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2

第42章 颜渊篇第十二(1)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唢斤语矣。”

注释

①克己复礼:克己,既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你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

名家注解

朱熹注:“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

张居正注:“孔子以是告颜渊,所以勉之者至矣。然要之尧舜相传心法,亦不过如此。盖所谓人心惟危,即是己也;所谓道心惟微。即是礼也;所谓精一执中,即是克复为仁之功,初无二理也。然则欲纯全乎尧舜之仁者,可不服膺于孔子之训哉!”

解读

颜渊问仁于孔子,孔子将仁解释为“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规范。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行事就是做到了“仁”。所以,仁是礼的基础,礼要用仁来维护。礼与仁两者相互结合,礼是外在的规范,仁是内在的修养,所以人们只有通过自觉地修养道德才能遵守礼的规定。

“克己复礼”的思想成为后世有些人批判孔子的借口,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是在扼杀人性,束缚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其实是这些人对自由的理解过于偏颇,他们所谓的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为所欲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也一样。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凡事都要有规矩,在法度规范之内可以充分地释放个性,可是一旦碰触到法度规范就会受到处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克己复礼是对我们行为加以约束的道德规范,并不是有些人标榜的扼杀个性。克己复礼也是自尊自爱的表现。

我们现代人仍然要遵纪守法,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处处克制自己的不当欲望,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做一个仁德的君子。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①。”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嘲斤语矣。”

注释

①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②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克复传颜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说:“出门到外面工作就好像去接见高贵的宾客一样恭敬,役使老百姓就好像承办重大的祭祀一样严肃认真。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朝廷没有怨言,在家里也没有怨言。”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按照您的话去做。”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j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

朱熹注:“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也。”

解读

很多人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仁”的问题,但是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他总是因材施教,很有针对性。当仲弓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谈到了“仁”的两个方面:侍奉君主和役使百姓都要恭敬严肃,另一个方面是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即冉雍,是孔子的学生,他比小孔子29岁,为人仁笃厚道,不苟言辞,器量宽宏。孔子曾说他“可使南面”,认为他有治国安邦之才。所以,圣人在解答仲弓关于“仁”的疑问时,告诉他的同时也是执政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圣人视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如果人们都能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很多怨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承认了别人有着与自己平等的价值和人格。同时,这种价值观也提醒人们既要自爱也要爱别人,既要自尊也要尊重别人。

72.3司马牛①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②。”曰:“其言也切,斯③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诩乎?”

注释

①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是孔子的学生。②切:音砖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③斯:就。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仁德的人,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司马牛道:“不随便发表自己意见就可以称为仁德的人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呢,说话能总是很谨慎吗?”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

朱熹注:“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

读者其致思焉。”

张居正注:“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名犁。切,是坚忍不轻发的意思。子以牛心放而言躁,故反复晓告如此,盖约之使求仁于心也。”

解读

据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司马牛是一个“语多而躁”的人,他性格浮躁,喜欢多言。孔子想要他克服“语多而躁”的毛病,逐渐培养仁德。所以,当他问仁时,孔子因人施教地告诫他,仁就是不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谨慎讲话。

司马牛对老师的回答有疑问,紧追不舍想加以肯定。孔子便告诉他,不随使讲话听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啊!言外之意是,你司马牛能做到吗?

做人处处要谨慎,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谨言慎行,是我们修养仁德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应该说话慎重,凡事考虑周全了再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人说话从来不加思考,遇事脱口而出,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得罪人。这样的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谨言慎行的仁德之人。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啊忧何惧?”

注释

①夫: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可以成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道:

“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反省自己没有内疚,那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牛之再问,犹前章之意,故复告之以此。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而忽之也。”

张居正注:“司马牛因其兄桓魃作乱常怀忧惧,故孔子开慰之如此。然内省不疚,实自常存敬畏中来,非徒悍然不顾而已。

解读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趔的弟弟。桓趔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执政者的打击,司马牛全家便被迫出逃。逃到鲁国后,司马牛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趔不是他的哥哥与之划清界限。所以,当他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是君子时,孔子很有针对性地回答他说:1君子不忧愁也不畏惧,反省自己的时候能做到问心无愧。

不忧愁也不畏惧建立在问心无愧的基础上。人能做到独自反省的时候,内心里没有内疚,就没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事了,而这样的人就能够称为君子了。所以,想要成为君子,就要先养成内省的功夫。要像曾子那样一日三省,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自我反省是以仁德礼仪作为准则的,时常自我反省就能更好地遵守道德法制。由此可以说,自我反省是自我修德的极好途径。通过反省达到光明磊落,像这样堂堂正正的人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这样的人谁又能说他不是君子呢?

7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j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①,与人恭而育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①敬而无失:孔子曾赞扬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里的敬而无失就是久而敬之的意思。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道:“别人都有兄弟,惟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人的生死由命运安排,富贵与否也是天意。君子做事慎重而没有差错,待人恭敬而有礼貌。那么,就会天下到处都有兄弟——您何必忧虑没有兄弟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既安于命,又当修其在己者。故又言苟能持已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之人皆爱敬之,如兄弟矣。盖子夏欲以宽牛之忧,故为是不得已之辞,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张居正注:“子夏欲以宽司马牛之忧,故为是不得已之词。然要之至理,亦不外此。”

解读

上章讲到司马牛由于哥哥桓趔犯上作乱而宣称桓趔不是他的哥哥,所以,他说自己没有兄弟,并且很为此发愁忧虑。子夏就安慰并劝诫他说,只要修养仁德,做一个恭敬谦卑、令人久而敬之的君子,四海之内便都是自己的兄弟,所以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发愁。

生老病死天注定,我们谁也不能逃避自然规律的制约。每个人的祸福、贫富也都各有天意,我们人力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走向消极。人所处的境遇由命所定,但我们如何生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是可以自主选择的。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努力过好每一天,艰苦奋斗,就能够无怨无悔。

像子夏说的那样,修养仁德,对别人恭敬有礼,那样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弟兄。孔子也曾说过,行为合于仁义礼节,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就是对面而坐也不相往来。所以,只要我们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仁人君子,哪怕自己没有同胞兄弟姐妹也不必担心忧愁。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想①,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注释

①肤受之想:想,音sa,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②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译文

子张问怎祥才可以做到心地清明。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可以称得上心地清明。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称得上是高远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

解读

子张问“明”,孔子是从如何识别和对待谗言和诽谤的角度回答的。孔子所说的“浸润之谮,肤受之想”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人化地步的谗言和诬告,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如果这样的谗言和诽谤在你面前都行不通的话,那你就是心地明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了。

谗言和诽谤是人人厌恶的卑劣行为,但是它们又像毒蛇一样缠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令人难以摆脱。谗言和诽谤的威力不可小觑,很多人一生的英名毁于这两者之下。俗语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有的人喜欢到处挑拨离间,并且善于运用这种丑恶卑鄙的手段恶意谋算别人。所以,我们要磨砺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修养一颗害。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冷静思。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7”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兵:这里的“兵”指军备子贡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对国家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去掉一项,这三者当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又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二者当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百姓对国家没有信心,国家就难以立足程颐、程颢注:“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

朱熹注:“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张居正注:“盖民无食必死,然自古及今,人皆有死,是死者,人所必不能免。若夫信者乃本心之德,人之所以为人者也。民无信,则相欺相诈,无所不至,形虽人而质不异于禽兽,无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不若死之为安。故为政者。宁死而不可失信于民,则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矣,此食所以可去,而信必不可无也。即此观之,可见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以古之王者,不欺四海,善为国者,不欺其民。盖必有爱民之真心,而后有教养之实政,自然国富兵强,民心团结而不可解矣,此信所以为人君之大宝也。”

解读

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粮食充足、军队强大、取信于民。粮食充足就能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队强大就能抵御外敌的入侵,而取信于民就可以唤起人民报效国家的实干精神,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贡献力量。这三者当中,取信于民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如果统治阶级失信于民,国家就难以立足,最终失去民心而跨台足食,足兵,取信于民,这三者既有关联性又有独立性。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翥兵力强盛,才能创建出稳定和谐的社会。国泰民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则自然认篇为领导人和政府的政策是正确的,自然信任政府。然而,如果三者只能做到一点,那就一定要取信于民。因为人民对国家有信心,内心才能树立坚定的信仰,誓死保!

卫祖国、建设祖国。引申到我们今天,这实际上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逢设的问题。物质基础扎实,则国力强盛;上下能够互信,则民心稳固。所以我们今天;鑫簿强调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论;7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语大l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蒋%£犬羊之蒋。”

衾匿a一①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②苒:

250l去掉毛的皮,即革。

……田日l棘子成说:“君子只要质朴就行了,要文采有什么用呢?”子贡说:“可惜啊,您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质朴,质朴如同文采。如果离开了文采,虎豹的皮革就与犬羊的皮革一样了。”

朱熹注:“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张居正注:“棘子成,是卫大夫。质,是质朴。文,是文采。驷,是四马。皮去毛的叫作蒋。”又注:“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若求其尽善而无弊,则必如孔子所谓文质彬彬,乃;为定论也。”

解读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有美好的品德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外在的文采。显然,棘子成不懂文质的关系。所以子员批评了他的这种说法。子贡认为文和质同样重要,君子应该文质兼具,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其良好的本质。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其实,这里的文与质就是内容与形式。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离婚那一天,徐晨曦告诉顾唯安,其实,我们有过一个孩子。你还记得吗,那天我被你的行李箱绊倒。丢下这一句,自此她离开了他的生活。后来,她才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
  • 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

    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

    一本专为全国3.3亿高血压患者定制的综合性降压指南。本书特邀具有十余年临床一线经验的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专家,解答高血压患者最大的疑惑、厘清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误区,并全面、深入地解析饮食、起居、运动、用药4大防治重点,分享百余种实用降压细节。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就医指南、日常护理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帮助患者摆脱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危害,过上“无压新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古龙文集:剑客行(下)

    古龙文集:剑客行(下)

    古龙在他的早期名篇《剑客行》中,赋予了他对“武侠世界”的期待与想象:要成长为武林传奇,必先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成长,就是要如此沉痛,才会精彩。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却背负一代江湖传说——“霹雳剑”展云天的弑父之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江湖强敌。在一次次几殒性命的拼杀中,少年死里逃生,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威胁,而少年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只要愿意,找到活力的方法,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直到迈进办公室之前,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找到N种方法来提升的活力,让自己精神充沛。也不仅仅是晨跑那般枯燥乏味。或许一时之间我们还想不出什么特别适合自己的“醒活”方法。没关系!翻开本书,绝不是猫在被窝里睡懒觉,我们会看到里面介绍了45种提升活力的方法,它们简单易行而且相当有效,其中肯定有适合我们的妙方
  • 8种成功个性

    8种成功个性

    你知道哪8种个性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么?你知道你具备了哪几种么?你想获得成功么?这本书将要告诉你。
  • 职场咖啡糖

    职场咖啡糖

    关于职场的深度解析,全方位自测,教你参透职场人心的100%测试。不做办公室花瓶,不做商海孤舟,不做蛮干没成绩的炮灰,让出入红粉三国演入、“白骨精”群的菜鸟都游刃有余起来。浓缩交际兵法、成功指南、减压手册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