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02

第2章 学而篇篇第一(1)

《论语》把“学而”作为全书的开篇之章,旨在强调学习为人立身存世的根本。非学无以成才,无以存身,无以生活于世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是人立身的根本,是人成就事业的根基。只有学习才能塑造一个最好的自己,古今中外无数个英雄豪杰,莫不从学习中练就一身建功立业的本领,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内作出不凡的成就。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对学习的执着和爱好远远超过了一切,信念所系、信念所在皆在于学习知识,以求达到“仁”的境界。时至今天,孔子的主张仍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超越时空的至理金言。我们所在的时代,知识大爆炸,更新速度极快,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获胜,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是远远不行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1.1子①曰:“学②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子:中国古时候对有德行、学识渊博的男子的敬称,后来也指男子。《论语》这本书中的“子曰”的子指的就是孔子。②学:在这里主要是指学习西周时的礼、乐、诗、书等文化典籍。孔子说:“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就能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这岂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志气相投的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久别重逢,难道不值得让人高兴吗?别人一时不了解自己,也不会对人产生怨恨,这样的胸怀坦荡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程颐、程颢注: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朱熹注: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

解读

“学而时习之”,这不仅是学习的方法,也是对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永无止境,讲究持之以恒,只有不断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丰富起来,人的能力才能提高。现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期,知识门类多,更新速度很快,不学习或者放松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难以在人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正确对待学习也非常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通过学习,可以塑造一个最好的自己,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品德的公民。可以求得自己内心的完善和平和。在人生历程中,我们就会从容不迫地应对人生的起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亮丽的风采。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他需要友情和亲情,需要沟通和交流。“独学无友”,非常不利于人的进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互相督促,互相交流,互相砥砺,学问才能大进。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足见交好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么大。好朋友在一起,共同学习,商讨学问,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儿。

君子志向远大,胸怀坦荡,不会为一时被人误解而患得患失。每天专心在学习进步上,专心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自然不会在意于外界人的看法和评论。如果别人对自己有误会,不要逃避,也不要生气,而要心平气和地与人沟通,反躬自省。胸怀博大,能容万物,才能始终以宽容仁义之心对待万物苍生。当今时代,人们为着自己的生存发展而奔波,所要承受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远远超越了过去那个时代。生活琐事、职场上的纠纷、生意的得失成败、仕途的顺逆无不在扰乱着我们的身心。我们该怎么办?只有把心胸放宽,自己多反省,多与人沟通,才能避免身心为诸种琐事所困,扰乱自己的生活。才能达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有修养的人要在为人的根本上下功夫,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孝悌,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悌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或问:“孝悌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悌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朱熹注:“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所谓孝悌,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

解读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亲近的人首先莫过于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作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最根本也最起码的就是要做到“百事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姊妹的人,没有不受到人们敬重的。《三字经》里就有“香九龄,能温席”的典故,讲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寒冬用体温为父亲温暖被窝的事迹。小黄香的孝心感动了左邻右舍,人们都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实正是如此,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

当今时代,我们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每日都为事业为生计奔波,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左右。这样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孝心呢?尽量减少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吧!

跟父母聊聊天,陪父母散散步,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和精神所需。手足之间,也是血浓于水。“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一家遇到困难大家都伸出援手。共同分享温暖与亲情,拥有一个幸福祥和的大家庭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儿啊!

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德行高尚的人不仅以孝道侍奉自己的父母,还会同样尊重爱戴别人的父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悌”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孝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以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作为公民又该如何维护好国家利益呢?学习上积极进取,工作时踏实奉献,生活中遵纪守法……做好这些点滴小事便是在为祖国母亲“尽孝”了。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仁矣。”

①巧言令色:朱熹的解释是“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色,脸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解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样的人仁德是很少的。”

程颐、程颢注:“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朱熹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张居正注:“盖仁乃本心之德,心存,则仁孝也。今徒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心驰于外,而天理之斫丧者多矣,岂不鲜仁矣乎!然孔子所谓鲜仁,特言其丧德于己耳。若究其害,则又足以丧人之德。盖人之常情,莫不喜于顺己,彼巧言令色之人,最能逢迎取悦,阿徇取容,人之听其言,见其貌者,未有不喜而近之者也。

既喜之而不觉其奸,由是变乱是非,中伤善类,以至覆人之邦家者,往往有之矣!

夫以尧舜至圣,尚畏夫巧言令色之孔壬。况其他乎!用人者不可不察也。”

解读

善于用动听的语言恭维别人的人,一定居心叵测另有图谋;精于察言观色伪装和善的人,一定言不由衷阳奉阴违。面目虚伪善于谄媚的人自古有之,但是品行高尚的人很少有这样做的。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表现了他们正直仁德的品质。然而,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并不因为圣贤之士的鄙弃而减少。

道德的修养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而应该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自己要极力避免“巧言令色”的行为,不做阿谀逢迎的媚态。踏踏实实,对待朋友诚实有信,生活中坚持正义主持公道,这样的我们离“仁德”就很近了。

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译文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竭尽全力了吗7.与朋友交往信守诺言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了吗?

名家注释

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

张居正注:“曾子之学,随事精察而力行之,故其用功之密如此。然古之帝王,若尧之兢兢,舜之业业,成汤之日新又新,检身不及,亦此心也,此学也。”

解读

君子注重修身养性,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自然而然会知道自己的得与失、对与错。每天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即使没有不足之处也可以时常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个喧闹浮华的年代,反躬自省显得难能可贵。万籁俱寂,深夜独处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让良知回归,让心灵苏醒。抛开工作上的繁杂与生活中的不如意,除去伪装与粉饰,扪心自问:我平时的言行是否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身?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正所谓“人无完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人一旦具备了反省的能力,自然会变得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不自以为是。善于自省的我们,对待事业会兢兢业业,与人交往必诚实守信,学习知识能温故知新。

生活赐予我们的酸甜苦辣,我们只有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才能有所体味。社会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力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反省自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

当我们无法抗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沉默。在沉默中养育正气,同样能达到“仁”的境界。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地对待各项工作,信守承诺;节省开支,爱惜民力;征用劳役时应顺应节令不违农时。”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

朱熹注:“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宜细推之。”

张居正注:“盖君者,民之父母,不能爱人,何以使众。必须视之如伤,保之如子,凡鳏寡孤独、穷苦无依的,水旱灾伤、饥寒失所的,都加意周恤,使皆得遂其生,则人心爱戴,而仰上如父母矣。其一要使民以时。盖国家有造作营建,兴师动众的事,固不免于使民,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妨民之业,而竭民之力矣。必待那农事已毕之后,才役使他,不误他的耕种,不碍他的收成,则务本之民,皆得以尽力于田亩,而五谷不可胜食矣。”

解读

黎民百姓是国家能够存在的根基,而农民又是百姓中的根本。农民种植粮食满足全国人民的生存需要,所以,粮食又显得极其重要。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都深谙于心的道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这个第一产业就不可能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存在。没有农业的国家是不能够长久稳定的,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百姓食用的国家是很难维持下去的。经济发展到现在,人类社会也达到了高度文明的程度,可是现在仍有许多国家的人民吃不饱饭,仍有很多地区因为粮食短缺而不停地暴动02009年联合国的一份最新报告说,全球饥饿人口高达10.2亿人。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吃饭问题永远是人类最重视的基本问题。

促进农业的发展,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不能违背节气时令。“无为”而治是历朝历代帝王的政治理想。“无为”的思想里就包括了让老百姓遵循自然规律从事农事,百姓自主安排作息,该种稻的时候种稻该收割的时候收割。在农忙时节不要烦扰农民,这样粮食就充足了,进而农业基础也就稳固了,国家也就有了强大的根基。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②爱众,而亲仁③,行有余力④,则以学文⑤。”

注释

①谨:寡言少语的意思。②汎:同泛,广泛的意思。③仁:有仁德之人。④行有余力:这里指有闲暇时间。⑤文:古代文献。主要包括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做事严谨恭敬诚信,博爱众生,亲近有德行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提高修养。”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为弟子之职,力有馀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朱熹注:“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张居正注:“古之帝王,自为世子时,而问安视膳,入学让齿,以至前后左右,莫非正人,礼乐诗书,皆有正业,亦不过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与夫学文之事也。至其习与性成,而元良之德具,万邦之贞,由此出矣。孔子之言,岂非万世之明训哉!”

解读

“百行孝为先”,中国传统最讲究忠孝节义。古时孝敬父母称为“孝”,友爱兄弟称为“悌”。上到治理国家下到为人处世,做到了“孝悌”也就奠定好了所有的基础。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成就着我们的大人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我们的本质天性,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其次才可以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现在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并且将“德育”放在首位。

这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家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加上西方思想的影响,很多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了。也有的家庭只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导致孩子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非常明确。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想精通学问之道,只有从做人的体验、人生的经历人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便是《红楼梦》里提到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之一,其间既有治世繁荣的盛唐,也有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此时,谋略成为封建政治的主角,影响甚大。然而,谋略只是一种术,终究靠人性操纵。所以,与其说是谋略在影响历史,倒不如说是人性在塑造历史。本书将这一时期人性与谋略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 孕妇也穿越

    孕妇也穿越

    晕死,看多了穿越,没见过孕妇也穿越的。哭死,看过异类穿越,没见过她这样一穿越便要浸猪笼的,命苦啊……这个自大猪皇帝,竟然对她说:即使我不要你,也容不得你背叛我,我也不会让你死,死多容易啊,我要你生不如死。她不活了,牙一咬,见阎王吧。但是,这个臭屁阎罗殿的小鬼,竟然来捣乱,还说什么:人家不管啦,你要对人家负责,人家让你做阎罗殿的老大。吓得她一个踉跄,重回人间冷宫,魂还没来得及适应尸身,便被这个蒙面男人抢走,妈妈呀,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听这男人怎么说:嗯,命挺硬的,应该不会被我克死,行,给我生个娃,我就放你走。当她是什么啊?母猪哇?好像也不全是那么倒霉,这个卓尔不群的江湖第一剑客,简直是她21世纪英勇殉职的公安局长老公再生耶……※※※※※※※※※※※※※※※※※※※※※※※※※※※※※※※新文《帝姑》,欢迎来踩!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美人锁心不负君

    美人锁心不负君

    孤女横空出世,已触天怒不公。偏属阴暗体质,引众妖垂涎三尺。若除其体制,必须以人祭祭天,消除天上人间众怒。孤女以命为天,以一己之力抗衡,黄天霸主怜悯其,以毕生功力化为宝,永伴其身边薄命。此后,需杀孤女为持天地平衡,需先除黄天霸主。
  • 诡怖亡灵传

    诡怖亡灵传

    原本在梦境中见到的一本书居然诡异般出现在我的家中,我不是传说,心情不知为何无法平静。在潜意识中感觉还会有大事发生。难道是凶手编写了这本书?还是凶手在模仿这本书在作案?辗转反侧,一个直觉告诉我。这本书跟之前的血图腾案件有直接的关系,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去年的幻境恶梦终于结束了,治愈后的我,那么凶手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果不其然。然而我却发现接下来发生的命案却跟这本书的情节基本吻合
  • 网游之狂兽逆天

    网游之狂兽逆天

    小网管谭楚,带着在网游中磨练了数年的神级操作技术,进入到【神界】这款全新的虚拟世界游戏中。剥夺种族选择权?无所谓,兽族我也能逆天!超乎常人的游戏理解能力,精湛的操作技术,机灵的大脑……一只凶猛的狂兽诞生!战神残像、百变兽魂珠……随着游戏的进行,谭楚将一件件至宝收进囊中。神马职业竞技高手,都是哥的一盘菜!神马外国公会,哥要让世界臣服!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逆天狂妃:草包三小姐

    逆天狂妃:草包三小姐

    【简介无能,正文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哒】她是异世特工,也是心软如斯的天字第一号大笨蛋——!!一朝穿越,沦落成又胖又疯的太师家三小姐不说。魔兽、异能…样样都冲着她来!唾弃、鄙夷…没有任何人看得起她!除了……“太子爷,在你心里,我特么的到底算什么?!”某女抓狂,一脸狰狞。淡然而笑,复杂的面具,遮挡住他所有倾世容颜,“你,不就是个丑胖子么?”。某女一哽,差点当场被气岔了气…所有人都嫌弃她,所有人都看扁了她,唯独那个叫融融的家伙,从来都陪在她的身边。哪怕…太子大婚,隆重浪漫,新娘明明就是别人!那货却依然对她纠缠不休!!!!
  • 魔君的废后

    魔君的废后

    *为救病重的母亲,水璎珞把自己给卖了,却没想到竟会被活生生地折磨致死!再次醒来,她是即将凤袍加身的一国之母,可受的待遇却连一个侍妾都不如。推荐新文:《九夜痴缠》【片段一】“贱人,你腹中的孽种从何而来?如若你把奸夫说出来,朕会饶你一条贱命!”他桀骜阴鸷的眼神似一道寒光乍现的利刃,仿若下一秒就要将她碎尸万段。“想知道是吗?那你可要听好了,你口中的奸夫就是高高在上,冷血无情的当今圣上!哦,对了,难道皇上忘了那晚被本宫……”面对他怒气冲天的质问,视死如归的她一脸风轻云淡,玩味的字词,倔强的目光无不透散着嘲讽。得知她身怀龙脉,他非旦不认,反而命人剥光她的衣裳,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行凌辱她,直至下身鲜血潺潺而出…【片段二】“皇上,要吗?”时转星移,凤凰涅槃后的她带着一副如梦似幻的容颜重踏深宫,身份仅仅是一个低贱的侍寝床奴。盯着她那双顾盼生辉的眸子,记忆深处的爱悠然腾起,他邪魅地轻咬着她的耳垂,暖声道,“要,当然要!”一夜夜的缱绻缠绵,一场场的尔虞我诈,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手刃仇敌,如何从身份最低贱的侍寝床奴一步一步踏至权倾六宫的掌舵之位…◇◇◇【他】当今圣上,残暴如魔,从娶她之后便不断变戏法,用尽最残忍最绝情的手段凌辱她,甚至狠心到将她贬为军妓,供万千军士欢愉!【他】手握兵权,英姿飒爽气宇不凡的麒王爷,为她不顾一切拔剑直刺当朝天子,兄弟肘腋之变因她由暗转明!【他】医术堪称再世华佗的当朝太医,温柔似水,爱她入骨,却还是默默地承受心碎之痛为她整容,助她报仇雪恨!*PS:1、本文男银皆强,女主由弱逐渐走向强悍!2、文文虐恨交加,偶有虐出血的现象,亲亲们要挺住哇!3、结局待定,亲亲喜欢哪位就投哪位的票哦!4、支持三步曲:【收藏】【投票】【留言】!5、交流区:54996134梦梦的心灵家园;验证:文名,人物名,作者名,均可!6、本书原名《废后爆帝》,现更名为《魔君的废后》!◆交流区◆大姐苹果儿的强文:《迷你女神医》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沧海明珠:《我是妖孽我怕谁》沧海明珠:《水怜黛心玉娇溶》随云飘舞:《冷宫德妃》醉舞狂歌:《夜宠》夏广寒:《强上天子》吴笑笑:《小小逃妃震江山》霓儿:《十岁宠妃》七色:《独为卿狂》胡妍:《娘子进错房》炎焱:《神气小小妃》霓儿:《神偷傻后》樱落:《猎爱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