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10

第10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10)

第四节 各国影响的对比分析

1.新诗运动期间的数量对照

哪怕证明了中国影响之广泛存在,我们仍可以提出疑问:其他国家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又如何呢?很可能其他国家的影响超过上文所说的中国影响?因此,需要作一对比分析,以确定中国诗的影响。

举例说明显然不起作用,需要统计数字。而数字对诗来说,是最缺乏意义的事,诗讲质不讲量。本书新诗运动期间各国影响的数量分析,只是作为参照。

威廉·斯丹利·勃雷思威特(William Stanley Braithwaite,美国最早的黑人学者之一)自1913年起在波士顿编辑出版美国诗歌年鉴性刊物《刊物诗选》(Anthology of Magazine Verse)。考虑到它的资料在时间上滞后一年,因此我们可以把1913年至1923年各刊的情况作为新诗运动时期大致局面的反映。自1915年起,该刊有“本年度诗人与诗歌评论”(Articles and Reviews of Poets and Poetry)一栏,可作依据。

从评论看,中国居第三位,25篇,次于法国和意大利。但这里有具体情况要分析:意大利有33篇,居第二位,这是因为1922年是但丁诞辰,从1921年至1923年的27篇,几乎全是各刊物纪念但丁的应景文章。如果去掉这类纪念文章,意大利仅6篇,中国远占第二位。

在中国之后,日本据第四位,18篇,其中有7篇是评论当时活跃在美国,用英语写作的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Yone Noguchi)的文章;印度的7篇则全是评论在伦敦与英美诗人过从甚密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尤其是讨论他写的英语诗的文章。

由此可见,对中国的评论远远超过除法国外的其他任何国家。

而且,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对中国诗的评论,在新诗运动开始几年几乎完全处于空白状态,以后逐年上升,据1923年统计1922年的情况,跃居各国之首位。

评论往往是落后于创作的,而且比较容易反映学院派的倾向。诗评家对欧洲文学,尤其是法国文学,当然比对远东文学熟悉。从这个条件来看,中国诗评论比法国相差甚远也并不奇怪。

2.《诗刊》统计

《诗刊》是文学史上公认的新诗运动的代表性刊物,笔者对《诗刊》十年中的异国诗歌翻译、创作、评论做了统计。

《诗刊》只发一篇纪念但丁的文章,因此意大利的地位就低得多。但《诗刊》是泰戈尔的“发现者”,它是美国首先刊登泰戈尔作品(在他得诺贝尔奖之前)的刊物;《诗刊》又是野口米次郎和藤田(Jun Fujita)这两个直接参加新诗运动的日本人的“根据地”,因此,印度和日本的篇数也不少。虽然如此,中国依然仅次于法国,居第二位。

如果我们剔除评论,只算创作和翻译,那么情况又大不相同:

中国诗的翻译和“中国式诗”创作占据第一位,比法国还高,这可能说明中国诗对于诗人比对于评论家更具有吸引力。

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汉诗英译单行本,遗憾的是,由于英语书籍出版地点之广,完整数字很难得到。根据笔者从各种资料来源合计,这段时期的英译本总数,如果不问译者国籍和出版地点,大致上是中国21种,法国17种(包括英法对照本),日本约8种,其他国家则远低于此数。

3.英国影响

我们前面的数量对比没有把英国诗的评论等计算在内。从技术上说,这一点无法做到,英语世界的文化联系太紧密,当时在新诗运动一些主要杂志上发表诗歌或文章的英国人相当多,美国新诗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自我主义者》(The Egoist)是英国杂志。伦敦是美国新诗运动最重要的中心。

而且,英国诗对于美国诗来说,是异国的,但不完全是异文化的。对世纪初的美国诗来说,英国诗是它努力想摆脱而又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文化“传统”。美国诗在新诗运动之前始终未能走出英国文学的巨大影子。

我们虽然没有对英国诗进行统计,但无疑,在这段时期,在新诗运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英国诗人和爱尔兰诗人,数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威廉·B·叶芝对美国新诗运动有无可挑战的权威;福特·马道克斯·福特(Ford Maddox Ford)、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D·H·劳伦斯等参与意象派活动的诗人在美国刊物发表作品的也极多,其他英国诗人,如卢柏特·布鲁克(Rupert Brooke)、沃尔特·德拉马尔(Walter de la Mare)、罗伯特·布里奇斯(Robert Bridges)等人,在“高雅杂志”界很受欢迎。总之,英国诗的影响,无法列入上面分析统计的范围。美国诗与英国诗的关系,是新诗运动所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下面将有专章论述,但不应把英国诗作为“外来影响”处理。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诗对英国现代诗影响如何?有人认为中国诗是现代“英美人的发现”(AngloAmerican Discovery),包括英国,是因为阿瑟·韦利影响巨大的汉诗翻译。

当然,阿瑟·韦利杰出的工作是新诗运动接受中国影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应当指出,他的读者,他对诗人的影响,主要在美国。至今有不少受中国诗影响的当代美国诗人还告诉笔者,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韦利。笔者做了一下统计,韦利的书在英美出版的次数大致相当。

如果我们把每十年作为一个单位,分别看英美翻译家所译中国诗,我们会看到一个富于特征的趋势:在1912年新诗运动之前,美国人一般沿用英国译本,中国诗无美国人译本,此后逐年增加。20年代后,美国人译本超出了英国译本。

30年代后英国译本比例更为降低,因为这时出现了中国人的汉诗英译本,例如蔡廷干译本(1932),失名译本(Shih Ming,1933),初大告译本(1937)。

4.法国、印度、日本在影响渠道上的优势

就对美国诗的影响力而言,中国诗与其他国家诗比起来处于一个极不利的条件。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在19世纪末的英国诗坛已经很强烈。虽然在20世纪初,在波尔战争后的英帝国主义保守文化思潮中,这种影响一度减弱,但阿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1899)一书几乎是本世纪前期每个英美诗人的必读书。意象派之所以结成一个派,就是模仿法国诗人结派发宣言的风格,庞德坚持用法文称呼意象派(imagisme)就是为了强调他们是在仿法国风气。

美国新诗运动的刊物,如《诗刊》《小评论》,刊登法国诗人的诗经常是不翻译的:当时的美国诗歌读者似乎个个应该能读法文诗。由于庞德、弗莱契、奥尔丁顿等人不遗余力的推崇,法国诗人雷米·德·古尔蒙(Remy de Gourmont)在美国的名声比在法国本国还高。《小评论》的编委会有两位法国人(Paul Morand,Francis Picabia),《小评论》1922年春季号几乎是法国专号。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让·德·波歇尔(Jean de Bosschère)长期居于伦敦,在美国刊物上发表法语诗,成为当时法国影响进入英美的重要桥梁。他的诗《尤利西斯捶床》(Ulysse batie son lit)实际上是乔伊斯写《尤利西斯》的灵感源头。法国评论家雷奈·多班(René Taupin) 1929年出版比较文学早期名著《法国象征主义对美国诗的影响》(L"Influence du symbolisme franais sur la poésie americaine)一书,把新诗运动看成法国象征主义的余波。

笔者不准备在这里争论法国影响与中国影响孰轻孰重,可以说它们是促成美国现代诗特征形成的一对主要影响,但下文将详细分析:这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美国现代诗似乎一直落在欧洲与远东两大影响的张力之中。

在影响渠道上,中国甚至不能与印度比。首先,泰戈尔正是在新诗运动兴起时在伦敦成名。1912年12月,庞德给蒙罗的信中就说泰戈尔“今年冬天将轰动一时”。叶芝为泰戈尔的第一本英语诗集《吉檀伽利》写了序,并建议当时追随叶芝的美国青年诗人庞德为泰戈尔修改英语诗稿。庞德似乎没有接下这任务,但他把泰戈尔的诗推荐给《诗刊》。蒙罗回忆说,当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诗刊》编辑部兴高采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发现”泰戈尔之功。

奇怪的是,泰戈尔的影响,或者说泰戈尔所代表的印度影响,在美国现代诗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在美国诗坛后来也很少有人提起泰戈尔。

当时与新诗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印度文学家尚有萨洛姬妮·奈都夫人(Sarojini Naidu,1879-1949)。奈都夫人是印度诗人兼妇女运动领袖,从1905年至1917年旅居伦敦,用英语写诗,庞德与费诺罗萨的遗孀就是在奈都夫人家中会面的。奈都夫人在1925年成为印度国大党第一个女主席,1947年任印度独立省省长。

日本当时与美国诗人的直接接触就更多了,美国文人拉夫加第奥·赫恩(Lafcadio Hearn日名小泉八云),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非常活跃。他向日本介绍欧美文学,向美国介绍日本文学。他的日本题材创作也享有盛名。野口米次郎(Yone Noguchi)19世纪80年代作为学生来到美国,拜在当时的著名诗人乔坎·密勒(Joquain Miller)门下求师,成为第一个重要的日本英语诗人。他的诗风受19世纪美国诗人坡(Edgan Allen Poe)、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等人的影响。由小泉八云和野口米次郎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介绍过来的日本诗风,素材是日本的,但情调上是欧洲的感伤浪漫主义。评者今天对他们的工作颇有非议,但在当时,他们是日本文学与美国文学间的重要桥梁,这是中国诗所没有的。

野口与新诗运动人物关系密切,他受庞德的邀请给伦敦《自我主义者》写稿,他与狄任斯保持经常的通信联系。狄任斯在1919年介绍了一系列日本现代诗人如三木露风(Rofu Miki)、与谢野晶子(Akiko Yosano)、吉井勇(Isamo Yoshii)、北原白秋(Hakushu Kitahara)、岩野泡鸣(Homei Iwano)、吉田一穗(Issui Yoshida)等人的作品,可能是野口促成的。而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要到1935年四月号《诗刊》中国专辑,才第一次介绍到美国。1936年艾克顿(Harold Acton)与陈世骧合译的中国现代诗选英译本,是第一本英译中国现代诗。日本占先了整整16年。

另一个在新诗运动中很活跃的日本人是《芝加哥晚邮报》的编辑藤田(Jun Fujita)。据说是庞德把他的组诗《和歌》介绍给《诗刊》发表的。

世纪初美国诗坛另一个重要的日本人物是日德混血的诗人定吉·哈特曼(Sadakichi Hartman),此人是美国世纪初唯美主义的“波希米亚派”的诗人,在纽约格林尼治区这派文人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中期。哈特曼虽然太美国化,对日本文学的传播没起多少作用,但他却让美国诗坛很早就感到了日本影响的存在。庞德甚至有妙言:“若做不成庞德,就情愿做定吉。”

日本舞蹈家兼诗歌评论家伊藤三千雄(Michio Ito)曾参加叶芝受日本能剧影响写出的剧本《鹰井》(At the Hawks Well)的演出。伊藤是庞德的客人,长期住在伦敦庞德的寓所里,庞德把他介绍给叶芝,并说服他在叶芝的剧中演出。

条件如此有利,日本诗在新诗运动初期影响大于中国诗就不奇怪了。在伦敦休姆的“诗人俱乐部”里,在意象派早期,日本诗的确是诗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唯一的远东诗。世纪初法国某些诗人如库苏(p.L.Couchoud)等人热衷于写俳句,也促成了新诗运动早期的日本热。

5.中国影响与日本影响的区别

在新诗运动时期,不少诗人和诗评家似乎觉得中国诗和日本诗无法区分,也不必区分,一概称之为“远东诗”。但大部分的诗人是多少意识到两者的区别的。

同类推荐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热门推荐
  • 弃妇翻身计:BOSS走着瞧

    弃妇翻身计:BOSS走着瞧

    面对对面挑衅的男人,他邪肆一笑:“如果你不嫌弃她是被人穿过的破衣裳,尽管拿去!”契约......私生子......绯闻......前女友......一场猫与老鼠的游戏开始上演,然而这背后竟然还有更大的阴谋。这一切,让她的心悴然成灰!几年后,她涅盘重生,修炼成一名惊世名媛。她踩着光环回来,呼风唤雨。小心了,那些曾经侮辱、欺凌她的人,她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乱起萧墙》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卷,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的事。 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脏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胤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四皇子胤一向待人刻薄,人称“冷面王”,由于谋士邬思道的指点,他在革除弊政中,政绩显著,被康熙选中。康熙立下谴诏:传位于四皇子,即为以后的雍正皇帝。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幸福是你说了算

    幸福是你说了算

    夏初拿着手里的咳嗽药水,第一次这么仔细认真地看着上面的药品说明: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用于痰多咳嗽......为什么明知它有毒又把它制成药?为什么它有毒而我又必须要喝它呢?------------------------------------------------------------------夏初又想到了她与魏钺的爱情,不就正如这半夏吗?魏钺的温柔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网住了夏初的心,让夏初沉沦......--------------------------------------------------------------------"和我结婚吧?"魏钺说."怎么?你不愿意?""怎么?想让我跪下来跟你求婚吗?"---------------------------------------------------------------------"孩子呢?我的孩子呢?你把我的孩子弄哪儿去了?"魏钺发狂地抓住夏初的肩膀狠命地摇晃,全然不顾夏初受伤的胳膊."原来你对我好是因为我怀了你的孩子?""真是对不起,没有孩子!"---------------------------------------------------------------------你的幸福我说了算!只有我才能给你幸福————————魏钺对着拖着行李箱离开的夏初说。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我要努力,我想要的,只能我自己给,别人给的,我要问问自己,拿得起么?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错过一个人,那人便与你无关....
  • 军机处狂妃

    军机处狂妃

    ------------这是临天史上最诡异的一场婚礼——没有送亲队伍,没有花轿,路途近千米,全由新娘一人徒步走完。大红的嫁衣,大红的盖头,新娘瞧不见道路两侧围观群众讥笑的脸庞,笑得很开怀。偏偏在半路,新娘突然抽搐倒地,醒来过后更是突然发狂,直接蹿入路过五皇子君无锦的马车,并现场表演了一次‘车震’…而此时此刻,她的夫君,在这条‘走亲’路的尽头,正笑得嗜血无情:“如此荡妇——弃!”但是却无人知道,此时此刻,新娘的体内,已经换了一个灵魂!她瞧见眼中一片血光,隐约之中,看见一个白衣若仙的人。她本能而艰难地朝他前进,却没想到这是一个披星戴月的恶魔。○她,秋揽,XX世纪六方军机处情报侦察部部长,掌管天下情报,手中安插的暗线明线在世界穿插,无孔不入。有‘宁招阎王,勿惹秋揽’的盛名。一日醒来,竟然发现自己浑身燥热难耐…面对身下美男,她的心第一次如此动荡:强了吧?不强吧?摧残了吧?不摧残吧?最终…○爱你,不是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上天入地,天堂是你的,地狱是我的,若你跌下来,我便是踏着如山尸体,也要将你送上去。○一对一。----
  • 仙神劫

    仙神劫

    但是却没有一人能够回答。远古仙神不知所踪,是什么让永生不灭的神魔消逝?是什么封锁了于世同存,开天圣器‘神魔门’?亿万岁月之后,天凡踩着仙神遗迹,历经千劫万险,仙是什么?神是什么?天下间修者无数,震慑诸天强敌,最终,一桩震惊天地的上古秘辛慢慢浮现人世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