拉甚至当天兑现诺言。正是由于子路公正无私,办事果断,以及能够及时完成应允别人的事情,才能得到诉讼双方的信任,凭借只言片语就能断案。

诚实守信,仁义直率,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君子应该像子路这样有修养重承诺。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其实办法很简单,做到言出必行,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这样时间久了,别人就会信服我们,哪怕是我们的片面之词也会得到大家的信任。简言之,信用是靠日积月累的。守信一次不难,守信一时也不是特别困难,难的是长久地信守诺言而毫无疏忽。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许下的诺言要时时记在心上,马上行动,绝不能拖泥带水。

12.13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呼!”

注释

①听讼:讼,诉讼。听讼指审理诉讼案件。②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译文

孔子说:“判决断案,我和别人一样。但与别人所不同的是,我一定要使案件根本就不发生。”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听讼,是听断狱讼。犹人,是不异于人。”又注:“盖治民而至于使之无讼,则潜消默夺之机,有出于政刑教令之外者,视彼片言折狱,又不足言矣。明君观此,可不以德化为首务哉。”

解读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为政思想,他极力推崇德治,想以教化来促使百姓不犯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诉讼案件。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是各种矛盾的载体。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性格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处世必定出现矛盾争执的情况。大家各执己见、难以调和的时候,就产生了诉讼这件事。诉讼案件越多,就说明社会越不和谐,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根除诉讼这样的不和谐音符。然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无法消除矛盾,也不能消除矛盾。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就无法消除诉讼案件了呢?不然,虽然我们无法消除人们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以道德的力量教化民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宽容大度,多为别人考虑,人们之间就不会再有矛盾争执。没有了诉讼案件,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民都能融洽相处。而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说:“在位要不懈地努力,执行政令要忠诚老实。”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朱熹注:“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

张居正注:“盖政虽多端,皆由一心以为之根本,未有始终表里一于诚,而政有不举者。是道也,小可以治一邑,大可以治一国,又大可以治天下,虽圣人之至诚无息亦不过此。有为政之责者,可不知所务哉!”

解读

本章谈的仍然是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孔子借回答子张的问题,指出统治者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如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修养自身、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在位一天就要为百姓服务一天、执行政令的时候对百姓要诚实守信等。

居之无倦,就是要求执政者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偷懒耍滑,不推卸责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行之以忠,则是要求执政者忠诚老实地履行公务,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在执行政令上,忠心耿耿,按规定办事,能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从这八个字中也该有所借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劳动让生命充满阳光。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新时代,能够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工作,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注释

①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译文

孔子说:“广博地学习文学典籍,用礼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到不背离正道!”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熹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丈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张居正注:“圣人示人为学之方莫切于此。若就君道上说,则凡亲贤纳谏,读书穷理,即是博文的工夫,以其所闻所见者,而检束其’身心,体验于政事,即是约礼的工夫。人主务此,则二帝三王乏治可几而至矣!”

解读

本章系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①。小人反是‰”

注释

①美、恶: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好事、坏事。②是:代词,这。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去做坏事。小人正和这相反。”

名家注解

冬熹注:“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张居正注:“盖君子之心,有善而无恶,故见人之善其心好之,惟恐其志之不坚而行之不力也;见人之恶,若身有之,惟恐其名之玷而身之辱也。小人则不然,见人之为恶,则迎合容养以成其为恶之事;见人之为善,则忌克诋毁以阻其为善之心。盖小人之心,有恶而无善,故见人之恶,即喜其与己同,惟恐其不党于己也,见人之善,即恶其与己异,惟恐其或胜于己也,其用心之相反如此。”

解读

君子和小人在“成人之善恶”这件事上有着迥然的区别。君子心胸坦荡,厚德载物,不嫉妒别人,所以他们愿意以宽厚的仁德成就别人的好事,而坚决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心胸褊狭,刻薄寡恩,嫉贤妒能,恨不能天下之人都生活得不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阻碍别人的好事而善于促成别人的坏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体现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与鼓励。我们支持别人,就是在更好地发展自己;而我们得到别人的支持,往往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事业。善待别人,成人之美,成就的是我们的君子人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成就大事,那我们就做到不打击别人,给予别人信任与鼓舞吧!因为这样也会促成别人好事的顺利完成。

721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卿巾②以正,孰敢不正?”

注释

①子:你。②帅:率领,带领。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政治,就是中正。你自己用正道来带领大家,谁敢不依正道行事呢?”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孔子斯言,不独以告鲁大夫,实治天下之要道也。汉儒董仲舒有言:‘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亦是此意,君天下者念之。”

解读

孔子认为为官从政,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行为端正,只有这样对老百姓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为官执政的人行为端正,按照正道行事,百姓就会跟着走正道。而如果执政者自己不走正道,那百姓搞邪门歪道就会成为必然。所以,要想治理好国家,为政之人就要带头走正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季康子是当时鲁国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他却带头僭礼、欺君犯上,致使鲁国政治一片混乱,四处弥漫着不正之风。

同类推荐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人生准则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人生准则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揭示了这位“伟大人生导师”的教育真谛:指导你正确运用大脑的潜力,将带给你真正的心灵和平;以心换心,相互沟通,在人与人之间架设一座爱的桥梁;帮助你获得自尊、自重、勇气和信心,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 
  • 天价私宠,总裁求交往

    天价私宠,总裁求交往

    容氏集团现任总裁,覆手为雨的金融界奇才容言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快!却只对路遥宠爱有加!他娇惯她,却从不染指她!可她依旧自信满满:“容言,我要和你在这场追求与被追求的爱情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直到你爱上我!”可到最后她才发现,自己是个天大的笑话!【虐心篇】决裂那个雨夜,她嚎啕大哭:“如果我不姓路,对你而言是不是什么都不是?”“你的心里一直有她,只有她!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伤害她很难,伤害我就很容易是不是?”“从今天起,我会从你的世界,滚的远远的!”一场意外,将她推向生死边缘!直到后来,他找到她住过的医院,却再也找不到她的身影。“人送来的时候大出血,命是保住了,不过孩子没了,挺可惜的!”他听着护士冷冰冰的话,看着她最后留给他的只言片语,无法言语。【萌宝篇】某天幼儿园课后作业为:名字的由来。一放课,某宝抱起妈咪大腿:“妈咪,我的名字,为什么叫慕生?”“因为你是妈咪一个人生的啊,你知道,妈咪用中国话怎么说吗?”某宝:“不造!”“是母亲的母,所以妈咪当时想就叫母生好了,可这名字不文艺,怕长大没姑娘要你!所以妈咪很有深度的改成‘慕生’。”“……”这名字,取得好随性……“可素妈咪,外面有个怪蜀黍告诉我说,在生慕生这件事上,他帮了好大的忙诶!”“哪个怪蜀黍?”她怎么觉得心里毛毛的?于是,黑衣男子攻陷她家大门:“路慕生?路遥,你倒是告诉我,没有我贡献力量,你怎么生儿子?”“这次,我不仅要儿子,更要,你!”
  • 陆少别太坏

    陆少别太坏

    这是一场阴谋,因为妻子的失贞而给了丈夫外遇的借口…………“为什么?”当捉奸在床,赵青荇只能用一双不敢置信的眸子看着罗旭。“因为我能让他少奋斗三十年。”陆吉祥挑衅地看着青荇。“你是我朋友。”“朋友?你以为我堂堂陆家千金真喜欢跟你这种女人做朋友?我肯赏脸接近你,全是因为罗旭。”……她怀孕了?那暗夜中的可恶男人,不但毁了她的婚姻,还送给她这么大一个“惊喜”。“我娶你。”陆少琛如施舍一般,淡漠地扫了赵青荇一眼。“你娶我?陆少琛,我只是一株杂草。”赵青荇愕然。“如果我偏要,你嫁不?”陆少琛突然眯起精眸,充满威胁地瞪着青荇,大有你敢说不,我就吃了你的意味。“我为什么要嫁?”赵青荇迟钝地眨眨眼睛。面前这个腹黑的男人真是那儒雅俊逸的天之骄子陆少琛?她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大灰狼嘴里叼着的小红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医品闲妻

    医品闲妻

    他狂怒,嘴角含笑的冷睨着他。”而他,当即打了个冷颤,心头升起悔意…*闲妻篇:他眸光一闪,看着那凶手在她投下的棘荆丛中痛苦挣扎却迟迟得不到解脱。他:“…”脸黑一片。她毒,她冷,却异常强悍,短短三年,成为享誉王朝的圣手神医,有欣喜之色。她说,令医界众人垂涎妒忌得眼红却又无奈。她过得悠闲惬意,可有一日,大街小巷突然传遍她丧失妇德的闲言,一日间,“嫁与你后,遭了无数白眼。她冰寒的气势顿破,这刻,他却如天神般走到她身前,吐出一句话,维护了她的名声,你若生孩子,“我们早已成亲,只是并未广而告知,谁若再敢毁她名誉,休怪我无情。”他聪明过人,便是我下堂之时,顺势向众人告之,他们会再成一次亲,这一次,会哄动天下她说,晕过去的瞬间,被亲爹赶出府的嫡女,而是扮猪吃虎,拥有最完整的药山,她名声败坏,他说,紧紧的抱住了她…,一语间突然明了,所谓闲,“嫁与你后,一眼便瞧出异状。她不笨,闲妻之位当即转让。”她说,“嫁与你后,我便是闲妻,踏过染了毒汁的新房地板飞扑至床,便是只吃饭不干事的人,往后我只占你妻位,不履妻责,不承妻恩。你娶多少都行,她是被人陷害,往后,因受不了打击一月后重病惨死,当她成为她,却不是步步紧逼,追讨害她死的凶手,她们便是我的试药品。”她莫名动容,对他生出一抹情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圣堂

    圣堂

    一次裸奔捡到半神神格,圣堂底层的新嫩弟子王猛开始了华丽的传说,拥有五行体,逆藏神格,横行三界,有装逼有热血有妹纸。
  • 强娶:boss只爱再婚妻

    强娶:boss只爱再婚妻

    寄人篱下,夏若希备受欺凌,处处忍让,她只想安安静静的等到男友留学归来。却不料,那渣男竟用自己的血汗钱跟别人结了婚。她的人生第一次陷入了绝望。不料慕子皓突然出现,陪着她,保护她,使她走出阴影。一枚戒指一次求婚,就让她稀里糊涂的答应婚事。单纯的她,面对居心叵测的婆婆,深不可测的公公,野心勃勃的大哥,刁蛮骄横的小姑,还有痴心她人的丈夫,心力交瘁却依旧坚持,他却在这时候用一句假结婚让她完全坠入谷底,他所谓的结婚,竟只是他继承公司的跳板,更是在为了他娶回初恋铺路!一气之下,夏若希签下离婚协议书,离开了伤心地。本以为噩梦就此结束,没想到三年后,他再度出现,打破她好不容易恢复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