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03

第3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3)

第二节 新诗运动的“中国热”

1.概况

文学史上称作“美国诗歌复兴”(American Poetry Renaissance),当时这些诗人们自称“新诗”(New Poetry)。

新诗运动是整个美国现代诗歌史的起点,几乎所有的已成名的诗人在几年之内都从诗坛上消失,也从美国文学史上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整整一代新的诗人。

新诗运动所造成的“划代”是如此截然分明,世界文学史上罕见,或许中国的五四新诗运动可以比拟: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甚至次要人物,没有一个人在1912年前成名,大部分人在那之前还没开始写诗。而突然间,在美国诗坛上出现了繁星璀璨的景象。旧传统崩溃,新诗风横扫全国。

新诗运动开创的新传统,虽然屡经变迁,但仍脉络分明地延续至今。甚至有人说:“新诗当初新,今日新,因为我们没有更新的诗。”美国诗歌从新诗运动起直至今日,构成一个延续演变的整体。

新诗运动的起讫时间,众说纷纭。大多数论者同意,1912年底哈丽特·蒙罗在芝加哥创办《诗刊》(Poetry)杂志并请当时旅居伦敦的青年诗人埃兹拉·庞德任海外编辑,应作为新诗运动的起点。因为几乎所有的新诗运动的主要诗人,都是《诗刊》“发现”,在《诗刊》上发表其成名作。

这份小杂志在筹备之初,编者哈丽特·蒙罗就确定其独具胆识的编辑方针:不跟已成名的诗人打交道,只刊新人作品。在编辑工作中,蒙罗虽然自己有偏好(她个人不喜爱“高度”现代派High Modernism),却力图在新诗运动各种派别、各个倾向之间维持平衡,不偏袒哪一派。这些方针,的确使《诗刊》成为新诗运动的代表刊物。

新诗运动既反抗美国的绅士派诗歌,又反抗英国传统,它是一个使美国诗歌现代化的运动,也是使美国诗歌民族化的运动,二者在当时的美国诗人看来是合一的。

为了破除旧传统,为了开创新诗风,美国新诗人吸收了大量国外影响,其中,中国影响居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

新诗运动究竟受到多少中国影响,这问题上最惊人的意见可能是最杰出的“新诗人”之一玛丽安·莫尔(Marienne Moore)提出的:

“新诗似乎是作为日本诗——更正确地说,中国诗——的一个强化的形式而存在的,虽然单独的(specific),更持久的对中国诗的兴趣来得较晚。”

新诗运动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接受了中国影响,这就是说,新诗运动本身就是一场中国热。某些文学史家可能认为这有点夸张,但这却是新诗运动中坚分子当时的自我意识。

莫尔的声明决非孤证。1915年,《诗刊》主编哈丽特·蒙罗与康拉德·艾肯争论时,为意象派辩护,指出新诗派的最大功绩就是发现了中国诗。

分析到底,意象派可能是追寻中国魔术的开始,而这种追寻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会越来越深地挖掘这个长期隐藏的遥远的宝石矿,而不管艾肯先生或其他落后于时代的外省维多利亚派说什么话。

意象派是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也是对美国现代诗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照蒙罗看,意象主义只是中国风的另一种称呼而已。这种说法,意象派的创始人庞德想必会同意,庞德自己也再三说过类似的话,例如他告诉别人只要读一下他译的中国诗,“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意象主义”。“

另一意象派成员约翰·哥尔德·弗莱契则说,他之所以参加意象派就是因为意象派意味着中国诗:“正是因为中国影响,我才成为一个意象派,而且接受了这个名称的一切含义。”

排除可能被个别人的好恶所夸张的成分,大部分文学史家同意,意象派所留下的主要文学遗产之一是他们吸收中国诗风的尝试。

不仅是意象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诗为新诗运动阶段各种诗派,各种倾向的杂志所普遍接受。

我在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仔细翻阅当时诗人留下的私人文件,发现这些诗人之间你争我斗,互相倾轧,一如世界上任何时代的任何诗坛。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在几年之内威望已如此高,笔者很少找到例子,哪怕在私信中这些诗人讥讽对方受到中国诗影响。相反,他们在接受中国诗影响上互相竞争,经常看到指责对方不懂中国诗,自己才是行家之类的话。

例如与蒙罗争辩的康拉德·艾肯,被骂成“外省维多利亚派”(芝加哥自居现代化中心),后来也成为中国诗崇拜者。1917年他曾著文高度评价中国诗的影响,称之为来自“东方的精神入侵”。他本人后期所作抒情长诗《李白来信》(A Letter from Li Po)写得真切、动人,论者认为是他毕生事业的两个高峰之一。

曾经有不少人认为中国诗的影响仅限于意象派,而且至今大部分研究者还是着眼在分析意象派与中国诗的关系。这样做误解颇深。实际情况是,中国诗的影响是一个时代性的热潮,几代诗人卷入这股热潮之多令人惊讶。他们之中很多人,现在一般读者可能已不常读,大部分诗选也不再选收他们的作品,但是他们的数量本身组成了一个集体性的事业,这是任何文学史都不能忽视的。

新诗运动何时终止,众说纷纭。1922年T·S·艾略特在《日晷》(The Dial)杂志上发表其名作《荒原》(The Waste Land);沃莱斯·斯蒂文斯把他的诗合成第一本诗集《风琴》(Harmonium);埃兹拉·庞德发表了十二章《诗章》(The Cantos),从伦敦移居巴黎并准备定居意大利;在美国南方田纳西州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逃亡者”(The Fugitives),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出版了他第一本成熟的作品集《酸葡萄》(Sour Grapes)。所有这些事实意味着什么,我们下面将陆续讲到。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到了1922年底,新诗运动业已充分成熟,各个派别觉得他们之间相异多于相同,也觉得新诗运动已不再“新”。也正是在这一年,《诗刊》庆祝了自己的十周年诞辰,自夸销路达到五千,它不再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小杂志,但也不再有为一个运动斗争的使命感。

在新诗运动不再“新”时,约瑟夫·华盛顿·霍尔的这段话可能总结了当时诗人的共同想法:“如果目前这个诗派指新诗运动在历史上作为一个‘文学运动’,而不是一个‘实验’延续下去,那么许多功劳应归于(中国)这个最古老的文明大师,她正默默地教我们如何写诗。”

2.庞德(Ezra Pound,1885-1973)

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是庞德,而庞德也是20世纪对中国诗最热情的美国现代诗人。

庞德在新诗运动早期就把接受中国诗的影响提到运动宗旨的高度,此后又终身不懈地推崇中国诗学。1915年,他在《诗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他接着又说:“一个文艺复兴,或一个觉醒运动,其第一步是输入印刷,雕塑或写作的范本……很可能本世纪会在中国找到新的希腊。目前我们已找到一整套新的价值。”他闪烁其词暗示的“一整套新的价值”,看来就是他当时正在研读的费诺罗萨关于中国诗论文手稿。

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庞德接触中国诗的经过,以及他与费诺罗萨的关系,它牵涉到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许多问题。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1853-1908)是美国诗人,东方学家。他是西班牙裔美国人,自哈佛毕业后,到东京大学教经济与哲学,自此改攻东方学,主要研究领域是日本美术。著有长诗《东方与西方》,认为中国文化唯心、唯思,而西方文化过于物质主义。全诗结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美梦之中。1896年至1900年,他再次到日本游学,向有贺永雄(Ariga Nagao)、森海南(Mori Kainan)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诗歌、诗剧,做了大量的笔记。1908年他逝世后,他的寡妻玛丽·费诺罗萨(Mary Fenollosa)出版了他的著作《中日艺术时代》(The Epoch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rt)。但是费诺罗萨翻译,只是中国诗笔记(其中每首诗有原汉文,日文读音,每个字的译义和串解),显然不能原样付梓。于是玛丽·费诺罗萨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诗人与他死去的丈夫“合作翻译”。

大约1912年底,她在伦敦遇到27岁的青年诗人庞德,谈得很投机。这个偶然事件,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事。回美国之后,她就给庞德分批寄来了费诺罗萨的中国诗和日本诗笔记本。庞德从中整理出三本书:1914年译出中国诗集《神州集》(Cathay),1916年译出《日本能剧》(Noh,or Accomplishment),1921年整理出版费诺罗萨的论文《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庞德的一生,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在引发争议。但是,《神州集》看来是个例外。当时,这本诗集从无论哪一派的评论者那里得到的都是无保留的赞扬,甚至最恨庞德的英国学院派,也不得不承认这本译诗集的魅力。

福特·马道克斯·福特在此书出版不久后所作的评论常为人引用:“《神州集》中的诗是至高无上的美。它们就是诗的严格的范例。要是意象和技法的新鲜气息能帮助我们的诗,那么就是这些诗带来了我们需要的新鲜气息。”

他又说了一句绝评:(《神州集》)是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如果这些诗是原著而非译诗,那么庞德便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

《神州集》恰恰是半翻译半创作,因此庞德或许在一半意义上已经是当时最伟大诗人。

他又说:英国当时著名的批评家克勒登勃洛克(Arthur ClottonBrock)在英国最主要的文评刊物《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著文称赞《神州集》。他特别指出,此书的语言简练,明晰,准确。

而另一个学院派批评家爱德华·加尼特(Edward Garnet)在《大西洋》杂志上著文评庞德说:“他译的中国诗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神州集》之成功甚至被人用来对比庞德其他著作之“失败”。康拉德·艾肯评庞德的一本文集时说:“那些把庞德视为肉中刺的人会说:写出《神州集》的诗人,这次竟然只有三流智力,这真令人惊奇。”庞德的敌人对《神州集》也不敢菲薄。

哈丽德·蒙罗在编辑作为新诗运动总结的诗选《新诗》时,声明一律不选翻译,即使是“影响深远使我们诗坛大为改观”的中国诗的翻译也不收,但是“庞德-费诺罗萨改写的李白诗”却不能不收。

这个评价70年来为无数庞德评论者所重复。对庞德本人很不友善的雷克斯洛思也说,《神州集》是“20世纪美国最佳的一打左右诗作之一”。

大量“庞德学”近著还是维持这种看法:“《神州集》是庞德出版的诗集中最吸引人的一本。”

即使当庞德的毕生力作《诗章》显出其庞大的身形,对庞德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到《诗章》上去时,也有不少论者认为《神州集》至少可以与《诗章》并列,作为庞德诗歌生涯的前后两个高峰。艾略特的评论一向以谨慎著称,而且他对中国诗没有特别的热情,他却说:“一个人按年代顺序研究庞德的诗作掌握了《神州集》和《鲁斯特拉》(Lustra),他就做好了读《诗章》的准备——反之则不行。要是一个读者不喜欢《诗章》,恐怕他就是漏掉了这过程中的几步,最好还是回过头去重走一次。”

当代美国“庞德学”权威休·肯纳也认为:“《人物》(Personae,庞德至1926年为止的诗合集)第183页之前的诗,可以说都包含在《诗章》中。(庞德的)早期诗在完整性上是差一些,只有《神州集》部分是个例外。”

休·肯纳在此后的研究著作中对《神州集》更为重视,因为他确认:“在《神州集》的写作方法中,我们看到《诗章》写作方法的铅笔底稿。”

庞德自己对《神州集》也颇为踌躇满志,有时得意之状溢于言表。1915年,他为在《诗刊》上发表艾略特的处女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一事上力排众议,狠狠打了一仗。次年初,他在谈到1915年的最佳创作时,认为非《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莫属,“但是,”他又添了一句,“如果你愿意,也可选《羁客信》(李白《忆旧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之翻译)。”他认为他这首“译诗”不比《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差。

论者指出,《神州集》是庞德的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 这很重要,因为《诗章》的确只有文学史研究者和英文系学生在读。“有一个人读过庞德自己的诗,就一定有十个人至少浏览过他的汉诗译文。”

庞德的毕生力作,长达120章的《诗章》(The Cantos),其首章作于1917年,毕其一生,他没有再写别的诗,只是给《诗章》添入新篇(除了偶尔做翻译,例如50年代译《诗经》)。这部长诗是庞德心目中的“现代史诗”,试图融合进关于文学、艺术、经济学、哲学,以及人类精神文化的其他一切问题。而关于文化,庞德心目中的最高理想是儒家哲学,以及体现在中国古史和古文字中的中国文化。

庞德自30年代起致力于按他特殊的方式翻译儒家经典《大学》《中庸》和《论语》。这不属“文学影响”讨论的范围,却关系到庞德对儒家的认识,因此下文会略微提及。

庞德50年代翻译《诗经》全文,主要是实践他从费诺罗萨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中发展出来的“表意文字法”(ideogramic method)。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在庞德本人的理解和诗歌实践中,也有几层不同的含义,需要仔细分析,对美国现代诗学的影响至深至巨。本书第三章四、五、八三节将有详细讨论。

1925年庞德定居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意大利***作反美宣传,战后被美军逮捕,以叛国罪受审,因被认定为精神病而停止审判。1949年第一届波林根诗歌奖授给尚在押的庞德,引起舆论大哗。1958年获释,回意大利。

近30年来,庞德在美国青年诗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激进主义”。他的口号是《大学》中的“日日新”(Make it new)。与成为三四十年代美国诗主流的艾略特——新批评那种“新古典主义”严谨诗风相比,庞德的诗学是开放的。

3.罗厄尔(Amy Lowell,1874-1925)

1915年庞德退出意象派,与另外一些艺术家组成有强烈未来主义色彩的“旋涡派”(Vorticism)。接替庞德成为意象派领袖的埃米·罗厄尔,在当时美国读者心目中,是新诗运动最权威的代言人。她精力充沛,好胜好斗,体形庞大,被称为“女罗斯福”,作为宣传鼓动家很出色。她为新诗运动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使自由诗在美国变得尽人皆知。作为诗人,是否一流有争议,但有些论者认为,“如果罗厄尔今日还有些诗可读,那就是她译的中国诗和仿中国诗。”

同类推荐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热门推荐
  • 邵家有女

    邵家有女

    前世被人陷害,被人去母留子,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到三年前,一切悲剧还没发生,还来得及!这是平民女到皇后的金手指之路!
  • 婚劫难逃:猎捕豪门落跑妻

    婚劫难逃:猎捕豪门落跑妻

    五年前,他邪魅冷血,她少女情怀。结婚一年后他才进了她的房,一夜之后,写上离婚协议书坐等她签字。她恼怒成羞,愤然离去。四年之后再相遇,她蜕变成蝶,当妈的女人伤不起,一纸休书摆在他面前,说:“签字,我要休了你。”他笑,淡语:“谢绝离婚。”谁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 废妃翻天,与魔共武

    废妃翻天,与魔共武

    穿越成因爱而死的废物三小姐。不娶她?谁稀罕!那一指血书刺了那渣男未婚夫的眼,让他看清楚,是谁嫌弃谁,是谁在毁婚。前世的杀手,黑暗的女王,又岂会平凡一生?看她负手天下,笑看苍穹也罢。她是那七个同样被人遗弃的废物的光,带领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云峰,那最神秘的的罗刹七鬼摘掉面具,天下为之震撼!七个强者经她手调教而出,命运?她命由己不由天!她是被封印的容器,他说,“你是为我而降生!”“笑话!”她笑,却与他共武,问鼎苍穹,要颠覆了这片大陆,魔将再次降临天下!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玄案

    玄案

    “朋友,如果你待我的心真的如我待你一般的真诚,如果你我真的称得上是知己,那你会找到我想告诉你。遥,如果有一天你经过我的坟墓,请双手合十为我祝福。”一封突来的信,好友离奇失踪,娇小姐和名侦探相识,却在机缘巧合下并肩破案,一桩桩一件件,惊险、刺激,开动你的大脑,和他们一起走进中国私家侦探版的《犯罪心理》。新书《梦断深宅》已在快本频道上架,悬疑+宅斗+红楼文风,各位亲多多捧场!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神破苍穹:彪悍王妃斗乾坤

    神破苍穹:彪悍王妃斗乾坤

    前生,她被心爱的男人遭践,最好的闺蜜夺爱,生活简直一团糟,最后他死己亡。今世,她只想重来,重来,一定要重来......吉子皇“辛格美人,朕只想与你朝夕不分!”辛格“皇上放心,臣只属于你。”吉帝“爱妃,木你联难以入眠!”格臣“皇上恕罪,臣妾身子不爽,还有公务在身。”吉帝“拉妃,到朕身上来。”拉妃“谢主龙恩,臣妾来矣!”
  • 汗王悍妃

    汗王悍妃

    绝美容颜,却凶如猛虎,悍如泼妇,一张巧嘴族内无人可敌年不过十三便声名远播至遥远的纳烈汗国一双巧手,能织天锦,能剥牛皮,一张巧嘴可言善恶,一双亮眼更是识人识鬼,方圆几百里内,谁人不知小小应紫色的能耐。小小人儿,精成了鬼。汗王娶妻,新娘不嫁,谁人也说不听,威胁利诱皆不动心的新娘却被十三岁丫头的三言两语打动了心,触了念“金玉石一百枚,琥珀屏风五十面,黄金鞭十六根,新娘马上可以入洞房”。一开口,便比狮子还大,这是她的口水钱,可不是给新娘的礼金,她是说客不是新娘,可别搞错了。“若是不给呢?”一头火红长发的汗王,反倒不急了。“那就去娶别人”。小小身影,立刻转身,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应紫色从来不浪费半滴口水,手上的粉色玉彩镯是无缘的新娘送的,她中意极了。精彩片段一:洞房花烛夜“你卑鄙,你无耻,你不是男人,权大如天盖住你那双乱视的眼,一头红发就是你的报应,你一腿长一腿短,左手正右手反,吃饭填鼻子不知道嘴在哪——”。霹雳啪啦,一咒就是一整夜。“闭嘴”。“我有说话吗?你哪只耳朵听到?哈,没想到你不但眼睛不好使,心黑没肝没肺,连耳朵都重听——”。“…”。“啊——”。一声惊呼,新郎努力的让新娘再也没空用嘴。精彩片段二:汗王的大哥,紫色的大伯,称他一声努哥,权不在手,身份在。努哥高高在上,不服弟弟抢了他的位,总喜欢指着手,划着脚。堂前,一大一小,两相瞪眼。“疯女人,这里岂是你可以来的地方,赶快滚出去”。“要滚也是你滚,他是汗王,我是汗妃”。确是悍妃,“没一声尊称也就算了,尽然对我指手划脚”。也不怕她找人拆了他的手脚熬汤。“这是男人的事,阿伦诺都没有开口,岂是你可以开的口”。“他是我的男人,只有我可以欺负,他却是你们的汗王,大可以欺负你们”。精彩片段三:“阿伦诺,这就是你的庇护,这就是你的承诺吗?毁了阿迈,毁了我的家”,天不再蓝,草不再绿,烧焦的一切皆是血的味道。“紫色,本汗会替阿迈找回公道,会替你的家人报此仇”。“不用,这仇我自己报”。连他的亦同。.................................................................................................逍遥新文:《狂夜》:
  • 生肖守护神

    生肖守护神

    十二生肖,象征着十二个月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也象征着十二位守护者。十二位传承着生肖血脉的守护者。他们拥有着自身属相的能力,默默的守卫着东方。麒麟,东方的祥瑞,当拥有麒麟血脉的王者降临时,他将统御十二生肖为守护东方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痞子麒麟,纵横人间,都市神话,十二生肖,尽在本书之中。
  • 是男人就要成功

    是男人就要成功

    男人理应去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志在辉煌地去闯荡自己的事业。每一个男人都将撑起一片天,但天空是否广阔,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每个男人都必须要去学习、磨砺、锻造。但具体如何操作,并不为每一个男士所熟知,而《是男人就要成功》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弥补这一缺撼,一定要让男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