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站在时代巨变的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我们何以从容应对?
于是,我们寻找那些商业领域的闪光人物,希望在与他们的对话中,用他们的视野,为我们洞见未来的方向;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单刀坐阵,提问中国最智慧的商业领袖:
与柳传志谈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马云谈中国企业的未来,与马蔚华谈急需变革的金融业,与宗庆后谈新时代下的制造业,与刘永好谈现代化农业,与常小兵谈不断逼近的移动互联。
六场对话,不是结语,而是开篇,为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开篇,为未来开篇!
今日中国,站在时代巨变的当下。当互联网革命催生出的生产力变革,在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变化时,那些商业领袖、行业里的卓越者,也正以其特有的敏感与躁动,积极地反映并参与着最终必将触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变迁。
在我们探索未来时,这股力量无法缺席。
本书中的嘉宾,都堪称中国商业顶峰上的人物,每个人的谈吐风格,都别具个性、自成一派。
我们与卓越的他们同行,也与未来同行。
年近70的柳传志阅历丰富。不论任何提问,他总是能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出曾有的经验或感悟。与他聊天,就像是坐着一辆人生的列车,随着议题的攀坡、入谷,高低起伏。
柳传志的话不见得最字字珠玑,不见得最醍醐灌顶,但他特有的温和、从容,让人感觉到,无论是高官大夫还是贩夫走卒的问题,他都能用一种最诚恳的姿态倾心相谈。这个姿态或许就是他的力量,一种在中国无论殿堂之高、江湖之远皆可游刃有余的力量。
马云对未来的留言充满哲理:相信未来。但我还喜欢他私下对未来的描述。他说:年轻人如果心存对未来的崇敬、对今天的认真踏实、对昨天的感恩,就会有机会。
一方面,他在人前是如此的自信,每每做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警示;另一方面,他又习惯性把自己缩紧放低,极力把自己形容成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说:“我是误以为我在7000米的高度,说不定我只有3000米,我可能是误以为,因为人啊,很容易把自己看高,也很容易把自己看低。”他是如此努力地让自己保持警醒。也许他早已意识到,坐在刻满了“完美”“奇才”字样的偶像神坛之上,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
当马蔚华说出“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某种意义上是管理的竞争”时,他已经看到了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真正的命门所在。互联网,也许是种催化剂,但释放商业银行和扼杀商业银行的真正力量都取决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能在多短时间内具有与时代相匹配的水准。
在传统银行业里,对变化的敏感和开放的态度,绝对是马蔚华身上一个毫无争议的标签。因而他才能一次次地通过内部变革,让招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标识之一。在时代的激流中,不断前进,改变自己,创造未来。
在研究邀请与哪位卓越人物同行时,宗庆后这位中国首富,没有意外地进入大家的视线。在这个新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坚守着实业。套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是靠一分一厘钱赚出来的首富”,似乎总有一些超越潮流的喻意。
面对未来,宗庆后自己说:“对于明年做什么,我们会考虑;但是对于三五年后的事就说不准了,因为变化太快了。”就是这样一位实实在在的企业家,对于现场嘉宾对电子商务的追捧,质疑得振振有词。他坚信,网络渠道是发展方向,但传统渠道仍然为王。
被称为众多“大王”的刘永好,已经在农业上驰骋了三十多个年头,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在如今农业逐渐成为“新宠”的潮流下,他依然执着而专一。对谈时,他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清晰而自信,就是要走合作化道路,走产业链的道路,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而对于时下兴起的特色农庄等新兴事物,他同样是一副老大哥的姿态,乐见其成。他致力于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想让中国农业获得世界的认可,希望中国农民的收入能更上一层楼。
低调如他,让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位大企业的掌门人。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他已经探索了很久。带着中国联通,常小兵在移动互联网的进步上做出了贡献。
在这里,他与其他嘉宾一起探讨运营商的未来、移动互联的影响力。他也在探索运营商的下一个赢利点,力求在新浪潮到来的时候,再次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