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00000032

第32章 经世篇(1)

经世篇

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原文: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解读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唐婉的《钗头凤》也说:“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公元1145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按理讲,陆游、唐婉两人,自幼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进入陆家门的唐婉,因为不懂世故,得不到陆游母亲的喜爱,没少受委屈。最终陆游迫于孝道,在老母的百般干预下,和唐婉终是劳燕分飞。一对美满婚姻,就这样被家长活活拆散。由此可见,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一点不懂人情世故,最后难倒的会是自己。

为人处世还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情感无比复杂,人心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善措。

待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原文: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对待道德品行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态度恭谨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做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彬彬有礼。

解读东汉陈实,字仲弓,颖川许县人,曾当过太丘县令,他在家乡为人公正。当年年荒民饥,有个小偷夜间潜入陈实的卧房,躲在房梁上窥伺,被陈实发觉。陈实并不惊动他,而是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把儿孙唤到跟前,严肃地训导说:“人不能不知道自勉。那些恶人未必本来就坏,因为沾染了坏习惯,才达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房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一听,大吃一惊,慌忙跳下地来叩头请罪。陈实语气缓和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模样,不像坏人,应该好好改掉自己的恶习,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种事大概是由于贫穷所迫罢。”他吩咐家人取出二匹绢,送给了这位表示悔过的梁上君子。这事传开后,使那些有劣迹的人感到自愧,盗窃的事逐渐少了。

在中国历史上,郭子仪对于心术不正的小人来见他,纵然那些人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他一定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接见。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职员来见你,你这样严肃?”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会报复。”

他的话后来果然应验,擅长于巴结的这些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凡是得罪他的人,在他得志的时候都不会有好结果,有仇必报。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有他的一套学问见识: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丰富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分都不好。我们何不保持超然的态度,免去世俗的污染,“对小人不恶,待众人有礼。”

读书见圣贤,居官爱子民

原文:读书不见圣贤,如铅堑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读书只知一味背诵文句,而不去研究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如果不爱护人民,每天只知道领取国家的丰厚俸禄,那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吟经的和尚;事业成功以后却不想为后人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就凋谢的昙花。

解读一个满腹经纶的作家出名后有了些财富,便开始环游世界、到处走走。他带着一些金钱及书本开始旅游。他将看到的事物一一记录下来,并靠教导他人或为人解答赚取酬劳。有一次他搭上了一艘船,准备海上之旅。不料半途刮起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每个人都急忙抢救身上值钱的东西,作家却只拿了笔记本。一旁的人问他:“你不打算保住你的财产吗?”作家回答:“我所有的财产都在我身上了。”当暴风雨过后,有些人因拿了过重的财物而无法逃出,而作家则幸运的活了下来,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他便将这个冒险故事写成书。一路上他就靠着文笔才华顺利的回到家乡。

知识是唯一不会亏本的生产工具,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懂得利用所学发挥自己的才华,改善目前的生活,帮助自己由困境中跳脱出来,并使人生充满意义及乐趣。

祸起于玩忽,功败于细微

原文: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译文:那些严酷惨烈的灾祸,大多是因为不认真对待而发生的;那些看起来盛大圆满的功业,常常败坏在琐细微小的事情上而前功尽弃。所以古人说:“人人都说好,必须防备有一个人感到不满;事事都有功,必须防止有一件事不能善始善终。”

解读古时候有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地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于是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事情就是这样: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坏了一场战争。

由此可见细节的至关重要。当代系统论认为,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有机联系、彼此制约的细节构成的统一整体,忽视了细节,将导致系统整体的严重后果。细节决定成败,还在于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万万大意不得。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有了比较后,才发现一号线许多细节处理的良苦用心:一号线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三个台阶,要进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因为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上海地势低,设计三个台阶就把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一号线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二号线就处理成直行,但就是一号线的这个转弯细节,让冷暖气节省了很多,降低了很大的营运成本。

君子立好言,君子行好事

原文: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当春天到来时阳光拂照气候和暖,就连花草树木也争奇斗艳,给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甚至连飞鸟也懂得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唱出几句宛转悠扬的歌声。一个有才华的士君子假如侥幸出人头地身居高位,酒足饭饱过上豪华的生活,却不想为后世子孙挥写下几部不朽名著,做一些有益于世人的事,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朝的杨逸从小努力读书,勤学好问,二十九岁时就被魏庄帝授任为吏部郎中、平西将军、南秦州刺史、散骑常侍。以他这样的年龄而被委以如此重任,还从未有过先例。此后,又被调任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杨逸在任光州刺史时,为治理光州,费尽心思,不辞劳苦,为办理公务,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倚仗年轻,常常不分昼夜。他懂得,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争取民心,而要想获得民心,必须问民疾苦,从点滴做起。因此,每当州中有人被征召从军,他一定要亲自送行,有时风吹日晒,有时雪飘雨狂,许多人都坚持不住,他却毫无倦意。治政、治军要讲究宽猛相济、恩威并施,杨逸也熟谙此道。他仁爱百姓,又法令严明,恶徒狂贼都不敢在州中惹是生非,全州境内,上下肃然。他最恨那些豪强奸诈之徒,在州中四处布下耳目,随时监督,稍有动静就立即剪除。他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手下的官吏士兵到下面办事,都自带口粮。如有人摆下饭菜招待,即使在密室,也不敢答应,问其缘由,都说杨逸有千里眼,明察秋毫,哪个做了错事能瞒得过?

杨逸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因连年灾荒,饿死很多人,杨逸见状,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管粮的官吏惧怕私自动用国库存粮会招致大祸,执意不肯。杨逸也明白,不经上奏批准,擅自发粮,如果朝廷怪罪,将有生命之虞。可是要按常规具文请奏,等待批答,文书往来,颇费时日,不知又要饿死多少百姓,宁可获罪,也要放粮。随即果断下令开仓,将粟米发给了饱受饥饿煎熬的百姓。然后,杨逸马上写好奏章,向朝廷申说详情。

奏章送到朝中,庄帝与君臣议事,以右仆射元罗为首的大臣认为国库储粮不可轻易动用,杨逸之请,应予驳回。尚书令、临淮王元或则认为形势紧急,应贷粮二万。最后庄帝恩准二万。

杨逸放粮后,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幼病残者仍难活命,他便派人在州门口摆上了大锅煮粥,施舍给这些人,使之不致饿死。杨逸之举,无异雪中送炭,解民于倒悬,那些即将饿死而因杨逸及时赈济终于活了下来的百姓竟然数以万计,庄帝闻听事情本末,也以为处置得宜,连连称赞。

裴多菲曾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像杨逸这样献毕生于家国百姓,真乃君子士人的大贤哲也。

愿种德施惠,勿贪权市宠

原文: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一个平民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他虽然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却同样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虽然有着公卿爵位,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样可悲。

解读平民百姓如果肯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其行为好比是没有爵位的公卿将相。种德施惠其实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财产等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身居高位如果只知道谋取权力,只知道讨好当权者以便获得宠信,这种行为也就和乞丐差不多了,只不过比普通的乞丐拥有爵位罢了。只知道贪图权力,这种人不会有什么远大的见识。明武帝的时候,宁王的后代宸濠倾慕唐六如的才华,派人送金子给唐六如,想请他做官。唐六如接受了宸濠的礼品,来到宸濠身边,受到宸濠的优待。唐六如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宸濠常常做一些不合法的事情,猜想宸濠大概是想造反。于是唐六如装疯卖傻,想躲避开宸濠。有一次,宸濠派人送礼物给唐六如,看到他疯疯癫癫的样子,送礼的人只好带着礼物回去了。宸濠知道这件事后说:“原来唐六如是个疯子。”于是就把唐六如放回家。不久宸濠果然造反了。宸濠身为权贵,却只知道谋取权力,自己的才德又不足,所以落得失败的下场。唐六如看出宸濠的野心,及早与宸濠划清界限,最终避开了祸患。

敦旧扶公议,谨庸种阴德

原文: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译文:一个人与其收买人心而施恩惠给别人,那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论;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加深一下跟老朋友之间的情谊;一个人与其沽名钓誉、想办法提高知名度,倒不如悄悄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个人与其标新立异去显示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做一些平凡无奇的好事。

解读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粮食,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施救,夏天从社里的谷仓借米粮,冬天加利息偿还。歉收时免除一半利息,大饥荒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米全数还给州府,尚有储米三千一百石,作为社仓,不再收利息。所以虽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担心缺乏粮食。孝宗于是下诏,使朱熹的社仓法在各路推行。

陆象山评此说:“社仓固然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然而要常年丰收,这种制度才可保持长久,如果不是可常年丰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则社仓的米只有借出而没有收入,来年播种时缺少种子,仍然没有办法施救。不如同时设立一个平籴仓,丰收时买入米粮,防止价贱伤农的祸害;歉收时出售米粮,以防止富家囤积粮食,抬高价格来获取暴利。把买进来的米粮分存两个仓库,其中一个仓库的存粮保留起来,不随便使用,以为歉收的年头所用,用这种方法来替代动辄匮乏的社会,显然比较实用。”

顺从人民的方便,是社仓法;强制人民听从的,则是青苗法。是因为前者主张利民,后者主张利国的缘故。官吏积存谷物的方法,也是社仓的遗训。然而所积的只是纸上的空言,一半已被负责官吏据为己有,一半变成朝廷非正常调用的钱粮来源。一碰到荒年歉收,除了摇头叹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不如不要设置,单纯地把谷物留在民间的好。

明朝何良俊于《四友斋丛说》说:“当今地方首长的真正德政,当务之急是将各项赃款及罚银,督促各府县隶全数购买谷物。犯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准他们用谷物来赎罪。大致上大县每年要买谷一万石,小县要买五千石。两直隶巡抚之下有一百个县,则每年就有七十多万石谷物。累积三年之后,就有两百多万石了。如果遇到一个县有水旱灾,就向无灾害的县通融借贷,来年丰收补还,则各地百姓就免于流离逃难,而朝廷对那些供应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税收地区,也永远不需忧心荒年歉收的问题。最大的德政,没有比这样更好了。”

不犯公正论,不走权门窦

原文: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

译文:凡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规范和法律绝对不可以触犯,一旦不小心或故意触犯了,你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营私舞弊的地方,千万不可踏进一步,万一不小心或故意走进去,那你清白的人格就一辈子也洗刷不清。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她是未来的神偷夜十三,吃人的从不嘴软,拿人的从不手软。她的青梅竹马洞房花烛,新娘不是她。携款私逃,她撞上有不良嗜好之称的某位爷。第一次见面,赏他一招鬼脚踢。第二次见面,再无施展暴力的机会,成了别人的内定王妃。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小魔头,莫名其妙成为了某位爷的掌中宝。从此,宠妻无下限,她要偷,他送宝,她闯祸,他来挡。
  •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血鬼之父的扛鼎之作,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吸血鬼之吻》是一本令整个欧洲为之癫狂惊悚的惊世骇俗的魔幻小说!年轻的英国律师乔纳森·哈克乘车从伦敦出发,来到偏僻神秘的德古拉城堡,受德古拉伯爵所托,哈克办理房产交易事宜。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怪异事件让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空气中飘散着茫茫的白雾,城堡又黑又高的窗户透不出一丝光亮,丛林里传来凄厉的狼嚎,蝙蝠发出怪异的声音拍打窗户,墓地闪烁着飘忽游移的鬼影……城堡被阴郁、诡异和死亡编织的巨网笼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间(中)

    人间(中)

    “《谁是我》中,我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我,我却痛苦逃避真实的我。兰陵王面具神秘依旧,又是谁躲在蓝衣社的背后?我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这是本书中最具操作性,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内容包括如何摄取财富和如何确保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缕析精透,无所遗漏,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工程,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梦想实现和人生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原则。认识到本书中不可思议的观念和方法的人,能够获得难以置信的优势,从而傲视群雄,成为精英之中的精英。
  •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都会觉得对不起旧情人,就算是旧情人先离开他,也会觉得是自己对她太坏才让她失望,但是很少有男人觉得对不起身边的女人。如果你是他身边予取予求的女人,他当然懒得花心思去想你的情感需求,这是恋爱中低级的姿态。懂点恋爱手段的女人都明白,对待男人要若即若离,才能激发他们的男性荷尔蒙,让他们产生占有欲,不顾一切去追你。
  • 明朝五好家庭

    明朝五好家庭

    小两口穿越到明朝过好日子。种地,读读书,再生几个孩子,快活似神仙,逍遥又自在。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