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24

第24章 文化教育(6)

1989年夏,共青团中央的几名干部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长时间、大量的调研发现,每年至少有100万以上的少年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根据团中央的决策,经反复论证,决定开展一项动员社会力量来支持贫困地区教育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最终,这项公益事业被定名为“希望工程”。1989年10月,希望工程正式推出。同年,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面向海内外募捐并在全国贫困地区组织实施希望工程,以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春蕾计划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传统习俗的原因,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失学儿童,而且2/3是女童。1985年,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内罗毕战略》,提出“要消灭女童旷课和失学的原因”。女童教育问题称为各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一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大型公益活动应运而生。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决定设立专项基金“女童升学助学金”,1992年,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专项基金。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进而在全国全面推开。

小学的由来

“小学”这一名称,来源于汉代,最早并不专指学校。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志》中把古字书及汉时所作字书列为“小学”类,并且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由此可见,“小学”初指学童开始读书识字和识字课本一类的书。古人认为,只有掌握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才算是认识了一个字,所以把学童的识字及有关的书类,称作“小学”。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学校的由来

我国的学校,起源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据古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塾、痒、序、学即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周代,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同住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人们长期出入,受教于此,塾便成了学校的代称;五百家为党,设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设序;而天子之都及诸侯国则设学。后来,人们称塾为私人学校,叫私塾。痒、序则成了乡学之名。学和校合并,称为“学校”,便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至今。

母校的由来

我们把自己就读过的学校称为“母校”。“母校”一词是在清末时期由日本传入我国的。当时,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师范馆聘有一些日本籍教员,其中,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服部宇之吉讲授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重要课程。1870年,他在师范馆第一期毕业生讲话时用了“母校”这个词,由于它饱含着亲切感,同学们都非常乐意接受和使用“母校”这一词,所以很快就在全国流行开了。

第一所外语学校

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时,“大清帝国”找不到一个精通外语的人,任凭外国侵略者随意欺蒙。1861年,恭亲王奕诉等上奏朝廷,请求在北京设立一所外语学校,培养各种翻译和外交人才。于是,1862年8月在北京设立了第一所外语学校,定名为“同文馆”,并聘有外籍教师。学校创办时,只招收英语、法语、俄语三个班,每班10名学生,后来又增加了德语和日语班。1902年同文馆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译学馆,是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留学生的由来

“留学生”这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唐代时,日本政府派使臣来我国学习先进文化,因为使臣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为了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使臣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是随同遣唐使一起回国的学生。后来,“留学生”一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现在,凡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也称作“留学生”。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者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把治校方针定为“兼容并包”,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陈独秀、鲁迅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今天的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地带,总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现共有5个学部、43个院系、360个研究所、硕士学位授予点150多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00多个,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至昆明,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合并成西南联和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建筑面积约300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8个,系30多个,专业40多个,另有众多的硕士、博士授予点。

古代教育

校、庠、序

校是夏朝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周朝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与乡学

先秦的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是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四学

西周时的国学,设在王都,除了“辟壅”外,还设有东、南、西、北四学。“四学”还指南朝宋所设立的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门人

春秋时,就有“门人”的称呼。孔子把弟子聚在一起讲学,对亲授业者或转相传授者都称“门人”。战国时,“门人”除指受业弟子外,还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有一定的才能,属于“士”的阶层。

门生

东汉“门生”指弟子的弟子,即转相传授者,但有一些没有实学的钻营投机者,攀附权贵为“门生”,以作升官的阶梯。魏晋南北朝时此风甚烈,门生实际已变成了豪族的扈从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主考官称“座主”,及第者就称为“座主”的“门生”。同时,在学问的师承关系上仍然沿用“门生”的称呼。直到近代,“门生”的称呼才渐渐消失。

私塾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指私人所办的学校。私塾分为很多种,既有私塾老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还有地主、商人为了子女设立的家塾,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义塾,就是指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私塾。私塾作为私学的一种,除秦朝曾经短暂停废外,它在封建社会经历了2000余年延绵不衰。私塾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也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在这里,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这里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书院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大多是采取自筹经费建造校舍的方式,教学则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书院制度在唐代兴起,在宋朝达到鼎盛,在清朝废止,前后历经1000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教育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大书院

历史上的四大书院包括: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毁坏,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应天府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唐朝时,喜欢养白鹿自娱的李渤任江州刺史期间,在其隐居旧址建台,称白鹿洞。宋朝初扩建为书院,以后屡经兴废。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建院或讲学。现存建筑为清朝道光年间所修,其中碑廊有碑百余块,刻有朱熹手制书院学规、历次修建文记及名人书法等。

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赐以“岳麓书院”门额。南宋理学家张枝、朱熹曾在此讲学。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存有朱熹“忠孝廉节”四字石刻。

石鼓书院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面的石鼓山。唐朝时李宽在这里筑庐读书,宋至道三年(997年)建立书院,景祜二年(1035年)赐“石鼓书院”匾额,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今存有明清碑刻等文物。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原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城,因属应天府管辖而得名。最初为北宋著名教育家戚同文讲学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广招学生,范仲淹曾来此任教。自元代以后,院址荒废。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这是西汉太学建立的开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都设,名称虽然不一样,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

西晋改称太学为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学官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教习、教谕等。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朝诗人韩愈、明朝学者崔铣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司业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的职务。

学政

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的具体事务。

助教

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察举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并选取人才,把有德才的贤者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察举的方法可分为特举及常举,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

征辟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是指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汉武帝时设立。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没有“孝廉”品德的人不能为官。孝廉举至中央后﹐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在明清时期,也称举人为孝廉。

学究

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应“学究一经”试者叫做“学究”。宋朝沿此制度,应此科举者往往只背记经文,未必通晓文义。后来,“学究”泛指书生。随着词意的变迁,“学究”一词也渐渐产生了贬意,人们开始把读古书、食古不化的人称为“老学究”。

科举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此后,科举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殿试。这是3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贡士们立即开始撰写对策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次殿试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曾任民盟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沈钧儒先生,也在这次殿试中获二甲名次。清政府于次年(1905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举人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在大佬掌心里撒个娇

    在大佬掌心里撒个娇

    男友劈腿渣姐,她喝醉酒,误惹权势大佬。霸总大佬追上门让她赔偿十亿违约金,结果她把自己赔进去了。帮她工作抢项目,帮她报复渣男友,帮她一路开挂赢得漂亮,用尽一切办法宠到她没办法离开他。霸总非要宠着我该怎么办呢?当然要撒个娇就同意啊。
  • 狂尊

    狂尊

    关芊芊—联邦头号特工,在刺杀龙邦帮主时,发生意外,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大陆—魂兮大陆。这个大陆的主要职业是如意师,且看联邦头号特工怎样在这片大陆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是花家不受宠的小姐,虽然母亲贵为公主,但却是秘密出逃的公主,被花家的主母设计陷害,母亲含冤而亡。她花熙,势必为母亲讨回一个公道!被十大世家之首的宋家少爷退婚,花熙一身傲气,冷声道:“今日,不是你宋智宸来退婚,而是我花熙,休了你!”当那个倍受冷眼的花家二小姐蜕变成一个惊艳绝伦的超级天才,花家人又该怎么样去看待她?当得知,自己的出生,竟然是那样的肮脏,愤怒之下的花熙,又会怎样惩罚那些曾经伤害她和准备伤害她的人?【狂傲不羁篇】:“将笔墨纸砚来。”花熙打断宋智宸的话,看向一旁的家丁,眼中寒气逼人家丁哆嗦几下随即跑出去拿笔墨纸砚了。清秀的小脸毫不畏惧的看着宋智宸,清亮的眼眸直视他,“宋少爷,今日,不是你来解除婚约,而是我花熙,休了你!”直直走上前,花熙冷笑道:“八品如意师,天赋很高吗?不久以后,你将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下人端出笔墨纸砚,花熙提笔就是一阵狂写,一会就写好了,将一大张纸用信封装起来,信封上赫然是两个大字—休书。【柔弱邪恶篇】:“今天咱们的主人显得很柔弱嘛。”白泽挑眉看着他的亲亲主人被某个帝国王子扶着,心里很不爽。“哦?白泽大人,你没有看到主人在那个王子身上撒了什么东西吗?”一旁的小兽弱弱的说道。“......”白泽的脸上有冷汗出现,果然啊,他的主人不适合装柔弱。女主: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善类,得罪了我,那就准备去地狱享受剩下的生命把!☆☆☆☆☆☆☆【美男列表】★★★★★★★冥敛—冥界之主。“我第一眼见到你就已经沉沦了,你不能剥夺我爱你的权利,哪怕你是众神之主。”宋智宸—魂兮大陆十大世家之一宋家的继承人。“花熙,我爱你,我是真的爱上了你,请你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白泽—四大上古神兽之一的白虎神兽,充满霸气,狂傲不羁。“主人,不管怎样,你都是我的主人,我爱的人。”蓝砜—蓝冰佣兵团的少主。“才相隔了几天,我就已经开始深深的想你了,你让我如何忍受几年?”艾文·古拉弗—古拉弗帝国的三皇子。“我喜欢你的淡然,喜欢你的处变不惊,从第一眼见到你,我就认定,你就是我的王妃。”........后面各路美男即将出场。★★★★★★★★★★【领养区】☆☆☆☆☆☆☆☆☆☆☆
  •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她,韩伶儿,将要跨入二十五岁的熟女,崇尚美丽与享乐。她家老头一声不吭地走了,给遗产的时候又狠狠地摆了她一道。条件一:要做满一年的高中校长。条件二:照顾韩泽允……她真的栽进老头设下的陷阱了,什么学生都是可爱活泼的,活泼得让人捶胸顿足,精神分裂。精英学生?根本就是惹事专家。当狐狸女遇上难以应付的美少年们,究竟谁会俯首称臣?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凤斗凰(大结局)

    凤斗凰(大结局)

    一个现世的女孩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翼王朝,王朝图腾是百鸟之王的凤凰,王是凤的化身,王后是凰的化身,万年之前的上古传说里凤与凰的连理之接只是存在于上古的神话而已。她来到了他的世界里是上帝的惩罚他的杀戮太重而让他经历的她对他的磨难,还是,他本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心疼于他的孤苦无依灵魂的空虚,而为了他特地的送来她呢?群号码:224759862狼狼自己的文文:《黑天使的御守》http://m.pgsk.com/a/305782/《凤斗凰:千年乱世劫》http://m.pgsk.com/a/381210/《魅惑君心:双龙囚凰》http://m.pgsk.com/a/441217/
  •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她是农家弱智傻女,死于荒山野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被21少女龙宝宝所代替。脑子迅速闪过一道道记忆,这才知道被自己霸占的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龙宝宝,但她是个痴呆傻女。为了争夺一个王妃之位,被她堂姐毒打致死。【重生种田+家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废材郡主:邪魅王爷溺宠妃

    【男强女强,宠文爽文!】她是南王府最无用的弃女郡主,天生废材,不能修炼,痴傻呆蠢,花痴成性,爹爹不疼,姐妹欺之,下人骂之,一朝惨死,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精光毕现,她是21世纪网络最热文学作者,不管你是爹爹也好,姐妹也罢,欺我者,百倍还之,辱我者,千倍虐之!他是苍穹大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才少年——夙亦宸,“絮儿,看了本王的身体怎可一走了之?”夙亦宸挑眉委屈道。某女咬牙切齿:“夙亦宸你够了,给我滚出去!”“絮儿,我想和你一起滚床单很久了…”夙亦宸邪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