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汉代实行察举制以选拔人才,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获得推荐。若推荐失当,则有连坐之责,因此凭察举而入仕者可谓万中无一。其流弊则在于门阀之见与家族利益,仕宦之途往往为世家大族所垄断。自曹操提出“任人唯才”后,世风为之一变。许多德行不堪者,竟亦身居要职、飞黄腾达。在东汉政权衰颓的年代,野心勃勃如曹操者当然重才而轻德,此举乃为日后的谋夺政权而铺设。直至宋朝刘义庆编撰此书,仍以孔门的德行为第一,奉行的当然仍是儒家思想,然而人物的言行已经变质。莫非,刘氏是有意以当时为世所推重的这批所谓的“风流人物”作为讽刺的对象?
在第四十六则中,第一次出现“真孝子”。这本书的编者共七个人,皆一时俊彦,考虑不可谓不周,他们选择以孔安国为晋孝武帝而痛哭流涕为“真孝子”,是孝的最高典范,可谓是对“德行”的一锤定音。在此典范之下,“德行”中的很多行为,便可圈可点了。比如说王祥的卧冰求鱼、抱树而泣,固然孝感可嘉,但他在司马昭击杀魏帝曹髦时,却没予以抗争,而且还接受了司马氏政权的加官晋爵。在儒家的礼教中成长并以孝而名重天下的王祥,怎会不明白“侍君如侍父”,才是大孝?
另一真正的情感流露应是孝武帝在服丧期间说出真的想哭就会哭,而不是因为礼教所规范的要哭就得哭。那是皇帝才敢说得出,臣下百姓则是寻到了表演以获品评的良机。例如王戎,其在服丧期间的完美表演,令他迅速跃居名人榜的前列。甚至,他参与竹林七贤的清谈,亦有借以邀名的明显目的,阮籍不久便看穿他的心思,讽刺他为“俗物”。德行列于第一,真是充满吊诡,颇堪玩味。
陈仲举言为士则1,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2,至,便问徐孺子所在3,欲先看之。主簿白4:『群情欲府君先入廨5。』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6,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1 陈仲举:陈蕃(?至一六八),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桓帝时官至尚书仆射、太尉,灵帝时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2 豫章:郡名,治所在今南昌。
3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家境贫苦,不满宦官专权,虽多次征聘,终不肯就,时称“南州高士”。
4 主簿:掌管印信及文书往来事务的官员。
5 府君:汉朝太守的称呼。廨:官署。
6 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人立车中,俯凭车轼以示敬意。商容:为纣王所贬之贤臣。闾:巷口之门,指住处。
译文
陈仲举之言谈为士子准则,行为为世人典范,登车控缰,为官赴任,怀着扫除奸佞、澄清天下之志。任豫章太守时,他一到治所就询问徐孺子的住所,准备先行拜访。主簿说:“大家都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回答道:“周武王伐纣后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就亲自前往商容家拜望致意。我礼敬徐贤士,有什么不可以呢?”
客有问陈季方1:『足下家君太丘2,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3,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1 陈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第六子。
2 足下:对人之敬称。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属河南)人,任太丘长,后遭党锢之祸。
3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陈寔有哪些功勋和品德而誉满天下?”陈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所灌溉,下为深泉所滋润。这个时候,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也就不知道有没有功德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1,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1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属山东)人。汉末避乱居辽东,聚徒讲学,三十余年始归。魏文帝拜为太中大夫,明帝拜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受。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属山东)人。东汉末举孝廉,为尚书郎。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后征召入京,为尚书令。魏文帝时任司徒,明帝时官拜太尉。
2 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
译文
管宁与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把金子视同瓦片石块,华歆则把金子捡起来后再扔掉。二人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官员乘坐车马从门外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赏析与点评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1。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1 王祥(一八四至二六八):字休征,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之孝子,后任温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西晋时官至太保。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非常谨慎恭敬。家中有一棵李树,结出的李子特别好,后母经常叫他去守护李树。有时碰上急风暴雨,王祥便抱着树哭泣。王祥曾睡在别的床上,后母暗中过去用刀砍他。碰巧王祥起床解手,后母一刀砍空,只砍在被子上。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非常恨他,便跪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终于醒悟过来,疼爱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1,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注释
1 晋文王:司马昭(二一一至二六五),字子上,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次子。魏帝曹髦在位时,继其兄司马师任魏大将军,专擅朝政,并谋代魏。又灭蜀汉,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谥文,因称晋文王。阮嗣宗:阮籍(二一〇至二六三),字嗣宗,三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能诗善文,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因曾官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长短。
王戎云1:『与嵇康居二十年2,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注释
1 王戎(二三四至三〇五):字浚冲,西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好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友,为竹林七贤之一。累官尚书令、司徒。
2 嵇康(二二三至二六二):字叔夜,三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本姓奚,他是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婿,官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对当时掌握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有所不满,被司马昭所杀。
译文
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父浑有令名1,官至凉州刺吏2。浑薨3,所历州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注释
1 王浑:字长厚,历任尚书、凉州刺史。令名:好名声。
2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3 薨:古代王侯之死称作“薨”。王浑乃贞陵亭侯,故有此尊称。
译文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丧葬费送给王戎,王戎一概不收。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1,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2:『名教中自有乐地3,何为乃尔也?』
注释
1 王平子:王澄(二六七至三一二),字平子,西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王衍弟。曾为成都王司马颖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日夜纵酒,投壶博戏,不理政事;又残杀巴蜀流民,激起杜弢等流民起义。后征为军咨祭酒,途中为王敦所杀。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晋泰山奉高(今山东泰安东)人。嗜酒,不拘小节。初为繁昌令,迁尚书郎,以参与讨平齐王司马冏功封平阳男。渡江后官至湘州刺史。
2 乐广(?至三〇四):字彦辅,晋南阳淯(今河南南阳东南)人。少孤贫,王戎举为秀才。善清谈,尚名教。代王戎为尚书令,故称“乐令”。
3 名教:以正定名分为中心的儒家礼教。乐地:快乐的境地。
译文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以放荡不羁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郗公值永嘉丧乱1,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2,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含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3。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4,心丧终三年5。
注释
1 郗公:郗鉴(二六九至三三九),字道徽,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永嘉丧乱:永嘉五年(三一一),在山西称帝的匈奴刘聪(国号汉)之大将石勒、刘曜入侵中原,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都城,西晋覆亡,晋室东迁,史称“永嘉之乱”。
2 迈:郗迈,字思远,累官少府,中护军。外生:外甥,周翼,字子卿,晋陈郡(今属河南)人,历官郯县令、青州刺史。
3 过江:永嘉之乱后,晋室之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协助下,于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其时中层人士,纷纷渡过长江,投奔正翔。
4 席苫: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作“寝苫枕块。”灵床: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
5 心丧:古时父母死了,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郗鉴是周翼之舅父,属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以报答其恩德,只是没穿孝服而已,故称“心丧”。
译文
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大家便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共同接济您就是了,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了。”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顾荣在洛阳1,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1 顾荣(?至三一二):字孝先,晋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三国吴丞相顾雍之孙。琅邪王司马睿镇建康,任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后来亦成为建立东晋之江南士族领袖。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便问其原因,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1,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2。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3,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注释
1 周镇:字康时,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2 王丞相:王导(二七六至三三九),字茂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晋末,为琅邪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康。辅司马睿称帝,即晋元帝,任丞相。堂兄王敦掌重兵,镇长江上游;族人多居要职。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他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都居宰辅之位,是调节南迁士族与江南士族关系、稳定东晋政权的重要人物。
3 胡威:胡威从京师去看当荆州刺史的父亲胡质。胡威回家时,父亲只给了一匹绢当路费。胡威一路上自己砍柴做饭,胡质手下一个都督在途中常资助胡威,胡威便将那匹绢给了都督,并将这事禀告父亲。胡质认为此事有损其清廉,故责打该都督一百棍,并开除了他。
译文
周镇从临川郡卸任回京,未及上岸,泊舟于青溪渚。丞相王导前往看望他。时值夏天,突降暴雨,船窄且小,而又漏水,几乎无处可坐。王导说:“胡威的清廉,也不至于这种情况!”即刻任命他为吴兴郡太守。
庾公乘马有的卢1,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2,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1 庾公:庾亮(二八九至三四〇),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其妹为晋明帝皇后。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以帝舅与王导辅立成帝,任中书令,执朝政。后苏峻、祖约起兵,欲诛杀庾亮,陶侃出兵,平乱。后镇武昌,任征西将军。的卢:白额入口至齿的马,传说为妨害主人的凶马。
2 孙叔敖: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人,官令尹(楚相),辅助楚庄王成就霸业。
译文
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亮说:“我卖掉此马,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又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能因这马对自己不利就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呢?过去孙叔敖杀死两头蛇为后人除害,成为古来的美谈。我仿效他,不也是很通达吗?”
赏析与点评
这便是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阮光禄在剡1,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1 阮光禄:阮裕,字思旷,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因曾被征召为光禄大夫,故称。剡:县名,在今浙江嵊县。
译文
阮光禄闲居剡县时,曾经有一架好车,凡有人来借车,从来都不会拒绝。有人要安葬母亲,想借车子却又不敢开口。阮光禄听说了这件事后,叹息道:“我有车而别人却不敢借用,要这车有什么用呢?”于是就把车烧掉了。
谢奕作剡令1,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2,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3?』遂遣之。
注释
1 谢奕(?至三五八):字无奕,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剡令,后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乃谢安之兄、谢玄之父。
2 太傅:古时三公之一,这里指谢安。谢安(三二〇至三八五),字安石,谢奕的弟弟。孝武帝时官至宰相。前秦苻坚南下攻晋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谢石、谢玄等大破苻坚于淝水,以功拜太保。死后追赠太傅,故称。
3 阿奴:魏晋南北朝间年长者对幼者的爱称。
译文
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老者犯了法,谢奕要他喝高度数的酒以作惩罚,即使老者醉得很厉害,却仍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坐在他哥哥膝上,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放他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者放了。
赏析与点评
小童的仁爱之心,犹如幼苗,必须给予呵护与认同,方可茁壮,成为一生的道德准则。
谢公夫人教儿1,问太傅2:『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
1 谢公夫人:谢安的夫人,刘惔之妹。
2 太傅:即谢安。
译文
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赏析与点评
事实上,谢安不仅身教,对儿女子侄更常常是耳提面命,煞费苦心,在他的悉心栽培下,谢家子弟文才武略,一时无两。
王子敬病笃1,道家上章应首过2,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3。』
注释
1 王子敬:王献之(三四四至三八八),字子敬,书圣王羲之最小的儿子,擅书法,尤擅草书,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信奉五斗米道。初为州主簿,后为谢安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尚书令。
2 “道家”句:道家,本来指一个学术派别,这里指道教,具体指五斗米道,乃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创立,以符咒辟邪驱鬼治病,受治者出五斗米。病者请道士做章表,写明病人姓名,向上天祈祷服罪,请求除难消灾,称为上章。病人要坦白自己的罪过,这叫首过。
3 郗家:王献之娶表姐,即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后来因为皇帝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被逼离婚。其女儿王神爱,为晋安帝皇后。
译文
王子敬病重,请道士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自陈己过,道士问子敬过去有什么过失。子敬说:“没有别的事,只有和郗家离婚一事。”
王恭从会稽还1,王大看之2。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3,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4。』
注释
1 王恭(?至三九八):字孝伯,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孝武帝王皇后兄,安帝之舅,历任中书令,青州、兖州刺史,为官清廉。晋安帝时起兵造反,被杀。
2 王大:王忱(?至三九二),小名佛大,也称阿大、是王恭的同族叔父辈,官至荆州刺史、建州将军。
3 卿:六朝时,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
4 丈人:古时晚辈对长辈的尊称。长物:多余的东西。
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忱去看望他。看见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上,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忱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忱。自己没有多余的竹席了,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忱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才向你要呢。”王恭回答说:“叔父你不了解我,我并没有多余的东西。”
赏析与点评
“身无长物”之典故亦出于此,如心中能做到这一点,才是最高境界。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1,豫蒙眷接。烈宗山陵2,孔时为太常3,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4,见者以为真孝子。
注释
1 孔仆射:孔安国(?至四二八),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晋孝武帝时历任侍中(皇帝的近侍官),太常(管祭祀礼乐),尚书左、右仆射等职。侍中:官名,备切问近对,拾遗补缺,参与朝政,乃皇帝左右亲信之要职。
2 烈宗:晋孝武帝庙号,即死后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山陵:帝王的坟墓,这里指归山陵,即死亡。
3 太常:官名。位为列卿,掌礼乐郊庙等礼仪事宜。
4 重服:孝服中之重者,即父母丧时所穿的孝服。涕泗:眼泪与鼻涕。
译文
孔安国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喜获孝武帝的恩宠礼遇。孝武帝死,当时孔安国任太常之职,他的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很重的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