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46

第46章 天文历法(2)

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其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夏历的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朔望月平均约29.53059日,所以夏历的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3年安排一个闰月,再过2年安排一个闰月。如今,全世界所有华人、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然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天历

天历,是一种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由冯云山于清道光二十七、八年间(1847、1848)在桂平县(今属广西)狱中时,创造出的一种新历法。天历的颁行,始于壬子二年正月初一。

天历以366日为一年,不用闰法。每月有一节、一气,节为月首,从初一日开始,大月至十六日(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大雪),小月至十五日(惊蛰、立夏、小暑、白露、立冬、小寒);气为月中,大月从十七日开始(雨水、谷雨、夏至、处暑、霜降、冬至),小月从十六日开始(春分、小满、大暑、秋分、小雪、大寒)。

历书的由来

在中国,历书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最古老的历书是805年印制的。最早的历书是用毛笔书写,并装裱成轴的。835年,开始出售木板刻印的历书。帝制时代,历书是由皇帝颂布的,并只允许官方印制,故又称“皇历”。之后,历书由皇宫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劳动人民的历书,并一直流传至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历书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年历、月历、日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而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古代历法

历法,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制的长时间的纪时系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个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大都使用传统的阴阳历,不仅包括年月日时的安排,还包括日月五星位置的推算、日月食的预报、节气的安排等。

日历的由来

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中国就产生了历法。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而甲骨历也就叫日历。大约在1100多年以前,唐顺宗永贞元年产生了真正的日历,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其记载了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是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皇历一共有12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之后,皇历的上面记录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类似于现在的台历。如今,日历的品种和花样不断增多,但却仍然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式。

台历的由来

台历是在日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诗:“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这里的“历日”,可能是最早的台历。

唐朝时,史官按照日期裁纸,然后装订成册,每月一本。每一页上都写有月份和日期,空白的地方供近侍太监记载皇帝的言行,这就是“历日”。每月月终,“历日”先交给皇帝审阅,然后再由史官存档,供编《国史》用。因为其有记时论事的功能,文武百官竞相仿效。后来,除了记录年、月、日之外,还有干支、节令、月相、纪念日等,成了案头的台历。

皇历的由来

皇历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历法,是古代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9世纪初,唐朝的皇帝曾经下令,历书必须经过皇帝亲自审定后才可以颁布,并且规定了只允许官方印制,所以历书就成了“皇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之后,将“皇历”改成了“黄历”。

黄历是在中国阴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不仅包括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还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生肖运程等。通过黄历中记录的吉凶祸福,人们可以选择各种重大活动举行的日期。

万年历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历法不准,天时和农事往往不能正确配合,农作物的收成就不理想。当时有位叫万年的青年樵夫,对历法和节令很感兴趣。移动方位的树影,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就设计出一个日晷仪,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但是,只要遇到阴雨天,日晷仪就失去效用。

之后,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万年的灵感。于是,他就动手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360多日,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万年精心研究了几十年,终于制定出了太阳历。为了纪念万年,人们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

正月和腊月的由来

根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中记载:“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胡月称正也。”周朝时,很多国家大事也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称政月。到了秦代,秦始皇生于正月,取名嬴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就下令将“正月”读作“正(征)月”,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史籍中记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交替的12月份,称为“腊月”。

元旦并非都是一月一日

“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其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在《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在中国古代,元旦并非如今通用的阳历的1月1日。殷代定阴历12月初一为岁首,汉代定阴历正月初一为岁首。1912年1月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定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阳历1月1日为岁首“新年”。直到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定阳历1月1日为“元旦”。

四季怎样划分

四季有以下4种不同的划分办法:

一、天文学分类法,以两分两至来划分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春季为春分到夏至,夏季为夏至到秋分,秋季为秋分至冬至,冬季为冬至到春分。

二、中国传统分类法,以四立来划分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春季为立春到立夏,夏季为立夏到立秋,秋季为立秋到立冬,冬季为立冬到立春。

三、气候统计分类法,因为一般1月最冷,7月最热,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四、气象学分类法,以候平均气温(5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以候平均温度介于10℃和22℃之间时为春季或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

冬至节的由来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并一直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在《清嘉录》中,甚至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由此可见,古人对冬至节非常重视。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冬至这一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春天的划分

春天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划分方法,总括起来有以下3种:一、按照阴历二十四节气划分,春天就是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二、按照阴历划分,春天就是正月、二月、三月。三、按照现代气候学,对春天划分的依据是平均气温介于10℃和22℃之间。这样一来,全国各地进入春天的时间差异很大。

旬是怎样划分的

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时间单位,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使用天干纪日,每10日周而复始,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概念。10日为一旬,一月30日,共三旬。如今,人们仍然使用“旬”来表示10日这个时间段。10年也为一旬,如年过七旬,七旬就是70年。

小时的由来

汉朝以前,“时”是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汉朝以后,“时”用来表示每天计算时间的单位。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用“时”来表示。那么,一天就有12个时,这时的“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后来,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一份仍用“时”来表示。而这时的“一时”,只相当于汉代以后“一时”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为了区别于以前的“时”,所以就把现在的“时”改成了“小时”。如今,一天有24个小时,1个小时等于60分钟。

为何十五分钟为一刻

中国古时候,计时的工具是“铜壳滴漏”。其利用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其工作原理是:铜壶底部有一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底部的孔中滴下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完。

一天一夜是24个小时,这样的话,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个刻度,等于14分40秒,舍零归整为15分。于是,人们便把一刻钟定为15分钟,相传成习,并一直沿用至今。

时间的古称

岁:年,向:从前,素:一向,垂:将近,适:刚才,旋:立刻、马上,日:一天天,夙:早晨,辄:常常,宵:晚上,旦:早晨,卒:同“猝”,突然,暮:傍晚,良久:很久,迩年:近几年,期年(月):一整年(月),久之:很久,异日:将来,翌日:第二天,亭午:正午,食顷:一顿饭功夫,倏尔:忽然,质明:天亮了,迩来:从那时以来,俄尔:一会儿,少顷:一会儿,斯须:一会儿,须臾:一会儿,是年:这一年,积年:好几年。

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而北京时间也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称为真太阳日,把1/24平太阳日取为1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4°,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个小时。

为何月到中秋分外明

民间有个说法,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在天文观察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人们还是坚信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到了中秋八月十五这天显得格外明亮,这是由于秋天特有的清爽气候所形成的。冬春两季,气候干燥,风沙比较大;夏季多雨,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这些情况都会使月光通过大气时变得黯淡。秋季多晴朗天气,天空中的云雾少了,空气透明度加大,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因而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双春双雨”的由来

遇上“双春双雨”是很难得的事情,因为甲子年60年才轮一次,而两次立春、两次雨水要在6个甲子年,即360年才能有一次。

阴历的月份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每隔29.5日,月亮圆缺一次,一年共354日。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共365日,这样阴历比阳历短了11日。为了弥补时差,中国古代用“十九年七闰法”来调整。1984年,甲子年正是闰年,于是便在10月置闰。这样,1984年就有26个节气。多出的后两个节气正是该年甲子年的第二次立春和雨水,这就是“双春双雨”的由来。

半夜三更溯源

半夜,是指夜里的12点左右;三更,是指夜里11点至1点。更,是量词,是夜间计时的单位。中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为五更。

在汉代,皇宫里都要指派人值夜,每个晚上分五班轮换,值更人按时辰敲木筒,这叫“打更”。后来,“五更”逐渐演变为代表夜间的名词。“半夜三更”相当于现代计时的夜里11点至凌晨1点,其时夜色正浓,万籁俱寂,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

三九的由来

中国习惯以冬至日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共九个九,八十一天。人们常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虽然白天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但是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冬至之后,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三九”时节,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的天气现象。

三伏的由来

伏是隐藏的意思。《史记》中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夏天非常热,人们便把夏解热毒的酷热日子称为“伏天”。

中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用天干和地支60组不同名称记日子,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秦汉时代,人们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于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三伏。这样,三伏就有了固定的日期。

三伏是怎样确定的

三伏,是中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的总称。初伏的第一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的第一日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的第一日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伏期开始称交伏(入伏),伏期结束称出伏。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日,中伏有的年份10日,有的年份20日。中伏天数的长短,主要根据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的到来时间的早晚来确定。一般情况下,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就是20日;7月29日交伏,中伏就是10日。

朔、望分别是什么

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月亮公转一圈就是农历的一个月。月亮每公转一圈,都会有一个位置正好与地球、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月亮和太阳在同一侧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阴暗的一面,地球上的人什么也看不见,这种月相称为“朔月”,又称“新月”,每月的农历初一出现。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月亮和太阳位于地球两侧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全明的一面,地球上的人可以看见完整的圆盘,这种月相称为“望月”,又称“满月”,每月的农历十五、十六出现。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热门推荐
  • 第一女纨绔

    第一女纨绔

    21新世纪隐宗神医嫡系传人,身怀绝术的她为了救人死而复生,意外重生在体弱多病的白府的嫡长子。什么?她是男人?在身上摸了半天,她拍着平平飞机场吐了一口气,没带把子,幸好!幸好!从此,京城第一纨绔出现,横行霸道,飞扬跋扈,满城鸡犬不宁,人见人怕,鬼见鬼愁!世人皆叹,此子是战神家族之不幸也!某女仰天控诉:装B懂不懂!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你以为姐容易么?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万事皆空,施主不必介意!==================战神父亲战死沙场,母亲沉睡昏迷不醒,叔父双膝残废,家族面临破落,年高爷爷苦力支撑,一代忠臣渐渐落难...一枚古玉,女身变男身,调换自由,她第一纨绔如何承担家族昔日辉煌?谁在暗中谋划,谁欲灭白家满门?山雨欲来风满楼,屠尽天下又何妨!红颜一怒溅血三千里,纤纤素手扭转乾坤!片断:“以前是你抢女人,今天让本太子抢你一次!”尊贵不凡的某男轻描淡写地开口!“不合情理,要抢也是由我抢!”气焰嚣张的女子摇着手中的扇子,一副风流倜傥的派头,义气禀然地叫。“我是太子!”某男眸底幽光流转,温柔地提醒她!“有什么了不起,照抢!”嚣张跋扈的人豪迈地拍胸口,一锤定音!“……以后本太子有万里江山……”“抢,抢,我抢!”某女想都没有想,全盘接下!“太好了,以后本太子就可以吃喝玩乐,辛苦太子妃了!”某男终于松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虚汗,笑容如狐狸!“靠,你说什么?”被下套的某女呆了几秒钟,回过神来,揪住某太子的衣襟大怒!“太子妃,以后由你管理万里江山,吃喝玩乐是本太子的事!”某男忽然肆意地大笑了起来,眉宇之间风华无限!“休想,本人才是第一纨绔子弟,谁也不许抢!”某女气得跳脚,她怎么老中这只狐狸的计!推恋恋文文:《桃花劫:绝色天医》链接:(此文参加年会,希望亲亲们给予投几票票,谢谢!!)《农家酿酒女》链接:P:本文作者心灵脆弱不堪,为了不影响作者写文心情,谢绝辱骂,如有必删!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鬼医嫡妃

    鬼医嫡妃

    尚书府的四小姐以“命硬”二字扬名,镇南王府的世子爷以“短命”二字扬名,太后乱点鸳鸯谱,名为天赐良缘,一道圣旨将命硬的四小姐跟短命的世子爷捆绑在一道儿,从此之后,镇南王府乱了,京城乱了,天下也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坠入凡尘的星星

    坠入凡尘的星星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荒野地发现了她,那时候她看起来生命垂危,可是不一会就不可思议地恢复了体力,之后就一直跟着我;她不知道吃东西要付钱;她对周围的事物显示出十足的好奇;她有超乎寻常的听力和感觉;她酒量奇大,自称不会猜拳却从没有输过;她不知道天高地厚和人心险恶;她记忆力超群,看书一目十行而且越来越聪明;她喜欢凑热闹,参加陌生人的婚礼;她喜欢现炒现卖而且似模似样;她像小孩子一样单纯而且爱和小孩子玩耍;她对我相当依恋而且很喜欢我;她喜欢观察人的行为,研究人的心理和社会现象;她热爱阳光、自然和一些诸如境界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她越来越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逻辑归纳、演绎推理、综合分析等思维能力;她莫名其妙就会开车,她会不知道多少国语言,她的知识似乎呈爆发式增长,她身手非凡,从狂奔的汽车前将我救出……她是何方神圣?她不愿意告诉我,可是她现在成了我的恋人。
  • 帝皇婿

    帝皇婿

    我是林家出身最低微的七姨娘之女,从小习惯了夹起尾巴做人。却不知我从小习惯的人和事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惊天大秘密。他是曾经的兄长,在数年后以帝王的身份重新回到我的生命里。我最初的心动因为他而毁掉,但也给过我无微不至的关照。我怨过、恨过也逃过。想要逃离我庶出之女的命运,做一回自己的主人。可是,他不肯放手,强硬的介入我的生命,要成为我的主宰。商家女的出身,让我如何才能一步一步走上去,与他并肩站在那九重之高?
  •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笑傲异世:至尊魔妃

    被一句无故的话带到异世,鸣在迷茫中遇到了一个自大的男人。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霸道地宣誓:我看中的人,没有我允许,不许死。可是,那日,她看到他杀掉给她温暖的哥哥,她对天起誓:我和你端木子鱼从此如这把刀,一刀两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女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常常是为了“谁”,而男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总是为了“什么”。秋微用温和的文字和时尚干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以及,一个最现实的爱情故事:性与爱,家庭与激情,本土与外来文化,横流的物欲与挣扎着谋求独立的精神世界,生存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与30岁女人加速逝去的青春……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 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300年的时空来到大清,来到大清遇上很多人遇上后谁为谁倾心?倾心却因得不到而殇情冰的唇,火的心每一次的凝眸都将火一样的热情掩藏在冰的深处恨得太深,只因爱得太沉空守一句承诺,让谁等尽一生坚强、执着、只因为爱你不想放弃守候——那一世的情不是在梦里盛开她说:不要争天下好吗?他说:只有得到天下才可以拥有你他说:我可以放弃天下,但不可以放弃你*她,从秀女到宫女,周.旋在众阿哥之间。温润如玉的八阿哥、面冷心热的四阿哥、率真直爽的十三、痴心不改的十四……还有风流倜傥的年羹尧,男人的成王败寇之间,能否容得下一个女人的烙印?他愿意为她放弃争夺天下吗?还是一意孤行的认为只有夺得天下才可以拥有她?*再相遇——“哪个王八蛋撞了我?到底是做梦还是真的?!”“我们似曾相识?”“也许——可能——”“我们是冤家?”“也许——可能——”“我欠你很多?”“也许——可能——”“你欺负我?”“……”又一场阴谋?逃还是不逃?上辈子逃,这辈子还逃?是不是要奋起追到下辈子?*竹子的新坑:http://m.pgsk.com/a/425572/《暖君心:多情小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