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10

第10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10)

第四节 各国影响的对比分析

1.新诗运动期间的数量对照

哪怕证明了中国影响之广泛存在,我们仍可以提出疑问:其他国家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又如何呢?很可能其他国家的影响超过上文所说的中国影响?因此,需要作一对比分析,以确定中国诗的影响。

举例说明显然不起作用,需要统计数字。而数字对诗来说,是最缺乏意义的事,诗讲质不讲量。本书新诗运动期间各国影响的数量分析,只是作为参照。

威廉·斯丹利·勃雷思威特(William Stanley Braithwaite,美国最早的黑人学者之一)自1913年起在波士顿编辑出版美国诗歌年鉴性刊物《刊物诗选》(Anthology of Magazine Verse)。考虑到它的资料在时间上滞后一年,因此我们可以把1913年至1923年各刊的情况作为新诗运动时期大致局面的反映。自1915年起,该刊有“本年度诗人与诗歌评论”(Articles and Reviews of Poets and Poetry)一栏,可作依据。

从评论看,中国居第三位,25篇,次于法国和意大利。但这里有具体情况要分析:意大利有33篇,居第二位,这是因为1922年是但丁诞辰,从1921年至1923年的27篇,几乎全是各刊物纪念但丁的应景文章。如果去掉这类纪念文章,意大利仅6篇,中国远占第二位。

在中国之后,日本据第四位,18篇,其中有7篇是评论当时活跃在美国,用英语写作的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Yone Noguchi)的文章;印度的7篇则全是评论在伦敦与英美诗人过从甚密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尤其是讨论他写的英语诗的文章。

由此可见,对中国的评论远远超过除法国外的其他任何国家。

而且,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对中国诗的评论,在新诗运动开始几年几乎完全处于空白状态,以后逐年上升,据1923年统计1922年的情况,跃居各国之首位。

评论往往是落后于创作的,而且比较容易反映学院派的倾向。诗评家对欧洲文学,尤其是法国文学,当然比对远东文学熟悉。从这个条件来看,中国诗评论比法国相差甚远也并不奇怪。

2.《诗刊》统计

《诗刊》是文学史上公认的新诗运动的代表性刊物,笔者对《诗刊》十年中的异国诗歌翻译、创作、评论做了统计。

《诗刊》只发一篇纪念但丁的文章,因此意大利的地位就低得多。但《诗刊》是泰戈尔的“发现者”,它是美国首先刊登泰戈尔作品(在他得诺贝尔奖之前)的刊物;《诗刊》又是野口米次郎和藤田(Jun Fujita)这两个直接参加新诗运动的日本人的“根据地”,因此,印度和日本的篇数也不少。虽然如此,中国依然仅次于法国,居第二位。

如果我们剔除评论,只算创作和翻译,那么情况又大不相同:

中国诗的翻译和“中国式诗”创作占据第一位,比法国还高,这可能说明中国诗对于诗人比对于评论家更具有吸引力。

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汉诗英译单行本,遗憾的是,由于英语书籍出版地点之广,完整数字很难得到。根据笔者从各种资料来源合计,这段时期的英译本总数,如果不问译者国籍和出版地点,大致上是中国21种,法国17种(包括英法对照本),日本约8种,其他国家则远低于此数。

3.英国影响

我们前面的数量对比没有把英国诗的评论等计算在内。从技术上说,这一点无法做到,英语世界的文化联系太紧密,当时在新诗运动一些主要杂志上发表诗歌或文章的英国人相当多,美国新诗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自我主义者》(The Egoist)是英国杂志。伦敦是美国新诗运动最重要的中心。

而且,英国诗对于美国诗来说,是异国的,但不完全是异文化的。对世纪初的美国诗来说,英国诗是它努力想摆脱而又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文化“传统”。美国诗在新诗运动之前始终未能走出英国文学的巨大影子。

我们虽然没有对英国诗进行统计,但无疑,在这段时期,在新诗运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英国诗人和爱尔兰诗人,数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威廉·B·叶芝对美国新诗运动有无可挑战的权威;福特·马道克斯·福特(Ford Maddox Ford)、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D·H·劳伦斯等参与意象派活动的诗人在美国刊物发表作品的也极多,其他英国诗人,如卢柏特·布鲁克(Rupert Brooke)、沃尔特·德拉马尔(Walter de la Mare)、罗伯特·布里奇斯(Robert Bridges)等人,在“高雅杂志”界很受欢迎。总之,英国诗的影响,无法列入上面分析统计的范围。美国诗与英国诗的关系,是新诗运动所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下面将有专章论述,但不应把英国诗作为“外来影响”处理。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诗对英国现代诗影响如何?有人认为中国诗是现代“英美人的发现”(AngloAmerican Discovery),包括英国,是因为阿瑟·韦利影响巨大的汉诗翻译。

当然,阿瑟·韦利杰出的工作是新诗运动接受中国影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应当指出,他的读者,他对诗人的影响,主要在美国。至今有不少受中国诗影响的当代美国诗人还告诉笔者,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韦利。笔者做了一下统计,韦利的书在英美出版的次数大致相当。

如果我们把每十年作为一个单位,分别看英美翻译家所译中国诗,我们会看到一个富于特征的趋势:在1912年新诗运动之前,美国人一般沿用英国译本,中国诗无美国人译本,此后逐年增加。20年代后,美国人译本超出了英国译本。

30年代后英国译本比例更为降低,因为这时出现了中国人的汉诗英译本,例如蔡廷干译本(1932),失名译本(Shih Ming,1933),初大告译本(1937)。

4.法国、印度、日本在影响渠道上的优势

就对美国诗的影响力而言,中国诗与其他国家诗比起来处于一个极不利的条件。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在19世纪末的英国诗坛已经很强烈。虽然在20世纪初,在波尔战争后的英帝国主义保守文化思潮中,这种影响一度减弱,但阿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1899)一书几乎是本世纪前期每个英美诗人的必读书。意象派之所以结成一个派,就是模仿法国诗人结派发宣言的风格,庞德坚持用法文称呼意象派(imagisme)就是为了强调他们是在仿法国风气。

美国新诗运动的刊物,如《诗刊》《小评论》,刊登法国诗人的诗经常是不翻译的:当时的美国诗歌读者似乎个个应该能读法文诗。由于庞德、弗莱契、奥尔丁顿等人不遗余力的推崇,法国诗人雷米·德·古尔蒙(Remy de Gourmont)在美国的名声比在法国本国还高。《小评论》的编委会有两位法国人(Paul Morand,Francis Picabia),《小评论》1922年春季号几乎是法国专号。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让·德·波歇尔(Jean de Bosschère)长期居于伦敦,在美国刊物上发表法语诗,成为当时法国影响进入英美的重要桥梁。他的诗《尤利西斯捶床》(Ulysse batie son lit)实际上是乔伊斯写《尤利西斯》的灵感源头。法国评论家雷奈·多班(René Taupin) 1929年出版比较文学早期名著《法国象征主义对美国诗的影响》(L"Influence du symbolisme franais sur la poésie americaine)一书,把新诗运动看成法国象征主义的余波。

笔者不准备在这里争论法国影响与中国影响孰轻孰重,可以说它们是促成美国现代诗特征形成的一对主要影响,但下文将详细分析:这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美国现代诗似乎一直落在欧洲与远东两大影响的张力之中。

在影响渠道上,中国甚至不能与印度比。首先,泰戈尔正是在新诗运动兴起时在伦敦成名。1912年12月,庞德给蒙罗的信中就说泰戈尔“今年冬天将轰动一时”。叶芝为泰戈尔的第一本英语诗集《吉檀伽利》写了序,并建议当时追随叶芝的美国青年诗人庞德为泰戈尔修改英语诗稿。庞德似乎没有接下这任务,但他把泰戈尔的诗推荐给《诗刊》。蒙罗回忆说,当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诗刊》编辑部兴高采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发现”泰戈尔之功。

奇怪的是,泰戈尔的影响,或者说泰戈尔所代表的印度影响,在美国现代诗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在美国诗坛后来也很少有人提起泰戈尔。

当时与新诗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印度文学家尚有萨洛姬妮·奈都夫人(Sarojini Naidu,1879-1949)。奈都夫人是印度诗人兼妇女运动领袖,从1905年至1917年旅居伦敦,用英语写诗,庞德与费诺罗萨的遗孀就是在奈都夫人家中会面的。奈都夫人在1925年成为印度国大党第一个女主席,1947年任印度独立省省长。

日本当时与美国诗人的直接接触就更多了,美国文人拉夫加第奥·赫恩(Lafcadio Hearn日名小泉八云),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非常活跃。他向日本介绍欧美文学,向美国介绍日本文学。他的日本题材创作也享有盛名。野口米次郎(Yone Noguchi)19世纪80年代作为学生来到美国,拜在当时的著名诗人乔坎·密勒(Joquain Miller)门下求师,成为第一个重要的日本英语诗人。他的诗风受19世纪美国诗人坡(Edgan Allen Poe)、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等人的影响。由小泉八云和野口米次郎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介绍过来的日本诗风,素材是日本的,但情调上是欧洲的感伤浪漫主义。评者今天对他们的工作颇有非议,但在当时,他们是日本文学与美国文学间的重要桥梁,这是中国诗所没有的。

野口与新诗运动人物关系密切,他受庞德的邀请给伦敦《自我主义者》写稿,他与狄任斯保持经常的通信联系。狄任斯在1919年介绍了一系列日本现代诗人如三木露风(Rofu Miki)、与谢野晶子(Akiko Yosano)、吉井勇(Isamo Yoshii)、北原白秋(Hakushu Kitahara)、岩野泡鸣(Homei Iwano)、吉田一穗(Issui Yoshida)等人的作品,可能是野口促成的。而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要到1935年四月号《诗刊》中国专辑,才第一次介绍到美国。1936年艾克顿(Harold Acton)与陈世骧合译的中国现代诗选英译本,是第一本英译中国现代诗。日本占先了整整16年。

另一个在新诗运动中很活跃的日本人是《芝加哥晚邮报》的编辑藤田(Jun Fujita)。据说是庞德把他的组诗《和歌》介绍给《诗刊》发表的。

世纪初美国诗坛另一个重要的日本人物是日德混血的诗人定吉·哈特曼(Sadakichi Hartman),此人是美国世纪初唯美主义的“波希米亚派”的诗人,在纽约格林尼治区这派文人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中期。哈特曼虽然太美国化,对日本文学的传播没起多少作用,但他却让美国诗坛很早就感到了日本影响的存在。庞德甚至有妙言:“若做不成庞德,就情愿做定吉。”

日本舞蹈家兼诗歌评论家伊藤三千雄(Michio Ito)曾参加叶芝受日本能剧影响写出的剧本《鹰井》(At the Hawks Well)的演出。伊藤是庞德的客人,长期住在伦敦庞德的寓所里,庞德把他介绍给叶芝,并说服他在叶芝的剧中演出。

条件如此有利,日本诗在新诗运动初期影响大于中国诗就不奇怪了。在伦敦休姆的“诗人俱乐部”里,在意象派早期,日本诗的确是诗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唯一的远东诗。世纪初法国某些诗人如库苏(p.L.Couchoud)等人热衷于写俳句,也促成了新诗运动早期的日本热。

5.中国影响与日本影响的区别

在新诗运动时期,不少诗人和诗评家似乎觉得中国诗和日本诗无法区分,也不必区分,一概称之为“远东诗”。但大部分的诗人是多少意识到两者的区别的。

同类推荐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本书是“短篇王”丛书之一,该书系的出版,是为了推动精致的写作和阅读。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曾热爱过文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欧·亨利、都德、契诃夫、海明威、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短篇作品,即使是“先锋”、“现代”、“后现代”的作家,也不乏短小精致的传世之作。在当下时尚的文学消费潮流中,能够挽回文学精致的写作和阅读,张扬短篇小说大概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热门推荐
  • 十天神境

    十天神境

    身为轮回之体,修炼众人都不能修炼的隐属性,行走于大陆之间,穿梭于光明与黑暗的位面,感悟轮回法则,打破轮回,超脱轮回之外,手持轮回剑,斩断世间轮回,破苍天,成神位,噬天神体又如何?看我双剑斩噬天!
  • 全民公主,单挑恶劣王子

    全民公主,单挑恶劣王子

    从最最普通的女孩成为北寰家的小姐,就像是灰姑娘一下子变成公主,从此与王子哥哥们幸(gou)福(xue)快(qi)乐(pa)地生活在一起……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那个家伙的心为什么比女孩子的还难捉摸:她送他情书,他拒绝,却要求她再写一封,她装成刺猬,用彪悍来伪装自己,他又是强吻又是吃醋。好吧,本姑娘不陪你玩了,既然是公主,还愁没有王子吗?屁股后边一大堆,哭着喊着廉价卖呢!哼哼!只可惜到最后,某女幡然醒悟:王子只适合活在童话里,一旦走出童话,一个个都腹黑到丧心病狂+千姿百态+翻山越岭+罄竹难书+省略以下成语十万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花样男孩:校花完美蜕变日记

    花样男孩:校花完美蜕变日记

    什么啊,怎么会有这样的男人,长得比女人还美?呼啦拉,怎么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美男!谁说她喜欢他们?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绝色痞子女:恋上你的味道

    绝色痞子女:恋上你的味道

    她,双重性格,轻易的拉着冷漠的伪装掩饰着一切,一直坚守着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他,邪魅帅气,喜欢刺激与挑战……他,温柔,优雅高贵……他,俊秀潇洒,阳光帅气……两个受过伤的人该如何放下,敞开心扉?两颗冰冷的心该如何相互取暖?当绝色痞子女遇上邪魅痞子男…………当绝色痞子女遇上完美型天使…………她会不会优雅的转身???
  •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死亡的气味,让人如此胆寒心惊!绝对恐惧、凄婉、离奇、诡异!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场景、恐怖的气氛、奇异的故事,一切,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吓到你胆颤-吓到你神经错乱!阅读时务必当心,胆小者切勿尝试!越恐怖越上瘾,让你冷彻骨髓、胆寒崩溃的恐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