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品质的交流,首先要清楚沟通与“八卦”的区别。
有些人总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年龄多大了,收入多少等。一位老太太对于这些问题有绝妙的回答。“你能保密吗?”她反问对方。“当然!”“好的,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说。
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要避开那些有关私生活、个人琐事的刺探性问题。
分清楚沟通与“八卦”的区别
20世纪70年代,香港报刊争相刊登美女裸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裸照的“三点”位置布上一个“八卦”图案,相当于后来的“马赛克”,“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名,并把爱说人不是、挖人隐私的行为称为“八卦”。
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要避开那些有关私生活、个人琐事的刺探性问题。
我有时真的很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动不动就向女士提问她丈夫收入多少,或者她年龄多大了。有一位老太太对于上述后一个问题有绝妙的回答。“你能保密吗?”她反问对方。“当然!”“好的,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说。
如果你刚刚减轻了9公斤体重,或者戒掉了烟瘾。那么对一个胖子或一个老烟鬼谈起你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个不错的话题。但如果对方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坚持把全部细节说完了。
一句慎言,胜过千句解释
海琳大学本科毕业,专攻市场营销,英语熟练,进入一世界知名的饮料公司已满2年。按说,她的条件还是不错,应该算是成长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洋饭碗也有打破的时候。这天下午,她被老板召见,称合同即将期满,公司不打算续签,请她早作打算。
海琳毫无心理准备,当时就怔住了:为什么?老板答:同事反映你缺乏团队精神,不适合做市场开发工作。
海琳心里窝火,可也说不出什么。她知道但凡合同到期,双方都有权选择是否续签,回想当初进公司时,也是该老板面试,称她非常适合这个工作,打消了她选择其他公司的念头,但现在不满意她的也是这个老板。
没几天,传来公司裁员的消息。海琳知道自己只不过是被裁的一员,而且是最亏的一个。她曾在外企做过调研,深知其中的奥妙。
但凡裁员,公司都要向被解雇的员工支付一笔不菲的遣散金。当然,外企从不搞“一刀切”,并不是说一宣布裁员,立马将计划外员工打发回家,而是循序渐进,有的员工从正式雇员转为临时雇员(可以节省福利开销),有的员工作转职调整(转职后的职位级别往往会下降,以减少工资开销),有的等合同到期,则不再续签(既可节省遣散金,对方又没脾气),这样慢慢完成裁员计划。
不过像海琳这样被裁掉的,几乎都是老板平日不甚喜欢而又无合理借口解雇的。海琳反省自己到底败在哪儿:跟老板的关系,只是点头之交,很少主动找老板谈心、汇报工作;至于跟部里其他同事,从未参与她们的跳操、打保龄、逛街或是吃火锅等活动。说心里话,海琳对她们三句话不离吃喝穿戴很是看不惯。不过自己对本职工作还是兢兢业业,向来没出过差错。
不满归不满,海琳带着愤慨离开了公司。没几天,有几个同事相约出去吃饭,谈起公司的人事变动。市场部的人对海琳的离开表现得很淡然,好像裁她是应该的。
有人鸣不平:海琳哪样比你们差?工作没少干,班没少加,为什么让她走人?答曰:举个例子吧,我们上次去开会,中间玩了次蹦极,要求参加的人写下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老板是台湾人,不愿透露自己的隐私,踌躇着不想写。别人都劝:老板,写吧,你看我们女孩子都写了,您就别保密了。海琳也跟着劝了一句:“写吧、写吧,又不是写遗嘱。”这话就说得没水平了。
“女人天生就是娱记,因为女人很八卦。”其实,笔者非常不赞同这句话,但是不论男人还是女人,若是口无遮拦,则容易给人留下“八卦”的印象。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弱点,喜欢议论滔滔,而且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往往会在无心之间,说了一些很“八卦”的话却不自知。
其后,海琳从侧面听到一些对自己的不满之词,苦思半天,才知是祸从口出,但解释已太迟、太累。何况已造成的误会和裂痕,岂是几句解释能挽回的?
话出口容易,但收回却永不可能。说话如写遗嘱,言词越少,争讼越少。小事上注意谈吐,遇大事时即能应付自如。
交谈要因人而异
会说话的人,在交际场中,当然能获得优势。有的人,无论生张熟魏,都能一见如故,有的人,却不论新交旧识,总是落落寡合,如此不同,真有如天海之别。一见如故的,当然大家都欢迎他,使他成为交际场中的重心;落落寡合的,当然大家淡焉若忘,不会和他有频繁的交往。
会说话的人,绝不会只同一个人讲话,他们一定能够周旋于大众之间,而且和每个人都有相当的接触,绝不会对于某甲特别亲热,而对某乙特别冷淡。会说话的人,绝不会用同一个方式,与每一个人接触,他们对于每个人,一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或者追述故事,或者即景生情,或者谈偶发事项,或者谈朋友近况,或者谈生意经略,或者谈国家大事,或者谈某种学问,或者谈某种艺术,或者谈业余生活,或者谈茶经雀战,或者谈金石书画,或者谈平剧昆腔,或者谈稗官野史,或者谈本地风光,或者谈对方的近况,或者谈对方的著作。他们谈话的资料,有新有旧,有浅有深,有俗有雅,有远有近,各随对方的生活情形而定,对于新人,不讲旧话,对于旧人,不说新话,对于浅人,不讲深义,对于深人,不说俗论,对于俗人,不讲雅事,对于雅人,不说俗情,他们所说的话,都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对方要说的话、说话的目的,在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在引起对方的热情。
分析你的谈话对象
谈话之前要对对方有大致的分析、评估:
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思维方式的不相同,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1.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厢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2.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从而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叫作睁着眼睛说瞎话。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让交谈者达到明朗化,引起共鸣。因为说话更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应注意委言婉语、循循善诱。
3.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曾经有位外国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轻语言的刺激性,医生经再三推敲,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有不下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谈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停车路边,让旅客下车时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煞风景。
用学识增加“印象分”
细心注意并牢记一些不为一般人注意的琐碎和冷僻的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透露出来,会令人刮目相看。
批判家竹村健一先生,以言辞闻名日本,是人们公认的常识渊博的学者。听过他演讲的人都说:“在他的演说中,能得到许多报纸、电视上所没有的知识。”然而,他自己却认为,他所提供的资料当中,70%来自日本本国的报纸,30%来自欧美的报纸杂志,只不过是他的着眼点与别人不同,大部分都是别人省略不看的琐碎知识。
这些琐碎和冷僻的知识不为一般人注意,而竹村先生看到后,就记在心里,在演讲时巧妙地加以运用,同时还加上自己的分析。他不仅有高超的收集情报的能力,记忆力也相当好,因此,他得到博学多才的美誉是理所当然的。
要活用众多的琐碎知识,并不容易,必须严加推敲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一定要熟读精读,这样才能在日常谈话中,适当运用。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尔王》”,然后把李尔王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做到这一点,听众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只要你提起李尔王的故事,就会让别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即在莎士比亚研究方面很有造诣。
我的一位朋友,很喜欢运用名言警句。在谈话即将开始时,他会以“哥德曾经说过‘更多的光’”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而语惊四座,征服听众,然后隔一段时间再说:“这是歌德临终前留下的‘更多的光’的名言”,听到这话,听众就会觉得他可能读过哥德的原著,很有真才实学。当然,我这位朋友也是相当有才能、博学多知的人物,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引起注意、集中精力。不过,他的这种说话技巧很能启发人。
像这样,若能通晓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知识,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都能获得好的评价。例如,如果你清楚世界各国的狗吠声,或者了解德国的各种酒类,一有机会,就露一手,则大家不但不会认为你的这些没有用,反而会认为你懂得许多,甚至会给人以高深莫测的印象,使对方敬而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