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01

第1章 文学常识(1)

中国作家

老子

老子(前60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多才,注重自由,顺应自然,思想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其主要著作《道德经》反映了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的思想。因《道德经》中含有丰富的辩证主义哲学思想,所以老子也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思想还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儒、释、道。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而《道德经》也成为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志向高远;大约30岁时,开始招收弟子讲学;50岁时在鲁国为官,因为政见不合,54岁时带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爱”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以礼兴邦”,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多达3000人,贤者72人。他曾整理编订《诗经》《尚书》《春秋》《周易》《礼经》和《乐经》。孔子的思想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其主要思想和言行经过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伟大。

孙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代稍晚。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

孙武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事物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的,强调在战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他在《孙子兵法》中概括和总结出了非常丰富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被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墨子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著有《墨子》一书,今存有53篇,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墨学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列子

列子(前450—前375),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初期郑国(今河南郑州)人,著名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一书,该书里面的《列子学射》《纪昌学射》和《薛谭学讴》等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上,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得来真本领。列子还著有寓言故事100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推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又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性善”论。后来,孟子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有“南华真人”之称,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学”。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无为而治”。庄子著述甚丰,他和门人及后学者一起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

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性情耿直,为国为民,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后因反对与秦联盟,被流放他乡,终因无法实现报国志向,而投汨罗江自尽。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思乡忧国的作品,有《九歌》《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等,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重视人为的努力,反对神秘主义思想。并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须要教化来使人格提高。

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创始人,思想以儒家为本,博学深思,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以儒学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在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建树。

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汉族,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世称“韩非子”。他吸取以前的法家学说,继承并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著有《韩非子》55篇,他通过寓言故事表达自己的抱负和主张,例如《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自相矛盾》和《守株待兔》等。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族。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著作分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新书》。他几乎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他大力倡导许多被认为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和社会观念,因此,他通常被列为儒家人物。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后人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出身于史官世家,10岁起诵读古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为以后著书立说奠定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40岁左右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后来,他遭牢狱之灾,虽身心饱受摧残,但未曾改变夙愿。出狱后,他在风烛残年之际继续编写。最终历经16年,完成了记载着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历史的闪着人性光辉的史学巨著——《史记》。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时期思想家、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著有《新序》《列女传》《说苑》等书,并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刘向撰写的《别录》,被视为我国目录学的始祖。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擅长辩论,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部分会失去儒家本质。著有《论衡》85篇,20多万字,解释万物异同,并改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他在书中对传统的儒学和汉代经学,进行了论难,甚至怀疑古经,著有《儒增》《书虚》《问孔》《刺孟》等专篇,公然挑战经典。

班固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著有《汉书》《白虎通义》,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后被一些史书沿用了。班固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先例,开创了政区地理志的体例,开沿革地理之始,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保存了宝贵的边疆地理资料。

蔡琰

蔡琰(约162—239),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赞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作品有《悲愤诗》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其中以五言体的最为著名。此诗540句,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女子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之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相传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也是她的著作。

陈寿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自幼好学,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48岁时开始撰写《三国志》,该书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等纪传体史学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中华史学名著前四史”。历代史学家对《三国志》评价极高。

干宝

干宝(?—336),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东晋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学识渊博,著述宏丰,横跨经、史、子、集四部,至今收集到的其书目达26种,近200卷。著有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搜神记》,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是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其中《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古代民间传说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深远。另著有《晋纪》20卷,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欢约束,年轻时虽做过小官,但不久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他的作品中,所以他的作品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感情真挚,朴素自然,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是田园派的鼻祖,也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今存有125首,多为五言诗。传世名篇是《桃花源记》,文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被后世文人所向往。

范晔

范晔(398—445),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南阳),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南朝刘宋时期杰出史学家。著有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该书记载了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96年的历史。他是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的历史第一人,并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他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作有《幽明录》《世说新语》等。《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

刘勰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祖籍山东莒县,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曾任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有“刘舍人”之称。晚年在山东莒县创办(北)定林寺。著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该书共计37000余字,共10卷,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

郦道元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自幼爱好游览,做官后,拜访名胜古迹,勘察水流地势,阅读了大量地理文献。他一生中,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后期到隋朝初年儒学家和文学家。他主张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修身持家之本,为了教育训导他的子孙后代,写出了一部系统完整的著名家庭教育教科书——《颜氏家训》。这是他一生关于修身、治家、处事和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河北巨鹿)人,初唐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从小喜爱读书,志向远大,博览群书,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的刚正不阿、不卑不亢、直谏敢言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著作,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全唐诗》录存有他的诗一卷。

王勃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他主张实用主义,诗句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他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他的《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后人为他的大量诗篇搜录汇集成《王子安集》。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生性豪放,年少时就以诗文闻名,他的诗作以绝句见长,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作品更是独树一帜,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但他的作品大多散佚,现存19首录入《全唐诗》。

他不仅擅长诗文,书法品位也颇高,尤擅草隶,但墨迹留传很少,现存有《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海外的《孝经》草书。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时期诗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性情豪爽,他的诗多描写塞外风光,常被当时的乐工制成乐曲唱诵,但至今流传下来的很少,今仅存6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之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和《送别》三首非常著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千古流传的佳句,也给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名声。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诗人。他的诗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多为五言律诗。他的山水作品多源于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如《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他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和《春晓》,风格以清淡恬旷,悠然自得。他的作品甚多,现存260多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昌龄

同类推荐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热门推荐
  • 迷乱

    迷乱

    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是沦陷在情感边缘的灵魂战争。王文君昔日的好友乔雪梅,爱上了王文君的丈夫李剑,离婚后的王文君,网恋了李剑失踪多年的亲生父亲李文辉,当李剑的母亲马文英突然出现在昔日丈夫李文辉面前使一切都真相大白时,故事错综复杂起来。情人转位妻子的角色会怎么样?儿媳妇和公公的爱情能否冲破旧传统的风俗?担当了借腹生子工具的乔雪梅有什么样的选择?被爱情游戏的王文君又会选择了什么?真爱被当作报复的靶子发射出去以后又有什么样的结果?本书围绕了主人公的系列情感纠葛,使在线的每一个人,无一不在良心的呐喊、道德的挣扎、伦理的裂变、理念的缝合中游离在情感的边缘,使情的报怨、爱的徘徊、心的撕裂被纠缠起来,用不舍身就要受骗、不报复就要遭陷、不消失就无法消痛的故事,制造出许多的误解和曲意的情节,使本来简单的生活变得扑朔迷离,以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景,把故事推到极致,推向了高潮,有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现,有了历历在目的重雾登场,所有的步骤夹进了悲、喜、闹剧的节奏,有待于读者走进去,细细品味,慢慢分解。很抱歉,为了保护作品的版权,小说申请了VIP,如果愿意阅读收费章节,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取红袖币:1、注册成为红袖用户,如果已是红袖注册用户跳过此步骤,;2、进入个人管理中心;3、找到功能栏目里的VIP管理,点击,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读者;4、然后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会员申请,申请成功后,会出现冲值页面,一次性冲值2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人民币1元相当于100点红袖币。
  •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这是个与21世纪完全挂不上钩的修玄大陆。她是21世纪有名的天才阴阳师,虽无父无母但起码有个老头照着。而她却是这星夜大陆中有名的废材小姐兼丑八怪,虽然受尽冷眼但她还有爹疼有哥爱。只因某个契机下两人既一朝结合,其影响可谓惊天动地~【大概】话说,修玄大陆什么的不应该是强者为尊才对的吗?为嘛那妖孽随便卖个萌就把本天才给拿下了呢?为嘛人家的宠兽什么的都是一副威风凛凛、气势十足的样子,而我的宠兽却一个比一个可爱呢?虽然是上古魔兽和千年难得一遇的神兽,但你们这么萌看上去是木有杀伤力的呀!!难道是我穿过来的方式不对?!某妖孽:娘子夜深了,过来为夫陪你就寝吧~本天才:卖你妹的萌啊!!看来这脱节时代强者还是次要、卖萌才是王道!!
  • 美的传奇

    美的传奇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艰苦创业、经营管理、企业内涵三个层面对美的进行解读,其间穿插有何老总的人生经历、商道智慧和经营理念。通过我对美的的回忆再现,加上多年的管理实践,用深刻睿智的理论剖析,幽默风趣的故事说理,为大家奉献精彩的经管和励志盛宴。
  • 朋友妻

    朋友妻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穷人穷什么

    穷人穷什么

    打开《穷人穷什么》,改变就已经开始!审视你的现状,改变你的观念,增强的你品位,摒弃你的弱点,就能找到你自己的出路。你知道穷人与富人间的区别吗?《穷人穷什么》从心态的角度,给予说明。看看《穷人穷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你与富人间到底差距在哪。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说不定,下一个富人就是你。《穷人穷什么》立足于让穷人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知耻而后勇,它不想让穷人沉溺于一种假想的贫穷快乐中,而是以直面人生的笔触唤起穷人改变自我的勇气。
  •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无论干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希望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许多人总是把活得很心累、活得很窝囊、活得很贫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外界的客观影响,却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心态的好坏,面对人生失败的困境,屡遭挫折煎熬,丧魂落魄的无助,往往推诿为没有出身于一个好的家庭,没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没有适合自己的一个好工作。
  • 寒门长媳

    寒门长媳

    本文1V1+爽文+宠文!女主性格彪悍,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男主被调教,无限宠爱信任女主,忠犬型。扬州唐家次女唐惊燕,年少轻狂,泼辣狠戾,一朝嫁入京城名门。谁知夫家已是个空架子,成了“寒门”。新婚过后,娘家来人,一场阴谋,用毒害死她。唐惊燕醒过来时,脱胎换骨,体内已经换了另一个人,绝代风华!虎视眈眈的娘家,精明能干的小姑子,唉声叹气的婆婆,哭哭啼啼的小妾,还有因杀人下狱的纨绔夫君…一堆烂摊子留给她,她明明想做贤惠妻子的好不好?!且看“唐惊燕”如何逆转局势,击破阴谋,获得新生!片段一:去乡下收租,她看了看账簿,“就这么点儿钱?”婆婆叶氏望着远处田地,可怜道,“账房先生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都很可怜…”相公点头,“是啊是啊。”她横瞥二人一眼,“雨水充沛,万里良田,收成哪里不好?”过一日,婆婆和相公面对着她收上来多一倍的租金,目瞪口呆。片段二:美丽的郡主上来挽着她的手,甜笑,“以后你我是平妻,共事夫君,你要多提点我啊。”她招来家中小妾丫鬟,道,“叫声‘姐姐’来听,我就提点你。”郡主磨牙,“姐、姐!”小妾低声,“上个叫夫人‘姐姐’的,都死了三年了。”面对着郡主发青的脸色,她满意笑,“府上长媳,从来只有我一个,没有平妻一说。”扭头,“是不是啊,相公?”相公严肃进门,“娘子说的是。”
  • 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

    胆小如鼠、平生最害怕被人吃掉的人参姑娘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装不存在,如念佛般默念:“表吃我,表吃我,我很老,很硌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