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美国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中,上市公司为66家,其中有28家公司向所有员工发给认股权。这些公司是:美国基因技术公司、阿罗电子公司、自动化设计公司、巴尔多电气公司、BMC软件公司、第一资本公司、CDW公司、塞尔纳公司、思科系统公司、计算机联合公司、安然天然气公司、金融创新集团、第一田纳西银行、遗传技术研究公司、大平原公司、盖德恩特公司、惠普公司、英特尔公司、朗讯科技公司、马里奥特国际饭店公司、默克公司、奥德电子公司、人民软件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西诺乌斯金融公司、3COM公司、UNUM公司、全营养食品市场。此外,还有5家公司的员工几乎全部获得认股权。其中,太平洋联合资源公司获得认股权的员工达96%,计算机软件公司达83%,微软公司和高通公司分别为80%,应用材料公司为73%。
总部设在加州的人民软件公司在雇员受聘时都给认股权。1998年,它的股票一度狂跌了60%。员工们不仅不气馁,反而说“这是买进公司股票的大好时机。”思科系统公司在圣何塞,自1993年以来,这家生产路由器和转换器的首屈一指的公司员工增加了60%,主要是通过购并其他公司增加。在这家公司,非经理人员的认股权平均收益就达15万美元。新泽西州的朗讯科技公司是1996年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出来的一家公司。现在这家大型电讯公司已经把AT&T远远甩在后头了。在朗讯上市时,所有雇员都得到了认股权,现在每个人的股权平均价值超过1万美元。明尼阿波利斯的医疗电子设备公司的雇员们从员工拥股计划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这项计划使每个人都得到了相当于薪水2.5%至4%的股票。过去10年中,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以每年37%的速度上涨。总部设在阿肯色州的沃尔-马特商店是全美雇佣员工最多的公司。它的利润分享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股票中。公司的股票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上涨了两倍,员工从公司成长中得到的好处可想而知。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微软公司80%的员工拥有认股权。与其它一些公司不同的是,它给员工的认股权,不纯粹属于福利性质,而是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这种认股权的获得,是以员工对公司的贡献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样,在微软工作,更富有挑战性,也更吸引人。因此,有评论说,“这里的人,无论精力、才干还是热情,都是从未见过的。”“就连最下层的人也感到自己被赋予了权力。”比尔·盖茨可能在许多方面受到围攻,但他用不着担心员工的忠诚。微软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不仅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领域的世界霸主,还是美国最大的在线服务商(ISP)之一。1998年,微软营业收入达14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利润达45亿美元,增长31%;在美国近5000家在线服务商中,微软网络(MicrosoftNetwork)与美国在线(AOL)及神童公司(Prodigy)占据了整个网络在线市场份额的84%。1998年,微软的现金流量和短期投资达139亿美元,几乎接近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可见其资金运用效率之高。其中,微软用于科研和开发方面的费用多达24.65亿美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7%。资金的高效运转和对科研开发的大量投入,使投资者对微软的未来坚定地看好。1999年7月16日,微软股价飙升5.31%,以当天最高价99.4375美元收盘。至此,微软公司总市值已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济帝国”之一。把微软当“国家”看,以GDP计算,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中国、巴西、加拿大和西班牙而位列世界第11位。如果未来5年微软能够维持过去5年的增长速度,其市盈率保持在60倍的水平,到2004年,微软公司的市值将超过5万亿美元,估计为美国同期GDP的50%。微软的巨大成功,也使其年轻的创办人比尔·盖茨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在微软,盖茨持有19.84%的股权,其市值达1122.93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78000亿美元的1.44%,和芬兰GDP的近1200亿美元相差无几,比新加坡GDP的963亿美元还要多得多。从占美国GDP的百分比来看,盖茨仅次于当年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1913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占美国当年GDP比率的2%以上。不过,他们在名誉上却截然不同。当时,洛克菲勒被美国人视为贪得无厌的象征,而90年代的盖茨则被今天的美国人视为人民英雄。微软的巨大成功和员工认股权的普遍拥有,使许多追随盖茨的人都成了百万富翁。
在美国,公司员工拥有认股权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有先驱者在做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贝斯特以房屋作抵押在加利福尼亚拉霍亚一家芭蕾排练房旁边的狭小办公室里建立了一个办事机构,这便是学科应用国际公司的前身。公司成立之初,贝斯特就独出心裁地把公司的股份奖给揽到生意的研究人员。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年底,贝斯特在他自己所创建的公司的股份迅速下降到10%,但他却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99年,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已成为拥有3.6万名雇员的大型企业。雇员几乎人人持有公司的股份,其中2.5万人直接持股。科学应用公司因而成为美国最大的雇员拥有的信息技术公司,而作为公司创建人的贝斯特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却下降到1.4%。由于雇员人人都是公司的股东,人人便都是公司的主人。公司的兴衰存亡与全体雇员息息相关。于是,公司有了长盛不衰的发展动力。目前,公司年收益达47亿美元,净收入为1.51亿美元,现金存款多达10亿美元。
员工持股的普遍推行,使员工与公司的利益融为一体,与公司风雨同舟,对公司前途充满信心,公司因而获得超常发展,员工也从持股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化繁为简,精简才能保持战斗力
聚焦和简化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团队管理哲学,它强调一种A级战斗力,这在讲究创意、设计和知识性思考的行业绝对是黄金法则。
◆打造“A级团队”
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乔布斯在谈他自己独特的团队观念时指出: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乔布斯始终信奉的一个信条就是由精英分子组成的小团队通常比资金充裕的大公司更有作为。他认为小型的A级团队要比大量工程师和设计师更有工作效率。乔布斯曾创立并管理的皮克斯公司倡导的是没有“B”团队,每部电影都是集合最聪明的漫画家、作家和技术人员的最佳努力而成。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乔布斯相信由顶尖人才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就能够推动巨轮前行,仅仅拥有较少的这样的顶尖团队就够了。为此,他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
只有不断发现人才,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A级团队。乔布斯一生面试过5000多人,然而真正被他看中的人并不多。乔布斯2008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是提到:如果要招一个真正的资深人士,那么此人能否胜任就像是在赌博。他们必须非常聪明。但我最大的疑问是:他们会爱上苹果公司吗?如果他们爱上了苹果公司,那么其他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他们会把苹果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关注个人利益、史蒂夫的利益或者其他某个人的利益。招聘绝非易事,就像是大海捞针一般。我这辈子经手过的招聘人数大概在5000以上。我对待此事的态度非常认真。你无法在一个小时的面试里了解足够多的信息。所以说到底,你只能凭借直觉做出选择。我对这个人印象如何?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会如何反应?他们为什么想要进入苹果公司?我会问每个人:“你为什么来这里?”我寻找的并不是答案本身,而是他们给出答案的方式。
乔布斯挑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看应聘者的特质与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基因”吻合。为此,乔布斯动了很多心思。1982年,乔布斯在为麦金塔电脑小组招聘员工时,问了一个让所有应聘者措手不及的问题:“你在何时丧失童真的?”其实,乔布斯并不在乎答案,而是看应聘者被问到这类隐私问题时的反应,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创意。因为,他要为麦金塔电脑小组选出百里挑一的精英。他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麦金塔电脑计划,真正具有创新思维的员工。“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一个卓越的团队必须有共同的“道”。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发现与公司具有相同基因的人才的能力。
在面试过程中,乔布斯会多次故意刁难面试者,例如批评他们以前的工作。当然,事先他会看一些相关资料,了解他们之前的工作情况。他会批评他们的工作,令他们心烦意乱:“你的工作毫无价值,你为什么要从事那项工作呢”他想看看他们如何应对我的批评,他们感受到压力时会有何反应,他们会屈服还是据理力争,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信仰,是否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自豪。《太阳报》一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参加苹果公司的面试,此前,她已经通过了长达十个多星期的面试,最后,由乔布斯亲自面试她。乔布斯一见到她,就毫不客气地说以她的工作经历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太阳报》是个好地方,但《太阳报》与苹果公司不同。”乔布斯冷冷地说。接着,乔布斯告诉这位女士,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聘用她,如果她没有什么要说的话,就可以离开了。女士问苹果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乔布斯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乔布斯很快就发现这位应聘者不是他所需要的人才。尽管这样的考验对应聘者来说有点残酷,但却有效地帮助乔布斯做出了正确判断。如果这位女士在此次压力测试中,敢于据理力争,让乔布斯感受到她的信心和信念,那么,她或许就不会在这次面试中落马了。
这就是乔布斯的面试风格:有意对面试者施加压力,使其焦虑不安,以探究应聘者在这种压力状况下,到底如何来应付。这种面试方式特别适合于高压力、高风险的电脑行业。
乔布斯在网罗优秀人才上,似乎有非凡的力量。他一直在积极寻找世上最优秀的人才,并使他们成为公司的员工。如果乔布斯认为某个人非常重要的话,他就会千方百计地邀请对方加入。布鲁斯·霍恩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某个星期五的晚上,当时非常优秀的程序设计员布鲁斯·霍恩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布鲁斯,我是乔布斯,你觉得苹果怎样?”“非常棒!但是很抱歉,我已经接受了其他公司的工作。”布鲁斯回答道。“别管它!明早你来我们公司,我们有很多东西要给你看。就在早上九点,你一定要来!”当时,布鲁斯刚刚接受了另一家公司的聘请,所以他并未认真对待乔布斯的邀请。他心里想的是:“乔布斯或许只是心血来潮,但我应该去一趟苹果公司,应付一下。我会漫不经心地听他讲完,然后坚定地告诉他,我不能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