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计算体系是1993年确立的,但一直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设定了3%的CPI目标,这一底线,也被认为是央行加息的“警戒线”。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通常来讲,当CPI的增幅大于3%时,就出现了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大于5%时,那么经济意味着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生活中,细心的人士会发现,从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快速上涨,那些不断涨价的产品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粮食、蔬菜、食用油、自来水、天然气等,为什么这些生活必需品会涨得这么快呢?
其实,蔬菜、粮食、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因为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而打下的粮食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上市,所以说靠耕种土地赚钱很慢,于是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住宅或厂房,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是快速致富之路,这也是全球性的趋势。所以,在稀缺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也就变得稀缺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米、面、油等必需品也就不得不涨价了。我国的物价指数虽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CPI指数实际上更高,只是总体数值被那些降价促销的耐用消费品摊平了。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就意味着一国通货膨胀的来临。这也是让很多百姓都头痛的事情。因为通货膨胀不仅意味着你今天的钱贬值了,还会使你一生的积蓄都缩水了。物价上涨,票子发毛,究竟是谁为通货膨胀买单了?面对通货膨胀,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通货膨胀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作为普通百姓应该想明白这些事情。专家建议,当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物价指数在上升时,与其持有人民币不如持有人民币资产。这是因为人民币的资产是物以稀为贵,可以抵抗通货膨胀,这也是非常时期的理财策略。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面对通货膨胀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理财方向,减少通货膨胀对自己的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物价水平是一种经济社会中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它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从当前市场的物价水平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因此,它常常成为国家制定实行经济政策,特别是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人民币也要走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人们耳边最热的一个经济词语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许很多人一听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会想到以后出国旅游的种种便利,人们不再为那些烦琐的货币兑换程序而感到烦恼,可以带着人民币走天下……那么,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其实,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经济话题,在这里交杂着各种经济因素。
近期,某杂志的一篇文章对中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潮这样描述道:缅甸北部边城木姐市与云南瑞丽市隔江相望,从这里,陆路走缅甸经泰缅边境,水路走澜沧江接湄公河,是中国货物进入东南亚的两条大动脉。在木姐市,人民币畅通无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商人熙来攘往。顺着湄公河往下走,泰国北部大港清莱,放眼望去皆是飘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货船,这里的商家很多都贴着“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志。摊贩个个穿着有两个口袋的围裙,一个口袋放泰铢,一个口袋放人民币。
这些描述说明人民币已经走出了国门,逐渐地发展成了区域性的货币。如今,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日元、欧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可以这么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中国经济成长到新阶段的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进程。那么,什么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又应该怎样来解读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特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结算、计价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现实中讲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其次,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最后,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是最重要的;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面两点。
自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起,人民币已经逐渐地走出了国门。近年来国家的种种措施引发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不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我们从国际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通常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以后,该国货币就必然要走向国际化。具体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需求和信心,这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性的货币。
就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分析,在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而人民币的流通区域目前已经扩展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一般来讲,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货币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在中越、中缅、中俄、中朝、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民互市贸易、边境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结算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随着中国与地区经贸及周边国家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流通区域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日益巩固,进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程。
而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则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中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于是,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酒店、商场、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美元及本地货币一样,都可以用于结算和支付。
最后则是在中国的澳门和香港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特别在近年来相互探亲和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也因此,人民币的兑换及使用相当普遍。在现阶段很多购物商场、宾馆,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而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货币的国际化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而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这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将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从整体上来讲,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金融市场广度、深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等等。
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同时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在现阶段,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那么,针对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呢?
首先,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政治条件。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其次,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选择与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与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这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一个前提条件。
再次,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在中国与老挝、越南、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推行立法,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支付手段。
最后,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特别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事业单位,在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
总之,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也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过程,它的实现要以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前提。当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达到足以使自己的货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时候,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世界加工厂的转型——中国制造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很多人既爱又恨的一个词,“中国制造”因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同时又常常因质量问题、盗版成风而深受人们的痛恨。不过,据相关的资料统计,2009年我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从钢铁到服装,许多产品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