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3700000006

第6章 家和万事兴(1)

曾家祖传“八宝饭”

曾家是中国旧家庭的典型。曾国藩既承继了他祖父、母亲的坚强刚毅的性格,又将他父亲拙诚、忠孝的品格发扬光大。曾家的崛起堪称是个典型。他们认为,耕是吃饭的本事,读是人世取功名的根本,世代不忘耕读之本。曾家的家规至少到曾玉屏时已具雏形。他创立的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其中有的是普遍见之于中国农村家庭的祖训。如“男子耕读,女必纺织”。男耕女织是旧时代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读书是发展的阶梯,进可求取功名,退可凭借男耕女织维持生计。有的则是曾玉屏独特的创意,如,他要求家人谨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祀、敦亲睦邻。

曾国藩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对祖父曾玉屏创立的家规,曾国藩归结为八个字,后人戏称为“八宝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就是读书。旧时代的中国家庭,不管境况如何,都一定有一个祭奉祖宗的神龛,设于堂屋的正中。神龛两侧,大多张贴这样一幅对联:把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

农业社会的真实反映就是耕读文化。按照儒家“天下之本在家”的解释,一个人的一切作为都始于家庭。而保持家庭兴旺的根本就是耕读。耕,代表生产基业;读,代表基本教育。在过去的家庭中,除极少数的例外,每个人总要读三年五年的书,即一般女子也至少要读一二年,俗称“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曾国藩的诗作中,也多以“耕”、“薪”之句,如早年诗作:“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是耕读生活的写照。

蔬:就是蔬菜。曾星冈说: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其味弥甘。这并不是为了安慰家人所说的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一个社会现实。在重农抑商的农业社会里,商品交换关系非常落后,更何况曾国藩的家处于山区,交通并不便利。因此自给自足十分重要。一个耕读之家,田有谷米,园有蔬菜,除盐以外,可谓无所求于他人。

鱼:鸢飞入天,鱼跃于渊,天机活泼,是兴旺气象。曾国藩说:“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相承以来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足见养鱼不仅供应口福,而且可以增加生气,生气勃勃,则家道兴旺。

猪:生猪至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可想几百年前的农村了。早在清前期,即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而每年腊冬之月,宰牲祭祖,阖家相聚,享受劳动的果实,自有一番田园乐趣。

早:就是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与太阳同起落。提倡早起,就是奖励勤劳,增加生气,颇合养生之道。俗话说:天道酬勤,而勤字之本是早。在农业社会里,本来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但早起却是勤劳的象征。

扫:实际是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在几乎没有医疗条件的早年农村,人的生命几乎是依赖于自然的。为了减少疾病,讲究清洁干净就很重要。扫,就是扫除,包括洒洗。这一工作大多由妇女为之。妇女早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工作。庭阶秽物,桌几灰尘,要洒扫干净,虽至贫至苦人家,也不例外。年终的时候,屋前屋后,还要来一次大清扫,以示万象更始,一个新的年轮开始。

考:就是祭祀。曾国藩曾说,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早起;第二打扫清洁;第三修诚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这其中,就有祭祀祖先的传统,对祖先的敬祀既是习惯,又是潜意识的一种心理行为。因为追念远祖,自然不敢为非作歹,民德自然归于淳厚,这与孝顺父母是一样的道理。

宝: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星冈曾说:“人待人,无价之宝。”这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家庭也不能独善其家。人与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假若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毁败的。曾星冈一面操持家庭,一面善待亲戚邻里,这是一个居家的法宝。他还常教育子孙:“济人须济急时无”,“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他对周围一些“孤嫠衰疾无告者”,总是尽自已力量之所为,“随时图之,不无小补”。曾国藩曾说:“祖父平时积德累仁,救难救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于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这虽有歌颂之嫌,但一个人威信的建立往往是由近及远的。

这八件事,家里无论老幼必须做到。同时要求家庭成员禁绝疏远六种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巫道、巫医、和尚、闲客。后来,曾国藩继承家教衣钵,为之编成顺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曾氏的家庭教育、“八字家诀”,尤其是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家规对曾国藩影响甚大。他终生没有忘怀祖父的遗训,时刻用祖父的家诀教育子孙,要求属下。直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地方大吏,仍旧要求曾氏子弟媳侄勤俭持家,不许脱离生产劳动。他虽然有穿不尽的官服朝靴,但日常穿戴仍要求女儿、媳妇为他做衣、做鞋,以此要求子女、考查自家女儿和媳妇的女红。曾国藩点了翰林,全家欢庆。而祖父却向家庭成员宣布:我家虽出了翰林,但仍要以耕田、种菜为生,不能靠做官吃饭。到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时(曾国荃也成了浙江巡抚),给家里去信,说曾氏“极盛”之时,更不能忘祖宗家法,牢记不能靠做官吃饭的家教,不能丢“八字家诀”,要在“作田上用功夫”。曾国藩在日记、家书中时常记述祖父组织的“耕织家庭”,认为那时家里虽贫苦些,但却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家庭成员间的友谊和敬爱。他说:这个家庭给他的是礼义廉耻,给他的是勤俭质朴,给他的是孝悌尊友,给他的是忠君爱国。

除“八宝”外,曾玉屏还给后人留下了“三不信”,即不信医药、僧巫、地仙。自古楚地多巫祝。在农村信巫术之风很盛,这些“把戏”大多是愚弄没有知识的人,混一口饭吃。但这个“职业”坑害了无数人家。因此,走南闯北的曾玉屏告诫家人不可信医药、僧巫和地仙。这里的“医药”主要指没有医术专治怪病的“游医”。僧巫即是巫婆、道士和尚之类。在曾玉屏看来,这些人“不劳而获”,不应受到礼遇与尊重。地仙即是风水先生之类。

曾氏数代都克勤克俭,因而对后代影响很大。不但曾国藩一生受此薰染,而且还常以此教育后辈。他说:“吾家累世以来,孝弟勤俭。辅臣公以上吾不及见,竞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竞日无片刻暇逸。竟希公少时在陈氏宗祠读书,正月上学,辅臣公给钱一百,为零用之需。五月归时,仅用一文,尚余九十九文,其俭如此!星冈公当孙入翰林之后,尤亲自种菜、收粪。

吾父竹亭公之勤俭,则尔等所及见也。”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的叔父曾骥云为元吉公修置祠堂,寄信京师,命曾国藩记其原委。作为六世孙的曾国藩,对于祖上的元吉公“行事不尽悉”,只好把从祖父那里听来的“传闻”记述下来。在铭文中有这样几行字,确实道出了渐积渐累方才有成的道理:昔日龟业,源远流长。服畴食德,寝炽而昌;蓰茏(xIlong)郁积,有耀其光;千秋宰树,终焉允臧。

几年之后,过继给曾骥云的曾国华生有一子,对叔父喜得长孙,曾国藩说,“叔父近年于占公祠造屋办祭,极勤极敬,今年又造新屋,刚值落成之际,得此大喜,又足见我元吉太高祖庇佑后嗣,呼吸可通,洋洋如在也。”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留下的家法并不多。大概是属于身教多于言传的一类。但正如我们以后还要述及的,每当曾国藩在面临大的抉择时,曾麟书都能及时督导,不但使曾国藩兄弟们受益良多,而且连左宗棠等人对曾国藩之父都敬佩不已。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咸丰帝的上谕中也几次提及曾麟书,并称赞曾氏“一门忠义”。晚年的曾麟书命长子曾国藩书写的一句联语,颇能代表他的希望和寄托: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曾麟书在曾氏家族史上,堪称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把良好家风传承下来,他把自己乃至曾氏家族的抱负交付给了下一代。这是另一种传承。曾国藩兄弟们能接好这个传承吗?

总之,正是湖南湘乡秀美的山水,曾家勤俭而严正的教育,加之封建的国度,偏僻的山村,传统而落后的文化习俗,造就了曾国藩复杂的性格,造就了这个清朝的“中兴第一名臣”和屠杀农民起义的“曾屠户”,一个令世代评说、争议不休的历史人物。

家庭和睦是根本

老祖宗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他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是有其极深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为了镇压天平天国,他们兄弟四个都从了军,而且九弟曾国荃还为破天京立了头功。试想,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里,能出现这样的状况吗?他写道: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之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家庭和睦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曾国藩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之则立获殃涡,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存养之道多疏,后来辗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残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

凡事皆从省裔,独待者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占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

在这段话中,曾国藩认为欲“和”则必“孝”、“友”,并且将“孝”、“友”这两个原则细化到日常的做事中。关于“孝”,曾国藩还讲到:凡子之孝父母,必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犊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也。

能像曾国藩所说的这样去做的,家庭关系必然和睦,这是处理家庭事务的根本原则。当然,时代不同,“孝”、“友”的具体内容必然有异,然而从整合的角度去看,要做到“和”,要达到“万事兴”的目的,必然要处理各种家庭关系,而“孝”、“友”必是首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有了“孝”、“友”,但无更具体的治家之法,家仍不能兴。曾国藩在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致澄弟》的信中这样写道: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前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日“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乡里,时进周旋,贺喜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尝日:“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为八字诀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

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弟以为然否?

曾星冈,也就是曾国藩的祖父,字玉屏,中年改名星冈,对曾国藩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星冈性格暴烈,言行专横,连妻子王氏也难逃他的责斥。王氏“虔事夫子,卑诎已甚,时逢愠怒,则辣息减食,甘受折辱,以回眷睐”。曾星冈“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时令节,尤为凛不可犯”。他的脾性虽然暴烈,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对子孙们的严厉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初一日,曾国藩动身进京散馆,在这之前的十月二十日早晨,他站在阶前向祖父说:“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曾星冈说:“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祖父的言传身教对曾国藩极有影响,他写道:“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他有意重提此事,用以与诸弟共勉。

在另一处,曾国藩写道:“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甚至对于祖父的那种粗暴、凛不可犯,曾国藩也理解为:“盖亦具有一种收啬之气,不使家中欢乐过节,流于放肆也。”曾国藩还写道:“吾家祖父教人,亦以‘儒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星冈的言行,对曾国藩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曾国藩对于祖父终身敬服。他获得高官厚禄以后,仍然说:“国藩与国荃遂以微功列封疆而膺高爵,而高年及见吾祖者,咸谓吾兄弟威重智略,不逮府君远甚也。”他甚至为祖父深抱委屈,认为“王考府君群威仪言论,实有雄伟非常之慨,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

从以上可看出曾国藩对齐家的重视程度,其重要性在于齐家是修齐治平中不可缺少之一环,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大后方。

同类推荐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不过,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什么使金牌员工创造出10倍于普通员工的成绩——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本书让你拥有一流工作习惯,成为企业的NO.1!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她是让两道闻风丧胆的人物,好不容易脱离腥风血雨的生活,却被小鬼勾错了魂,被阎王一脚踹到这莫名其妙的古代。不幸压死了克妻王爷好不容易娶到的王妃。“你,负责!”某王直接物尽其用。好吧。怎么说也是个王妃,享享福也不违背她的初衷。可是这个王妃不好当呀。内有皇帝各种陷害猜忌,外有各国军队虎视眈眈。这战王妃要顶得住压力,挡得住刺杀,还要和王爷一起出征?!真是叔叔能忍,婶婶也无法忍。触犯了凤煞的底线,就要有承受她怒火的觉悟!(P: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主角绝宠无虐!这是两只腹黑狼一起“拯救”人间的故事。)片段:“上官妍!你在做什么?!”一声咆哮响彻整个战王府。白狮缩了缩身子,委屈地睁着无辜的大眼睛。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要用恨不得吃了它的眼神瞪着它?上官妍没好气地白了某人一眼,爱怜地拍了拍白狮的头,以示安慰。“你凶什么凶?看把我们小白吓得。”她不过是亲了小白一下而已。怎么搞得好像她红杏出墙似的?P:有存稿,这次请放心收藏!养文的喜欢的亲,收藏收藏哦!!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职场咖啡糖

    职场咖啡糖

    关于职场的深度解析,全方位自测,教你参透职场人心的100%测试。不做办公室花瓶,不做商海孤舟,不做蛮干没成绩的炮灰,让出入红粉三国演入、“白骨精”群的菜鸟都游刃有余起来。浓缩交际兵法、成功指南、减压手册的。
  • 倾寒

    倾寒

    谱青梅竹马慕容少爷的前世今生;谁会料到,小小女子,沐倾寒,竟能在历史、战争中扮演着角色。在生存与灭亡间,沦为大户家奴。竟也能在乱世中,{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她,爱与恨的交织中,一颗玲珑心,缘分与邂逅的齿轮中,却在一夕之间,与纳兰四少的山盟海誓;她的爱情,她的命运,只想平平安安度过余生。是命运,一身才情富,还是不幸?她只是一位简单的女人,一腔复仇泪,想要一段平静的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本是豪门小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奈一张倾城脸,到底何去何从?和段家将军的爱恨离愁;乱世枭雄,小小家奴丫鬟,倾城天下!
  • 心理罪:城市之光

    心理罪: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的头颅的镰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每个人又都变得肆无忌惮--“城市之光”是我们的!而他们自己,则希望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
  • 妖魔战神

    妖魔战神

    上古蛮荒时代,大地之上,妖魔肆虐…大地人族圣贤,开辟万千武道,与之抗衡…后有另辟蹊径者,智比天高,采集妖魔血脉,提纯,以无穷灵药炼化,寻找人族武者中的特殊血脉者,植入妖魔血脉,使其在保留人族特征的前提下,亦可变身为妖魔…此类武者,被称之为‘妖魔武士’,拥有妖魔亦难以望其项背的杀伤力,潜力无穷。拳可碎星辰,掌可断江河,日月经天,吼落星辰…妖魔血脉品种繁多,故而,妖魔武士或变身为飞禽鸷鹰,翱翔于空;或如兽之精髓,强爪暴齿…更有甚者,变身太古凶兽,一拍翼就能刮起毁灭风暴,可以召唤雷电冰雪,也能够吸收日月星光,生命几近永恒不灭,与天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