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失败了,父母不要说:“我早就说你不要做,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吧,瞧瞧你那样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你以后还敢不听我的话!”要知道,这样会压抑孩子的探索精神。
面对探索失败的孩子,父母应该这样说:“没关系,第一次做总会这样,你再试一次!”“不要紧,找出失败的原因,下次就不会了!”这样,孩子在失败后才能够迅速调整心态,继续新的探索活动。
3.鼓励孩子更要引导孩子。
毋庸置疑,鼓励孩子探索,对培养他的创造力、自主力都有好处。但是,鼓励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比如,别让孩子做危险探索,如玩火、玩电;另外,每次孩子探索完了,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收拾残局”,让孩子学会做事负责。
4.帮孩子克服探索的恐惧心。
孩子在探索新事物时,都会有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做不好。这时,如果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对他说:“算了,多危险,不要做了。”“别做了,你会伤害自己的!”“你不能做这个,太危险了!”这样,孩子想要探索新事物的微弱的自信心,一下就会被父母的话吓跑了。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没事,来试试吧,但是要注意……”也就是说,在鼓励孩子探索新事物同时,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这样就可以一方面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尽情体验探索的乐趣。
5.增强孩子探索的自信心。
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只要孩子表现出缺乏自信,父母就可以善意地向孩子说:“孩子,你比我强多了!”还可以说:“你做得不错,爸爸第一次做的时候可没你做得好,你比爸爸强多了!”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话就是孩子探索新事物的信心源头。他会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要再努力一些,他会做得更好。
6.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主导活动,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优秀。科学史上有一项重大发明就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息息相关。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拿了几块眼镜片和小伙伴在室外玩,一个孩子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举在眼前观望,突然孩子惊呼起来:“快来看啊!远处的房子、树和人移近了。”后来,孩子们的这一重大发现传到了意大利,伽利略便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从此,人类打开了宇宙的大门。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
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父母必须学会拒绝孩子,特别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定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乎理智,是否合乎实际。对孩子的合理需求,在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对孩子不合理的需求,父母要坚决拒绝。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顺。”满足孩子要求应该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千万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欲望无止境,最终会让孩子越来越贪婪。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会引起孩子的不满,终会导致难以管教的局面,甚至会使孩子就走上邪门歪道。
今天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真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也会哭闹不已。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觉得也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总是不满足呢?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孩子有这么多不合理的需求,从表面上看,原因好像是在孩子,但根源在于父母,是父母“有求必应”的行为惯坏了孩子,所以,不能怪孩子。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问原因都给予满足,使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越来越多,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他就会以消极的行为来抵抗。父母要认识到,让孩子经得起诱惑,就是培养了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自我控制恰恰是遇到挫折时的理智行为。
关于父母对孩子需要的错误认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写道:
儿女一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越往后,儿女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只由他的欲望指使,他就会对生活享受产生异常狂妄的要求,但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
于是就在这细小娇嫩的幼根中,逐渐滋蔓出懒散、依赖、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以及冷酷无情的污秽的伎俩来。在童年、少年时代他们的需求轻易地得到满足,在他们的青年时代就逐渐对现实产生空虚无聊甚至绝望的感觉。
可见,孩子不合理需求过多,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其实,这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求,拒绝孩子的过分需求。父母应该知道,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是完全可以满足他的。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父母必须学会拒绝孩子,特别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需求。
刚吃完晚饭,诚诚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里播出了他最喜欢的牛奶广告,他就对正在看书的爸爸说:“爸爸,我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
爸爸说:“刚吃完晚饭,不要再喝牛奶了。”
“不行,我就是要喝!”诚诚坚决地说。
“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呢?现在喝牛奶对身体不好!”
“我就是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诚诚开始哭闹起来。妈妈无奈地看着孩子,对孩子的爸爸说:“要不,你下去给他买一罐?”
“不行!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时间!”爸爸严厉地说道,“你让他哭,不要理他!”
没办法,妈妈只好看着诚诚在客厅里哭闹,诚诚一会儿坐在地上哭,一会儿又趴到沙发上哭,他偷偷地从手指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但足,爸爸还是在看他的书,妈妈则收拾厨房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诚诚的哭声越来越弱。后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也没人理我,我还是不哭了吧!”说着,他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是过分的,无论怎样哭闹,父母都坚决不会同意。久而久之,只要父母告诉他不可以时,孩子就不会再哭闹了。
当然,父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孩子虽然很小,但他的心里明白,他还没有能力满足自己,只能依赖父母,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会导致孩子心理受到伤害。另外,当父母在拒绝孩子时,如果答应条件许可时给予满足,当有条件时,一定要信守诺言,绝不可敷衍了事。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才会有威信,令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融洽,也让孩子懂得适时克制需要,并能品尝到得到满足的快乐。
挫折教育建议:
1.提前告诉孩子不可提不合理需求。
当带着孩子去商场超市时,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他可以花多少钱,控制孩子的花费,让孩子明白,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消费。父母要学会提早向孩子说“不”,把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杜绝在萌芽状态。
当孩子出现不合理需求的行为时,父母应设法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的活动或感兴趣的话题去吸引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欲求对象上转移开。
2.告知孩子他的需求为什么得不到满足。
当父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时,应该把拒绝的理由坦率地告诉孩子,让他明白,心悦诚服地接受拒绝。这样,孩子就会从小就明白要克制自己的需求,就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也很有好处。
一个小女孩看到漂亮洋娃娃时,要求妈妈买。妈妈对她说:“不是妈妈不给你买,而是你已经有好几个洋娃娃了,而且,这个娃娃跟上次阿姨送给你的那个差不多,不要再买了。”这样,孩子知道母亲不满足他的需求的理由后,就不会再提这一类的要求了。
孩子在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拒绝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变得更加任性。父母可以采取与孩子订立合理的“规矩”的方式,让孩子尽早了解自己什么的哪些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哪些要求是过分和不合理的,这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3.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当孩子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撒泼时,父母也可以尝试冷处理,对孩子的行为不予理睬,绝不可屈服迁就。比如,可以躲避一下,暂时离开他。当没有人理睬时,孩子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父母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给孩子说明原因。当然,也可以表扬孩子说:“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听话的。”一定要注意,千万要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哭闹行为,不要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孩子,因为这会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行为与父母抗争。另外,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4.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需求时,有时并非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只是身边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攀比心理占了上风,也想得到。在攀比中,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产生自卑感。
如果孩子由于不合理攀比产生不合理的需要,并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这种需要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父母都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让孩子明白事理,培养适当的消费习惯。另外,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不盲目攀比别人。
5.一定不要向孩子妥协。
有时候,孩子提出过分需求时,他是在试探父母,只要父母的拒绝程度还没能让他害怕或绝望,孩子就会继续坚持,再次遭到拒绝后,孩子还是会依据自己的判断或停止要求,或使出“杀手锏”,这时,如果父母妥协了,孩子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以后,孩子就会抓住父母的弱点,继续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目的。所以,对父母来说,一定不要向孩子妥协,应该学会坚决对孩子说“不”!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父母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妥协,决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或哭闹就答应他。当孩子故意纠缠,放刁卖乖的时候,父母就更不应该让他得逞。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舍得让孩子打工挣钱
不管家庭是否富裕,父母都应该让孩子外出打工,让孩子去除自身的惰性和依赖性,体会生活的辛苦,从而锻炼、提高他的适应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大多数父母都视自己的孩子如同手心里的“宝贝”一般。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导致孩子缺乏吃苦耐劳、勤劳朴素的美德,也不能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懂得自己去创造财富,从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这两个层面出发,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选择在寒暑假打工,让他接受一下社会的锻炼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泰国前总理他信在17岁的小女儿刚结束大学联考后,就把她送到麦当劳打工,以让孩子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培养责任感,培养自立能力。
这位首相千金的首要挑战是操作收银台,同时也将学习煎汉堡肉。他信在女儿打工的第一天,亲临麦当劳并接受女儿的服务。相信很多年以后,他信的女儿一定会对这次的打工体验记忆犹新。
这个举动无疑给很多有意在假期打工的孩子很大的鼓舞。事实正是如此,打工对于孩子熟悉社会,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立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泰国前总理他信把女儿送到麦当劳打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许多国家,青少年选择假期打工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美国青少年在打工这件事情上,从打工的人数上看,就远远超过大多数其他国家的青少年。
研究发现,美国16~19岁的青少年中有53%每周都打工,在美国中学生中间有这样一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打工挣。”德国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打工的也占30.8%,日本15~19岁的青少年中只有18%在打工。
在英国,大约有16%的英国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以补充他们的零用花销,打工的收入每周平均有25.41英镑,其中女孩达到29.50英镑,而男孩每人平均收入则只有21.83英镑。最常见的零工为送报纸,有24%的孩子打这样的工。另有17%的孩子则在商场、酒吧或餐馆打工。可见,十多岁的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每周可以有30~35英镑的收入,一年就有1500~1800英镑可以花销或存起来。
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在青少年时期就曾经有过打工挣钱的经历,他们自力更生,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