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32

第32章 清末改革为何失败?

袁灿兴

张朋园先生对清末15省的1643名立宪派进行了统计,分析的结果是:立宪派90%具有功名背景。他们曾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过各种职务,最高为监察御史,最低为州县教谕。随着时代的转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或入新式学堂就读,或负笈海外,其中留学日本者多达105人,占6.4%。立宪派大多家境富有,平均年龄为43岁。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们既保守又进取的性格。他们家境富有,又有功名,进可为官,退可为绅;前者可参与政治,后者可以为地方领袖。只要清廷不亡,有功名的他们可以保持既得利益。而家境富裕也使他们惧怕社会动荡,所以他们支持清廷,希望保持现状。他们受过新式教育,对国家与社会现实有着切身了解。他们很多人参与了系列新式企业的创建,对工商业有着亲身体验。他们意识到不变革则中国不能强,所以他们主张立宪,希望渐进改革。

立宪派以张謇、汤化龙、汤寿潜、谭延闿、蒲殿俊等为代表人物。他们主张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他们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在维持清廷统治的基础上,以和平请愿方式,促使清廷主动变革,达成开国会、行宪政的目标,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自庚子变乱,在内外压力之下,清廷不得不表态,将推行改革。清廷的表态,并不是统治集团自身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只是大势所逼迫,唯有如此方能维系其统治。至于改革如何推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清廷不能预测。改革涉及到哪些实际内容,清廷也很模糊。拖到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俄国,这予中国以巨大刺激。“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清廷开始认真对待改革问题。

随后清廷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立宪,不想五大臣出国之前遭到了吴樾的狙击。在此之前,吴樾一直将暗杀的目标锁定在满清实力人物铁良身上。此年清廷宣布出洋考察立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兴高采烈,宣布宪政时代即将到来。吴樾认为这是清廷所施展的手段,以延缓革命,遂决定刺杀五大臣。吴樾持激烈排满态度,认为“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并称“我四万万同胞,人人实行与贼满清政府势不两立之行为,乃得有生之权利”。

1905年9月24日上午,吴樾换上了买来的官服,从北京正阳门车站混上了火车。火车上人多拥挤,吴樾挤到五大臣包厢前段的车厢夹道中,掏出炸弹准备投掷时,火车挂车,猛地颠簸了一下,炸弹引信触发爆炸。“惊天动地,石破城摇”,吴樾当场身亡,炸死三名侍卫,五大臣有两人受轻伤。次日慈禧召见未受伤的大臣,竟“凄然泪下”,感叹世事之艰险。

刺杀事件之后,五大臣继续出国,先后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国。回国后,他们认为推行立宪有“巩固皇位、减轻外患、消弭内乱”的好处,建议“宣布立宪”。

1906年日9月1日,清廷发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谕旨肯定了当下中国“日处阽危,忧患迫切”,须及时“仿行宪政”。但同时清廷认为“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不能立刻推行宪政,而要经过一系列准备,如改革官制、厘定法律、兴办教育、整顿武备之后,才可施行宪政。改革的核心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随后清廷就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开始学习西方,创设了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部门。这些部门中分设尚书1人,侍郎2人,名义上规定高级官员不分满汉,但在13名高级官员中,只有4名汉人。次年7月,清廷又变更地方官制。改革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无非是将旧衙门换上新名字,再添设一、二新机构做点缀而已。借助官制改革之名,清廷又将实力派大员张之洞、袁世凯调入京师,削掉他们的实权。

这次改革的结果是,清廷强化中央权力的措施,进一步加深了满汉民族矛盾,也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立宪派所期待的政治目标无一达成,国会没有召开,军机处依然存在,责任内阁无从出现。立宪派对此大为不满,遂联名上书,要求开国会。这些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立宪派都开始离心离德,满清皇族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不得不进一步摆出改革姿态。

1907年清廷宣布,筹备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各省设立咨议局,并派达寿等三人分赴德、英、日三国考察宪政。又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同时着手制定宪法。但这番改革,锣鼓敲打的响亮,最后成果寥寥无几。《神州日报》1907年9月1日载民间反应是:立宪“如镜之花,水之月,可望而不可及也”。

1908年8月27日,为应对立宪派的改革呼声,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九年之后正式推行宪政。1908年10月,慈禧、光绪相续去世,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担任执政。

从1901年至慈禧、光绪去世,此八年间,在清室主持下,所谓的政治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总让人失望。这些政治改革总归是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而阻碍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满清权贵。

早在1900年年底,英国驻汉口领事在一封信函中谈到,张之洞曾私下向他表示:“憎恨满人,因为他们把持中国,搜刮民脂民膏。他们不顾自己的能力和是否胜任,总能升官发财。中国要想改革只有一法:废除满人特权,不论是旗人的俸禄还是仕途特权。”这种看法,在当时的汉人大员中普遍存在。

那么,废除旗人特权,清除改革的障碍,在当时行得通吗?

就一般旗人而言,他们的所谓待遇,到了清末已不敷生活。能够享有荣华富贵的,只是具有爵位的满清亲贵。清廷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五种。王爵有“功封”和“恩封”两种,前者因为功劳而封,如清廷开国之后封的八家世袭亲王(铁帽子王),称“世袭罔替”。后者则因为出身而封,如皇帝的儿子被封为亲王。恩封的不可世袭,每一代降一级,直到降至镇国公为止。

清代亲王的年俸是1万两,郡王5000两,贝勒5500两,贝子1300两,公分为镇国公和辅国公,前者600两,后者300两,此外还有俸米等供应。这个俸禄的标准是在清初确定的,到了清末,靠俸禄已经不能满足贵族们的生活需要。他们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聚敛钱财,以维持自己的奢华生活。

在权力笼罩一切的时代,统治者手中的权力,对应必然是钱财,越高的权力,就能聚敛越多的财富。没有了权力,无能的满清亲贵自然要沦落到社会底层,为了生计而辛苦奔劳,他们如何肯放弃权力?

时代已经在进步,民族国家的观念开始普及,这国家,却不再是一姓、一族的了,而是所有人的。可在满清亲贵眼中,清国就是他们的。他们脑海中深深烙印的,仍然是昔日的那套王朝家天下、打天下坐天下的思维,他们固守着昔日的理念,把持着权力。

首席军机大臣历来由满族亲贵担任。庚子之后,由荣禄任首席军机大臣,荣禄是满人亲贵中比较能干的,又得到慈禧信任,尚有能力处理朝政。但荣禄做了两年首席军机大臣也就病死,此后由庆亲王奕劻担任首席军机大臣。

当时人评道“满员皆愚,惟庆亲王稍聪明更事”。可这个稍微聪明点的庆亲王奕劻,却以贪腐闻名。因为与大臣那桐合伙卖官鬻爵,被讥为“庆那公司”。

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不久,得知奕劻要入军机处,派人给奕劻送去一张10万两的银票。此后,每逢奕劻府上有活动,从儿女婚事到孙子满月,所有开支均由袁世凯负担,不费王府一钱。1907年盛宣怀一次就送给奕劻日本金币两万圆。奕劻收下钱后喜滋滋地回信说:“杨柳风前,忽好音之惠我。荷蒙厚赐,崇饰贱辰,百拜承嘉,五中增感。”

奕劻的儿子载振听天津名伶杨翠喜唱戏,一见倾倒。天津巡警道段芝贵为了拍马屁,就以一万二千金价格购杨翠喜献给载振。没多久段芝贵谋到了封疆大吏的位子,越级被提拔为黑龙江巡抚。不想此事被御使赵启霖弹劾,成为轰动一时的“杨翠喜案”。慈禧痛骂了奕劻一顿,但终究满人一家亲,还得袒护奕劻。处理结果是,将段芝贵和赵启霖一起革职。

对奕劻,慈禧虽有不满,但环顾满人亲贵,不是老弱昏庸,就是纨袴恶少,实在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选。此时已在军机大臣上学习的醇亲王载沣,“少不更事”,难当大任。在筹备立宪,进行官制改革时,慈禧曾问载沣有何意见。载沣磕头称自己年幼无知,不敢妄陈。慈禧失望地说:“你怎可如此,不懂没关系,但应该去征询一下意见啊。”

对载沣,“人人都说他忠厚,但忠厚实则无用之别名”。慈禧也知道满族亲贵中无人可用,为之叹息不已。庚子年之后,李鸿章、刘坤一、孙家鼐,鹿传麟、戴鸿慈等一批有能力且对清廷忠心耿耿的汉人大臣相续去世,清廷所能依赖的,只能是这些颟顸的满人贵族了。

溥仪登基时不过三岁,其生父载沣监国摄政。载沣独揽大权,将六弟载洵、七弟载涛破例加封为郡王。又让载洵掌海军,载涛掌近卫军,兄弟三人此时不过20多岁。“诸王贝勒皆少年寡学,遍树党援,排斥异己,勾通阉寺,广行贿赂。”黄毛小子当国,这自然让久经世事、阅历丰富的立宪派瞧不起。而载沣等亲贵对立宪派也心生芥蒂,怕立宪之后,虚位于君,尽丧实大权矣。

在满清亲贵当中,唯独肃亲王善耆赞同立宪。善耆是满清王公中的“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善耆以圆滑著称,摆出一副开明姿态,但善耆心中自有小算盘。现在是载沣监国,一旦正式立宪之后,由于善耆与各省立宪派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自然会推举他出任内阁第一任总理,掌控大权。1911年,各省咨议局代表联合提请立宪,载沣避而不见,唯独善耆接见。谈话时,善耆讲到兴起,将头上顶戴投掷于地,引吭唱了一段戏文:“先帝爷白帝城龙归天境。”意思是,如果光绪不死,早就实现立宪了。现在光绪死了,载沣摄政,自然不会立宪。潜台词为载沣是立宪的绊脚石。善耆的小心眼被载沣看穿,不久就将他的民政部大臣职务罢免。

总的说来,清廷的新政、立宪,并不是自发的一场政治改革,而是无奈的、被迫的自救行动。

对于满清贵族集团而言,绝对的权力带给他们的是无限富贵荣华,让他们放弃这一切实在太难太难。内外压力之下,他们会做出一定让步,以平息内部的不满,安抚作为同盟者的士绅阶层和实力大员。但让步只是姿态,退一步之后,他们要进两步。

满族亲贵及大员们陷于名利场中不能自拔。《民报》1906年第10期载:“凡人视盖棺美名,不若其切身利禄之重。故是非之心,恒不敌祸福之见。”现实中的利禄之重,让他们无力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只能将一些不痛不痒的行动,冠以“新政”的名号。新政举措主要有:“注重军事飞艇,倡捐海军经费,谕令核准报律,密查荒淫大员。”清廷将新政当作了自己的救命膏药,但这贴膏药,未能捂住清廷的创口,反而加速了它的溃烂。清末推行的新政涉及到诸多方面,如军队、户口调查、巡警、教育等。庚子之后,清廷背负了巨额赔款,财政吃紧,预算有限。新政的推行,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提高税收,并搞出名目繁多的税种,如房屋税、猪税、糖税、酒税等,民众不堪重负。于是,清末各地频繁爆发了民众反对新政的暴动,如捣毁新式学堂、新式警署、地方自治机构等。在农民看来,正是新政的推行,加深了他们的苦难。

1910年,一篇题为《革命党之光荣》的文章,虽然文笔晦涩,但读者不妨仔细领悟其中意思。文章说道:

“满洲政府常为不信之魁,非惟不为患,而且为利。姑无论加捐房税等,明明言以厘金相抵,而厘金之抽纳,且苛于前。又无论昭信票及国债票等之,全为欺妄,如招商局、电报等股票,有利则夺而取之。

“此等政治上之弊端,根本不能改良。总而言之,彼(清政府)绝不愿人民有好人,而后其灵祚乃长。故彼所选之官吏,苟非猥琐者敢信用之?至猥琐之官吏,而欲行整齐之政事?所以徒多文明之章程,实为纸上谈兵而已。”

概而论之,君主立宪的本质在于限制君主权力,保留君主名号,虚位于君,还权于民。清末立宪派所渴望的是英式君主立宪,即“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对国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但清廷政治改革所建立的却不是责任内阁,而是置于皇权(满清贵族)控制下的皇族内阁,根本目的是强化君权,保满制汉,这是立宪派和清廷的根本矛盾所在。

这样,清廷渐渐地将立宪派也推到了他们的对立面。当时稍有见识者均知清室已不可救药。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们摇身一变。立宪派领袖汤化龙表示赞成革命,“无不尽力帮忙”。湖南立宪派则与革命党联系,“握手共生死”,支持革命党人起义,并在事后拥戴谭延闿为都督。四川起义之后,以立宪派浦殿俊为都督。山西、云南、江西等地立宪派也附从了革命。

(作者简介:袁灿兴,1979年出生,江苏靖江人,苏州大学博士,无锡城市学院教师,著有《枪口下的北洋》。)

同类推荐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北击匈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北击匈奴》》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汉匈关系,汉武帝以后的绥抚政策,汉文化对匈奴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对于死过一次的华羽曼来说,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有三件:把上一世害她的人整死,把上一世说爱她的男人虐死,最后她要守护一个叫“家”的地方。她看似温顺,一身大家闺秀风范,气质美貌不俗,实则冷心冷情,腹黑霸道,更有一个让世人疯狂的神秘身份。他是十三皇子,亦是离国耻辱,冷漠狂妄,凶狠残暴,从不把人命当回事,却独独对一个时而温柔,时而嚣张任性的小女人百般容忍,千依百顺。*小剧场一:“主子爷,府里的银子都被王妃卷跑了……”管家一脸惊吓不安。“跑?她最多也就从床头跑到床尾。”片刻,某男把某“窃贼”打包拎回来,一脸...
  •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当我们以惊叹的目光回望这段遥远的历史时光时,我们发现,这里有高贵优雅的汉谟拉比王,正以恢宏的气势写就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法典;这里有从容安详的释迦牟尼佛祖,正端坐在菩提树下凝思;这里有聪明睿智的阿基米德,用纤细的杠杆撬起地球。
热门推荐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 犀利皇妃

    犀利皇妃

    前朝风云莫测,后宫你死我活。人之初,性本?初入宫廷,帝王之心难揣测,既有挚爱,又惹群花,奈何只卿一人守孤单。豆蔻年华,已入宫门,半生皆为一人活。时局险恶,人心难测,待到秋风漫天过,谁是独笑者?她是宰相之女,他是一国之君。初见时两小无猜,再见时他已心有所属。初入宫时,她以他为天,小心翼翼,举步维艰;初见她时,他以她为恶,多加刁难,多加利用。宫廷险恶,敌人难测,她为他家庭破散,自身沉浮;挚爱永在,群花乱簇,他为己处处筹谋,无视她怒。帝王无情,皇家无意,她终是看破,步步为营,筹谋算计,只为一日凤舞九天;挚爱远逝,蓦然回首,他才看见她,知她所愿,暗中相助,只为一日和她一起君临天下。
  • 零售企业管理

    零售企业管理

    无论是淘宝小店,还是电商大户,都逃不过零售的狙击。只有打通零售这道坎,才能实现零售的威武,脱离零售=“0售”的命运。本书从战略、市场调研和预测、商品展示与配置和促销管理等方面全面阐释零售业最新理念,并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最新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零售商的管理水平。
  •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江湖传言武林盟主家的女儿南宫瑾儿精通诗词,貌美如花。江湖传言谁若娶了南宫瑾儿,南宫老爷就将武林盟主之位让给他。可是江湖还传言,南宫瑾儿曾说,将来会娶上一房美相公和数房夫妾。虽然这些只是传言,却足以让世上的男人闻南宫瑾儿而丧胆,若娶了她那不就意味着以后会……去你的貌美如花,头上的帽子可要紧,千万不能让它变成绿色的。可是这世上就是有些不怕死的,而这些人中还有个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当今的皇帝,他胁迫南宫老爷娶了南宫瑾儿,还立她为了皇后。只是为什么这个皇后行为如此乖张,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通俗章回小说,小说叙述明代江南镇江府丹徒县人富珩,官至御史,因误用家人刁仁夫妇,被其欺骗愚弄,竟犯下贪赂卖爵。故权奸刘瑾将其遣发陕西兰州卫充军。其婿钟倬然,亦被刁仁所害,颠沛流漓,后因平宁王宸濠之乱有功,官至巡按,为其岳丈平反,全家团圆。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
  • 家有匪婆

    家有匪婆

    女特警金熙一朝变身成匪,免费的异世旅行并不美。 都说做土匪没有前途?那就认祖归宗做良民吧。 就算大宅门里很多是非,勾心斗角谁不会? ** 玩腻了宅斗,再添点儿消遣、只当休闲。 美玉空间种草提香,一手经商一手玩枪,自有银子滚滚入账。 只要不惹到我头上,一切好商量; 若是非得招惹我,不怕吃枪子儿的你就顶风上! ************花儿的新书也都过来了,《嫡女攻略》、《杠上花开》都是完本,《贵女有毒》火热连载,欢迎跳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左脸比右脸诚实

    左脸比右脸诚实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谎言?因为我们对金钱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所以看见中大奖的值息会兴奋不已;因为爱情至上,遇见别有用心的人也不知道设防;因为嫉妒心理强烈,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成为别人欺骗的棋子;因为不辨是非,上了居心叵测小人的当。我们怎么捕捉谎官线索? 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表情、情绪上;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身体,手势、动作等,也可能是他的说话方式出卖了他;识破谎言的线索更有可能出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中;抑或在你与说谎者的行为互动中就该对对方产生怀疑。
  • 异世之无敌剑侠

    异世之无敌剑侠

    七星,寓意着古老的传说。天命之子会随着神迹的显现而降落人间。斗文、拼武;侠骨、柔肠;铁血、情爱;从黑洞穿越而来,身负国术剑法的方旭会如何演绎他的精彩人生?敬请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