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500000026

第26章 3—6岁,好妈妈要帮孩子度过敏感期(3)

这天,妈妈起晚了,眼看哲顺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妈妈匆忙给他穿好鞋子,并顺手系上鞋带,要送他去上学。哲顺却无论如何都不肯出门,并哭哭啼啼地去扯自己的鞋带。妈妈这才明白,他要自己系鞋带,只见他把鞋带一点点解开,然后自己又重新系了一遍。

教育感悟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一般有三个阶段:先是会因为秩序受到破坏而哭闹,但秩序一旦恢复就能安静下来;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后,秩序感便体现为孩子会为维护秩序而大声说“不!”;然后就是为了维护秩序而产生执拗,一旦发现有违反他秩序规则的事情,就要求一切都重新再来。

“重来”这个阶段可能是妈妈最为苦恼的时期,当孩子对秩序的追求逐渐上升,他便开始对秩序感追求完美。比如睡前一定先脱袜子,再脱裤子,最后脱上衣,顺序错了便不肯睡,而且还要求穿好后,重新脱一边,早晨醒来穿衣服的顺序也是固定的。

虽然秩序感分很多种情况,如位置的秩序感、顺序的秩序感、道德的秩序感等等,但这些情况却不会一起发生。在孩子的秩序期内,妈妈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如果不能保证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孩子会因此而受挫。

妈妈妙招

1.妈妈要有耐心,并要理解孩子的“重来”。

在孩子感到自己做事情的顺序被打乱时,会哭闹着要求“重来”,这时妈妈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觉得孩子太过计较而嫌他麻烦,更不能因此对他发火。

如事例1中的宝轩,她只是要求必须由自己来关洗手间的灯。一般来说,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孩子若是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妈妈就不必去勉强他,顺其自然就好。

2.主动提醒孩子按照“规则”去做。

事例2中,本来就快迟到了,哲顺还要坚持自己系鞋带,这时妈妈也不要着急。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妈妈应该提前想好孩子会怎样做,然后尽量不去打破他的规则,而是提醒他系鞋带。

如果妈妈一时心急,“替”他把鞋带系好,反而会引起孩子哭闹,然后还得重新系一遍。所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主动提醒孩子按照他的“规则”去做,不失为一种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3.妈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会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己的意识。如果孩子正常发展,一般会在7岁后走出自我中心,进入一种和谐顺从的状态。

但是在秩序敏感期内,孩子即使不断要求“重来”,妈妈也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妈妈情绪烦躁,孩子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如果情绪被孩子所牵引,他会变得更加任性和执拗,那只会是双输。所以,妈妈只需要耐心地配合和等待,任何干预和企图改变都是错误的做法。

4.用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当孩子十分注重秩序,并要求一切都严格按照顺序来的时候,妈妈可以利用孩子此时期强烈的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例如,在吃饭时妈妈可以每次都让长辈先坐下,然后再让孩子入座,他如果习惯了这种顺序,就能在此时期内学会“长者先,幼者后”的好习惯;在盛饭时,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孩子也会从内心里建立起长幼先后的顺序。

所以说,只要妈妈善于引导,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可以帮助他养成不少好习惯。

要点四:喜欢做的事就爱重复,比如垒高、开关灯、藏东西等

“重复”是3岁左右的孩子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他建立秩序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生活中,他常会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比如,刚垒好积木推倒再重新垒;他每天都要求穿同一件衣服,脏了也不让换;也会一遍遍地坐电梯,上来又下去……其实,这都是孩子在用重复的方法来感知秩序的存在。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半的聪聪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藏东西,每次他都把玩具或零食藏起来让妈妈找。可是他每次都把东西藏在书柜里,有时妈妈故意假装找不到,就自言自语地说:“这次藏哪儿去了呢?怎么找不到?”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聪聪就会忍不住大声说:“这次又藏在书柜里了。妈妈,快去找!”但妈妈假装听不到,就是不去打开书柜的门。聪聪就跑到妈妈面前,生气地说:“妈妈,我都告诉你在书柜里了,你为什么不去找呢?”然后很失望地坐在一边赌气。

事例2:

4岁的珠珠喜欢玩捉迷藏,每次她都会让妈妈藏起来,自己去找。而妈妈每次都会藏在卧室的门后面,等着珠珠来找。每次找到妈妈时,她都很惊喜地说:“呀!我找到你了!”

玩得高兴了,她就会要求妈妈一遍遍地藏,然后她不停地找。为了满足珠珠能找到自己的愿望,妈妈总会藏到相同的位置,而珠珠却总是乐此不疲。

事例3:

熊熊两岁半了,每天睡觉前他都让妈妈给他讲“萤火虫”的故事,用妈妈的话来说,“这个故事讲了都快800遍了”。熊熊几乎能把每个段落都背下来,妈妈若是在讲故事时“偷工减料”那可瞒不过熊熊的耳朵。

一遍又一遍地讲,熊熊倒是很高兴,可讲故事的妈妈却觉得很无聊。

教育感悟

重复是生命赋予孩子的本能,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需要靠重复获得内在的秩序感。虽然在成人看来,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十分枯燥而无聊,但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会有新鲜感。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就应该满足他重复的要求。要知道,重复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当他了解游戏规则,知道自己能从中获得乐趣时,就会愿意反反复复地玩下去,这便是他为自己设定的秩序。

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如果有着良好的秩序习惯,在他6岁后就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如与和谐。

妈妈妙招

1.了解孩子“重复”中的乐趣。

在大孩子看来,如果藏得好,别人找不到自己,才会有成就感,而事例1中的聪聪为什么会因为妈妈没有找到他而生气呢?因为在他看来,把自己藏起来就是为了让别人找到以产生秩序感。但妈妈却假装不知道孩子在那里,这就会让孩子产生疑问:“我明明就在这里,为什么妈妈却不来找我呢?”此时,他心中的秩序感就会被打乱了。

事例2中的妈妈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总会藏在相同的地方,让孩子“重复”找到自己。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体会到了秩序所带来的快感,因此非常喜欢玩这种游戏。所以,当孩子迷上了某种游戏,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玩时,妈妈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很无聊,而是应该多陪着他玩这种在他看来非常“有趣”的游戏。要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2.利用“重复”让孩子汲取一些好的知识。

当妈妈发现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并开始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好多天也不会厌倦时,一定要事先为孩子选择好的故事书。要知道孩子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而好的故事会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也许某个故事会让孩子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当然也许这个道理他一时还体会不深刻,但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故事中的良性规则就会成为另一种秩序,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3.“重复”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环节。

孩子虽然对“重复”的事情饶有兴致,但父母却会觉得无聊和厌烦。其实,重复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短期现象,这说明他喜欢生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要求每个环节都保持一致,并且每天都是如此。不过妈妈不必担心,孩子并不会一直重复,当重复到了一定程度,他会突然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变得十分懂事,并且易容易沟通。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的秩序,才能不断巩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直到他把握了这个秩序的恒定、内化了守恒概念才会安心。这个阶段对于孩子非常重要,只有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才能进一步发展。

要点五:与妈妈“作对”:不让他玩他偏玩,不让他吃他偏吃

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会出现与妈妈“作对”的表现,一直到4岁左右,他的这些表现都会让妈妈很头疼。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最“不听话”。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做什么,他却硬要和妈妈反着干;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不该吃的时候,又不停地往嘴里塞零食,妈妈怎么说都不管用。妈妈这时候要能理解孩子,这同样是他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经典事例

事例1:

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3岁的女儿很是“叛逆”,对妈妈说的话总是不听。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说:“我们去吃饭好吗?”女儿一扭头说:“不!”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妈妈哄着说:“我们是不是该睡觉了?”女儿又使劲摇头,大声说:“不!”

妈妈开始疑惑,为什么之前曾经乖巧的女儿忽然不听话了呢?

事例2:

4岁的锐锐爱吃小零食,但零食吃多了,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就不好好吃了。

于是,吃饭以外的时间,妈妈就不想让锐锐再吃别的东西,但锐锐明显在和妈妈“作对”。妈妈说:“马上要吃饭了,我们不吃巧克力了。”锐锐使劲闹着:“不!”妈妈说:“吃巧克力就不能吃好吃的菜了,我们不吃了好不好?”锐锐依旧说:“不!”

妈妈怎么说都不听,锐锐的小牛脾气让妈妈倍感疲惫。

事例3:

3岁半的小婉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她也调皮得很。

有一天,妈妈陪她到小游乐场玩,玩滑梯的时候,她总是使劲推排在她前面的小朋友。妈妈见状忙说:“小婉,不许推别的小朋友!”但小婉拧起小脖子,一噘嘴,表示她的不服气。从滑梯上滑下来,再去排队的时候,她依然使劲推着前面的小朋友。妈妈生气地说:“跟我回家!”但小婉偏不走,还用手抓紧了滑梯的边,妈妈顿觉头疼不已……

教育感悟

在孩子2岁左右之后,这种与妈妈“作对”的表现越发不可收拾。到三四岁的时候,看来似乎“叛逆”的行为会更加强盛。在这个时候,许多妈妈都会显得手足无措。

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会有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玩、去闹,一旦他的想法或要求被妈妈拒绝,他就会用哭闹或“作对”的方式来发泄不满。

妈妈也不用很头疼,在这个时期,应该给孩子提供一种有秩序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而当孩子具备内在秩序之后,他的智能也就会逐步构建起来,这种“作对”自然也会消失。

妈妈妙招

1.用正面语言避开孩子的“反抗”。

两到三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一种自我意识了,从这时候起,他就会拼命地保护他的自我意识,无论自己正确与否,哪怕是妈妈的反对,他都会有很强烈的反感情绪。

这时候,妈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正面的语言,即,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不是直接反对他想要做的事。比如,要吃饭的时候孩子却想玩游戏,妈妈不要说“你不能玩”,而是说“我们去吃饭”,要善于用这样直截了当的语言,避开孩子的“反抗”。

2.用非语言行为向孩子表示赞许或反对。

当孩子坚持他自己的意愿时,妈妈若是一味地制止他,就会出现事例3中小婉的情况,孩子会变得越发地执拗。其实,妈妈也可以采用非语言的方式。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妈妈用表情、目光或其他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妈妈可以对他微笑、拥抱以鼓励他;当孩子出错的时候,妈妈可以用严肃的目光或表情示意他犯错了,孩子就会停止错误的行为。

3.尝试主动改变孩子作对的环境。

孩子会去和妈妈作对,很多时候多是源于妈妈给他创造出来一个“作对”的环境。就像事例2中那样,正是因为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小零食,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去吃。若是妈妈能主动改变环境,根本不去给孩子买零食,那孩子自然也就不会跟妈妈“作对”了。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妈妈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去埋怨他,可以多考虑下自身,改变一些做法,不再为他创造“不听话”的条件。

4.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出选择。

所谓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选择”,就是要妈妈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孩子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给他几个有限的选择,让他无论选择哪个都能达成妈妈最初的目的。

其实,在有些问题上,妈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而坚决的。不要像事例1的妈妈那样去征询孩子的意见,因为这就为他创造了说“不”的机会,他自然会抓住时机“讨价还价”。比如,孩子无论怎么说都不睡觉,妈妈可以说:“今天睡觉,你是要妈妈给你讲大灰狼与小红帽的故事,还是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这样无论孩子选哪一个,他都必须上床睡觉了。

19.音乐、绘画敏感期

曾有教育家这样描述音乐、绘画敏感期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握过画笔、没有接触过音乐,那么这个孩子的艺术天赋很有可能就会就此泯灭。这句话就是在引起妈妈的注意:在6岁之前,孩子都会经历一个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而妈妈若是在这期间对孩子加以培养,注重对他进行一定的教育,那么他就有可能会在未来踏入艺术之门。

要点一:喜欢画画,先是“乱画”,然后才是“会画”

在1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笔的奇妙作用,从而开始用笔四处“表达”;而到了2岁,孩子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绘画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就会把他“乱糟糟”的画画得到处都是。面对这样的情景,妈妈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要破坏了孩子绘画的天赋。

经典事例

事例1:

4岁时起,晨晨开始喜欢拿着笔乱画。有一次,妈妈指着晨晨画在纸上的“东西”问他:“这画的是什么呀?”晨晨很得意地说:“小汽车!妈妈你看,我的小汽车有翅膀……”

妈妈笑出了声音:“小汽车怎么可能有翅膀?而且你还画了5个轮子,你见过5个轮子的汽车吗?来,妈妈教你,小汽车应该这样画……”

晨晨听后,原来兴奋的表情立刻消失了,他直接扔了画笔跑回了自己的房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意画画了。

事例2:

4岁半的小文爱上画画,开始时候她画的画妈妈根本看不懂,但妈妈还是耐心地听小文给她讲画里的故事。妈妈每次都用欣赏的语气来评论小文的画。而且一有机会,妈妈还会带她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慢慢地,小文的画画得越来越像样了,而且她还开始关注细节。她的笔下出现了更加美丽细致的图案。

教育感悟

在这一个敏感期之内,孩子往往不用妈妈去引导,他自己就会拿起笔来画画。有人说,绘画敏感期是孩子天然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孩子会根据自己内心的理解和自己的喜好,任意地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他的情感,表达他不同于成人的感悟。

有些妈妈习惯于在这段时间去纠正孩子的乱画行为,认为他这样就是不守规矩的表现。其实,孩子只是在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在用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他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妈妈应该正确看待这一敏感期,在这个阶段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干预,要允许他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通过色彩、线条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并且还会极有成就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愉快的成长经历。

妈妈妙招

1.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去画。

同类推荐
  •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资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谨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本书正是对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总结。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收集了孩子身上最令家长头痛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并提供解决方案。每个词条都包括:释义——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解释;典型表现——列举这种行为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表现;多发情形——这种行为在怎样的情形下更加多发;错误成因——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具的实用药方;误区警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此种行为时需要绝对避免的做法。
  • 食物圣经0—6岁完全食物手册

    食物圣经0—6岁完全食物手册

    可以帮助父母们解决下列问题 :·如何避免宝宝经常出现的饮食问题, 如偏食、挑食以及一系列因为吃得不 当导致的疾病,为宝宝一生的健康打 下基础。了解宝宝0~6岁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并 获得最实用、最有效的建议,而不至于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误导。 提供最新的食物营养信息,帮助父母 了解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每餐的食物搭配,让宝宝吃得开心,吃得 健康。 当你的宝宝喜欢吃一些没营养的食物 时,你要学会一些特别有用的技巧。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神奇塔罗

    神奇塔罗

    充满神秘气息的塔罗牌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一种神秘的占卜工具,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它的神秘使很多人为之着迷。目前,存放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的17张大阿卡那,据说,是画家在1392年为法王查里六世所做,也有人说是15世纪威尼斯的纸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世界上至今最早的一副塔罗牌。后来,由于各种势力的迫害,塔罗牌转到了地下。直到18世纪,塔罗牌才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现在,让我们推开这扇古老的大门,走入这座神秘的城堡,认识全新的塔罗世界!
  •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女人!你欠我的,无论是生是死你必须得还!”随着他冷酷而霸道的声音,一份‘卖身契’就这么无情的扔在桌上!多年后,历史重演,只是她却成了主宰。某女华丽来袭,如当年的他一样,将一分文件扔在桌子上,冷酷的看着他:“签吧!999条!”看完合约,男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看着她:“老婆,为什么不是1000条?”“今非昔比!一句话!你签还是不签!若是不签……”女人邪魅的拉长了声线,带着玩味看着他,浅扬声线决绝的道:“宝贝儿子们,我们走!”……
  • 随身领取升级礼包

    随身领取升级礼包

    穿越后成为大唐天骄王爷的甄开放得到了不知道哪位大神派送的新手大礼包和升级大礼包。自此以后,地球上少了个默默无闻的白领,斗仙大陆上多了一个拼命修炼,嚣张跋扈的天骄王唐瑾!——————————推荐一本书:《我是大反派呦》程小楼穿越了,还套上了一身标准的反派纨绔模板。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些废柴流、重生流、穿越流、种田流、奇遇流的主角们……全部干死了!刚穿越就发现对面站着废柴退婚流的主角要跟自己打赌单挑,自己还抢了对方的媳妇?程小楼表示:我能怎么办啊?只能让你绝望了!狗腿子们都给我上!弄死他!……偏黑暗。主角不会苟,遇事正面刚。从来不跟敌人打赌,也从来都不圣母。没有忍气吞声,谁敢惹主角谁死。就这样。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豪门劫:女人最痛

    豪门劫:女人最痛

    找份好工作然后找个大款嫁了是她的人生目标,为了忘记旧爱带来的伤害,她选择相亲,在一次醉酒后,她竟然跟个陌生男人发生关系,还弄出了人命……他身边美女如云,竟为了个女人而日夜失神,女人,他大把,唯独这个女人他不能放过。……嫁入豪门,山鸡变凤凰,令人百般羡慕,没想到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妒忌、猜忌、阴谋……让她失去所爱。爱恨纠缠,折磨着他的心身,误会和误信他人谣言,他给了她一张离婚协议书,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是他给了让她依靠的肩膀,爱过、恨过、伤心过、绝望过……一段爱恨交错的感情最终何去何从,……刚开不久的读书会:186117267,欢迎各位加入!喜欢小迷的劣作就点一下收藏,嘻嘻!求荷包,求花花,求各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魔鬼的诱惑

    魔鬼的诱惑

    犹如一场毫无破绽的入室劫杀案,她是游走于各个男人之间的纽约知名的交际花,怎料侦查结果却是疑点重重,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掩盖真相而制造的假象。深入调查的结果,却被离奇勒死在家中,不但没有使案件水落石出,反而出现了令人更为混乱的“嫌犯四人帮”,凶案现场看似完美,凶手到底是谁?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和死神的再次光临……
  • 心灵浴场

    心灵浴场

    面对物质的充足、世事的瞬息万变和高强度的生活,21世纪无疑是一个心灵的大浴场。对于得到,也许不再显得那么紧要;面对失去,也不再那么惊慌:因为我们明白,成功的高度更多来源于心灵的强度,走进这属于我们自己心灵的浴场吧,去认识和发现更为广阔的自己。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