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000000008

第8章 没有常胜的事业,只有常胜的心态——心理素质的取胜之道(1)

1.从运动员到剑桥博士——邓亚萍成功的秘诀

很多稍微对中国乒乓球事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与邓亚萍水平相当的国内选手实在不少。这也是我国乒乓事业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那么在国内强手林立的乒乓健将中,邓亚萍为何能长盛不衰十几年呢?这里面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便是她那超强的心理素质。这位个头不足160厘米的乒坛女将,一上运动场便以其对该项事业的严肃态度摆出一副近乎“严酷”的姿态,以让对手无从轻视的技法和不敢正视的面容,常常使对手心惊胆战过后禁不住竖起大拇指,遂被称为“冷面杀手”。同所有常能以平常心赢得比赛的著名运动员(比如刘翔)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理素质。其心因过热而冷,其情因过激而执,在比赛中既能使自己保持足够的冷静又能给对手以无形的威慑。因此,这位受到世界注目的中国女运动员越是在重要的比赛中越是容易取得胜利,便成为我们乃至世界各国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们所常看到的一个事实。

然而,世界各国的人们包括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想到,这位了不起的运动员曾经被省队、国家队拒绝,曾经一度因各种阻碍差点放弃自己热爱的乒乓球事业。有幸的是她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毅力,终于成功的走了下来,并且在告别自己的运动生涯后,以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又为自己成功的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认清自我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

邓亚萍生于1973年,在父亲的影响下,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一度被拒于省队、国家队的门外。面对省队、国家队的质疑和否定,邓亚萍被迫比同龄人更早地站在了人生和职业抉择的十字路口。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转行做个小学生去呢?对邓亚萍而言,身体上的障碍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如何逾越心理上的障碍。

面对外界的怀疑,她父亲不得不认真地与邓亚萍沟通:你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邓亚萍心里憋足了劲,她曾经说:“我觉得从运动成绩上来讲,我不比任何一个人差,为什么其他的人能进省队,我进不去。那个时候就觉得,我一定要证明自己,自己是这块材料,而且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当时有非常坚定的一种信念。当然了,你一旦有这个信念,你一旦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再苦再累也是愿意的,因为你自己选择了这个路,没有人逼你选这个路。”她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可。是,在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邓亚萍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这样,之前关闭的河南省队的大门为之开启;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又一举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被选人国家队。不服输的心态挽救了邓亚萍的运动生涯。著名的留学专家徐小平说,“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别人评价出来的,而是自己显示出来的;不是别人认可出来的,而是自己证明出来的。”很多时候职业的选择,重要的不是周围的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怎么评价自己,这才是最关键的。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

有位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这样一句话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句发人深省的格言罢了,而在邓亚萍,这样一句话却代表着舍弃和重新开始的痛苦抉择以及需要为此含辛茹苦的付出。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她竞不合逻辑地把自己从一个运动员变成为一名令全世界年青人羡慕的剑桥大学的博士生。

对于一个从小就置身校园的莘莘学子而言,这样的职业设计可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当人们知道邓亚萍是一个从5岁就开始拿起乒乓球拍,文化功底和基础十分薄弱时,不解、不相信和嘲讽都不约而同地涌上人们的心头。在许多人看来,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为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协助一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也是帮助他真正了解自己。邓亚萍的职业生涯设计是不是违背职业设计规律的一次梦想呢?恐怕在邓亚萍正儿八经地在清华读书的时候,95%的人都会表示怀疑。实际上,因为基础太差而无法按正常要求毕业的运动员大有人在。即使拿到了毕业证,人们也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学校的一次照顾。从来没有运动员像邓亚萍一样,从运动场起步,直至走上剑桥的校园。

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中,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访问了6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人士,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邓亚萍选择了大学校园,选择了剑桥,这些都是对于运动员而言,极其难以达到的目标。在这样一场较量中,邓亚萍没有优势。她只有自己的雄心和决心,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气概。邓亚萍的成功告诉世界:优秀的心理素质其实是职业设计中最根本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和价值观。而心理素质呢?却决定了对职业的投入方式和投入力度。

付出超人的代价,就有可能取得超人的成绩

霍兰德提出的“个性——工作相适应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职业锚了。人的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这一点在邓亚萍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做运动员时,邓亚萍总是认准了那个死理:付出超人的代价,就有可能取得超人的成绩。在清华,邓亚萍除了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外,连走路、吃饭时都在看书。她做作业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日子里,她每天早上8点多从住地赶往学校上课。中午休息吃饭一个小时。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又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学习,听磁带,直到晚上8点钟学习中心关门后才回住地。在住地,仍要坚持做作业和预习功课到深夜。在诺丁汉大学,邓亚萍修的专业是“中国当代研究”,这是个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她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各种资料,每周都要开车走很远的路。

为了写论文,邓亚萍曾集中两个月的时间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然后每天就着速冻饺子查资料、打文稿。她知道除了需要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外,还得时时审视自己的生涯资本并意识到其不足的地方,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除了攻克英语这一语言关外,在清华大学她还刻苦学习语文、历史、国际关系等课程:在诺丁汉大学又专心攻读几门特殊课,如采访课、开会课以及演讲课等。永不言败,一切追求最高、最好、最快,她的自信、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善于钻研的学习方法,让她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她获得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以后,2003年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奥林匹克和体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方向的博士学位。许多人在谈到邓亚萍的心理素质时总爱说到执著、投入和不怕挫折,似乎邓亚萍的心理有着偏执狂的一面,然而,偏执狂带来的总是某一方面的成功,真正的好心理素质是一种包容和平衡。

稍微有些阅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在职场中发展,会平行地遇到许多需要解决和面对的事情。比如说,工作、家庭,比如说竞争对手和朋友,比如说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成功人士知道这些都不可偏废。所以,邓亚萍在做运动员时,会竞争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国内出席各种各样的场合,人们说,邓亚萍很活跃。其实这样的活跃不是成功带来的,而是活跃带来了人生的成功。

<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

邓亚萍5岁开始学乒乓球,最终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登上了世界乒坛冠军的宝座。然而,由于竞技体育的职业特性和生理周期,再加上多年来的超强练习,腰、脖子和脚上的伤病困扰需要她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在国外总有人问邓亚萍:“你们中国女运动员的成绩为什么比男运动员好?”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正是这样一个有意无意的询问才有了邓亚萍后来的理论课题研究——《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是中国女子乒乓球,她希望能够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目前,邓亚萍又在攻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研究课题是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就这样她一步一步地塑造着自己国际体育专家的形象。邓亚萍连续两次入选国际奥委会担任官员。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一员,她所在的部门主要是负责国内外大公司接洽为北京奥运会争取资金赞助。邓亚萍不但钻研精深的体育课题,更是广泛地参加社会活动,她曾经两次参与了中国的申奥活动。2001年2月,她从英国返回祖国,担起了申奥形象大使的重任,为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4年,长达4.5万字的英文版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出版,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为邓亚萍的英文版论文作序中写道:“世界是你的,因为你拥有开启它的钥匙。”

2.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托马斯·约翰·沃森的成功之路

托马斯·约翰·沃森一生的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一个苏格兰移民的儿子,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步一步地从一个不起眼的推销员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企业家,而且极具眼力的将公司从机械制表机引入了计算机领域,使自己一手创建IBM公司,在日后儿子小托马斯·沃森领导下一举成为IT巨人,并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从拒绝“死工资”开始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并且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成为他第一份工作。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很平静的辞了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责骂和斥责是推销职业的一种训练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他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力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羞愤难忍。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

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志气有时比耐性更重要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珍妮特,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辞职。他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沃森的此次辞职可谓人生一个相当重大的选择,以他前几年在推销工作中所受到的凌辱比起来,帕特森对他的不恭和打击自然算不得什么,他只要多进行一些容忍便可保住高位,不至一下子使自己的生活彻底失去保障。但他却毅然选择了辞职,这并不是说他已无耐性应付帕特森。而是他的志气不允许他这么做。事实上,一个志存高远的人,确也很难长时间受人羁绊。因此,对沃森来说,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是迟早的事,帕特森只不过是适时的推他了一把。

许多成功人士常说要感谢自己敌人,其深意大概也在于此。

同类推荐
  •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在成长和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和烦恼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进行自我调节与改变,逐渐培养成熟、过硬的心理素质。
  •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全方位地介绍了公关办事的方法与技巧:树立形象,体现魅力,好事多磨,耐心成事;打造关系,拓展人脉;交际应酬,恰到好处;选择环境,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能方能圆;看菜做饭,因人而异;把握原则,远离禁忌。读者心中的疑惑,几乎都能够在《用活公关办事门道》中找到答案。与其在黑夜里摸索着移动脚步,不如拿起火把大步前进。愿《用活公关办事门道》成为一把鲜亮的火把,为你的人生之路、为你的事业增光添彩。
  •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如何掌控你的工作 如何掌控你的情绪

    全文事理结合,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释放忧郁、焦虑,排解烦恼、苦闷,剖析了人们工作、情绪、生活失衡的种种现象,游刃有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掌控工作、情绪、生活的高效方案,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告诉大家如何改变现状,本书从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为广大读者提高工作效率、调控思想情绪、优化生活秩序指明了便捷的通道
  •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比尔·盖茨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位天才企业家,他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神话。然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你想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吗?你想了解今天的微软帝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本书可以告诉你这一切。本书以简练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即创业法则——痴,早,联,钻;竞争法则——新,狠,强,信,赌;用人法则——为,苛,最;生存法则——小,学,扩,弃,稳;信息法则——技,精,重;王者无敌——高,猛,霸,冲。希望本书能给那些比尔·盖茨的崇拜者和想成就大事业的有志之士一点启发。
  •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畅销100万册,著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为国企员工再次倾力打造“责任”读本。责任永远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当责任感着眼于全社会时,国企就会成为真正的大品牌;当责任感着眼于国家与民族时,国企的核心精神已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萌萌一心求死,吃过药、割过脉,跳过楼、压过轨,爆笑连连却没死成;莫名穿越成为一名傻妃,看她如何逗趣王爷。“王爷,你叫我滚出去,怎么滚?您能不能先滚一个给我看看”!他的脸绿了;“王爷,你知道王姓排行第几吗?第八,所以叫王八”!他的脸青了;“王爷,你知道为何这茶壶看上去很怪吗?因为它其实是个尿壶!上面还有你的画像哦”!他的脸紫了;不仅如此,最可恶的是,他的傻王妃居然还给他留下一纸休书,与其护卫远走天涯!极品傻妃贼逗众生,看了保准笑掉你大牙!!!什么,你没牙???
  • 天才炼术师:王爷宠妃无限

    天才炼术师:王爷宠妃无限

    人生无处不狗血,一朝睁开双眼,首席佣兵首领变成亲母离世,生父抛弃,受人暗害而命丧冷池的天生废物。敢不敢更坑爹?!?秉着受什么都不能受气,吃什么也绝不吃亏的优良品德,姨娘算哪个球?亲爹算哪根葱?敬我一尺,放你一马,辱我一分,死无全尸!稀世灵宠?抱歉,已经归她了,上古神兽?不好意思,名兽有主。什么?要抢她的美男?身藏绝世兵器百八十种想试试那种死法?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些美男为什么自觉的折断一朵朵桃花都说要抢她?不不,美男也就算了,那谁,你分明就是一只炼成人形的神兽,麻烦不要来凑热闹好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十劫仙路

    十劫仙路

    本命天劫注定与世不同;渺渺仙路怎能踏登其中;逆行道则,与命相争与天相峙!成古今一人,终将铸就巅峰!
  • 不良母后

    不良母后

    叶岚,21世纪叶氏帝国的总裁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OOXX时,穿越了——灵魂转换……她成了死囚台上的罪臣之女,再次睁开的眼眸中,风华耀眼绝世!☆她狡诈腹黑,魅惑勾人,嗜钱如命,是秦昭国上年仅十九岁的太后。☆他邪魅腹黑,冷酷无情,宠她至极,是她名义上的儿子,秦昭国的皇帝。【PS:宠文+女强+男强+爽文+1VS1!带点玄幻的味道】★★宠溺★★“皇上,皇上,太后娘娘打伤了珍贵妃!”“太过分了!”秦傲烈满脸心疼!“太后娘娘太过分了,把珍贵妃牙齿都打掉了!”“什么?牙齿都打掉了?”秦傲烈袍袖一挥心疼道:“快宣太医,为母后医手!”★★吃醋★★某日,京城第一酒家大厅处。“娘娘,皇上来了!”宫女在叶岚身旁提醒一声。叶岚翻了个白眼,继续奋笔疾书。片刻后,门口传来一声爆喝,秦傲烈凶煞狠恶的走进来,甩出一张纸。“你给朕解释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叶岚肉疼的捡起她花了半个时辰写的征婚广告,小心的铺平。上书道:某女征婚,要求雄性,高,富,帅……★★邪魅★★“母后,今晚您可满足?”秦傲烈衣裳半敞,姿态风流,媚眼如丝道。“满足,满足,绝对满足。”叶岚气喘嘘嘘,香汗淋漓,点头如蒜。“那,母后满足后,是不是该轮到让儿臣满足了?”松垂的衣裳不知何时已落,秦傲烈如一只矫健的豹子,步步紧逼猎物。叶岚双目发亮,盯着面前金山银山,全然没有注意到身后危险降临……一盏茶后,皇宫大乱……因为……【此文一对一,毋庸置疑!】★★★——以下是好友推荐区——★★★推荐浅浅的完结文:《特工下堂妃》推荐未央长夜的爽文《狂妃·狠彪悍》推荐莫风流的女强文:《煞妃,狠彪悍》推荐暖七七的现代文:《总裁的调皮小妻子》推荐恱儿的现代文:《天黑“狼”出没》
  • 职场之一见钟情

    职场之一见钟情

    是谁说只要爱上了谁,那么所有与她在一起的时光都是最美的消遣。纪若白,一个把商场沉浮看作简单游戏的男人。却并不张扬,沉默得把自己的姿态隐藏,清冷淡漠。他们相遇在电梯间,她撞进他的怀抱,仿佛也撞进他一向无情无欲的心里。明知道她会离开,但还是孤注一掷得宠爱。把所有与她在一起的时光,都当做最美的消遣。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