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25

第25章 也曾评说几个作家(2)

在《宿命》的姐妹篇《原罪》中,全身瘫痪的残疾人十叔,多年躺在豆腐房里,给阿冬阿夏两个孩子讲童话故事。十叔请人在墙上挂了七面镜子,用潜望镜的办法看外面零零散散的世界,他认为一个老是用低沉浑厚的嗓音唱歌的人,是个王子般俊秀的豪杰人物。孩子们把十叔装在一个小车里,推到镜子窥看到的那个巷子,发现那个唱歌的人,不仅矮小瘦弱,而且是个瞎子。

原罪,就是我们的欲望,试图用想象,或者用科学,理解我们经验之外的神秘存在,并由此解释我们自己的存在。可惜我们的想象或科学所及,都是极端零碎。这种突破孤独的欲望,是非分之想。因此我们需要救赎,救赎的目的,是在神性与庸常之间搭起一座桥。这篇小说所显示的,是救赎之难。不用镜子或小车,十叔的想象,反而更美好一些。有了企及的工具,反而走向失望,因为世界的荒谬立即无情地显示出来。

工具,无论是逻辑的还是物质的,都是功利性的,神性并非任何工具所能企及,因为工具所能取得的实利,并非救赎。迷信于工具的人类,得到的只是生存之荒谬。用逻辑来推演神性,只会发现神性矛盾百出。逻辑的推演,只能说明上帝即使存在,也对人类怀有恶意。他的神性,也就成了魔性。

四、悖论中的神性

史铁生写《务虚笔记》,用了整整四年,从1991到1995年。史铁生并不是在写这本书时,才找到理解神性的钥匙。80年代后期的某些作品中,上帝靠悖论存在这一命题,已经络绎出现。但是《务虚笔记》这部长篇小说,史铁生把在先前创作生涯中曾经探讨过的所有命题,甚至一些场面、意象和人物,都组织到这一部毕生力作之中。

这部小说写一批男女朋友互相交叉重叠的命运,他们的友谊爱情,悲欢离合,希望与等待。这些人物,和史铁生一样,都是50年代初出生,在“文革”中长大,而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要对自己的一生下判语。

小说开场,是画家Z的妻子,女教师O的自杀。围绕O的自杀,有一连串的谜无法解开,要到最后,在一连串其他人物的故事讲完之后,这些人物各自用自己的想法解释O的自杀,但是没有一个合一的答案。

尽管有这样一个贯穿悬疑,《务虚笔记》并没有讲一个情节严密的故事,许多片断,形散而神不散地松懈连接,而且有大量的思考和讨论,也有许多诗意的段落,就体例风格而言,《务虚笔记》在现代小说中极为特殊,没有可以比拟的中国或外国的例子。我的感觉上,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朝基尔克郭德的《非此即彼》方向再推一些,或许接近此部长篇的风格。

在史铁生先前作品中再三出现过的“家庭出身”问题,在好几个人物的生平故事中再现:WR的父亲是新闻界要人,新中国成立前离国,要搭乘的船沉入海底,生死不明。WR高考成绩优异,因为“出身可疑”不被录取。他说了几句激愤之言,成为“现行反革命”逮捕法办,劳改多年。N的作家父亲,成为“右派”,热恋着他的青年F不得不看着他远走大西北。

只不过在《务虚笔记》中,出身不好所受的罪,不能保证这些人对世人苦难的同情,相反,常使他们把他对社会的怨恨变成“战胜俗世”的复仇性动力。WR“文革”后从劳改地回来,一心走当官之路,娶了一个他不爱的高官之女,作为向上爬的资本,变成“跨世纪接班人”。

看到WR因“白专”而劳改的例子,同样“出身不好”的Z,下决心每门课只考60分,把所有时间用来自学美术。他最后成为一个迥出流辈的画家,但是卑微的家庭,贫穷的童年,对世界的怨愤,长期的个人奋斗,把他变成一个性格傲岸睥睨世界的“征服者”式人物。O对她崇拜的男人之失望,至少是她自杀的一个浅层次的原因。

L尚是青年学子时,初恋情书被女方交给革命委员会,公布示众,成为被批判的靶子。后来L成为诗人,就不珍重爱情,而是从滥情演化成乱性。“被牺牲”不一定会自动地变得崇高:迫害也能使受害者堕落。把史铁生的理解,与所谓“伤痕文学”对比一下,就可以明白,史铁生在原罪的普遍性这个问题上,得到了具有超越意义的领悟。

而叛徒与自杀者,再次成为小说的焦点。这些人物的上一代,一样苦难重重。“情窦初开时,革命来临”。在这个长篇中,叛变之不可避免,得到最复杂的悖论说明:一对革命者被敌人包围,只能分别突围。两人说好今后回到此地留地址的方法。女人为救此男人,有意吸引敌人注意而被捕,在刑拷下她却成为叛徒。此后,此男人是掌权的“革命干部”,而她半个世纪作为叛徒被批斗,受辱到老。最后她回到原处,在向日葵叶子上写下“我是叛徒,你不要再等”九字。男人也回到此地时,叶子已经错乱。这九个字竟然可以排成意义完全不同的六句话,而最后两句竟然是“你我是叛徒,不要再等”,但也可以是“你我不是叛徒,要再等”。

青年F后来成为医生,但依然热恋着“文革”后成为导演的N。他最后一次见到N并下决心不再相见后,一夜间白了少年头。N最后在拍摄的电影镜头背景上看到F的影子,明白了一生失之交臂的幸福。她赶回北京找F,F却已经去世,留下几十年每天给她写的,却从来没有寄出的信。F用这种超常的忍耐,来完成他的爱情。

爱情是精神的升华,史铁生笔下的女性美丽,男性刚毅,而他们的爱情,却不顾社会习俗伦常——因为至爱本身是对庸常实践的超越,“死的诱惑,与至爱相同”。已婚的女教师O遇到画家Z,为他的艺术和人格所震撼,即使丈夫没有什么使她不满的地方,她也毅然离婚,嫁给Z;女导演N爱上WR,却甘愿做他的情妇;F医生结了婚,却依然爱恋着N,只是不愿表白。

如果爱情的实现有如天堂,那么这个天堂极端不稳定。“信誓旦旦,恰恰说明危险无时不在。”L诗人写爱情的长诗,“所有诗人爱恋着的女人,都要离开长诗已经完成的部分”。要使被爱者能进入这首诗,诗人对她们的爱必须结束。那么,为了让爱情的确具有超越性,就必须让爱情始终处于恋爱之中。所以,当诗人L看到医生F如此痛苦地爱着N,劝他去找她,F却说:“有一天你发现一件东西,只要你一碰它就没了,它就不再是它,那时候你才懂得什么是美的位置。”天堂应当只是个希望,而不是诺言。这个希望不能也不应当实现,这就是为什么人生充满痛苦,反而印证了神性的存在。列维纳斯对上帝异常精辟的定义正可用于此处。。

史铁生早期的小说,还在偶然性与上帝是否全善之间痛苦地徘徊,到了《中篇1或短篇4》,一对情侣妨碍了巡道人发现桥崩塌,造成交通断绝,从而使“叛徒”自杀后的幽灵,与他心爱的女子有机会见面。这是偶然,但是死与救赎,靠至爱成为必然——她找他“找了一万年”。

而到了《务虚笔记》中,必然性已经不依靠转世的神秘,而是靠无可逃避的悖论:母亲苦苦等待远走海外的丈夫,在耄耋之年,母亲终于等到了多年失踪的父亲的信。信中说:“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使我曾经没有上那条船……如果你们活着,或许你们终于能看到这封信,但那时我肯定已不在人间。这样,那个偶然的缘故就等于零了,我曾经还是上了那条船。”

满头白发等了一辈子的母亲,在晨露中看信,明白了那“等于零的偶然性”实际上也不存在:“当我看到了这封信时,那个偶然的原因才发生,才使你没有上那条船,才使你仍然活着,而在此之前,你已葬身海底几十年。”母亲此时才决定办离婚手续。

这一段读来像文字游戏,实际上是全书许多苦恋的支持性悖论:导致苦难的事件是偶然的,生存的苦难却是必然的,那样,偶然性就没有影响命运的意义。

这部长篇每个人物名字只有一个字母,有的连字母都没有,因此人物的命运可以交换,的确在交换。这个到老年才彻悟必然的母亲,“可以是那段历史中任何母亲”。

在苦难的大海中,O的自杀,使她成为整部小说中唯一得到解脱的人物。自杀作为解脱升华,在史铁生先前的作品中只是作为一种不可能之可能出现,一种生存的两难之境之结束,而在这部小说中,自杀是高尚道德的圆满化。在中国文学中,自杀从来没有得到如此壮美的描写。

O是用心灵去感应神性,而F医生,正如史铁生本人,想用理性证明神性的存在。他的医学论文“离题越来越远,甚至离医学也越来越远”:他原是脑神经专家,却想求证灵魂的存在。因此,他的职称级别永远没有提升。追求多年后,F医生明白推理方法不可能,他开始对特异功能感兴趣,认为可能企及人类感官无法感知的维度。O听到他的希冀,一句话点明其虚妄:“就算那是天堂,又怎么样呢?”

同类推荐
  •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何处不江湖,随处皆梁山,山不高,名却大。有逼着去的,有裹挟去的,有去发财的,有曲线做官的,有龙有蛇,有猪有狗――最后,人去了,山还在。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孽缘

    孽缘

    就在这天早上,草上的霜针还没有被阳光融化。那只临产的母羊叫声凄厉。舅舅叫我转过脸去。母羊的叫声变了,低沉而叉深长。群羊在早上料峭的寒风中和我一起轻轻颤抖。待我转过脸时,看见母羊正在替刚刚落地的羊羔舔净身上的血污…… …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热门推荐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老婆跟我复婚吧

    老婆跟我复婚吧

    她和他老公是商业联姻,注定是一段不能了结的婚姻,老公一次次的背叛让她死心……
  •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何处不江湖,随处皆梁山,山不高,名却大。有逼着去的,有裹挟去的,有去发财的,有曲线做官的,有龙有蛇,有猪有狗――最后,人去了,山还在。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腹黑恶少我投降

    腹黑恶少我投降

    “捕妻令:木水灵,限你三个小时,乖乖回到我的身边!”各个机场屏幕、各国家报纸报道着追妻令,她瞬间成了名人,“该死!你到底想怎样?”他嘴角扬起一个邪恶的微笑,伸手搂过她,在她耳边轻吐,“卖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企业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企业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当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渴望承担责任时,会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对组织或者是企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并在承担这份责任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从而获得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
  • 逝去的锦年

    逝去的锦年

    初入家教行列的大二学生余悦一出手就碰到了个棘手的小破孩儿,施展了千般功夫才镇住这个年级第二、个性十足、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三学生——雷拓宇。从此,雷拓宇成了粘着余悦的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