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31

第31章 艺术荟萃(2)

话剧是一种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形式,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1928年,中国戏剧界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公演,在一次商讨会上,剧作家洪深提议取消“爱美剧”、“白话剧”的说法,定名为“话剧”。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是舞台性、综合性、直观性和对话性。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具有个性化、自然、优美、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大众所接受。

喜剧

喜剧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戏剧形式,以强烈的夸张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示丑恶与美好、落后与进步之间的矛盾。其以滑稽可笑的艺术形式,对被否定的事物予以讽刺,而且利用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喜剧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浪漫喜剧和讽刺喜剧。浪漫喜剧取材于爱情等浪漫题材,而使用误解、澄清等情节进行剧情的安排;讽刺喜剧取材于时事,剧作者以幽默的艺术形式,在戏剧作品中表现对社会、政治的关心。

沪剧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流传于上海、苏南和浙江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等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朝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成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来又发展成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戏剧艺人进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为本滩。1914年,本滩改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名为沪剧。

花鼓戏

花鼓戏是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流传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花鼓戏源于民歌,之后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花鼓戏初级表演形式。清朝嘉庆时间,已经有演出。同治初年,已经出现了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4个角色,这也说明此时的花鼓戏不仅发展成为三小戏(小旦、小丑、小生),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早期的花鼓戏只是半职业剧社,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之后才出现了专业剧团。花鼓戏表演朴实、活泼,行当仍以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乐曲调约300余支。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为了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爱好、情趣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地演员的增多,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河北梆子。高亢激越、悠扬婉转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行云流水、从容舒展,反调二六板则凄楚悱恻、哀怨缠绵。

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之后泛指戏剧演员。在旧社会,常把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其实这种称谓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相传,唐玄宗非常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300名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唐玄宗亲临指导,于是就把这些乐工称为“皇帝梨园弟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代戏曲家高则成在著名戏曲《琵琶记》有一句开场白:“今日梨园弟子,唱演琵琶记。”由此可见,梨园弟子是指戏曲演员。

反串

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是指戏曲演员演出与本工行当不同的戏剧的情形。比较有明确反串情形的,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些传奇剧目。在明末清初的昆剧中,由于对表演艺术讲求精致,行当之间形成了严格的派别,因此反串兼演不被容许,这种情形到清朝中期达到极致。在京剧发展早期,由于很多人精通数个行当,因此反串现象并不明显。光绪年间,角色的分工越来越细密,这情形发展到民国以后达到极致。由于专精一门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渐增加。

戏曲之最

中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春秋时楚国人优孟,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汉代《东海黄公》,中国现存最古的剧本:南宋《张协状元》,中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元代的关汉卿(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中国最早的戏曲史: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中国最早的剧场:东汉洛阳城西的“平乐观”,中国最早的戏曲杂志: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中国流行最广的、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

主要地方戏曲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戏剧国粹——京剧以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流行于华北和东北一带;粤剧:广东省的主要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豫剧: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黄梅戏: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和湖北地区;沪剧: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小山歌”;吕剧:山东省地方戏,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演变而来。

另外,还有吉林的吉剧、黑龙江的龙江剧、陕西的秦腔、甘肃的陇剧、山西的晋剧、江苏的锡剧、淮剧、扬剧、昆剧,江西的赣剧、福建的闽剧、河北的河北梆子、湖北的汉剧、楚剧,湖南的湘剧、广西的桂剧、壮剧,四川的川剧、贵州的黔剧、云南的滇剧、西藏的藏戏、青海的青海平弦戏、新疆的维吾尔族歌剧等。

川剧变脸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之后,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变脸艺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今天,变脸不仅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也被其他剧种借鉴,流传国外。

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是东北传统地方戏。它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一种民间曲艺),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它属于走唱类曲艺:一般是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这种曲艺风格植根于民间文化,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近几年,它已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深受观众喜爱。

魔术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4000多年前,历史上最早的魔术起源于古埃及,是专门为法老进行的表演。2000多年前,魔术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现代魔术依靠并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化学多种科学原理,加以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近百年来,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频繁,中外魔术互相取长补短,魔术已成为流行世界的艺术表演形式。

杂技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狩猎、自卫和娱乐中运用的一些劳动技能和技艺表演,形成了最早的杂技。由于杂技来源于五花八门、缤纷多姿的现实生活,“杂”成为它的整体特征,故而“杂技”之名被确定下来。

在我国,杂技成为一门艺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才称为“杂技”。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和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我国开始成为世界杂技大国。

相声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语言达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的。到了清代,相声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幽默表现真善美。清朝末期,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方言相声”。如今,相声已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独具风格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小品

小品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它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小品最早是演艺界测验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它要求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语言等特征。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因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喜爱。

口技

口技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那时,人们为了狩猎,经常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引诱它们,或用恐吓的吼叫声来驱赶野兽,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口技。而口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都是口技者在后台完成的。到了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声音,发展到同时用各种声音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今天,口技演员不仅仅局限于模仿飞禽走兽的鸣叫,而是发展到模仿飞机大炮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20世纪末以来,口技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艺表演中,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双簧

双簧戏诞生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请一些著名戏剧、杂曲演员到宫里为她演唱。有一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所唱的滑稽戏很受慈禧太后赏识。一次,慈禧太后传黄辅臣来表演,但正逢黄辅臣闹嗓子病,本不能去,但“圣旨”不敢违。于是,他带了儿子一起进宫。上场时,老黄坐在椅子上弹弦子,光动嘴不出声,小黄藏在椅子后面只出声不露脸。谁知慈禧太后看穿了,但见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开玩笑道:“你俩这叫双黄啊!”从此“双黄”(双簧)就成了一门独立的曲艺形式。

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被定名为“话剧”。它主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其中的对话多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或“土影戏”。它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形式,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也是最早从我国传入欧洲的传统艺术。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因此,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古代,木偶戏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传统的木偶戏蕴藏着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除了表演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歌舞剧、话剧、连续剧,甚至广告等。表演的时候,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线木偶等。

广播剧

广播剧是为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危险》是世界上第一部由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批戏剧家为宣传抗日写过广播剧,成为中国广播剧的先驱。195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每年制作的广播剧总数有500部左右。之后,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广播剧渐渐由电视剧取代。

电视剧

电视剧是一种专门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发展起来,是兼容了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诸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王扶导演林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该剧为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1999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今天,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休闲方式。

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杂志编辑部主办,并发放选票,由群众投票评奖,各项奖均以得票最多者当选。百花奖只代表群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又称“群众奖”。以“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奖牌是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1962年,百花奖有11.7万人参加评选;1963年,人数增至18万多,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自1980年至2004年,百花奖每年评选一次。自2005年起,百花奖逢偶数年评选一次。

金鸡奖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1981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创办,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第一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称为“金鸡奖”。评奖委员会是由电影专家组成的,因此又称“专家奖”。自1981年至2004年,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自2005年起,金鸡奖逢单数年评选一次。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并且年年举办。

音乐舞蹈

雅乐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是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雅乐乐谱在中国已经失传,韩国、日本和越南尚有保存。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令杰出的政治家姬旦(即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使音乐为其王权统治服务。而这一部分乐舞就是所谓的“雅乐”。在周朝的礼仪活动中,严格规定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营造一种安静、庄严、和谐的气氛。

同类推荐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日本等国家一些作家的传略、自述、名言、作品等。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热门推荐
  • 君子风

    君子风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夫君太多:血女倾情

    夫君太多:血女倾情

    (此文女尊,不喜勿入!!!)她是暗夜的杀手,是高贵的公主。绝美的容貌与惊世的法力是她骄傲的资本。不老的容颜,不朽的生命是幸运还是寂寞?拥有能够主宰一切力量的她,不允许他人的背叛。可是一场意外,让这个天之娇女穿越到异世。没想到这个世界的男女尊卑竟是颠倒的,继而又受人所托当上这个王朝的三皇女,与她的那些皇姐争夺女皇之位。一路上,各色美男层出不穷,能否让嗜血的她融化那颗冰冷的心。
  • 铁血铸盾

    铁血铸盾

    《铁血铸盾》立意高、视野广、具有鲜明独创性的作品,开拓了全新的题材领域,事关国家安全、民众生命安危的人民防空事业,引领读者关注国防、了解人防、支持人防。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线索铺埋交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叫生动传神,读来引人入胜。
  • 网游之绝对废柴

    网游之绝对废柴

    年轻的大学生,游戏资深玩家顾轻灵是一个绝对废柴!绝对的、绝对的、绝对的废柴!!无论玩什么网游,她都只有被虐的份!即使是这样,她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只因为她是网吧大老板唯一的妹妹,她是战队里的王语嫣!可是,当网吧第一“手残”遇见第一“快手”,顾轻灵只有败走麦城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蜜恋游戏2

    蜜恋游戏2

    一日等人好不容易来到魔龙城堡,却被强制驱逐出了游戏空间,而大家在游戏里累计的成绩也被全部清空!重新回到学校,一日还来不及感受校园生活,便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至。但让一日想不到的是,神秘的夏知时竟成了她寻找弟弟的唯一线索!在被操控的意识中,一日渐渐看清了夏知时被封闭的真心,然而少年的误解与憎恨却越发浓重。无法预见的未来,无法化解的隔阂,永恒的黑夜又悄然而至……
  • 欢喜冤家:校草恋上女汉子

    欢喜冤家:校草恋上女汉子

    【此文很抽,三观太正者入坑须谨慎】校草也会写情书?而且还是给我写的?开什么玩笑!信封用sao包的粉红色也就算了,撕开一看,尼玛内容还是古香古色的甄嬛体!我去,这二货校草是魂穿回来的吗?想跟我玩穿越时空的爱恋?啊呸,当我白痴啊!我敢肯定这不是个阴谋,就是个圈套!于是大笔一挥,在信纸写下三个大字,托人送还那校草,于是……从此后……我就陷入一片水深火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哭……讨论小群:166958510(有意者可加,敲门砖任意人物名)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离固执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