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400000010

第10章 不良心境与心身疾病(1)

一、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

过去,造成人类死亡的多发病为结核、天花、鼠疫、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白喉、猩红热等传染病,现在这些病很多已经基本被消灭,有的发病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而当前的多发病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哮喘、溃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统计,现在67.59%的死因是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肿瘤。这些疾病均都属于心身疾病。可见,心身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既然心身疾病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什么是心身疾病呢?所谓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有人将心身疾病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而广义的心身疾病还包括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症状的心理疾病。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在考察一个疾病是不是心身疾病的时候就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中一定要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刺激,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心理因素。

2.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躯体症状、阳性体征和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能够找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3.所说的心身疾病不包括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4.在患者心身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有下述部分或全部特点:

(1)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性格特点或心理缺陷。换句话说,就是这类患者因为自身的特点,造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2)存在心理社会紧张刺激的因素。这一点对于心身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而且这种刺激要么在时间上比较长久,要么在强度上比较剧烈,或者两者兼备,它们长期作用,导致患者的心境长期不稳定,最终导致心身疾病。

(3)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时间关系。一般来说,应该是先有不良刺激,然后才有心身疾病的发生,不良刺激和发病之间不可能颠倒过来,那样的话,这个疾病也就不是由心理刺激引起的了,当然不是心身疾病。此外,也不会是刺激结束若干年才发病。因为此时,刺激造成的影响早已消失,如果此时发生了一种躯体疾病,要将它和早年的刺激联系起来,显然也会很牵强。

(4)心身疾病的演变过程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呈现出一种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刺激因素越强烈,持续的时间越久,那么心身疾病的表现就会越重;反之,如果刺激因素变弱了,心身疾病的表现就会相应减轻。

(5)如果单纯进行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而不从心理上进行调适,治疗效果较差。

心身疾病不是身心疾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分离观念和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开始用整体的医学观点去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备受关注。然而,此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概念,也就是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两个概念,乍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不然,这两个概念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心身疾病不是身心疾病,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的过程不一样。

从发病过程上看,心身疾病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心境恶化,并进一步影响到身体的生理变化,从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心身医学认为,心理、环境、社会因素以及生活事件中个体不能耐受的严重客观事件,是患病的外部条件,而性格缺陷、人格障碍等,则是引发心身疾病的内因与基础。心身疾病具有内因与外因交错影响及联合作用的特点。

与之相反,身心疾病是因为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改变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如老年性痴呆、经前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这些生理变化所导致的心理、行为变化与当事人的社会认识无关,也与当事人对自身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对自身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

当然,心身疾病也会出现与神经系统或其他生理系统损伤相似的生理痛苦,身心疾病也会出现精神问题。但稍加留意,二者之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心身疾病目前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心身疾病目前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世界各国对心身疾病分类方法不同,包括的疾病种类很不一致。我们在这里按照各系统顺序列出在分类上比较认同的心身疾病。

循环系统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功能性早搏、雷诺病、原发性循环动力过度症等。

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有: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心因性呼吸困难、喉头痉挛等。

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部分慢性胃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管痉挛、贲门或幽门痉挛、反胃症、反酸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心因性多食症、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腹部饱胀感等。

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有:肥胖症、糖尿病、神经性低血糖、心因性尿崩症、心因性烦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有: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等)、尿道综合征等。

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有:偏头痛、肌肉收缩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因性知觉障碍、心因性运动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面肌痉挛等。

妇产科的心身疾病有:痛经、原发性闭经、假孕、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因性不孕症、原发性外阴瘙痒症、泌乳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有: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痛症、脊柱过敏症、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等。

儿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哮喘、心因性拒食、神经性腹痛、遗粪症、遗尿症、神经性尿频、心因性发热、夜惊症、口吃、睡眠障碍、心因性咳嗽等。

皮肤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有:神经性皮炎、原发性皮肤瘙痒症、斑秃、多汗症、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五官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有:眩晕综合征、嗅觉异常、过敏性鼻炎、咽喉异感症、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聋、晕动症;原发性青光眼、飞蚊症、心因性溢泪、眼肌疲劳、眼睑痉挛、眼睑下垂;特发性舌痛症、口臭、口腔粘膜溃疡、部分口腔炎、心因性牙痛、口腔异物感等。

老年病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有:老年冠心病、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老年心律失常、老年脑血管病、老年性甲亢、部分老年癌症、老年尿失禁、老年神经症等。

二、西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真正的医学应该趋于心身兼顾。

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心理现象还不理解,所以普遍相信鬼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身心二元论者,他认为灵魂可以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精神可以与物质分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则与此相对立,他们是身心一元论者,认为精神与肉体不可分离。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名医,也是古希腊医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医学之父”,他的著名“体液说”认为,人体含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4种体液,如果比例正常就属健康,否则就是病态。心理在希波克拉底看来属于“灵魂”范畴。“灵魂”源自大脑,体液正常与否,对“灵魂”是否正常起决定作用。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对当今心理学的性格分类仍有一定影响。古希腊医学认为身心是密不可分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师治疗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患病的人。所以,诊治疾病不应该忽视患者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社会生活对患者疾病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学者认为,身心是不可分离的。而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认为躯体与精神截然有别:躯体具有广延性,思维则没有广延性,思维寄居于躯体。但该理论面临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广延性的精神如何寄居于具有广延性的躯体?哲学界围绕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8世纪,随着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该问题从哲学层面获得了较好的解决。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心理或精神属性,只是某种特殊结构的物质,如大脑和神经系统,才具有心理活动。

例如,哈特莱(英国唯物主义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创立的理想主义心理生理学以震动解释神经活动与心理过程。卡巴尼斯(法国哲学家和生理学家)则认为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而拉美特利(法国哲学家、医学博士)则认为,借助医生的手术刀可以从人体“把心灵解剖出来”。这些思想,尤其是具体研究成果,为其后心身医学的真正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受机械论自然观(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这个时期总在寻找精神、灵魂或思维所属具体物质的形态结构,实际上,这对于心身医学科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局限的。

19世纪,心身相关认识的主流是心身同一论。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心身医学的发展,心身医学不再是凭借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了科学研究及实证知识的基础上。此后,心身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

加拿大心身医学的先驱者之一,维特哥夫是广义论的代表。广义论学者认为,并不存在没有心理异常及其反应的疾病。实际上“心身疾病”几乎占人类疾病总数的50%~80%。他们预言,“真正的医学应该趋于心身兼顾”。该学派建议,在国际疾病分类中不必再用“心身”和少用“心因”这两个词汇。

在美国《精神性疾病诊治手册》第1版中有心身疾病分类,而在第2版,则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障碍”。按累及的器官分类,该组障碍以情绪因素引起躯体症状为特征。通常只累及受植物神经支配的一个器官。正常时,某种情绪可激发有关生理变化;在疾病状态,异常情绪激发的不良反应较强烈而持久,且患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情绪激发疾病。该手册在其后的版本中,狭义“心身疾病”分类不复存在,而将心理因素的影响扩展至更大范围疾病。这主要是认识到,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不再特别强调心理病因在躯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以海立坦为代表的学者倡导狭义论,主张心身疾病是一类独立的疾病,应实施专科诊治。他注重内科疾病,并将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特称为心身疾病。并提出心身疾病可以用下列特征界定:情绪障碍为发病因素之一;通常具有特殊的性格类型;发病率有明显性别差异;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的疾患;常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常有缓解——复发倾向。

三、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形神统一为健康状态,而形神失调则是疾病状态。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大约创立于春秋战国与汉代。《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王叔和的《脉经》、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以及《神农本草经》等都是该时代著名的经典医学著作。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气血以及脏腑经络,理法方药则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途径。中医以朴素的唯物论作为指导思想,医学模式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古代中医学家很早就发现,人具有“身”和“心”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心身医学现象进行了传神的描述。躯体称为“形”,心理称为“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功能的表现。从起源看,“形”具而“神”生;而从功能作用而言,“神”又是“形”的主宰,是生命现象的标志,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与“形”相互依存。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则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在病理上,“形衰则神无所主,神乱则形有所伤”。形神统一是健康状态,而形神失调则是疾病状态。

中医将“神”归属于具体器官的活动。“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在其主管的体制下,又细分为神、魄、魂、意、志。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可以导致心理甚至心身疾病,并分别对应相关脏器: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虽然这种心身理论的抽象思辨成分比较多,但在古代即如此注重研究心身生理与病理关系,并进行了理论思考,已经相当难能可贵。

在中医文献中也记载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心身疾病案例。其中介绍了一些有效治疗心身疾病的中医方药。还提出,可应用五行生克、情志相胜的理论做心理治疗,即“悲胜思,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其中某些记载和论述,对今天发展心身医学仍有不小的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

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不同的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生理中介途径。

中医学将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具体到心身疾病中,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七情过激,情志内伤。西医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也分为内外两个原因。内因,指的是易感体质或者具有某些易患素质(性格缺陷),具体是个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程度以及耐受能力,与个性、性格、人生经历等因素相关;外因,指的是外界中存在对个体产生心理刺激的客观事件。由此看来,在总体思路上,中西医学对心身疾病致病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医非常重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心身疾病产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气机升降失调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若脏腑功能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的躯体症状。

虽然中西医学对致病因素的认识轮廓基本一致,但在心身疾病发病机制这一问题上,西医学显然比中医学阐述得更为全面,研究得更为深入、具体。西医认为,心理社会刺激通过中介机制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三项形态学意义上的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因为不同的人对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反应,以及不同生物反应过程涉及不同的器官组织。所以,不同的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生理中介途径。

现代医学对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到底是怎样阐述的呢?

现代医学对心身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趋势是应用系统理论和控制论的原理,吸收各派有用的观点,以形成新的理论。那么,现代医学对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到底是怎样阐述的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因素之所以能够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中介手段来实现的。

同类推荐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生活心理学(全集)

    生活心理学(全集)

    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体健康、饮食、爱情、婚姻、家庭、学习、人际交往、性、性别、性格、情绪、记忆、思维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心理方面的防治建议,然后总结性地阐述了现代人常见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最后还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实在是一本难得的生活心理学好书。真诚盼望这本书能带给每一个人幸福美满的人生!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热门推荐
  • 肥妾

    肥妾

    慕容蝶舞,人称“千斤”小姐,且喜调戏美人,男女不限。十五岁时,她与人私奔未遂,受了重伤。再醒来,身体已被来自现代的一缕魂魄占据,新生由此开始。费尽心机重塑形象、恶狠狠地减肥之时,又一盆冷水浇头——皇帝闲来无事,和辅国大将军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她惨遭殃及,被赐入将军府做了妾。据说将军杀人不眨眼;据说他对女子毫无兴致,只喜男风。听了这些传言,她倒足了胃口。进门那日,却看到了一张天妒俊颜,让一向对美男免疫的她也忍不住怦然心动。怎料,他一次次将她推到内宅争斗的风口浪尖。又有主母阴毒,一心一意要她的命,地位相等的妾室更是虎视眈眈。深宅大院,处处都是陷阱,一步也错不得。☆★☆★☆★他是可遇不可求的军事奇才,腹黑面冷,十七岁就战功赫赫,十九岁已名满天下。奉旨纳她做妾,好比接下了半顶绿帽子,他自然百般不悦,常以为难她取乐。看到的事实却是她逐步变得妩媚生香,活得逍遥自在。分明是传言中花痴的肥女,却狡猾如小狐狸,把府中一群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更在不经意中勾走了他的心魂。想把她吃干抹净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只刺猬,任你心痒难耐,也无从下口。费尽心思宠她疼她,她却根本不稀罕。这天下,还有他不能俘获的猎物么?【片段1】迎她进府那日,有王公贵族戏言道:“断袖将军花痴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将军的目光能杀人,素轿中的某女想自杀。当夜,他独自占据偌大的拔步床,轻挥衣袖,“你去暖阁睡。”她并无他想象中的失望羞愤,反倒深施一礼:“多谢将军。”【片段2】将军看着眼前千娇百媚的女子,道:“女为悦己者容,你有今日,到底是为了谁?”她盈盈一笑,“我有今日,不是为谁,是为了更自信的生活。”☆★☆★☆★【此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现代都市文:《誘-妖孽冷枭》(新文)《痞妻》(已完结)推荐好友文《养女成妃》《豪门小娇妻》《别惹废物二小姐》
  • 群蜂飞舞

    群蜂飞舞

    本书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群蜂飞舞》为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精选集。 《群蜂飞舞》分中篇小说和散文二部分,内容包括《行刑人尔依》、《阿古顿巴》、《槐花》、《老房子》、《群蜂飞舞》、《声音》、《血脉》、《野人》、《鱼》、《月光下的银匠》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毒仙女帝许多夫————懒人的群:101128213152904369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人的名字
  • 等待花开的日子

    等待花开的日子

    青春的蜕变,就是学会成长的过程。。一系列的变故和曲折后,林宇燃渐渐对“得罪”过自己的秋露心生爱慕。偏偏这时,秋露却获悉春妮竟然是她的亲姐姐。亲情和爱情的抉择,从来就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作者以她独特的心灵语言告诉女孩们:爱情,就如等待花开的日子,如果在对的时间碰到了对的人,那,就爱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这一定是在拍古装戏,场面还蛮大的,应该是个大片。“哎,哎,等等,我不是演员,你找错认了,演少爷的那个不是我,你看,我连演出服都没有,还是不要浪费表情了,又没有摄像机!等正式开拍的时候你在演啊!要我陪练可是要收费的哦!”什么?嫁给他?嫁给一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那不是等于自杀吗?什么,你没病,装的?敢骗我!小样,你当我是垃圾筒,脑子里装的是废物啊?尊贵的王爷,请您收好!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离婚协议书,我要休了你!签字画押,尽快,我赶时间!~~~~~~~~~~~~~~推荐好友的文:姐姐老婆好狂野箫明明
  •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从一颗星球的生命诞生之初起跑,将会见证无数文明的兴亡衰落,物种的诞生与灭亡,在数不尽的天灾地变之下,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只有不停的改变自身,在逆境之中不停进化,才能成就完美的胜利。故事,将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 《重奏》普一群:494981693(千人群) 《重奏》普二群:702899130 重奏VIP群:695413196,入群粉丝值10000
  • 你有罪:诡案现场鉴证2犯罪升级

    你有罪:诡案现场鉴证2犯罪升级

    两年时间里,浴场岸边陆续漂来十四只女性脚掌,是空难受害者的残肢?还是海底冤魂的招引?活着的人,思维正常,工作正常,待人接物正常,但却穿着寿衣招摇过市,想象着自己是一具尸体。这恐怖的想法和行为,是被鬼魂附体?是被蛊惑操纵?还是另有隐情?碎尸杀人后,被丢弃到荒郊野外的尸体碎块却自行回到人类社区,是怨灵作祟?还是尸体的报复?……曲州市接二连三的发生离奇死亡事件,当地公安厅却不敢公布破案过程。诡异的现场,扑朔迷离的线索,谁能侦破其中的阴谋?真相,到底如何……看女法医如何拨开重重迷雾,通过蛛丝马迹锁定狡猾真凶?别回头!也许,凶手就在你背后……
  • 月河桥

    月河桥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