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是个天生的震慑者,善于掌控全局。20世纪90年代乔布斯习惯地称自己为“航船的船长”,因为他去只会领导不会服从。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船长,要有看得远的眼光,以及统御的能力。
★人随心动,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的人生我做主!不顾世俗的眼光,依然决定退学,乔布斯的辉煌从此开始。
乔布斯17岁进入了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但是不到半年,他就果断地选择了退学。他认为上大学不仅让他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重要的是他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清楚大学是否能帮助他弄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想干什么。离开大学的乔布斯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正如他所说的:“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害怕的,现在回头去看,这是我一生所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
在退学后的18个月中,乔布斯俨然成了一个典型的70年代嬉皮士,睡在朋友宿舍的地板上,靠卖可乐瓶换点零钱,甚至每日步行7英里去HareKrishna教堂就为了一顿热乎饭。
听起来生活过的很惨,但恰恰相反,乔布斯说他热爱那段日子的每分每秒,因为他的好奇心可以随意放飞。那时的乔布斯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随意、很没有前途的路:选修美术字。他发现遍布校园的海报字体和字形都非常漂亮。里德大学的美术字专业很知名,所以乔布斯决心追寻这种美丽的艺术。当时没人知道,这会是他生命当中的转折点,也是一个意义深远以至于最终改变世界的决定。
“这些东西我好像一辈子都用不上,”乔布斯说,“但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苹果电脑时,它们又都重新浮现在我脑海中。我们把这些美术字都设计到了Mac里。那是第一台拥有漂亮印刷字体的电脑。假如当初在大学里没有选修这门课程,Mac就不会那么丰富多样、减价结构那么协调的字体;而Windows系统又模仿了Mac,这样算来所有个人电脑可能都没有这么美的字体了。我如果不退学,就没有机会选修美术字课程,个人电脑就没有现在这么漂亮的排版印刷效果了。”
乔布斯当初没有选修美术字的话,你的生活可能会变得大不一样了。Mac拉近了人与计算机的距离,它将命令行变成了彩色的图像和图标,即图形用户界面。它让我们认识了一种叫“鼠标”的设备。在成千上万创意十足的“右脑型”用户手中,苹果计算机开创了桌面出版的新时代,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世界。如果不是Mac的成功,,苹果电脑公司在乔布斯回归之前就可能早已消失了,这个世界就不会有iPod、iPhone、iMac、苹果专卖店和iPad这样的创新了。即使你从未用过Mac,你仍要为乔布斯选修了美术字课程而感到幸运——若非如此,你的世界与今天相比会大不一样。
1乔布斯(老照片)
事实证明,退学不仅仅是在我们的理解中乔布斯逐渐形成其疯狂创意的关键转折点,也蕴涵了成就事业的终极秘密——人随心动。如果没有退学,他可能不会碰巧选了那门书法课;如果没有退学,他也许就不会创办苹果公司。而他最终选择离开大学,是因为他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价值,尽管当时的这个决定让他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对梦想的坚持和努力,对未来的执著和勇气,他为年轻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尊重自己心底的声音,不做后悔的决定!
◆40岁改行做指挥家
吉尔贝特·卡普兰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发行量最大的知名杂志之一。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有一天,他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出售了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决心要成为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得人——40岁——当指挥,这简直是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意见丝毫不能动摇卡普兰的决心,在他看来,做一名出色的指挥家才是他后半生应该走的路。
然后他就开始学习,他向最优秀的指挥家求教。他请了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过了两年,他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你坚持追随你的直觉,生活将赋予你答案。
◆毅然退学的盖茨
1975年,比尔·盖茨决定从哈佛退学,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但这个决定遭到了盖茨父母的强烈反对,他的母亲甚至还专门安排当地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斯托姆与盖茨交谈,劝说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但斯托姆与比尔·盖茨谈了没多久,就全力支持他退学,因为他深深地为比尔·盖茨的全盘筹划而打动,并坚信他会取得成功。
13比尔·盖茨
有了斯托姆的鼓励和指点,盖茨退学的念头更坚定了,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退学。两个月后,盖茨和艾伦合作创建了他们的第三家公司,并取名为“微软公司”。为了这个公司,艾伦也提前六个月从华盛顿大学“毕业”。“我们现在不行动的话,就太晚了。”艾伦说他们希望在计算机语言行业里一试身手,因为这一直是他们心中的梦想。
凭着努力和坚持,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并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而当时比尔·盖茨只有20岁!关于从哈佛退学一事,盖茨认为这是实现梦想应付的代价。在他看来,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如果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热爱的只有他的电脑,只有在电脑前,他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只有在电脑前,他才感觉得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那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机遇,因为在他心里电脑就意味着他全部的事业。
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著和追求,比尔·盖茨拉开了软件王国的序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粗暴管理,专制统治出精英
乔布斯脾气暴躁、狂妄自大、缺乏耐心,这种形象与我们心目中成功企业领袖的形象相差千里。如果评一个全球粗暴CEO榜,史蒂夫·乔布斯绝对名列榜首。但我们不可否认,他的粗暴管理,他的专制统治,创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苹果公司。
◆优秀的震慑者,而非暴君
就像一位研究苹果的专业人士所说,乔布斯通常有双重面孔,一张是迷人、热诚的传教士脸孔,另一张则是冷硬、冲动、口无遮拦的臭脸。乔布斯的臭脾气和他的创新能力一样著名,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他对内部员工的粗暴管理。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他对设计小组成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就是MacOS的设计人员,对吧?真是一群饭桶!”有一次,在苹果服务支持部门的一次部门会议上,乔布斯走到主席台前说道:“服务业务在我们公司糟糕透顶,服务部的业务人员根本没脑子!”乔布斯的臭脾气让所有人都感到惶恐不安,他甚至把部门经理都给吓走了!
虽然不少CEO的“粗暴”会在公司内部留下毁灭的种子,酿成品牌大祸,但是乔布斯的粗暴行为却完全是个例外。唯一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拥有与这种人格魅力共存的“X气质”。所谓“X气质”是指通过控制人、统治人的技术来维持自己的权力,通过恐吓和威胁来激发员工的潜力,但又不仅仅靠简单的威胁,而是通过自身的行为气质而产生的威慑力,这是一种卓越的领导气质。其实每个领导者都有粗暴专制的一面,关键是能否驾驭这种暴躁专制所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然乔布斯可以,所以他才能够成为一位了不起的震慑者,而非暴君。
乔布斯不留情面,他常常痛骂下属,有时甚至做得很过分。但是他之所以越骂越勇,越骂越成功,是因为他将“粗暴”转化成了一种领导力,并成功地在苹果建立了有紧迫感的企业文化。
在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前,苹果公司的工作环境以安逸著称。但是在乔布斯再度管理公司后,员工又重新有了紧迫感。除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乔布斯还大力在公司建立富有紧迫感的文化。他一刻也不松懈对员工和经理人的鞭策,并向他们施加极大的压力。虽然不少员工抱怨乔布斯这种偏执的行为,但是无法否认,他的确为苹果公司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为不管是遭遇挫折的公司,还是顺风顺水的公司,紧迫感都是公司成长和变革的最大原动力之一,所以乔布斯的专制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14乔布斯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乔布斯考验员工的手法就是将种种不合理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强加在员工身上,他的这种做法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不是员工直接当面拒绝,就是他达到目的。而他总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将苹果公司和下属“逼”向成功。乔布斯喜欢用“硬权力”来实现目标,而这也是所有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虽然看似简单粗暴,其实却有很高超的管理技巧。
乔布斯非常善于利用争吵和吼叫去控制员工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斗志,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怎么表现自己的“粗暴”。
比如,乔布斯在面试人的时候,会故意采取粗暴的方式,甚至大加抨击,让面试者心烦意乱。乔布斯说:“在面试过程中,我会多次故意让面试者感到心烦意乱,批评他们之前的工作。我想看看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他们是否会屈服,他们是否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持有坚定的信念、信仰和自豪感。”他认为想要寻求一位最容易帮公司出成绩的员工,这种强硬甚至残酷的面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自己的粗暴专制,乔布斯曾解释道:“我的工作不是做和事佬。我的工作是领导我们这些出色的人才,不断给予鞭策,并且让他们做得更好。怎么做?就是规划出有可能实现的更加宏伟的愿景。”可见,乔布斯的苛刻不是无意,而是有意为之。在苹果专家利安德·卡尼看来,乔布斯是一个很会判断他人性格的人,他冷静而谨慎地对人进行评定。他有时对员工的一些恐吓只是纯粹的表演而已,只是为了对其他员工起到震慑作用。所以苹果公司有很多人因为业绩差被解雇,但是主动辞职的却很少,员工虽然心怀被解雇的恐惧,却又饱含“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救世主般的热情”。
在乔布斯的粗暴管理之下,苹果公司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苹果的运营效率很高,甚至超过该行业的标杆——戴尔公司;苹果公司的组织结构异常扁平,管理执行团队只有十多个人;苹果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足以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相比。对此,苹果公司前首席科学家拉里·泰斯勒曾这样评价乔布斯的领导方式:“乔布斯用恐吓和尊重来管理员工。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时候,公司员工对此事的感受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曾受到过乔布斯的威胁,因此,‘恐怖分子’即将离开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解脱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人同时也非常尊敬乔布斯。我们都很担心,没有了这位富有远见的领导,没有了这位公司创始人,没有了他的魅力,公司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就是乔布斯让人又爱又恨的“粗暴”管理,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狼性文化”的盛行
乔布斯的这种管理在中国一度被称作“狼性文化”,拥有这种领导能力的企业家为数不少,其中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最好的代表。凭着军人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任正非发现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开始向基础电信网络建设大量投入资金,窄带交换网络设备市场潜力巨大,在企业的运营中他以超乎寻常的操控能力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神话。2005年任正非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华为正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等卓越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正在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任正非曾被业界人士称为土狼,而他的管理同样具有“狼性”。和众多成功的企业家相比,任正非身上有着明显的军人气息,从而更显凌厉。任正非在部队所形成的特定的处事原则和纪律都成为他从商的重要砝码,不仅改变了他自己,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虽然没有流血牺牲,不用冲锋陷阵,但同样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文化也都带有强烈的战争色彩,如“不是生存,就是死亡”、“快鱼吃慢鱼”等说法。华为也不例外,把竞争市场当成战场,集中力量与强敌周旋直至将其消灭。
在企业内部,任正非用军事化的“铁腕”来管理员工,包括超强的劳动强度、严厉的管理制度、残酷无情的内部优胜劣汰等。任正非把发展中的企业比喻成狼,而他则是狼群里的头狼。任正非沿用了一套军事化大动员的管理模式,他要求华为的员工要有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意识。
任正非长期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内置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规定员工在上班时不能上网,不能发送接收与工作无关的电子邮件,不许共享任何可能泄密的文档,不许存有任何与个人工作无关的软件。任正非还时常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如果发现谁给朋友发了一份电子邮件,就会被扣500元钱。
为了使员工时刻处在竞争状态,任正非在华为实行末位淘汰制,裁掉落后的人,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任正非不断给员工灌输“活下去,永远是企业的硬道理”这样的理念,经常拉响警报来唤醒懈怠的员工,培养每一个员工居安思危的思想,从而使所有人都处在准备战斗的状态。任正非曾激奋地讲到,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就是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就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
任正非在华为威信很高,华为1995年成立的多个决策委员会都遵循“从贤不从众”的规矩,不以投票多少来决定,只看谁的意见更有道理,而道理的评判标准则掌握在任正非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